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离作为外戚,日后子婴成为皇帝,王家必然显赫,所以王离乐得提点秦国储君:
“知错者,有自知之明;有明辨是非之智;
改错者,有决断之魄力;有扭转乾坤之手段;
不认错者,心机之深,胜于常人百倍。
你要细心揣摩陛下,多加学习何为上位者,如何驭下!“
子婴呆呆的跟在王离身后,仔细体会着王离所言。
第一百二十二章 欲行造纸()
扶苏从咸阳宫前殿出来之后,便向身旁的侍人问道:“皇后可是还在兴乐宫?”
侍人赶紧恭谨的答道:“回陛下,皇后数月前由兴乐宫移至甘泉宫居住了。”
扶苏脚步一停,“哦?为何?”
侍人此时就有些语顿,“这个奴婢不知,皇后当时只是令宫中之人搬移日用之物,具体是为何,倒是未听皇后提及。”
扶苏点了点头,然后由阁道调转至去兴乐宫的方向,一路疾行加小跑,身后的人自然是也不敢轻慢慢的走,在皇帝身后亦步亦趋的跟着,在皇帝身后小跑时,几人不由得对视,眼中似乎在说:“皇帝陛下还真是宠爱皇后,帝王之仪也顾不上了。”
若是扶苏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自然也不会在意,帝王之仪,那是给外人看的,国家强盛,你这个人随便说句话,别人不会不以为意,而是会相当重视。
若是你这个国家衰弱,别说帝王威严,国家尊严皆无!
若是你为一代雄主,振古而来,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那么日后会记载“某某皇帝与皇后鹣鲽情深,皇后乾坤辅佐之间,母仪何伟”的评价。
若是庸主,导致国力衰败,评价之语自然会成为“皇帝纵情于声色犬马,皇后祸国殃民”了。
扶苏迫不及待的走到辇车旁,上车之后,便催促驾车之人快些行车。
到达甘泉宫之时,侍卫本不知皇帝已经回到咸阳,看到扶苏出现在甘泉宫前,立即行礼便要进去通报皇后前来迎接。
扶苏摆手制止,直接跳下辇车,向甘泉宫内走去,侍卫虽为前去通报,但是还是跟在皇帝身旁为皇帝带路。
甘泉宫是秦几位太后所居,秦宣太后曾经在甘泉宫诈杀义渠王,始皇帝也曾将赵太后从雍城迎回咸阳,让其居于甘泉宫。
后来始皇帝在甘泉宫中筑修甘泉前殿,修建甬道与渭北诸宫相连,所以,从秦国一个宫殿到达其他宫殿是十分便捷的,乘坐辇车便可。
侍卫带路到皇后王葭居所时,扶苏让所有人止步,自己走入门内,王葭往日酷爱读书,看房内布局便可以看出王葭对书的钟爱,相比于往日始皇帝的嫔妃们对六国珍宝的热爱,王葭的寝室之内满满当当的都是竹简。
扶苏看着满屋的书简,升起一个念头——造纸!
这慢慢满满的一屋子书简,完全可以用基本书便可以将内容涵盖,而且自己往日处理政务,一个个竹简真是让人烦躁,从各地运输至咸阳,或者在各郡县内部流动运输皆耗费不少资源,自己明显有能力让造纸术早点问世,没有理由不去做。
不会科技发明的穿越者不是一个好皇帝!
造纸、炼铁等等改发展皆发展,火药。。。想到这里,扶苏嘴巴一抿,自己不懂这个,没法提前弄出来了,还是交给后世的道士发明,让诺贝尔去发扬光大吧。
扶苏一出现在门前,遮住了门外的光线,王葭秀眉微蹙,此时的王葭也已三十岁左右,举止之间透出大国皇后的端庄优雅,看到面带微笑的扶苏,王葭十分惊讶:
“哎呀,陛下何时到的咸阳,为何未曾有人告知我?”
说着便起身,让侍女将桌子上的书简拿下,将扶苏迎入房内。
扶苏一把搂过王葭,将其拥入怀中,王葭想推开,但是力气哪有扶苏力气大,“侍女还在,陛下怎置威严于不顾!”
侍女自然是看到皇帝这“毫无威严”的一面,眼睛乱窜,不敢看这边的情况,收拾完书简说了一句“奴婢告退!”便红着脸向门外小步轻轻跑出去。
“在皇后这里,朕讲究什么威严?朕今日刚到咸阳,领大军过了蓝田之后才派人进城告知丞相,所以匆忙之下,可能忘记通知你,不过朕举行完廷议这不就来见你了。”
扶苏拉着王葭坐下,盯着王葭的脸,目光舍不得移开,这一别便是大半年,虽偶有书信询问身体状况,但是扶苏还是对王葭及其牵挂,当时从咸阳发兵时,王葭便身染风寒,要知道这个时候的风寒可不像后世“多喝热水”这一剂良药可以治好的。
听到扶苏说到廷议的事,王葭也盯着扶苏的眼睛,两人无须一言一句的寒暄,眼睛之中便透出两人对各自的心意。
“怎么会一到咸阳便举行廷议?你看你战甲还未换下,此次出兵当真是辛苦罢?”。。
扶苏一笑:“其中虽然曲折,但是结果却是好的,击退项籍和刘邦的进攻,两人如今已经无法再发起战事,接下来朕便可以腾出手来处理秦国之事了。”
“那是何事让陛下如此仓促的举行廷议?”
扶苏不想太过于说今天这些事,简单回答了一句:“也没什么,朕杀了几个人。”
听到扶苏说到杀人,王葭知道这涉及秦国政治,王葭有自知之明,自己身为皇后,不愿后宫干涉秦国朝政,便未在详细问下去,但是还是对扶苏说了一句:
“陛下要谨记先帝教训,论雄才大略与高瞻远瞩,古代王侯将相何人可及先帝,但是先帝晚年官员不敢上报底层民众真是状况,忠臣不敢谏,智士不予谋,下情不可上达,导致先帝也决策很多失误。”
扶苏知道王葭开始委婉劝谏自己勿要滥杀让群臣慑于皇帝威严,从而不敢上谏。
“皇后这可是误会朕了,朕杀的是叛国通敌的司马欣和一些阿谀奉承之辈,朕如何不知壅弊伤国的道理,先帝晚年之时,通过一些奇异事件已经觉察到了什么,只是先帝病故太过突然,没有留给先帝回旋的余地,否则秦国不是如今这个样子,先帝必然会对六国旧族动手,满耳的赞美之词蒙蔽了先帝,这些朕自然谨记,所以当廷便杀掉了几个阿谀奉承之辈。”
王葭生于将门,有其是由老将军王翦一手带大,十分宠爱这个孙女,所以王葭自然不是一个单纯心善的人,知道哪些人该杀,所以听到扶苏说完,便点了点头,打趣的夸了一句:“陛下圣明!”
扶摇不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三章 初透改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扶苏想起来王葭搬移寝宫的事情,问道:“朕当日从咸阳出兵时,你在兴乐宫中养病,朕知道你素爱读书,兴乐宫中鸿台、鱼池、大夏殿等可供你读书时游玩悦心,怎么会般移至甘泉宫来?”
王葭莞尔一笑,“兴乐宫被极庙挡住了我东望的视线,我想在甘泉宫看着你。”看到侍女等人已经退远,王葭也不再称呼扶苏为陛下。
扶苏也便不在王葭这里自称“朕”,听到王葭的回答知道是对自己爱之心切,“隔着大山大水你哪能看得见我。”
王葭也不辩驳,只是口中轻轻吐出:“看得见的。”
扶苏今日留宿甘泉宫,两人从扶苏出征开始谈起,扶苏说起此战的经过,只言蒙恬、王离和李晋等人决策果决,杀敌奋勇,蒙毅、赵基二人如何算无遗策,只字不言其中凶险。直到深夜两人才堪堪睡去。
第二天一早,扶苏早早起来,从甘泉宫赶往咸阳宫,毕竟秦国如今处理政事的地方还是在咸阳宫内,虽然甘泉宫在宣太后时期成为处理秦国政事的主要场所以及渭水南岸的章台也曾在秦昭襄王时期承载着秦国政治任务,如“完璧归赵”和俘获楚怀王以蕃臣之礼接见都是发生在章台。
但是咸阳宫是最早修建的,到了始皇帝时期,对咸阳宫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与扩建,使得咸阳宫大宫套小宫,始皇帝举行廷议的朝宫和一些嫔妃的寝宫,以及内廷的府库皆建筑在咸阳宫内。
始皇帝最爱处理政务的地方是咸阳宫的曲台宫,扶苏自即位之后,一次次刷新自己对始皇帝的认知,一步步愈加体会到始皇帝当初各种政策的高瞻远瞩与必行特征,使得扶苏也极爱在曲台宫中处理秦国政事。
扶苏到达曲台宫之后,立即差人去将蒙恬、蒙毅和赵基、王离四人叫来,以“商议军事”为由。
正当扶苏批阅着秦国各种奏简时,四人陆陆续续从自己的府邸赶来,看到人到齐之后,扶苏停止手中的批阅,开始今日的议事,四人可以说皆为扶苏如今的心腹之臣,未叫上丞相风冯去疾的原因并非扶苏对冯去疾有意见,今日扶苏只是想抛出自己初步意见,若是叫上丞相,那么这件事便显得有些正式,而且扶苏今日正有关于丞相一职的看法,每一步皆有扶苏作为皇帝的考量。
“诸位一早便被朕叫来,实在辛劳。”扶苏令众人落座之后,随口寒暄了一句。
几人皆言“不敢,未陛下臣,当为陛下解忧。”
“今日叫诸位来宫内,朕有几件事想听一下诸位的看法。”
“不知陛下所谓何事?”
“当日洛阳之战,大将军与王将军俘虏刘军三万五千人,这次我们从新安将其押回关中,朕想听听如何处置这些俘虏之人。”
洛阳之战,蒙恬和王离歼灭刘季两万多人,俘虏三万多人,这三万人当日由杨熊领洛阳守军看守于新安,现在扶苏令杨熊守备洛阳,便将这三万多人带回关中,所以如何处置这三万多人,实在不能轻易决定,这些人大部分家在洛阳东部,久居秦必然思乡,是不稳定的因素,但是这些人皆为普通民众,不是六国旧族,扶苏不愿将这些人杀掉。
这些人若是六国贵族的士卒,扶苏绝对会直接斩杀,不带一点犹豫的,始皇帝当时平定六国之后,不愿杀戮六国贵族之人,觉得他们可以成为国家的人口资源。
当时始皇帝“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这一政策使得咸阳“市张列肆”,变得热闹非凡,但是“豪富”迁徙走了,“豪强”却留在了六国之中,靠始皇帝频繁的巡游,活着的时候,始皇帝威严自然是可以镇住这些人,但是始皇帝一死,这些旧世贵族便对秦国发动灾难性的的攻击。
“不如将这些人分散于各地守备军队之中,收编之后,严加训练,会及时补充国内兵员。”在座的几位皆知道扶苏不愿杀掉这些俘虏,蒙毅觉得将这些战俘进行分散收编,可以弥补秦国几场战争失去的兵员数量。
“不可,这些人皆六国之民,很难在收编之后收心,这样会影响我军战力,臣觉得将这些人掉往北部诸郡,当年陛下上书先帝,‘屯垦戍边,奖励移民’有很多六国各地民众赶赴上郡,将这些人分散于诸郡,开垦荒地,假以时日,久居秦地,则安心与秦。”
蒙恬不仅仅是打仗厉害,当初可是担任秦国內史的,就连丞相李斯也自觉认为自己各方面不如蒙恬。
听到蒙恬的方法,扶苏心底暗暗赞同,见赵基和蒙毅也微微点头,扶苏便当即拍板决定“好,这件事便这么决定,交由丞相处理。”
敲定俘虏一事之后,扶苏看着四人,缓缓说道:“当年孝公商决秦国国策,时有公孙鞅(商鞅)、甘龙、杜挚等三位大夫皆言献策,考虑当时时局的变化,想要找到新的正法之本,使民之道。”
蒙恬、蒙毅、王离三人在秦国朝堂混迹多年,听到扶苏提起当时秦孝公当时讨论变法一事,结合今日在座的诸位,几人自然明白皇帝不是随口说出这件事。
赵基虽然是扶苏发掘,在秦国朝堂时日尚短,但是扶苏一开口,赵基还是明白了,皇帝此时再牢牢掌握了秦国军队大权和国家大权之后,要有所动作了。
果不其然,四人接下来便听到了应自己猜测的话语。
“今日有朕,以及诸位皆朕之心腹能臣,朕继承先帝做了秦国皇帝,不可忘社稷,此乃为君之道,建立法度,变革不合时宜之策,乃是为臣之责,俗话说‘愚昧的人在事情做成之后还看不明白,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没萌芽之先便觉察到了。’”
扶苏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先帝是此聪明人,可惜时间不予先帝,致使先帝觉察到秦国危机之时,驾崩而致使先帝欲求变的想法废止,朕不如先帝,但也不愿做在事情发生之后还看不明白的愚蠢之人,所以斩杀朝堂阿谀奉承之辈,深恐朕自己被其蒙蔽。”
扶苏深吸了一口气,“公孙鞅改土地之策,为田开阡陌封疆而使赋税平(这便是商鞅变法的土地政策,废除土地分封,承认土地私有,鼓励开垦荒地),今日朕欲收土地为秦国所有,诸卿以为如何?”
扶苏一上来便说到了最关键的土地之策,在座的四人皆惊,异口同声说出:“陛下,此策不可!”
第一百二十四章 君臣争辩()
???转载请注明出处:
扶苏眉头深深皱起,倒不是生蒙恬等人反驳自己的气,而是对于变革阻力之大,让扶苏始料未及,蒙恬、蒙毅、王离三人如今是扶苏甚为看重之人,久居秦国,十分了解国内情况,赵基虽然是后来者,但是对于秦国的事情看的十分透彻。
听到扶苏欲更改土地之策,四人深深明白此事虽会得到一些无地、少地人的支持,但是绝对会引起整个秦国旧贵与勋贵的强烈抵制,在这个时候,绝对不可与这些人闹僵。
可知这些军功贵族人的土地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爵位二十级,每级赐田、赐宅的数量以一顷、九亩为级,每升一级则逐级递增。
当年孝公和商鞅变法并不想着可以一蹴而就,也是采取分步变法,秦孝公三年实施第一次变法,秦孝公十二年实施第二次变法,这期间很重要的便是土地制度更改。
由以奴隶制为主的土地国有,改为土地私有,将奴隶消极怠工、逃亡而产生的弊端一扫而空,后教习这些人以铁制农具和牛耕来提高民众耕地种地的积极性,国家的税收收入开始上升。
扶苏自然不是又改回当初奴隶制为主的土地国有,那岂不是倒退,日后免不得在史书上写一笔“阻碍历史进程”的评语。
听到四人坚决反对的声音,扶苏倒是没有将内心的情绪表露出来,扶苏如今本就没打算动土地之策,他可不想被后世的人像评价王莽一般,猜测“精神失常”,这次提出,只是一次试探,此时的土地私有,日后虽然会造成底层矛盾,但是此时显然还没到那个程度。
“为何不可?”
蒙恬深恐皇帝脑袋一热,瞎搞起来,那可真的是对当今的秦国造成内部极强的打击,率先说道:“陛下,如今我们还未彻底平定各地叛乱,实不宜与国内各贵族闹僵,此时还需秦国上下一心,共同对外,如此才可以战胜外敌,望陛下慎重!”
扶苏看到几人真的是着急了,立刻止住这个话题,不然这个风声透出去,真的是要变天了,“朕知晓其中利害,土地之策不动,如今秦国国库空虚,朕遇扩建新军,此时无钱则不可行,朕欲将阿旁宫内先帝收集六国珍宝玩物变卖充实国库,朕恐百官非议朕挥霍先帝遗泽,此事诸位如何看?”
这件事情不痛不痒,四人倒是皆未有太大的情绪表露,赵基倒是点了点头说道:
“珍宝玩物皆为外物,能为陛下聚敛钱财实在是物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