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苏来到这个时期之后,真正在咸阳的时间并不多,这次回师过程中,也没了以往的紧迫之感,扶苏也便有了心思仔细观看了一下咸阳的布局。
咸阳宫在渭北,兴乐宫在渭南,昭襄王作渭桥连通两宫,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仿六国宫殿在北坂修建宫殿群,以及用以观赏游玩的兰池宫。
扶苏这次回军正好于渭水南岸渡河进入咸阳宫,富丽堂皇的极庙与甘泉前殿以及规模庞大的阿旁宫让扶苏叹为观止。
两岸宫殿群林立,用复道、甬道连接,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景象,正是始皇帝命人构造的“法天象地”的布局。
蒙毅当时跟扶苏介绍说:“先帝构筑宫殿,咸阳宫象征天上的‘紫宫’,位处北天中央位置,众宫殿如众星,四布以拱之,作为天极,紫宫正是皇帝的居所。”
扶苏点了点头,知晓这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格局,这个时代,自然有对天象的崇拜。
始皇帝心胸颇为宏大,天上群星与地上宫殿相交辉映,正是这种布局,使得秦都咸阳气势极为磅礴,景象瑰丽异常,寄托着始皇帝愿大一统的秦帝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同寿,子孙万代相传的夙愿与不可一世的绝世风范。
后世帝王再也无法企及这种高度,一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制约,另一个便是借鉴始皇帝之教训,不敢滥用民力,谁也不清楚民力的底线和崩溃点在何处。
若是按伟人说的刘邦是封建社会中最厉害的一个皇帝,那么始皇帝便是整个封建时代,最具气势,最具气魄,最具帝王风范的皇帝!
扶苏等人来到咸阳宫之后,扶苏玄衣战甲都未脱下,便携众人赴前殿廷议,一路上看着路两旁民众皆笑脸相对,面对丞相也颇为礼敬的皇帝,进入咸阳宫大殿之后,整个人的气势开始转变。。。
“带司马欣与武涉来见朕,将英布关入咸阳宫大牢,等朕提审!”
扶苏此时杀机甚重,今日必然会有人要死!
《倾危大秦》来源:
第一百二十章 诛杀奸佞()
扶苏到了前殿只口不提接下来的政事,连第一时间要将兵权交出的大将军蒙恬和监国的太子以及丞相将印绶归还于皇帝的事情,都未执行,便直接要提见司马欣,百官此时紧张者有之,咬牙切齿者有之,不明所以者有之。
冯去疾与冯劫知道内情,眼皮低垂,左手握右手放在腰间,蒙恬、蒙毅、赵基等人跟随在皇帝身边,自然清楚皇帝此时的心情,皆缄默不言,谁也不愿在皇帝杀机正盛的时候开口。
全场皆静静的等待着前去提押的司马欣,扶苏坐在殿上,眼神微闭,一句话也不说,整个大殿之后,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以至于人们忽视了大殿中出现的一个人,能出现在殿中的皆是秦国高层,武将最低也是都尉,一个面容丝毫不带紧张之色的年轻人大刺刺的站在李晋、郑统身后,眼睛转来转去,看着殿中百官。
韩信不了解秦国政局情况,自然是不知晓接下来有何事发生,便也没有畏惧心理,只想着何时皇帝让自己带兵。
整个大殿就这么沉寂着,皇帝未着进行廷议是的冕服,而是直接穿着作战时的衣甲。
这也是扶苏故意为之,他原本是可以换下衣甲,再来大殿的,但是,扶苏就是要携这次大胜,来讲秦国的蛀虫剔除。
当初刚平定胡亥、赵高的政变,扶苏还要抚慰群臣,如今秦国运转已经不如正轨,让害群之马留在朝内,只会影响秦国发展。
“陛下,司马欣、武涉带到。”大殿门口通报的人一声打破了这种寂静。
“带进来。”
已知必死的司马欣此时倒也没有那般害怕,只是再次踏入秦国廷议的咸阳宫大殿,司马欣还是有些后悔。
扶苏看着亦步亦趋走入殿内的司马欣,殿内百官也是歪着头或者偷偷斜着眼看着这个当年由县吏爬到秦国长史之位,又能统率秦国大军出战的人。
“司马欣,朕于秦国,可有亏待你之处?”扶苏看见司马欣也未动气,历史上董翳和司马欣皆为章邯统管,董翳正是劝降章邯最主要的人,但是这次扶苏平定胡亥乱政之后,因于董翳有恩,董翳的人生倒是没按历史走向行进。
司马欣听到扶苏的问话,一直低垂的眼帘,也微微抬起,与扶苏的目光交接之后,立即避开,回答道:
“未曾!”
扶苏听到司马欣的回答,便点了点头,“没有便好,朕其实觉得你在当世也可称为英雄,你本为一个县吏,摇身一变成为秦国长史、秦军将领,这一路升迁如此之快,无才能之人自然做不到,奈何要叛国从贼耶?”
“臣归章邯将军统率,章邯投降,臣无退路。”司马欣还未从潜意识中改掉是秦国之臣的念头,看着地板对扶苏问的问题轻轻回对。
听到司马欣提到章邯,朝内众人表情皆变,心中皆有所思,有人偷偷看了一眼扶苏,显然觉得当初扶苏调回章邯的做法十分不成熟,当初怀柔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扶苏听到司马欣提到章邯,也笑了一声,“司马欣,你真的是因为章邯的缘故么,对于当初朕调回章邯,相信包括殿内各位皆觉得朕做错了。”
听到扶苏所言,殿内百官一个激灵,皆言:“臣等不敢!”
“是不敢,而非不是,章邯当初封胡亥之命攻伐上郡,欲取朕之人头,朕可以不予计较,但是他觉得呢?章邯自朕平定胡亥、赵高乱政之后,便已心生反意,期间已与项籍多次协商,以为朕对此不知么?司马欣,你当初救走项梁,你觉得李斯给你压下来,这些朕皆不知么?”
司马欣此时终于动容,抬头看着扶苏,听到扶苏自己说出知道这些事,司马欣还是心中十分惊骇,自己当年做的事,李斯给压下后,始皇帝应该都是不知的,否则会让他一路升迁至长史么,扶苏竟然都知道。
“朕一直在等你给朕一个表态,你选择了另一条路。”扶苏叹了口气,挥了挥手,“将两人带下去斩了吧。”
“陛下,饶臣一命!”
“皇帝不可杀我,我乃楚国使者!”武涉想以使者的身份逃过一劫,但是黑衣甲士看到殿上的皇帝面无表情,便立即将两人带出咸阳宫大殿,殿内人人自危。
廷尉正郭清立即站出,对上面的扶苏一拜,夸赞道:“陛下圣智仁义!陛下圣明!”
扶苏眉毛一抬,看着郭清说道:“哦?廷尉正说说朕圣明在何处?”
郭清知道自己表现的机会来了,立刻说道:“陛下自即位始,陛下之德,便已存定四极,如今又诛乱除害,兴利致福。秦国之人,皆日夜为陛下祈福,秦国当在陛下治理之下必然再度平一宇内!”
“哦?你认为朕可以做到先帝那种亘古无一的事业,哈哈哈,说的好,朕要赏郭清!”扶苏一副乐开怀的样子,让殿内百官不少人眉头微皱,这位大家看好的长公子,也是喜欢阿谀奉承之人?
扶苏笑完低头叹了一口气,“唉,先帝在世时,无论朕遇到何事,朕从未害怕过,就是朕当初在上郡日夜与北方胡人与匈奴交战,也从未胆怯过,因为朕的身后有朕的父皇,有一位雄才大略,古人莫能及之的秦国始皇帝!今日郭清之言,让朕想起了先帝,众人还有谁觉得郭清所言正确?朕如今的秦国,远近咸平嘛?”
扶苏露出期待的目光,看着殿内众人。
“臣以为廷尉正所言甚是!”
“臣以为廷尉正所言甚是!”
只见人群中,走出两人,正是秦国的少府丞和太酉令。
“可还有人?其他人是觉得朕如今的秦国一片混乱么?”扶苏再次问道。
丞相冯去疾站起身来,心里对扶苏有些失望,面无表情的说道:“陛下如今的秦国不至于一片混乱,但绝非到了一片欢欣景象的时候!”
扶苏看着老丞相冯去疾面容凄苦的样子,也没了兴致继续下去,百官之中,也没人站出来附和郭清等人,扶苏笑着说道:“丞相还请归位,廷尉正、少府丞和太酉令三人皆认为朕的秦国没有什么危机,朕甚感欣慰,朕欲将此消息告知先帝,让先帝知道秦国在朕的治理之下,正蒸蒸日上,他日必会再次统一六国!”。。
扶苏看着下面笑脸相迎的郭清三人,扶苏也报之以微笑:“便由廷尉正和少府丞、太酉令汝三人代朕传达如何?”
三人微笑的表情渐渐凝固,腿开始有些发抖,“陛。。。陛下何意?”
扶苏也不再微笑,看着三人,冷冷的说道:“来人,将三人推下去斩了!”
殿内百官瞪大眼睛,看着被押出去的三人,当真是大快人心!
第一百二十一章 挟书之令()
看到三人被拖押出去,扶苏开口说道:“先帝在世之时,有人便整日蒙蔽试听。皆言宇内咸平,使先帝不能知各地真实情况,对六国遗族之人放松警惕,导致六国之人在大秦疆域暗中搅动风云,到如今暴乱四起!”
“今日又有人想蒙骗朕,今后胆敢有人虚报各郡县情况者,一经查实,皆斩!”
虽然扶苏说得是杀人的事,但是朝内百官不少人皆面露喜色,尤其是百官之首冯去疾,更是一改之前扶苏对郭清等人阿谀奉承飘然自得时那种愤慨,听到扶苏所言,带头说道:“陛下这是真的圣明!”
司马欣的事件告一段落,接下来大将军蒙恬率先站出,将虎符抬过头顶,“此战告罄,臣交予陛下兵甲右符!”
随即阴山铁骑都尉李晋也将右符上交,有侍者将半边虎符用木质托具托起,回到皇帝身边。
接下来扶苏想说一下此战封赏之事,还未开口,太学府令叔孙通身后的太府丞陈康看了一眼叔孙通,两人目光交流之后,便出列对扶苏说道:
“陛下请废‘挟书令’!”
听到陈康在自己刚回来,便直接提出这个扶苏如今依然未曾想好该如何处理的“挟书令”,扶苏心中一紧,看来今天这次匆忙的廷议自己大意了,百官是想让扶苏更改旧制。
“挟书令”正是李斯在扶苏的老师淳于越旧事重提,提出当年丞相王绾要恢复部分分封制时,李斯以其宽阔的政治视野,和敏锐的政治眼光,觉察到觉得淳于越这种思想倾向绝非淳于越一人立场,是普遍存在于当时秦国内的,淳于越只是这种思想的代表。
李斯不跟淳于越等博士就事论事,直接绕开此事,说出:“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接下来李斯提出了在史书中浓墨重彩的“焚书”!
《秦律》便新增了如下条款:
“除《秦记》之外,其他各国历史一律焚毁。”
“除博士藏书之外,天下所有《诗》《书》《百家语》,惟医药、卜筮、种树之书除外。皆收缴至咸阳,集中焚毁。”
“胆敢聚众讲《诗》《书》的,处死刑,胆敢以古非今者,族;官吏知晓而不举发,同刑;令下三十天而不烧毁者,处以髡发黥面、筑长城四年之苦役。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条“挟书令”在历史上存活了二十二年,直到汉惠帝时期才废除,以刘邦当时名臣将相的见识,未曾废除这条“挟书令”,可见这条“挟书令”的巨大现实意义。
今天陈康当众提出废除“挟书令”,令扶苏颇为意外,也给扶苏来了个措手不及。
受到后世历史的影响,扶苏自然跟后世之人一般,认为“焚书”此事是中华文明的一场浩劫,但是如今扶苏真正坐到始皇帝的这个位置,才不得不体会到始皇帝的想法“统一思想”!
陈康说完之后,后排的博士转为扶苏设置的太学府众人,皆出列说道:“请陛下废‘挟书令’!”
此时扶苏面露犹豫之色,未扶苏解围的却是百官之首丞相冯去疾!
“臣认为‘挟书令’不可废置!”
扶苏眼睛一亮,冯去疾亲身经历了当时那场廷议,肯定会有其见解。
“丞相可否言为何?”扶苏坐回自己的位置,着令冯去疾说出自己的想法。
“先帝统一六国之后,命丞相隗状、王绾负责统一国内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事宜!如今六国之人虽暴起反叛,但度量衡、文字、货币皆用秦,与之相同,先帝通行‘挟书令’,全国诗书典籍皆在咸阳内有典藏本,不至于失传,若是废置‘挟书令’,则列国思想必然复燃,整个天下必然处于长久征伐之中!以此,当陛下再次统一六国之时,当继续颁行‘挟书令’,此时更是不可废置,否则先帝等人努力皆废!”
冯去疾说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是在丞相隗状、王绾负责的,可见这件事隗状、王绾做出的巨大贡献,李斯死前说的:“更刻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的言语应是有些夸大自己的贡献。
扶苏对冯去疾所言心中颇为赞同,此时“挟书令”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至少在平灭掉六国之人仇恨之前,‘挟书令’是不可能废除的,而重新平定六国,削弱六国之人的仇恨,扶苏相信,自己这一世能够完成就不错了,自己目光还有北方巨患匈奴,可惜此时国力支持不了自己对匈奴的作战,之后的事,交给后世帝王去做吧。
扶苏只好和稀泥,对众人说道:“丞相与太学府众人所言皆有理,朕一时不能决,容朕细思,日后再议吧!”
太学府众人自然不肯罢休,再次集体喊道:“陛下!”
“好了!朕今日一路行军乏了,便到此为止吧!”
说完扶苏便起身向兴乐宫走去,想必皇后王葭整日盼自己归来了罢。
皇帝走了,百官便要散去,太子子婴跟在舅父王离身后,待到走出殿外之时,见四下无人,太子对王离说道:
“舅父,父皇斩杀司马欣时说当时调章邯回来没有错,可是若是父皇当时用更高明的手段,必然不至于令章邯举军投降,父皇明明做错了,为何不言自己错了?我当时真想指出父皇之错,让父皇明白然后改之,舅父为何要拉住我?”
子婴作为太子,在丞相冯去疾的带领下,监国数月,成长颇为迅速,对于政事已颇为熟悉,拉着王离问个明白,为何不让自己指出皇帝的过错,自己的父皇不是那种不听纳谏的人呀。。。
王离盯着子婴的眼睛,定定的对子婴说道:“其他事情自然可以谏言陛下,但是这件事不可以!陛下自己也绝不会认错!”
子婴还是不明白,皱着眉头小声问道:“为何?父皇在打了败仗时,皆言己过,将责任揽给自己,打了胜仗都是会说是将领和士卒的功劳,正是因为此事,效忠陛下的将军和臣子,尤其是父皇一手提携的李晋、郑统二人莫不肝脑涂地以报父皇,为何此事父皇不肯承认自己错了,毕竟父皇确实做错了!”
王离这次认真了,严肃的告诫子婴:“今后你不得再提起此事!此事死掉的秦军虽多为刑徒,但是其中不乏关中子弟,若是陛下认错,势必会使关中之人仇恨陛下,不利于陛下统治!这件事你以为陛下自己心里没有认识到么,知错改错但是不认错!”
子婴不解其意,“知错改错但是不认错?”
王离作为外戚,日后子婴成为皇帝,王家必然显赫,所以王离乐得提点秦国储君:
“知错者,有自知之明;有明辨是非之智;
改错者,有决断之魄力;有扭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