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一时到是难占荆州。”
此话一出。便有人不服。丹杨故鄣人朱治朱君理便说道:“吕布强横不可一世。袁绍、袁术四世三公且旦夕即灭。刘表如何能挡吕布之军。”
周瑜说道:“不然。彼各有长短。吕布强悍者乃北方铁骑。然。至南下便多有受阻。南方多水系,此吕布铁骑之忌一也。袁术之辈若非收刮民资民力,以至民怨沸腾。汝南、寿春二城皆民怨内讧,以至袁术内外不敌而失。单就宛城一战,吕布且命西凉四万骑下马攻城,可见一斑。二者。寿春、汝南、宛城新破不久。数地民众急需抚恤。吕布又行田地律,新降之地难免有不臣之人。此吕布当有所顾忌。其三。新野有关羽、张飞五万精兵。此二人与吕布有杀兄之仇。刘表虽不敢收二人入荆襄,却蓄养于新野。此便有抵挡吕布之意。余者且不多言。只此三处,便叫吕布攻占荆州需费些精力。”
周瑜只说这三处,便处处是吕布的痉挛之处。
孙坚听了问道:“那瑜侄以为叔与刘表又当如何?”
周瑜道:“小侄以为。蒯子柔即来求和,可趁机多要些好处,议和确也是应该的。若叔伯于巴陵之处牵制刘表兵力,刘表必然分兵二处。少时叫吕布大军压境,此间若是胆量稍有畏惧,说不得当真就降了吕布。故而议和应该。但彼即先来求和,又有吕布于后窥视,叔伯当趁机要武陵之地。待刘表回兵对付吕布之时。叔伯则率精兵往南横扫零陵、贵阳。那时便是吕布得了荆州。叔伯也可借长江天险,于内勤兵演武,广招能人,励精图治。于外接连巴蜀、汉中、丹阳数地,共抵吕布。吕布一家独大,诸侯必然互抱以自保。那时胜负尚且难说。”
孙坚听了大赞到:“甚善。今若非听得瑜侄之言。险误了今后大计。”
于是孙坚便如周瑜所说。日次与蒯良议事。两边心里都有数,便明说议和。孙坚提出荆州割让武陵后便可退兵。蒯良力争,晓以厉害。可惜孙坚有周瑜前日所言,抵死也要武陵郡。还威胁说吕布攻占荆州,我孙坚一样可以出兵占武陵。那时武陵还是孙家的。蒯良只得说这事自己做不了主,得回去问主公刘表。
随后刘表以为两面交战可能全军覆灭。武陵在长江南面,保不得孙坚就真的去取,自己也顾不得。便同意孙坚要求,割让武陵。
孙坚自得武陵郡,便又从周瑜所言,南下占零陵、贵阳。一时势大,成一方诸侯。周瑜自此受孙坚重用,无事不与其商议。
刘表去孙坚威胁,自调兵北上对付吕布。且前新野有关羽、张飞五万兵众,倒也敢与吕布一教高下。
第136章 群臣争辩,王事难定()
第136章 群臣争辩,王事难定
且说吕布兵屯宛城,便要趁刘表与孙坚交战之时出兵攻打襄阳。前且有新野小城屯关羽五万兵众阻拦。吕布便厉兵秣马,要来攻打新野。不想兵未出宛城,洛阳却传来皇上圣旨,晋封吕布为汉武王。
吕布一听,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急忙安排诸将把守各处。自带近卫骑火速奔回洛阳,要看究竟。毕竟称王不是一般的事,吕布担心有人从中作乱,以此引出乱子来。那自己费了半生心血才收平的半壁江山,弄不好又要从洛阳内部乱开了。
要说这吕布称王的事,自然要从何某说起。
且说吕布在外打战。洛阳中却在何某的主使下,接连贾诩、严忠、张玄、华歆、王朗等人合谋,欲叫吕布称王。只是吕布为王却不是一般的事。荀彧、王允、杨彪等人便不同意,为此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何谋心机极高。让吕布称王只是她的第一步。最终是要吕布登基做皇帝,自己才好做皇妃。所以在与贾诩等人合谋的同时,便也开始教唆儿子刘辩怠慢朝政了。
这刘辩也真的是个扶不起的主子。刘辩自己要是真气点,也许皇位还会坐久些。可是刘辩天生就是一个好吃懒做,轻佻无仪的人。刘辩现在严格来说还没成人,要是再长大些。也许就多了个好色的头衔。那就和他刘宏老爹有得一比了。
何某在朝廷闻见吕布在外捷报连连,朝廷百官大臣无不欢喜不已。何某便指使王朗趁机在廷议上再度上奏吕布为汉武王。
王朗先前在廷议时上奏吕布为王。可那时不知道吕布心思,吕布又在场,差一点当殿就被吕布一刀把剐了了。王朗自然记忆犹新。
何奈。太后旨意也依旧违逆不得。好在现在同谋的人不少。多了几个吕布近臣相助。更重要的是吕布在外打战。
于是乎。王朗在何某的指使下,便再次上奏到:“皇上。臣有本奏。”
皇上刘辨坐在大位上。身边太后何某拥护。只是昨晚那麻将打得挺晚的,早上又早早的起床来早朝。依旧如以往一般,呵欠连连。好在如今吕布不在朝中,便也放心。
刘辨见王朗奏报,便一手捂着嘴巴打哈哈,懒懒的说道:“王卿家。说话麻利些。莫要唠唠叨叨的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个事来。”王朗上次奏一事说了半天也没说到啥子事上。这刘辨可是见过滴。
王朗又奏到:“武国公神勇如斯,兵出大谷关便连连告捷。袁术小辈望尘而逃。扬州几近归复朝君。国公之功绩千古未有。臣以为当复往日之请命,晋升国公为汉武王,方足以显示皇上洪恩浩大。”
刘辨一听王朗又请吕布为王。想起那日吕布在殿上险些又要当殿杀大臣,心中慌乱,忙回头看向太后何某。何某面色微笑,显得很满意王朗表现。刘辨这才稍微安心些。
只是刘辨安心,殿下却引起一阵骚动。少时便有司徒王允上奏到:“皇上。臣以为王谏议之议有所不妥。国公固然功绩浩瀚。只是光武中兴以来便无异姓王之封爵,此有乱祖制。只是有功无赏有违皇恩,不若多赏些封地与国公便是。”
司徒此言一出,立即便造到议郎严忠反对。严忠奏到:“司徒所言有功无赏有违皇恩却是不假。只是以封地赏赐国公实为不妥。王司徒当知晓。国公至幽州斩檀石槐起,便多次谢拒朝廷赏赐封地。起初忠也不甚明白为何。后来有机会与国公说起此事,方知其中缘由。乃真国公之无私高见也。国公乃对忠言。大汉之地莫非皇土,一国之地不可有二主。吾大汉子民尽皆皇民。臣子有功亦是皇臣。祖制设封地多有弊端。封地之民多有只知其主不知皇上。至封地之侯爵多有死士、私兵,此延至地方大户乃至大户豪强多势大,朝廷难以遏制。方有乱象之兆。后国公入京为辅政大将军后,便曾计议废弃封地一事,改为年养爵俸。只是此事干系甚大。又逢诸侯乱起,大将军忧心若行此事,地方贵族王侯必然趁机为难,依附诸侯。故而多有隐忍,按下不提。然国公大公无私,自是不要朝廷封地。此时国公大破袁术,是当该赏,只是封地一事万不可为。”
严忠说的也是实情。封建社会实行的封地制度固然拉拢了有功之臣。只是这却也为国家埋下祸根。封地内的百姓都是地主的子民,这给封地主有了私募死士,私兵的机会与理由。由此引起地方大户势力强大起来,以致朝廷都很难遏制。吕布来之后世,自然明白。所以一直以来皇帝封给吕布的封地,吕布从一开始就变着法子拒收。他有严妮的作坊给他带来的莫大的利润,大都拿出来做军资了。哪会在乎那么一点封地。只是吕布不要封地的事,私下里是不是如严忠说的就不知道了。也许有。但像吕布这种人绝不会说出皇土、皇民的话来。只是现在吕布不在,严忠怎么说都行。
所以说严忠上奏这事其实也是卖了关子。一边说吕布有功该赏,一边却又不赞成以封地赏赐。这其中的猫腻就大了。严忠是与贾诩等人与太后有关系的。吕布如今位列国公,爵位再上去就是王了。封地不能赏那赏什么?赏金银财宝更不用说。皇宫的花费,百官的俸禄靠朝廷的税赋根本就养不起。光打战那兵士的钱粮都花大了,朝廷的那点税赋在这乱世的年代里,哪里能支付得起啊。要不是有严妮的作坊获得巨大的利润,根本就无法支撑。讨伐袁术的军粮还是陈群献计,从严妮作坊里赚起的利润向大户买粮的。皇宫、百官的俸禄、支用,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靠严妮的作坊来胡养的。难不成拿吕布老婆的钱来赏赐吕布,这怎么说得过去。
所以严忠理正言辞的反对封地一说。那接下来就拿什么赏赐呢。皇帝的赏赐也就金钱,土地和身份。这金钱土地都不用说了,就剩下身份了。可吕布是国公,身份再升就是王了。所以严忠是与王朗一道了。
只是严忠是吕布的近臣。虽然现在也是议郎,有两重身份。可是吕布的近臣才是严忠的真实身份,议郎不过是参与国事一个正名的需要而已。
所以严忠得避嫌,免得有人以为这称王的事是吕布在背后搞鬼。更重要的是,这些谋士都懂得自保。要知道那日王朗不知就里,当着吕布的面请称王,差点被吕布杀了。严忠、贾诩这些人虽然都想吕布称王,自己也好上位。可是却知道违了吕布的意,难说性命不保。
于是乎,聪明的人都躲在背后干实事,也就王朗这受太后指使,没的逃。王朗也知道最大的危险来至吕布,可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司农荀彧显然也知道吕布有心消掉封地制度,只是一时无力而为。但他也反对吕布称王。于是便也奏到:“严议郎所言不假,国公确实有意削掉封地制度。只是此事干系甚大,未能落实就行。只是称王一事却也不宜就行。以臣观之,国公为人光明磊落,性情直爽,与国无私。所行之事桩桩件件皆为朝廷社稷所想。臣斗胆以为国公虽功绩海宇,却未必便心念赏赐。称王一事不如就此不提。皇上只需拟到圣旨,表与嘉奖便是了。”
荀彧此言一出。王允、杨彪、卢植等人立即就纷纷表示同意。只是贾诩、严忠、张玄等人不免眉头大皱。
要说吕布近臣吧。贾诩、严忠、张玄等人不用说,是一路的。这荀彧也是随荀悦、荀攸等人投靠吕布的。说来也应该算是吕布近臣。可是称王一事上,荀彧却和王允、杨彪、卢植等这些老臣站一线。这一来贾诩等人就不好办了。而且荀彧非同一般,身份又很特别,大家也都知道荀彧受吕布重用。所以严忠这边便为难了。
严忠一时便无话可说。只是贾诩等人背后却有一个大主谋支撑。这人便是太后何某。
贾诩见荀彧竟然出面阻止吕布称王,又见严忠等人没话说,心念一想:主公称王对你也有莫大好处,怎么你荀文若就反对呢。只是这唠叨归唠叨,大事还是要办的。贾诩自己也和严忠一样,不会去明着违逆吕布的心意,摆明着去支持。但也不会就这么放弃。
于是乎。贾诩便也上奏到:“此事干系甚大,妄争无益。当太后做主才是。”贾诩这一下便把太后搬出来压阵。
太后何某自然也看见了那日吕布大怒,差点杀了王朗。自己有心不去明着违吕布的意。心里便想着:你这贾文和也够狡猾的。不是说好了你们来做这事吗,末了哀家再来个顺水推舟就是了。这么这时候到把哀家给拖出来了。
何某心里这么想。便狠狠的盯着贾诩。怎料贾诩站在殿下,低着头,眼睛盯着地板看。根本没看她太后。太后心里诽谤这贾诩却也没办法。只能嘀咕着:这般贼痞子,个个想做开国功臣,却都躲着不出面。罢了罢了,自己的幸福还是自己去争取吧。
于是乎。太后何某便说道:“国公治军严谨,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国公功绩甚高,若无赏赐怕是寒了麾下将士们的心。哀家到以为此事可详议。”
太后都这么说了,赞成一派自然欢喜。只是王允、杨彪等以祖制不可破阻拦。这边张玄也不闲着,拐弯抹角的说国公辅政以来多有改革弊端,国家渐步复兴。有弊端也该改革一下。言下之意便是祖制也应该改了。那边王朗、华歆等便忙着赞成。
只是吕布称王非同小可,便不能一日就定下。于是便决议日后再议。
下朝后何某寻思着荀彧等人倒也忠心。心中安慰。只是自己的大计可不能就这么着拖着。便在这时扬州喜报,袁术被围寿春,庐江复归朝廷。顺带着皖城二乔配,也进了何某耳朵里。
第137章 娇妻美妾揽入怀,安得温居顾意外()
第137章 娇妻美妾揽入怀,安得温居顾意外
吕布打战打得怎么样,何某倒是没怎么关心。可这顺带着吕布纳小乔为妾的消息却震得何某心思慌乱。前面一个貂蝉就不得了了。这才出去几天,又来了个小乔。那再下去哪里还有她何某的位置啊。
于是何某便绞尽脑子想办法。
这何某别的本事或许没有。可这有心机的人,揣摩别人心思却是了得。
何某寻思荀彧等人不同意吕布称王,定是当心日后吕布称帝,是在保护皇上。可要是这皇上不上进呢,寒了这些大臣们的心。再加上吕布为国为民,那以后的事就不好说了。
于是何某便有意叫皇上刘辨怠慢朝政,开始教唆刘辩不去早朝了。
心计已定,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何某定好心计,便遣人去招陈留王刘协,一并把唐皇后也请来。便又叫宫女摆桌设椅,准备打麻将。可是三人缺一人啊。于是便又派人去请皇上刘辨来。
于是乎四人便开始砌起象牙方砖来。
喜欢打麻将的人应该知道。这麻将打上瘾,整天摸个天翻地覆的也不会觉得累。何况皇帝刘辨、唐皇后、陈留王刘协都是正处于贪玩的年纪。就更不用说了。四人便围着麻将桌摸得个天昏地暗。竟然打了个通宵。
次日一早。女官便早早的来传话,说早朝时间到了。说来也巧,不知是何某有意使诈还是无意。这次刘辨竟赢得不少。这时还摸了一手好牌,便舍不得起来。
只是刘辨以往畏惧吕布。吕布要是上早朝,刘辨不管怎么不舍,都是不敢不去的。但如今不同。吕布远在扬州打战。这洛阳便只有何某管得了他。
于是刘辨便对何某撒娇到:“太后。朕许久才有今日这般好运。今次摸得一手好牌,早朝晚些再去可好?”
这不正和何某心意嘛。于是乎何某便叫女官传话,叫百官等些时候。
刘辨又一圈下来,运气越来越好。谁知道是不是何某有意喂牌啊。等了些时候刘辨还是舍不得起来。女官来传了两次话,太后何某都有意按下。
只是何某毕竟不是年轻人。一夜通宵下来,自己便也忍不住哈欠连连,睡意袭来。又玩了两圈何某实在撑不住,便要回去睡觉。
这四人一夜通宵麻将打下来,连番苦战还不知道累。可一停下来便个个睡意来袭,忍不住就想睡觉。
便在这时女官第三来传话,说百官等了许久不见皇上早朝,又来催了。
刘辨打了通宵麻将,现在正上火呢。听女官来传三次话便不耐烦到:“催催催,催什么催。朕现在累得要死,还上什么早朝啊。”
旁边何某自己也确实累。便一句话打发到:“皇上一夜未睡,也着实累得很。今日便不去早朝了。”
刘辨一听正和心意。便拉着唐皇后回去睡觉了,也不去理会百官。
大殿上百官等了许久连唤女官去请皇上早朝。连着几次都没请来,最后干脆就不上朝了。百官听了不禁连连摇头。许多心中更是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