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备的八路军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强悍。
被迫留守的梅津美治郎在对方近乎疯狂的进攻下,左支右绌,仓惶向东京求援。可此时的东京已经抽调不出任何兵力了。于是,一直在叶卡捷琳娜堡注视着欧洲战场的西尾寿造被迫从麾下本就不多的兵力中又抽调出了半个师团,又从那些以苏联劳改犯为主干组建的劳改部队中抽调了部分兵力,开赴东北进行支援。可这支部队还没有过贝尔加湖。就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陈毅和**打了个措手不及。陈、李的部队并不多,可就是这样一支“小部队”,竟死死地拖住了西尾寿造的援军,使之难以前进半步。
东北战成一团。
最终,植田谦吉围攻锦州三个多月。损失近半兵力,也还是没能拿下这座城市,无奈之下只得退兵,希望能够用剩余的兵力赶走在东北“肆虐”的**。可问题是,这个时候,东北已经有大半的乡镇落入了**之手,且剩余的乡镇也大都极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被拿下。不仅如此,原本只有十万左右兵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兵力已经翻了两倍还多,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的增长之中。所以,植田谦吉的计划根本就没有实施的余地。只能将兵力打散入东北的各大城市,努力保证日本对这些主要城市的统治。可这只是暂时的。虽然关东军高层拼命宣传,只等部队进行休整之后,就会展开反攻,把**赶出东北。可所有人都明白。随着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只等着**消化了前期的作战成果,部队休整之后,就会展开新一轮的进攻,而那个时候,日本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
也就是说,经过一番血战,东北已经攻守易势!
显然,这种局面是许多人都不想看到的。日本人、老蒋,甚至是德国人都不愿意看到。
东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日本人的生命线,为了支持自己的侵略战争,日本人疯一样从东北攫取各种战略物资,可现在东北大部“失陷”,他们就等于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后勤基地,战争潜力将进一步枯竭。而老蒋呢,自然是看到了**夺取东北之后将会迅速发展壮大的局面。要知道,当初的奉系军阀可是中国最强大的势力,那里不仅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还有着张作霖当年发展起来的各种工业……
所以,在锦州战役期间,老蒋曾多次下绊子,最疯狂的一回,就是命令驻兵北方的胡宗南和傅作义直接进攻喀尔喀。不过这道命令最终都没能获得执行。傅作义接到命令之后阳奉阴违,表面上调兵遣将,可动作却慢得要死,等植田谦吉在锦州城下坚持不下去,都退兵了,他的部队都还没集结完毕呢;而胡宗南虽然比傅作义好一点儿,可他的主要兵力都在陕西和山西一带,还要预防阎锡山卷土重来,把他好不容易占去的地盘儿再给弄走,虽然勉强抽调了不少兵力,但跟喀尔喀之间还隔着一个内蒙,而内蒙等地,目前几乎都是傅作义的地盘儿。傅作义虽然表面上听从老蒋的指令,可他实际上还是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自然害怕老蒋玩儿假途灭虢的把戏。所以,在傅作义有意无意的阻挠下,在东北战事告一段落之后,胡宗南的先头部队也还没有看到喀尔喀的边境。
就这样,虽然老蒋急得直跳脚,却拿**没有任何办法。有心拿傅作义开刀,却又担心逼急了把傅作义直接逼到**那边儿去,真要是那样,**可就不是只占领东北那么简单了,人家的兵锋可以直指平津,进而窥视整个华北。
可这样光看着也不是个办法。老蒋是绝对不会坐视**占领东北,进而取得偌大的本钱的。虽然这目前看似已经没有办法阻挡,但明挡不行,还有暗挡。所以,一开始,他就跟日本人暗地里达成协议,许诺**暂时不会向日军展开进攻,以此让日军可以抽调华北、华中、华南等地的部队支援东北。可出乎他的意料,日本人确实是调兵了,不过这兵不是调去东北的,而是调去了南亚……锦州战役落幕的时候,坂垣征四郎在印度战场上取得了一场大胜,消灭了英印八个师的部队,将印度总督韦维尔打得连连败退,夺取了加尔各答。加尔各答可不是一个普通的重镇,在殖民地时期,从1772年直到1911年的140年间,加尔各答一直是英属印度的首都。在这期间,该市一直是印度近代教育、科学、文化和政治的中心。所以,加尔各答的陷落,使得整个印度都陷入了混乱之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开始出现崩溃的迹象。而同样的,因为加尔加答的陷落,正在孟买地区跟从北非撤回的日军激战的亚历山大所部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士气大幅低落,尤其是那些印度士兵,出现了大量的逃兵和叛变现象……可以说,孟买的失陷几乎已经是注定的了。
所以英国人真的是急了,再加上埃及方面告急,苏伊士随时都有陷落的可能,丘吉尔终于低下了他那高傲的头颅,以撤销“麦克马洪线”,割让东孟加拉省,支援武器辎重为条件,换取了中国方面的支援。可是,如此“屈辱”的代价,丘吉尔得到的却并不是他希望的中国远征军对坂垣征四郎的进攻,而是早就已经到达西藏,养精蓄锐许久的川军的南下……以潘文华、刘文辉等人为首的数万川藏军进入尼泊尔,然后在韦维尔这个印度总督撤回新德里之前就到达了未来的印度首都,在那里等待英国人的武器辎重。也就是说,原本应该去支援英国人,替英国人去面对日本人子弹的川军,反倒跑到了英印军队的大后方,好整以暇的开始坐山观虎斗……而英国人不仅不能找他们的麻烦,还得好言好语的伺候着,因为他们真的很需要这样一支援军。
第616章 ”小强”日本?()
中**队“进入”印度,而印度最重要的工业、文化、教育中心又落入了日本人的手里……以英国人一贯以来的性子,应该是会向这两个“敌人”同时发飚的。可这一次丘吉尔那个暴脾气的矮胖子却罕见的选择了沉默,虽然最终通过外交干涉,将川军潘文华等人“赶”出了新德里,可他们还是一改往常的傲性,不仅对川军进行了平等的对待,还对其进行了相当的安抚……据说花费不小。
而川军方面呢?在得到补偿之后,倒也没有跟英国人闹腾什么。因为他们虽然被赶出了新德里,却得以驻扎到旧德里附近。显然,英国人还是很有“诚意”的。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们暂时不必直接跟日本人交战。因为在占领加尔各答及其附近的部分地区之后,坂垣征四郎就停下了前进的脚步,摆出了一副休整,并准备消化加尔各答及其周边占领区的架势。虽然英国人对此极为紧张和着急,可短时间内他们却没有办法发动反攻,只能抓紧时间重新组织力量,留待日后。只是加尔各答拥有各种工业,对印度而言,其地位差不多就等于是东北加上海之于中国。日本人占领了那里,如果再将其消化,实力必然会大为增涨……印度战场的未来局势必然更加“火爆”!
而南亚方面的失利,再加上北非的败退,还有德军又开始大规模转向西进……全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局势由此变得相当严峻。罗斯福再也坐不住,向丘吉尔和老蒋发了电报,要求三人进行会面,商谈在全球范围内如何进行统一的反法西斯战争……会议地点原本是打算定在埃及开罗,可考虑到德意军队攻势正盛,蒙哥马利所率领的英美联军可能无法阻挡隆美尔,于是,开会地点最终定在了伊朗的德黑兰。这也就是说,原本应当出现的“开罗会议”没有了。而原本应该由英、美、苏三国举行的“德黑兰”会议的参加者也变成了中、美、英!苏联被排除在外……而事实上,罗斯福在开会之前也并没有招呼斯大林。
这一场会议最终在1944年夏初举行。
因为中国表现还算可以,这一次的老蒋并没有再成为一个单纯的配角,而是取得了相当的成绩。根据三国签订的协议。中国不仅可以取回原先割让给日本的诸多领土,诸如台湾、琉求,还将获得在老挝、越南、柬埔寨的诸多权利。换言之,英美两国以原本法国在东南亚的利益换取了中国的支持。不过这还不是德黑兰会议最重要的一个成果,其最重要的成果,是重新确定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部署……在老蒋提议,以及罗斯福的支持下,丘吉尔放弃了“先欧后亚”的战略,转而支持“先亚后欧”!
达成这样的协议自然也是有原因的。在全世界战场,目前只有中国方面频频取得了对法西斯的胜利。而身为中国的对手。日本人左右开弓,一边儿打到美洲,还一边儿又抽到了非洲,现在又拿下了印度最重要的一个地区,真的是非常的让英美厌烦。同时也让这两个列强感到了巨大的威胁。所以,支持中国,就等于是约束住了日本这只不安份的狼崽子的力量。再者,苏联人经历了数场大败,已经无法拖住德国人,而随着德国人将大批力量转向西线,在欧洲。还有北非大陆上面,德意志战车几乎所向无敌,英美短时间内根本就难以组织反攻,只能努力防守。这种情况下,将主要力量转向亚洲方面,支持中国先打击日本。打败,甚至是摧毁轴心国的东方支柱,不仅有利于解决英美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还有利于全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战局。当然,中国海军解决了日本印度洋舰队一半以上的力量。使得印度洋的航线对同盟国来说变得相对安全,也是促成会议达成这一协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于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英美对中国的支援骤然增强。大批的物资运抵中国,而随之而起的,就是中**队对日军的大规模反攻。
钱粮充足,兵甲精良……老蒋一时意气风发,大有一举克复全国的气势。而战事在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像他所预料的那样,**层层进逼,取得了无数“辉煌”的胜利。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相继收复,除沿海的几个省市之外,大半的国土又重新回到了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可之后,局势就开始变得僵持起来。
兵力愈发集中的日军顽强地守住了沿海各省,**几次展开大规模的进攻,都没有取得什么进展。不仅如此,因为之前的胜利,使得部分军队轻敌冒进,反而遭到了日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而面对这种情况,老蒋极为恼火,他纠集了何应钦、白祟禧、陈诚、秦卫等人进行商议,要打一场大仗来挽回自己和颜面。不过让秦卫等人无语的是,老蒋这场大仗的目标居然是收复南京。
秦卫等人是坚决反对这一计划的。虽说有了英美的大力支援,可日本人毕竟也不是吃素的。随着兵力的收缩,长三角一带已经聚集了大量的日军;而南京身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又是汪精卫那些汉奸的大本营,日本人在其中的防御力量自然是相当强的,强行进攻,最后即便是拿下了那座城市,恐怕也会得不偿失。所以,众人建议老蒋改变计划,转而先收复福建、苏北、鲁南等地,先将华北和华南的日军切裂开来,再逐步消灭之。然而老蒋并不是一个喜欢听劝的人,尤其是在他觉得已经胜券在握的情况下,就更不喜欢听人劝了。所以,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收复南京的战役如期展开。
战事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极其激烈的境地,日军似乎是觉得自己已经到了末日一般,死战不退;而**呢,虽然占据武器方面的优势,进展得却非常缓慢,损失也非常大。而面对这种情形,白祟禧提议老蒋利用空中优势,派王耀武所率领的空降军突袭台湾,再配合戴笠的海军实行抢滩作战,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减轻南京方面的阻力。可老蒋再一次拒绝了这条建议,转而命令前线加强攻势。可就在这个时候,东北方面传来消息,八路军在地下党的配合下,成功策反了长春的伪满洲国安**一部,并在起义部队的配合下,顺利拿下长春。局势让老蒋更加着急,亲赴前线督促战事。而就在他的“努力”下,**与日军激战四个多月,最终以伤亡十余万人的代价,重新夺回了南京,并将日军主力赶至了淞沪一带。
战局终于正式变得明朗起来。谁都知道,日本人在中国的败局已定,现在所剩下的,就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英美对此都极其欣喜,丘吉尔和罗斯福都专门派出特使来中国表示祝贺,并敦促中国政府再接再励,争取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再以中国为前进基地,向日本本土发起进攻。
不过英美两国的兴奋劲儿并没能持续多久,经过长达一年的缠斗,隆美尔在希特勒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夺取了埃及,将英国人的势力赶出了东北非,并控制了苏伊士运河。虽然此时的苏伊士已经被英国人自己炸毁,可东北非的战事也至此结束,希特勒也终于开始将他过剩的精力朝着英国本土撒了过去。可这个时候,在布雷德利领导下的欧洲盟军高层却依然在不停的争吵。无奈之下,罗斯福只得放弃了这位未来的五星上将,转而将艾森豪威尔推了上去。
艾森豪威尔并没有让人失望,上任没多久,就逐步弥合了因为之前的争斗而几乎陷入分裂的盟军司令部的各种关系。之后,他又带领众人一起策划了“火炬行动”,在1945年初成功地指挥盟军攻进了法属北非,占领了法属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使盟军在非洲西北部站住了脚。
欧洲的反法西斯战局也终于露出了一丝曙光。
可就在盟军上下刚刚松了一口气,准备再接再励的时候,一则来自东方的消息再次让所有人的情绪都变得低落起来……澳大利亚向日本投降!南云忠一所率领的庞大舰队得以解放,开始转向其他战场。而除此之外,苏联方面也传来了另一则糟糕的消息:西伯利亚日军在德国人的支援下,正在重新组织那些已经投降的苏联人,并准备将之投向亚洲战场。而根据可靠消息,这只被西尾寿造命名为“俄罗斯兵团”的部队,总兵力已经接近二十万……
同盟国各无不大惊。有人提议让英美直接派兵进入中国战场助阵,以免战局出现变化。可英美对此表示了拒绝。因为此时欧洲战场上的压力更大。主力已经回头的德意志兵团虽然暂时无法越过英吉利海峡,在英国皇家海军的拼死阻拦之下,也暂时无法横穿地中海进入北非,可他们仅仅就只是呆在那里,就已经足以镇慑住所有敌人。丘吉尔和罗斯福哪敢在这个时候分兵他顾?
第617章 战争在继续()
战争在继续。
就连秦卫这根大搅屎棍子也没有想到,因为他的出现和胡搞,居然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的时间变是更长和更加惨烈。要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二战在1943年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转机,因为苏联人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欧洲战场的情况开始好转,轴心国的失败已经是时间问题。而现在,因为他的插手,斯大林已经被迫跑到森林里面打游击,苏联不仅失去了重要的粮食和能源产地,连工业基地也失去了大部分,如果不是有英美的拼命支援,说不得就要亡国了。而同样的,得到了苏联之后的德意志却猛然间不像话地强大起来,套用日后的一个形容,希特勒现在那就是狂拽酷炫吊炸天,不说别的,光是站在那儿,就足以吓瘫不少人。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德军主力西进之前,希特勒公开要求英国投降,英国国会居然还真个儿的认真商讨了好些时候,要不是丘吉尔这个死硬派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