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风韵-第2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玥有几分惊讶,也有几分恍然,眸光直视上官昭,直觉告诉她,上官昭的想法有些变了,不再是当年忠孝军中,血性十足的汉子,少了几分真诚,多了些阴郁。

    “三弟,巧妹子可好?”

    (本章完)

第568章 局面() 
    南玥言顾其他,上官昭眼中精光闪烁,王柏高调送归上官巧,军中早就传遍,虽说没有说上官巧来自蒙古军,而是在乡下村舍中遇到,却也令人品味三分,这就是李易的高明之处,至少让人有着回旋余地。

    当日,王柏的态度,今日郑臣的靠近,无不昭示他需要站队,需要在李易和朝廷之间,做出抉择令他万分苦恼。

    诚然,他对朝廷的举措是相当不满,只是作为一个读书人,又不愿做出背叛家国之事。

    但是,李易救回上官巧对他有恩,其在蜀川施政历历在目,在他看来必有所作为,实在难以取舍,在形势未明之前,拖,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哪怕是相当的煎熬也要坚持!

    “二姐,我那妹子深居寡出,还多谢二姐上心。”

    南玥莞尔一笑,自然明了上官昭的心情,轻声道:“我也挺喜欢巧妹子,不过,战事紧张,万一武休关破,兴元府无险可守,如何是好?”

    上官昭怔了怔神,脸色变了几变,刚刚的坚毅最终化为无奈,终究还是叹了口气。

    “三弟,这可是关乎全局啊!”南玥看着纠结的上官昭,真是有些看轻了对方,换成李易绝对会依然做出抉择。

    “二姐。。。。。。”

    此时,成州东部和阶州南部,被呼延信守的如铁桶一般,昆布哈碰上了硬钉子,数万蒙古军陷入停顿状态。难怪,守军根本不和蒙古军野战,他们占据要道旁的险峻之地,不时袭击蒙古军小队兵马,让人首尾难顾此失彼,关键李易早就把堡寨城池堆满了粮食,甲仗也很充足,这就让人挠头了。

    蒙古军在沔州方面更是举步维艰,王柏主动放弃河池,退守仙人关,以白水关为后盾据守十六寨,两万余蒙古军师老城下进退不得,却时不时遭受袭击,日夜不得休息。

    兴元府之战打的最为艰难,蒙古军在西部、北部进攻受阻,塔海加大对武休关的进攻,按竺迩亲自督战,并调遣大量的色目人从军参战。

    守将赵武实在顶不住,上官昭也派出兵力给予支援,但武休关在蒙古军日夜猛攻下,实际上也坚持不下去了。

    南玥对上官昭也无话可说,毕竟忠孝军尽了力,上官昭的表现可圈可点,虽有保留最后兵力想法,但那无可厚非,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可能亮尽底牌,拼尽最后的血气还是无果,不如赶紧把主力拉出来再战。

    继云翼军后,李易派出三千汉州军进入兴元府,却未曾直接增援武休关,而是在定军山西麓扎下营寨,掩护云翼军集结地。

    孟珙并未要求李易增援,他也明白让对方支援根本不现实,主动放弃武休关,把兵力向南郑集结,建立中梁山据点,所部兵马达一万五千人,这也是他不好强令的根本所在,前方血战的不是忠孝军,就是李易的蜀川大军,武卫军主力压根没有顶上去,你凭什么让别人流尽献血啊!

    经过四天的血战,蒙古军阵亡数千人,总算是过了武休关,进入兴元府地界。

    塔海率主力,由刘嶷为前导,十万大军直扑西县,威胁大安。按竺迩率马步军二万,取道褒城南下直驱南郑县。

    西县守军并未坚持太长时间,不过半日城防失守,塔海占据县城,刘嶷派出三个千户队兵抵鸡冠隘。

    按竺迩不愧为一员猛将,知道孟珙威名并未直接向南郑县城进攻,而是以马军监视南郑,集中步军猛攻中梁山,意图把南郑与大安外围的联系切断,造成宋军各自为战的局面,然后分而治之。

    孟珙一反机动防御的常态,主力固守南郑县,坐视蒙古军主力兵出大安,甚至连反击也未曾有,该来的总算来了,李易以九座联营严阵以待。

    不过,他心下却有些许遗憾,暗骂塔海是个笨蛋,放着南郑不扫平就急急攻打大安,岂不知孟珙正虎视眈眈,看着蒙古军在大安耗尽鲜血,再出来收拾残局。

    “孟珙不愧是一代名将,进退有据,武休关坚守四日,逐步后撤主动示弱,让开缺口引导塔海主力汇集大安,好算计,真是好算计。”叶知秋仿佛自嘲地笑了,仍然不咸不淡地摇着那把泥金扇,也不知能得多少凉风。

    李易不以为然地摇头,淡淡地道:“孟太尉一反常态,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换成是我能让两虎相争,坐收渔人之利,也会主动示弱。为将者,不计一城一地得失,但求毕其功于一役,无论是动还是静,他做的都无可厚非。”

    叶知秋咂咂嘴,若有所思地道:“孟璞玉乃史嵩之所重,行军打仗如闲庭若步,这一回合学士输了。”

    李易不免多看眼叶知秋,虽狂傲清高却心态端正,赢就赢输就是输,拿得起放的而下,丝毫没有牵强的掩饰,难怪当年连赵彦呐,也对之恭敬有加,这种人即令人肃然起敬,又让人深感忌惮,稍加犹豫坦然道:“不错,我是输了一招,与孟珙相比我还是不如。”

    叶知秋用赞赏的目光扫过李易,轻轻颔首道:“学士无需过谦,棋差一招而已,学士所部庞大,孟珙不过掩饰力量,让虏人目光投向大安,说起来也无精妙。”

    李易摆了摆手,道:“先生无需安慰,输了就是输了。不过,鹿死谁手,还要看最后的较量,先生预先落了招妙棋。”

    顿了顿,就在叶知秋淡然地笑了,不置可否之际,他又道:“先生,此战后我蜀川大军要进行重新编组。”

    叶知秋并不意外,庸者着眼现在,智者放言未来,李易开始考虑大军建制是理所应当,谁又不需规定,大战在即,不对后事做好谋划,那绝不是合格的统帅。

    “我四大都统制司成为雏形,下设军将可以根据情况扩编,重点在营队要谨慎处置,每营必须扩编到千人左右,队也要在二百人,内列各兵种。。。。。。每个营都有独立作战能力,可以随意配置到将,各将配属直属各队。。。。”

    (本章完)

第569章 再开篇() 
    “一军万余人,层层节制,恐将官权势太大。”叶知秋一语道出弊端,但也仅是点到为止,现在各军达到万余人,在他看来不过是临时性的,战后将要缩编为数千人,不然绝对会出现骄兵悍将。

    李易眉头轻挑,自信地笑道:“自有制度约束,届时细细考究。”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根据后世合成营的做法,建立灵活配置的模块化编制体系,能够在军司内随意组合,根据战事编组队形,又兼顾个营战斗力的发挥。

    不能不说,现在的编制也改变了不少,却依然存在笨拙的体系,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对抗蒙古汉军部队还行,要真正面对马军恐怕是要吃亏的。

    叶知秋并未纠缠话题,看着桌案上的地形图,吃味地道:“十万大军,我军在大安的马军六千,步军四万,实在有些不太好打啊!”

    李易的目光也落在地形图上,好一阵才悠悠地道:“大安决胜三个点,阳平关、鸡冠隘、青牛镇,虏军东来,我将以饶勤率万人谨守鸡冠隘关堡,李庆率五千人守阳平,我率背嵬、羽林、云骑三军在青牛镇一线。”

    他的说法,实际上早就在部署,只不过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叶知秋经过谨慎的研究,总结上几次大安之战经验教训,也认为主力以逸待劳,分品字形互为犄角,能教好地承受对方猛攻,至少能够以步制骑,让自己的马军以逸待劳。

    “十万人,他们马军不在少数,一旦开战初期是极难打的,学士要做好准备,宁可放弃成州、阶州,也要把呼延守诚调回来。”叶知秋话语有几分寂寥,李易的战略素养越来越浑厚了。

    李易深以为然,知叶知秋未雨绸缪,做最坏打算,一旦蒙古人攻势太甚,难以招架之际,呼延信节制的近两万人便能作为援军,投入阳平一线,只要阳平不丢大安便有机会。

    师未出而谋后事,李易并不认为叶知秋有失败情绪,相反谋划详尽,进退都在算计。

    放弃成州、阶州,在战略上也事无不可,只要分兵数千把守龙州阴平道,保证蒙古军不投入即可。退一万步说,即便蒙古军偷渡阴平,那又能怎样?只要在大安击退蒙古军主力,一支蒙古军偏师,还能在后方闹腾多大的事?

    “先生说的有理,不过能不丢还是不要丢,我看塔海留南郑而入大安,愚夫所为不足为虑。”

    正说话间,急脚子呈上官塘,李易接过一看,呵呵一笑,递给对面盘坐的叶知秋,道:“刘黑马入关了。”

    叶知秋眉头一动,接过来稍稍一看,眼角闪过一抹笑意,道:“愚不可及,真是愚不可及,学士,你看下面如何是好?”

    “还能怎么办。”李易呵呵地笑了,用力站起身来。

    叶知秋眯着眼,玩味地道:“学士,不去上柱勾陈大帝香火?或许能有奇观。”

    “勾陈大帝?”李易神色稍愕,旋即洒笑道:“若大帝有灵,何至有虏人猖獗,平时没事拜也就拜了,都拜了那么多年了。”

    如今,道教仙神体系相当的完备,六御天帝之一西方勾陈大帝主人间兵革,为兵家首拜,他却没有那个觉悟。笑话,祭拜天帝、武圣,那都是做做样子,给士卒们打气的,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多看会兵书,多在地形图上谋算,要说祭拜道门的诸天仙真,他比叶知秋还要在行,现在不是时候。

    叶知秋也不过说说并未当真,亦是一笑了之道:“刘黑马轻兵冒进,正合学士之意,胜负就在一念之间。”

    李易点了点头面色凝重,却仍挤出一丝微笑,夜知秋说的并不算错,蒙古军轻兵冒进固然不假,只是兵力雄厚,搞不好他还要吃亏,这场端地凶险无比。

    是日,前方遽然紧张万分,刘黑马率所部三万,自鸡冠隘北进入大安,塔都主力七万余人,也兵抵鸡冠隘。

    饶勤率万余人死守鸡冠隘,刘黑马过后他率五千人出关,对塔海主力前部迎头痛击。

    饶勤所部主力经历过战事,战斗力相当剽悍,蒙古军措不及防,整整一个万户队被打垮。

    大安开局尚可,形势却不容过分乐观,塔海所部主力仍有七万余人,占有绝对优势,刘嶷虽暂有失利却仍有两万余精锐,仍能在鸡冠隘外形成优势,饶勤也不敢妄自开关应战。

    至于兴元府一线,按竺迩不是吃干饭的,当年他被放在沔州,实际是总控蜀川的大帅,没有能力岂能为之。

    他似乎看出孟珙有心避战,立即调整战略,以马军监控南郑县宋军各部,不去直接与孟珙为难,双方形成微妙的对持,并加紧进攻中梁山。一旦拿下中梁山,将会在南郑与鸡冠隘之间,打下一根牢固的楔子,孟珙想要翻盘,也不是那么容易,主动权将彻底易手。

    同时,又向塔海发书,告知李易与孟珙可能会有矛盾,其实并不难想,联系李易在临安的遭遇,只要不傻都会明白。

    孟珙岂不知按竺迩意图,唇亡齿寒,兵家铁律,但他不能不等待,忍耐着任由蒙古军主力进入大安。

    塔海对按竺迩的告诫,颇为感兴趣,对诸将道:“李易小子于临安吃瘪,却还是好是,待我各个击破再说。”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残酷的战局越发玩味,到底谁是鹬蚌,谁是渔翁?不好说。

    二十九日,一场大会战展开。

    对于李易来说,这场大战决定一个开始,他能够立足蜀川,开创基业的第一次考验,唯有一往直前,只能胜利,决不能失败。

    塔海也是破釜沉舟,窝阔台大汗雷霆之怒,非他所能承受,胜了一切好说,败了,估计讨不得好去,君不见阔端宁可经营河湟吐蕃,也不愿再次领兵出战。

    蜀川的战争,并非列成庞大的军阵,那样对付蒙古人,简直就是在找死。

    李易集结背嵬、羽林、云骑三军万余骑,一万七千步军出战。当然,步军还是要列成几个大一些的叠阵,缓缓而动,在平地上拉开阵势。

    (本章完)

第570章 生死战启() 
    一时间,鼓声阵阵,锦旗招展,绯浪如潮,一涛一涛,广漠的大地上连绵不绝。

    地面传来一阵轻微的颤动,原本在微风中悠然自得的绿草黄花,禁不住一阵阵东摇西晃,甚至连空气也仿佛泛出道道波浪似的抖动起来,这是数万大军才能荡起的豪迈,又或许是铁血军旅荡起的浩天杀气!

    西方的天际间,突然露出了一道长长的绯线,飞速直奔蒙古人的营地,那是云骑军突然逼近蒙古军营寨,造成反客为主的战场态势,逼迫对方不得不开关出战。

    响午,云骑军三个马军营的薄阵而过,耀武扬威狠狠削了蒙古军的脸面,战役才正式打响。

    塔海也非常给力,上来就是五万人出寨,两万骑列成疏阵严阵以待,五千骑为先导,万余步跋陆续跟进,向宋军主力军阵发动攻势,开局就是大半的马军,那绝对是豪华得到阵容,应该说是对李易的重视,别人真心享受不到的待遇,两万余骑何等的概念?铺天盖地啊!

    随着两只军队的接近,空气也越来越炽热和沉闷起来,原本安然佯和的气氛,早已破坏无踪,有的只是直腾腾的杀气和汹涌澎湃的战意!

    最前锋的警戒军阵,相距千余步开外,视力好些的士卒,甚至都可以清楚地看见对方的旗号和军容,某些出身驻扎利州御前诸军的将校,纷纷对身边人轻言讲述,指明前方各色旗帜代表的蒙古军千户,嘱托年轻后生谨慎对待。

    两军的将士远远相瞪,那散出浓浓杀意的眼神,在空气中激烈的相互撞击,互相不服输似的想把对方压服下去。

    那两股剧烈的杀气,使得十数里方圆里的空气,如同火一般的燃烧起来。巨大的压力,让人们呼吸有些急促起来,紧握着兵仗的掌心,也不禁迅渗出了层层细密的汗珠,喉节也开始上下鼓动起来,以咽下一口口紧张的唾液。

    李易策马来回军阵前,中间万余步军,有五千余人组成的两个叠阵,左右步跋又各有两个方阵,在叠阵侧面形成弯月,一反宋军布阵常态,神机营一线铺开,床子弩、克敌弩等重械放在一线,两翼背嵬、羽林骑,气壮如虹。

    他背对战场面向数万将士,拔出勾鸠向天,高声道:“诸位壮士,蒙古虏人败盟,侵我疆土、掠我金帛、杀我父老,谁无亲族不被虏人杀戮?”

    说话一顿,他环顾众将士,各部阵前自有口齿伶俐士卒,把他的话层层传下,众将士纷纷高嚷“誓要复仇,杀尽杂虏,报仇雪恨。”

    “而今,虏人酋首塔海,不知量力轻兵冒进,以进入我重重包围。苍天给予我们报仇雪恨的机会,还望诸位壮士努力向前,屠尽杂虏,用他们的覆灭扬我赫赫军威,用他们鲜血祭奠我亲族同胞,用他们的头颅换取诸君前程。”

    “杀、杀、杀。”既然是入网之鱼,那就好办,众人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士气再次高涨。

    “诸君经此一战,古稀之年,孙儿绕膝,便可自豪地告诉后人,你大爹爹当年手持利刃,屠蒙古杂虏如杀狗宰鸡、犹自嫌慢,单骑薄阵,枭虏人贵酋首级,如割草麦。”

    “给我杀,狠狠地杀。”

    国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