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时风韵-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易挥了挥手,淡然道:“收拾一下,回家去吧!待大军退后,再出来营生。”

    “谢官人。。。。。。”老汉早不想留下,闻言连摊子也不要了,急忙快步离去,仿佛是刚从龙潭虎穴逃出来。

    李易瞥了眼背影无奈摇了摇头,蜀民太弱百年不知兵,早被凶悍的蒙古军吓破胆,他不能不有所思。

    “万户长,不可能,万户长在外,岂能没有几个护卫。”

    “万一是真的。。。。。。”

    “嘘,看来是真的,此人像是李易。”

    几名蒙古军士卒轻声议论,虽有怀疑却不敢造次,有人隐隐认出了李易相貌。

    李易毫不介意别人质疑,淡淡地道:“我要去青笋街家中,你等可去打探,如有不实再来拿我。”说罢,脸色一变,阴森森地瞪了几人,又道:“如有敢拦阻着,就地格杀。”

    几名士卒脸色变了几变,进退不得,当真好生难受,尤其当先的士卒,真的恨的咬牙,想把李易拿下。

    但是,李易从容不迫的态度,令他们忌惮不已,万一真是统军都元帅,他们敢于阻拦,被当场杀死,也无地伸冤。

    就在他们迟疑不定之际,李易看也不看他们,径直而去。

    叶开收了曲刀,走之前撂了句话,沉声道:“日后,要好生擦亮招子,死都不死怎么死的。”

    几名蒙古军士卒望着李易离去,有不甘却又不敢跟上去,只能面面相觑。

    “难道他真是统军都元帅帐下的万户长?”

    “听说,这位万户长相当凶悍,让大王封刀的存在,当年在西和州连败都元帅和征行元帅。”

    “大汗设置四川行台,好像几位那颜说他要成为行左右司,才多大的年岁?”

    “看样是真的,不然哪有那么大的架子。”

    “算了吧!我们惹不起这厮。”

    “那颜,我那兄弟。。。。。。”

    “滚,滚开,再让老子看到你,一刀斩你狗头。”

    行省是蒙古人征战设置的不伦不类的产物,随着铁木真不断地征服,统治区域不断地壮大,统治力不断下降,所以才派亲信去主持当地军政。

    开始是相当混乱的,木华黎是第一个全权经略人物,被封为太师、国王、都行省的称号,对汉人世侯的行省进行统辖,也是达鲁花赤设置的初始阶段。

    窝阔台即位,用耶律楚材、牙老瓦赤负责中原及西域赋调,关键点实在灭亡女真人,失吉忽秃忽担任中州断事官,原先主持财赋征调的必阇赤,成为大断事官的属员和重要助手,以行尚书六部事名义。对汉地实行统治和财赋征收的职责,完成了权力从都行省到大断事官的转移,大断事官府署改成行尚书省,大断事官被称呼为丞相。

    也就是说,边塞以南是直属汗庭的大断事官管辖,也就是燕京行省。不过,地方权力还在蒙古军大将和世侯手里,他们管辖辖区军政权力,这些人也仿照行台尚书省制,把自己的统治机构称作行尚书省、行台或行省,有山东西路行省、山东行尚书省、陕西河东路行台等等,基本上等同于路。

    却说,李易回到了家中,心情舒畅了不少,由于他征战得力被阔端所赏识,对方北上前夕也没有提他家人留军的话,让他安心了许多。不过,只要阔端一天不北上,危机还是不能解除,他不敢有任何的麻痹大意。

    对于家人为质,你明白,我明白,大家都明白,只是没有挑明而已。

    城内,蒙古军将士陆续知道李家,又有蒙古箭筒士轮番守卫,后期换成了李易的卫士,倒也无人赶来打扰,甚至整个青笋街也少有士卒劫掠。

    (本章完)

第374章 变数1() 
    “二叔,侄儿还以为见不到你了。”李婉贞赖在李易身边,紧紧拉着他的袖角,生怕再见不到了。

    李易心中苦涩,两个半大孩子被半保护半监视,孤零零留在宅院,任谁也不会情愿,好在侄女恢复的还算不错,至少能够出来活动,对他还是有强烈依赖的。

    他看了看不远处站着的李鸣,还有另两个半大的少年张荣、陈庆余,他们的目光依旧有惧色,不由地轻轻叹了口气。战争,真的毁了孩子的童年,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是朝气蓬勃,不该有恐惧的沧桑。

    “二姐,这不回来了。”

    “就怕二叔再走,这里太可怕,我要跟在二叔身边。”

    李易心中一痛,眼眶酸酸的险些落泪,柔声道:“好了,不走了,我陪着你们。”

    “真的?”李婉贞那双水灵灵大眼睛,欣喜地望着李易。

    “嗯,有时间多陪你们。”李易轻轻抚摸李婉贞的秀发,颇为慈祥地笑了。

    “二叔,我想从军。”张荣忽然来了句。

    李易怔了怔神,颇感意外地看了眼李婉贞,洒笑道:“你才十三岁,连把刀也舞不动,当什么兵,好好在家读书,将来也好取个功名。”

    “好男儿志在四方,我愿从二叔驰骋沙场,绝不任人鱼肉。”张荣双手握拳目光坚定。

    能看出张荣幼稚的神情中,隐隐有冷漠的狠辣,李易心下恍惚,暗道这小子或许日后是个人物!

    “若想从军,不是不可,不过你得从最底层做起,从童军做起,可能吃的苦?”李易打量张荣,暗自起意。

    几个月的征伐,他的部队收容近万孤儿,附属各千户长属下,正在分批进行培养训练,这些孤儿迟早会成为铁血战士,当然,蒙古军各部也有孤儿培养,没人会说三道四。

    “二叔,我也要从军。”陈庆余年岁十五算不小了,在张荣之后站了出来。

    “小哥,你也要从军,很苦的。”李易不免笑了,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却不知加入的是蒙古汉军部队。

    “我当然能吃苦,只要世叔成全。”陈庆余目光坚定,大有你不答应,我就死缠倒地的架势。

    李易无奈地摇了摇头,他看出张荣是对上位者的崇拜,陈庆余的目光绝对是仇恨。心下筹措良久,才问道:“我所部是汉军,对手乃大宋朝廷,你还要加入?”

    “要。”陈庆余目光闪过一道厉色,却很好地掩饰过去。

    李易却看在眼中并不在意,小子还是眷恋大宋行朝,不会真心为他所用,不过这没有大不了的事情,他和朝廷的关系分合两说,到时候的的事情再说。

    次日,城外阔端的大帐内

    李易与乌赤温觐见阔端,末哥、按竺迩、汪世显征战在外,仅有都元帅塔海在场。

    塔海作为都元帅,实际是蒙古驻蜀川的最高军事长官,应该留守成@都才对。

    但是,阔端看到了李易卓越的指挥才能,果断地把塔海定位为南征军的都元帅,把成@都留给李易镇守,又给他总成都府、潼川府二路政务,统辖成为成都万户的各部千户长。

    当然,还有新设置的四川行尚书台,李易自然是行左右司事,把军政抓在手里,这也是汉人世候的惯例,更是蒙古人人力不足情况下,对中土汉地不得已的统治方式。

    尽管随着女真人的灭亡,蒙古人高层开始消减世候势力,却依旧有心的力量冒头,实在没有办法,随着各大汗国的建立,蒙古本族精锐分割太多,导致许多征服地区鞭长莫及,只能依靠当地武装来维持,既然决定用李易经营四川,那就给予汉人世候的权柄,也好拉拢其心意。

    当然,他又不是傻瓜,深知这些世候的危险,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恐怕这些人早就反了,对待李易也并非以为拉拢,还是显示出高压的军事姿态,就在塔海的建议下。临时在潼川府路增设万户,从各处探马赤军和汉军调拨,驻泊普州,让他们与阆州万户长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用塔海的话来说,就是分守南北,节制南朝大军西进,保住西川要地,其实傻瓜都明白用意。

    李易当然表示非常赞同,甚至请阔端在昌州驻军,防备泸州等地宋军反扑。

    阔端虽有大军十余万人,可战之兵却哪有许多,留下两个万户长,兵力与李易持平,占据最有利地势,已是的最大钳制,利州路还要留兵,拿来兵力填窟窿,临时组建汉军的战斗力太弱,形成不了威慑还被人诟病。

    他当日得到了证实,当处,蒙古军中路主帅阔出所部,南下势头颇为锋利,京湖路北军充当蒙古军前锋,打的京湖、荆湖宋军望风披靡,连大江防线也弃之不守。

    蒙古军一路南进一路屠杀,京湖、荆湖各州郡血雨腥风,繁华之地成一片瓦砾。

    好在天佑生民,阔出兵临江陵,却水土不服,终于暴病而亡,中路蒙古军失去主帅,只能放弃大大举南下,主力部队分批北撤,却依然控制各处要道。

    不过,在李易看来,窝阔台大举南下,重点放在蜀川而不是京湖,蒙古人对占据中游认识不到位,很多时候打的是抄掠战,没有打算认真经营,成为东进的战略基地。

    再说,大宋朝廷重视中游防务,京湖是第一道防线,江汉大纵深,部署重兵,蒙古军虽利用襄阳北军叛变深入,却远未达到摧毁防线的程度,宋军仍有极强的反击能力。

    阔出的病死,中路主力陆续北撤,给了阔端极大压力,使他意识到短期内,西路大军无法东进。

    东川夔州路大部尚在宋军手中,易守难攻,一旦入蜀,他很可能抵挡不住,方才罢战,主力北撤,占据利州路要害。

    “万户长暂且留守成都稳定大局,我北上面呈父汗,时机成熟必将引荐,想必长胡子会引万长户为知己。”阔端在安排布局后,感觉非常满意,既能给予李易很大的好处,又实施了强大的军事压力。

    蜀川虽未遭大规模破坏,他此行收益颇深,几个月来冷静后思考,正如李易所言,破坏蜀川不如占据,成为用之不竭的资源,用于对南朝作战。

    (本章完)

第375章 变数2() 
    为此,窝阔台下诏褒奖他,很显然是耶律楚材的主张,这就让他明显心花怒放。

    至于李易,用之镇守四川中部两路是权宜之计,待整个局势稳定必然会调防。期间,塔海、按竺迩的担忧他并不置可否,两个万户长南北制衡,成都又有近千蒙古族将士和探马赤军的据点,李易即便有不臣之心也无力反抗。

    李易面色平静,仿佛看不透阔端的策划,态度恭敬地道:“大王放心,在下定于乌赤温那颜齐心协力,为大汗共守蜀川,同心协力恪尽职守。”

    阔端满意地点了点头,乌赤温的忠诚他是放心的,这可是本族本部的精英将领,就算曾经在李易手里吃了亏,那也是个人殴斗而已。

    把乌赤温达鲁花赤任上,并节制旧部六百余蒙古骑兵,又对附近的探马赤军有调遣权力,便是要监视李易。

    乌赤温心下暗喜,按照蒙古军军制,在大汗指定的征战中,李易还要受他节制。可以说阔端对蜀川的安置,是对他绝大的信任,让他也非常舒心。

    当然,大面上他还不能流露不善,道:“大王放心,我定当全力扶持万户长。”

    阔端很满意乌赤温态度,他知乌赤温与李易矛盾,又是乞颜部大族子弟,这也是将乌赤温放在蜀川重要原因。

    “万户长,如今你部在后方稳定秩序,并不需要保持数万大军,那些那可儿便打散了,编入各部工匠百户。”

    李易心下大骂阔端奸猾,所部数万人一旦回归建制,还剩下万人兵额,岂能对抗两个蒙古军万户长所部,简直是把人逼上绝了,却又不好反驳话语,战后裁撤也是惯例。

    不过,一旦被阔端得逞,他将变的无足轻重,生死掌控别人手中,谈什么驱逐虏认。更何况,经过几个月的苦战,他顶着贰臣的压力,在战争中不断积蓄力量,好不容易通过血战得到精兵,又岂能放弃,让他们沦为任人宰割的奴隶。

    不过,阔端的怀疑他不能不周全一二,谨慎地道:“川南多山,不得不临时抓获那可儿,不然在下那点兵马,早就被折腾光了,大王放心,这些人留下的价值不大,我将逐步放入田间,让他们打理无主田地供应军粮。”

    “当然,这些人还要用保甲法约束,要是我部重新征战的话,还能拉上去冲锋陷阵。”

    阔端稍加沉吟,觉得李易之言有可行性,瞥了眼乌赤温,慢慢颔首道:“可行,不过要严加控制,断不可造成哗变。”

    这可是大好机会,能够夺取大量的人力,乌赤温不待李易说话,立即道:“大王放心,我来清点那可儿,亲自监控。”

    阔端很满意乌赤温的主动,李易所部规模太大,他不能不提防一二。既然,对方愿意遣散部众,他也不能过分强逼,乌赤温的态度恰当好处,引开李易的不满。

    李易心里把乌赤温家族女性先辈问候个遍,脸上却波澜不惊,淡淡地道:“万余那可儿,不能一次解除武装,需要缓缓图之,毕竟还要他们将来出力。”

    “我克日北归,你们二人商议着办。”阔端了个大心思,寻摸着蜀川稳定下来,找个理由把李易调离蜀川,即便入不了汗廷,把他放到河南地也不错。

    塔海一直没有言语,在阔端说罢才道:“大王,万户长说的不错,泸州等地尚未攻破,阔出大王病故,南朝有可能利用水路入蜀,成都附近留兵太少,恐怕难以抗衡。”

    李易一听,心里又是大骂不已,他客套表示绝无二心,塔海竟蹬鼻子上脸,还真要阔端再留重兵。

    若真的再留下一个万户长,与阆州、普州的蒙古军形成品字分布,得到沔州和兴元等处蒙古军支援,他还玩个屁啊!正儿八经地投降蒙古人,做个万户侯得了。

    阔端却及时解了围,摇头道:“留兵又有何用,两万户足矣!”他并非不想加强力量,只是没有足够的实力,这场战事发展的太顺利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彻底归顺,需要大量的人马驻扎威慑,他不可能把太多资源浪费在外围。

    塔海闻言果断地闭嘴,他虽是都元帅,却不想与阔端走的太近,适可而止即可,区区蜀川还不如他眼界。再说,时下局势他也相当清楚,四川南部真的属于外围,只要占据利州两路,就能把握整个蜀川的大势。

    李易松了口气,心下却紧张地算计,意外变故太多,时间太紧他不得不抓紧。

    “万户长,大王即将北上,此地也将成为南朝反攻目标,家眷留在此处实在不便啊!”乌赤温看了眼李易淡淡地道。

    果然来了,越怕什么越来什么,看来还真有人不知趣,李易心中惊涛骇浪,面不改色地道:“说的有道理,我想应该妥善处置家眷。”

    无论是阔端还是塔海,都没想到李易会爽快的回应,实在超出他们的认识。那些汉人的世候很抗拒家人做人质,甚至有势力庞大者公然抵抗,有的甚至重新投奔了女真人,要么直接归顺大宋行朝,李易不仅不反对还赞同,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太真实,碍于身份又不能直接询问。

    乌赤温见阔端和塔海不言不语,显现两人身份不适合说话,这个恶人必须他来做才行,无论李易是真还是假,他都要把事情斡旋下去,强压对李易的恨意,沉声道:“不知万户长看中何处安置家眷?”

    地方是相当重要的,要么跟随阔端北上,要么选择蒙古军驻扎的重镇安置,他并没有奢望李易表态。

    “最好是安置在最安全的地方。”李易直接把球踢出去,什么是最安全的地方?汗廷,这不是扯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