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南下的十余万人,蒙古人占的比例很少,最多不过三万人而已,主要是汉军和部分探马赤军,中下层公然侮辱汉军还好说,毕竟影响面不大,也不会引起重视,作为高层要是如此无知,从而引发汉军重要将帅不满,那可就是智商问题了。
末哥面红耳赤,想要公开反驳却又不能,阔端那关他就过不去,忍不住恨恨地瞪着李易。
李易毫不在意末哥态度,有些人哪怕你躲避也不行,他总是找你的麻烦,索性就得罪你了,反倒让你的攻捍没了理由,让别人看来就是你个人感官造成的。
叶知秋眼中闪过一抹异样,玩味地道:“万户长无需多虑,在下,相信大王会秉公处置。”
阔端并不理会末哥,盯着李易和叶知秋一阵,忽然大笑道:“成州万户,果真人才济济,好、好、好。”笑声顿后,又正色道:“你说的不错,新附军人心不稳,主帅有事境况不明,自是惊疑不定。你们能审时度势,未曾有过份举动,很好,此次不再追究,你等要好生效力。”
一语定乾坤,李易松了口气,末哥却显得非常吃惊,阔端竟轻松将此事带过,毫无责怪意思,汪世显则一脸玩味。
“以先生文采堪称高士,竟然在成州万户,实在是有些可惜啊!”阔端真是看上了叶知秋,无论是那份潇洒还是才学,都让他生起了拉拢的心思。
李易看的当真无语,尼玛,当着他的面挖墙脚,阔端真不地道啊!
汪世显却眉头微挑,他也看出叶知秋真是人才,阔端真能从李易身边夺人,未尝不是件好事。
叶知秋古怪地看了眼阔端,淡淡地道:“末路知遇之恩,当相报。”
(本章完)
第366章 真相()
“先生竟亲身涉险虎狼之穴,当真吓出我一身冷汗,好在有惊无险。”在叶开部队的营地大帐内,面对叶知秋、叶开二人时,李易犹自心惊不已。
叶知秋盘坐在厚厚的毡垫上,神色清淡地笑着说道:“学士,我等不涉险前来,岂能知阔端心意。”
李易脸色微变,感情这厮的胆不是二般的大啊!旋即笑道:“我就觉得有先生在,大兄他们怎能如此莽撞。”
他对呼延信、王孝仁等人聚集兵马,做出对‘友军’攻击姿态有非常的芥蒂,战场上有此行为,可谓极为危险,人家完全可以判定你叛乱。他不知道阔端为何一笑而过,要换成他绝不会容忍,至少要把这支部队撤编打乱,然后编入其它各部才能完全放心。
叶知秋却镇定自若,淡定地道:“学士遇险,所幸卫士得脱生天,当时尚不知生死,生死兄弟虽远在百里之外,却能抛下生死富贵,如此说法冷了人心啊!”
李易闻言稍感诧异,继而又是阵阵惭愧,叶知秋言之有理,无论怎样说,大家的反常举动在他眼中再是过份,却是呼延信、王孝仁等兄弟那片拳拳之心,自己似乎有点太计较。
他深深叹口气,摇头道:“我又何尝不知,但做的太明显,令阔端心生芥蒂,不妙,为大事不妙。”
“有何不妙,人之常情,阔端非平常人,若拿捏不稳,恐怕就算你劝谏,成都百万生民也将化为枯骨。”
李易深以为然,阔端颇有城府,几次忍让今又一笑而过,足见此人断非凡品,能看到三步之外,尚能谈笑风云、气定神闲,绝不容等闲视之。他回想阔端态度不由地冷汗淋漓,却不想对方大智若愚深藏不透,难怪拖雷一系掌权,阔端依然游刃有余,最终在封地得养天年,光是这份见识就不能让人侧目。
再去看对方执意留他大军驻防,又能看出此人用人本色,换成其他人得到如此信任,恐怕早就感激涕零,实心实意地向蒙古人投诚,当真是用大险得大利,可惜他却不是别人,不可能被全然感化,冷冷地笑道:“先生以退为进,端地巧妙,只是阔端可惜了!”
叶知秋目光闪过一抹苦涩,却落落大方地笑道:“若转道请清波牛鼻子,事情或许更好。”
李易不免苦笑,清波子生性恬静,似乎不愿过多介入世俗杀戮,新井之战胜利就避入道观,让他无可奈何。不过,事有可为有不可为,他勉强不得,叶知秋乍然提起,不免心中微起波澜,或许还有请清波子出山的可能,当下笑道:“清波子道长,乃得道高人,勉强不得,先生兵行险招绝处求生,实在让我不吝生寒。”
叶知秋莞尔并不作答,叶开却目光闪烁,笑眯眯地道:“六哥,军中传来六哥遇险生死不明,大兄等人顾念六哥安慰,不得不收敛兵马强行签发丁壮,只为壮大声势求得自保,以求六哥有一线生机,再图营救。”
李易心念闪动时,试探地问道:“如今,我军能有多少可战之人?”
叶开稍加沉吟,低声道:“原可战之士六千人,我来之前,军中强行签发壮丁,得精兵一万三千余人,全部分散配给各部,若能运筹得当,数月后便可得四五千锐士。”
“这么说,我军可战精锐有万人。”李易眉宇间闪过一抹喜色,有几分兴奋第道:“暂时不要过份发展兵力,更不要组建新的营队,要暗中自山区招募壮士,先列入额外军兵,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精兵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就算他率军容纳许多壮丁,也不肯让全部培养成战士,更不可能练出多少精兵,如今的成州万户将士加那可儿数万人,能够得到万三千精兵,绝对能让他欣喜若狂。不过,他还是更加属意山区良家子,那些淳朴的山民才是最容易成为精兵的所在。
叶知秋点了点头,正色道:“学士之言甚善,如此,虏人也找不到话柄。”他人前称呼蒙古人,人后却鄙夷不已,差点就直接喊猪羊了。
李易之意非常简单,他并不看好强行征召的万余人,蜀川城市居民少有血性之人,多的是些市侩之徒,这些人打仗压根不会拼命,反倒是能拖你后腿。
山区民众便不一样了,这些人身居山中,少与外界接触,相对较为质朴,又奔走山路兼顾渔猎,能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经过训练不仅便于管理,战斗力也很强悍,虽训练成骑兵有难度,却易于成为精锐步跋弩手,每次作战都能坚守阵地,往往都会坚持到最后时刻,不像市井出身的奸猾。
至于列入额外军兵,那是便于隐藏人力,不被蒙古高层发现,一旦需要以老拱辰军班底为基干,可迅速扩大编制,用最快速度形成战斗力。
“宁缺毋滥,一旦需要我军便可拥有数万精锐,届时,方是和蒙古人彻底决裂,重新夺回蜀川之际。”
叶知秋瞥了眼李易,意味深长地道:“甚好,一举荡平蜀川虏人,不负太尉隐忍。”
“六哥。”叶开脸色一变,继而目光闪出一片炙热。
“先生,老十二是我护卫首领,应该知道。”李易瞥了眼叶知秋淡淡地道。
叶知秋点了点头,瞥了眼脸色迷惑的叶开,淡淡地道:“学士归附虏人,并非贪图富贵,而是在事不可为下,权宜之计,当时情形你也应该明白。”
待叶知秋说话,叶开由震惊到兴奋地脸色潮红,颤抖着口吻道:“六哥心意,小弟明白。”
李易风淡云轻地一笑,道:“老十二,此事处东方先生、清波子道长,大兄和老十外,你是第五个知晓的,也是与虏人正是决裂前最后一个知情者。记住,把他们训练成精兵中的精锐,我要看到背嵬军,达到三千精锐的规模。”
“六哥放心,小弟定不负所望。”叶开起身脸色郑重地一礼,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说又不能说出口。
(本章完)
第367章 必然的人质问题()
“呵呵。”叶知秋摇着泥金扇,笑道:“子启将军勇冠三军,大军反正后的背嵬军,仍为军中第一精锐。”
“呵呵。”叶开相当的兴奋,自然要把自家部下当成魁首,笑道:“小弟就盼着那天。”
李易点了点头,他相信叶开不会有负重托,却依然有几分担忧,正色道:“虏人风头正盛,我的建议被阔端采纳,却仍不免蜀川生民涂炭,前景也是相当的渺茫。”
“所虑者是,但我们也有必胜把握。”叶知秋认同李易的话,却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态度,就算是困难重重,他也是有相对乐观的态度。
李易咬了咬牙口,看来自己的忧虑叶知秋懂,哪怕是最好的打算,也充满了不可测的结局,脱离蒙古人还有相当远的道路,他必须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谨慎地步步前行,当下缓缓地道:“如今末哥对我甚为疑虑,这步过不去不说其他。”
叶知秋摇了摇泥金扇,淡淡地道:“此人粗鄙,并非真正针对学士,我看,还要取得其他贵酋信任。”
李易赞同叶知秋的观点,他也不认为末哥有目的性,充其量是印象导致的怀疑,更有蒙古人对汉军实力增加的怀疑,结交其他的蒙古贵酋,有利于减轻他们的怀疑。不要轻蔑蒙古人的智商,横扫四十国固然有强悍的武力,谋略也是相当重要方面,有人看是对他很客气,恐怕心中比末哥更加警惕,会咬人的狗不叫啊!
“不过,你们既然来了,那就谨慎为好,万不可让他们抓住把柄,我会尽快想办法脱身。”
“就怕他们要留人质,学士来的太匆忙了。”叶知秋忧虑地道。
李易默然不语,几天来他很少接触家人,就是怕关系紧密被蒙古人利用,恐怕愿望不是那么好实现,至少前期表现的太迫切了。
果然,就在决定去留时刻,他得到了阔端的召见,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会商。
阔端没有任何的客套,相当真诚地道:“如今战事相当顺利,我大军正在火速挺进,只是后方需要稳定,万户长要率部留守,可有固守的信心?”
这话等于挑明了态度,不用你们做炮灰,既然是你建议留下成@都,又让蒙古军不再屠城,那就让你弹压这些生民,确保前方大军的供应,李易并没有任何迟疑,关键时刻哪怕半点犹豫,都会被阔端看在眼里,造成无法弥补的缺憾,他立即朗声道:“大王,在下必然不负所望。”
阔端非常满意,他不怕李易居心叵测,更不怕对方摇摆不定,实力是让人顺从最好药材。试问,对于他们家族来说,就算是本族的贵酋,又有哪个是绝对忠诚的?没有强大的军队握在手里,没有巨大的利益投入,恐怕人人都会心怀异志。
所以,他知道李易有野心也有能耐,不仅不担忧出手剪除,反倒是颇为欣赏,在做好防范的同时大胆任用,反正只要有足够的威慑力,再给予合适的利益,此人就能成为他手中利刃,为蒙古人去开疆扩土,夺取土地和财富。
“下个阶段战事,主要对南部进行扫荡,战事顺利的话要攻伐夔州路,拿下蜀口夔门。”
李易没有任何的震惊,阔端的策略正是自己建议的,应该说是顺着历史走向而来,他们要和中路的蒙古军会师,必然要占据夔州路,才能把大江上游和中游贯通。
夔州路就是那么好打的?其实也不尽然,利州东西路多山,不也被蒙古人拿了下来。
一而再再而三,士气消减是重要方面,没有稳定的后勤也是关键因素,这些不利条件随着他的保民,都将不复存在,那就剩下将校的指挥才略,还有士卒的拼死奋战精神。
李易不自然地吸了口气,蒙古军有了稳定的后方,数百万生民提供军用物质,沿江各军州就不用考虑,关键是蜀口能否保住?他有些拿捏不稳了,不由地想到了某个人,希望此人能够力挽狂澜。
转瞬间,他突然意识到某种程度的不妥,顺当地走到了今天,得益于他对历史大势的浅显了解。如今,他对历史的干预扰乱了大势,让整个前景都变的扑朔迷离,非他所愿啊!
他决定还是冷眼旁观,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为好,当下赞叹地道:“大王策略是正途,稳扎稳打才能稳定蜀川,只要我们彻底占据,就可以稳居上游威慑荆湖。”
“这也是你提出来的,不用太谦虚了,我已经上报大汗。”阔端笑眯眯地看着李易,人才就要被他所用,宣扬对方献上对宋作战策略,也是封堵其心的办法。
李易尴尬地点了点头,无论他承不承认愿不愿意,哪怕是为了阻止蒙古人血洗四川,他都献上了对宋作战策略,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传出去将会让大宋君臣切齿痛恨,更加坐实了他背叛家国的事实。
“不过,你们征战也很劳苦,成都府路和潼川府路还有逆贼作乱,你们担子也不轻啊!”阔端意味深长地道。
这是确定了成州万户留守,李易没有去争取作战机会,他知道阔端不会任由他再壮大,已经到了人家忍耐的极限,再发展只能遭到蒙古人的镇压。
不过,转为治安战也不错,至少他能够有获取稳固的根据地,那可是真正的本钱所在,也是阔端给予他的好处。
这种安排也是恰当好处,蒙古军主力不可能长久驻扎,必须要用汉军部队,辅助少量的蒙古军和探马赤军。成都府、潼川府路给予的也很刁钻,这些都是平原地带,蒙古军主力则占据优势地利的利州路和巩州,隔绝了他和荆湖之间联系,又能形成居高临下的威压。
一旦有事,蒙古军的马军主力,将会居高临下扑下来,任凭步军是无法抵抗的,这也是他要求叶开尽快发展马军的严酷现实,人家给予他的定位很明确,为蒙古人彻底控制富饶的地区,给他们输送巨额财富。
“大王,在下尽快回归军中。”
“好,尽快动身,轻车简从。”
(本章完)
第368章 归家()
李易听的眉头微蹙,阔端显然是有所保留,看来自己所做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人家还是要留人质在手,这事决不能推诿的决断,他还没有断然拒绝的实力。
自从阔端那里出来,他也不再有太多的顾虑,哪怕还是要避讳亲情,却还是直接上马回家,这个时候要不去看望家人,恐怕才是最大的破绽,有时候刻意地掩饰,不如做的顺其自然,而且人质并非完全不是好事。
现在又是关键阶段,必须让阔端多些手段控制他,家人明显是个好棋子,要比利诱更加的妥当,怎样把握好度,让阔端觉得拿捏他是可以的,威胁却不能行,就是他的考量了,适度,怎样去平衡适度,是关键中的关键。
当阔端听了箭筒士的回报,坐在榻上沉吟良久,才不住地捻须点头道:“这才是真的,看来真不好深拿。”
李易的举动都在他的眼线内,对待家人前后的矛盾很明显,哪怕有为了成千上万生民考虑,其中更有对功业的野心,却不能轻易掩饰某些迹象。现在,其在妥协后的回家,让他有些某种的明悟,或许对方还在耍心机,却还算在他的忍耐范围内,谁又能不玩弄权术心计?连他不也是身在其中。
无论李易对待家人事情上,对他是不是有心计,这都不重要了,关键他认为掌控了对方,这就足够了。
李易回到了家中,当先就是李鸣迎了出来,看样子恢复的还不错,至少有了笑脸,只是李婉贞作为女孩子,适应性要差了许多,依旧是躲在屋里不愿见人,还时不时地夜间惊厥,找了不少人来看都没有好办法,只能慢慢地恢复。
“二叔,今个回来的早?”李鸣嬉皮笑脸地道。
“你娘呢?”李易给了这厮个暴栗,面带笑容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