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着想着,将冰冷冷的玉坠贴近脸庞,将不曾淌出的热泪压回眼眶。
我知世道无常,鬼神虚妄,可却还想在这荒唐世界,揪出一点点清白光亮,然后像鸵鸟一样,一头扎进去,偷偷地隐藏。
可是光亮不愿意。
窗外已黄昏,暮云深深,寒气缭绕。橙黄橘绿早已衰败不堪,此情此景说到底不过是几个字——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我心恍若风中草,一场秋雨一场寒。
冷澄在外面耐心地敲门,当,当当,当当当,该不会那人在屋里昏过去了吧?
于是,当当当当,风狂雨骤,敲得像鼓点一样。
倚华来不及好好擦泪,拿帕子抹了一把,想了想又拿了一把扇子半掩着面出去了。
一开门冷澄被吓了一跳,你你你,拿把扇子干什么?
倚华特意拔高了声音,不让他听出哭腔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琵琶只好拿扇子了,敢问江州司马,奴家像不像那月明舟中的佳人啊?”
看与君长相守最新更新章节;请百度搜索;或直接输入
看精品小说请上,地址为 : m
第七十章 红尘吹尽扇底风()
冷澄被她气得头脑发昏,当下就口不择言:“任倚华,你这是什么样子!你当我们冷家是什么地方,贪图富贵享受就算了,今天还邀情媚宠的,你是烟花地里出来的吗?你就不能像个正常的良家女子吗?”
这几个字下去,冷澄立刻就恨不得把舌头咬掉,刚才的话实在是太过分,不仅羞辱了任倚华,还含沙射影地讽刺了皇室。百度搜看小说最快更新她是什么地方出来的?皇宫啊。他今天居然把皇宫和烟花地相提并论。若任倚华借题发挥,又有一场风波了。
倚华被邀情媚宠这四个字震得心里一阵阵地疼,拿扇子的手腕都撑不住了,一直在颤,可始终没放下来。
门外月亮偷偷地爬了上来,无情的冷眼对准了人间。
倚华解脱似的长了一口气出来:“您说的是,我就是邀情媚宠,我就是不要脸,我就是不像良家女子,您找那像的去啊。别人家前脚一走,就上我这里找茬来。”就这么破罐子破摔的语气甩出来,握扇子的手倒是稳住了。
冷澄不可置信:“别人家?你说铃儿?我刚才说错话了,你要怎么骂我都是我活该,别扯上别人,铃儿还没订亲呢,别无端端毁了别人名声。”
倚华听得话中认错认得不情不愿,维护青梅竹马倒是不遗余力,还给自己又安上了一个罪名,早就忍不得了。
手一翻,用扇骨袭向冷澄的额头,用尽力气朝他头上来了一记,只听得清脆的“啪”的一声响。
倚华听得这声响都有些惴惴,冷澄却若无其事,只是紧紧抓住了倚华的手。
那只手还握着扇子,扇子还停在冷澄的额头上。
“怎么,冷大人想报复回来不成?”倚华目光灼灼地盯着他,身子向后半倾,准备他一动手就倒在地上喊救命,再加上这点点泪痕,只要把朗云和安人招过来,再梨花带雨地哭诉两句,不怕扳不回这局。
冷澄看看她脸上泪水的残留,叹了口气,“我从来不打女人,尤其是我自己的女人。”说罢竟颓颓然放下了手。
先前虽然也有水火不容的时候,但从未动过手。今日里还是自己先下的手,不重倒也不轻,倚华才不信他就这么放过自己,更不信他说的什么“自己”的女人,只是目光炯炯地瞪着他,身体不自觉地绷紧了。
冷澄苦笑:“罢了,总归是我先惹出来的事,你现在也不想看见我也是正理。”说完整整衣襟,摸摸额头,看看没流血,调侃了一句:“其实女史下手挺轻的。”就转身而去,临走还轻轻地把门掩上。
他一走,倚华像是被抽走了浑身的力气,沿着门滑坐下来。
这是怎么了?
任倚华当年是公认的好脾气,会做人,在宫里的时候,无论遇上什么不好过的坎儿,都是笑面迎人。哪怕践踏侮辱,也能笑嘻嘻地跪下说一句:“您说的是。”一派云淡风轻,仿佛那个受罚的人不是她一样。
可是自打遇上这个人之后,一切都变了。
冷嘲热讽,尖酸刻薄,以前还只是嘴上闹闹,如今倒赶上撒泼打滚儿的泼妇把戏了。
听到他指责自己就怒不可遏,听到他维护别人更是七窍生烟,听到他提到他那个青梅竹马,到现在还傻傻恋慕他的人的感觉,简直是万箭穿心。
一潭死水因为一个石子的投入,荡起了涟漪,有了生命。
可死水觉得石子不应该待在这里,却又舍不得把它赶到清浅的小溪。
现在,这颗石子想不通死水为什么一会泛滥,一会平静。
冷澄绞尽脑汁地想在他说了那些话之前,还有哪些事情做错了惹了任倚华生气,因为单看任倚华脸上的泪水,还有红的像兔子一样的眼睛,明显在他进来之前就哭了一会儿。
难道是今天送铃儿的事?是,这次是他误会任倚华一片好心了,之后还没道歉,可那是有外人在场他不好意思不是?还有他后来那句话,明明白白是在示好不是?任倚华那七窍玲珑心能不懂?
还是想想更早以前的吧。
想来想去,在晋州的时候虽然总是因为“观点不同”吵架,可总体上大家都好好的啊。
回来的时候一路上自己还给她指点景色来着,虽然听到最后她有点嫌烦,但不至于到气哭的地步吧。
那天晚上,是他喝醉了酒昏了头,做事欠考虑,就那么糊里糊涂地混过了“初夜”,为这个闹脾气也是应该的,可是事后倚华也没追究啊,还用那种猫一样的语气和他说话呢。
算了算了,想来想去还是因为铃儿。
铃儿是妹妹,倚华是妻子,相当于嫂子和小姑子的关系,见过嫂子和小姑子关系处不好的,可是铃儿又不是亲妹妹,只在这里住两天就走,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
而且看倚华的样子,不想是在挑理,倒像是在喝干醋。
想想倚华红了眼眶,那气势汹汹的样子,冷澄竟觉得有几分可爱,摇摇头笑了起来。
想完了家里这些麻烦事,冷澄又想到朝堂上那些事。
今日怀化将军没给他好脸看,他早料到了。连前段时间还热诚帮他的楚大人都是一副不屑与他为伍的样子,这就值得商榷了。
想想自己第一次上书就把户部弄得灰头土脸的战绩,想想自己新婚时候摆下宴席楚怀宽的嘴脸,想想自己明明就是孤立无援,偏偏楚怀宽还在旁边显示了常人难及的热忱,再看看这回楚大人居然和怀化将军都快站在一起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果然,果然,世上哪有那么多不计前嫌,大义凛然?
哪有那么多不畏权势,毅然援手?
纵然有,也不一定轮到他头上。纵然有,也不过是假象。
真想再醉一次啊,只是那个和他共醉的人用用一把快要碎了的扇子把他扇出了心门之外,剩下的人还需要他的保护呢。
其实,那个能和他共醉的人也应该被保护在他的羽翼之下,只是,那个人不相信他,也不像其他人那样需要他。
那个人,虽然不是惊才绝艳,但也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足以游刃有余;虽是女儿身,甚至比大多数男子活的更加潇洒。
看与君长相守最新更新章节;请百度搜索;或直接输入
看精品小说请上,地址为 : m
第七十一章 我自横笔向天笑 (附有资料)()
回到京城之后,怀着一颗愧疚,自卑又不甘的心,一直没来得及务正业的冷郎中开始了他的本职工作——考评。百度搜索,
看文册,做磨对,写考语,只是忙了个四脚朝天。他偏又是个死心眼,大恒朝存国已是百年,各部中除了一心向上爬的年轻人以外,凡是“无伤大雅”的朝事。老的得过且过,贪心的从中渔利。单说考评这个事,若是满脑子平安致仕的吏部老尚书,最多只是关注一下业绩突出或是有背景的官员,其余人粗略看看,弄个简单而称职,简而平常的评语就马马虎虎掩过去了。如果是一心钻营的洛主事,一定先睁大眼睛好好看看有前程的官员功业文册,争取找着几件人家的丰功伟绩,好在高朋满座的宴会上,奉承奉承大家同乐。
老尚书和洛涵才是正常的大恒的官员,冷澄呢?
严格贯彻认真严谨的原则,呈上来的每个本子,每行甚至每个字都要看的清清楚楚。三十一款,八项察例,说什么劝农,垦荒、水利、税收、吏治、治安、民政、人丁、教化,你做的好的自然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哪怕只是一次判了个小案子,帮一个乡野村夫洗脱了罪名。谈什么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做错的一个也别想逃过,哪怕是你某年某月某日衣冠不整,腰带系错了地方也要来一笔上去。
洛涵看冷澄蹙着眉头,杀气腾腾的样子,觉得他特别有史官的气魄。
什么?史官什么气魄?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啊!
洛涵在他书桌前磨磨蹭蹭,冷澄不安地皱眉:“洛大人,有这个时间在我眼前晃,倒不如多审些本子练练眼,昨儿你呈上你记下来那些,漏了多少那些官员的错?还有其他官员的访单在哪里?难不成你私吞了?”
洛涵被他冷冽的语气弄得打了个寒战,想想还是壮着胆子开了口:“大人,前头漏了那些错是我疏忽了,可是那访单上边大多都写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下官遴选就好,不好辱大人青目。”
冷澄挑眉:“哦?”
洛涵只觉威压,第一次见冷澄,虽然他也是板面严肃,可是总透了点官场新丁的懵懂。如今当了一回钦差,气势倒是练得差不多哦。
可是天知道那些访单实在是写的不怎么样。这访单总发总发,大家都不把这个当回事,甚至有人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赞美阿谀让人不忍卒读的还是好的,有胡编乱造人家内宅事的(这是唯恐天下不乱),有当时洋洋洒洒开别人履历表的(这是为了显示关系好的),更有的一会吹捧一会贬低,写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洛涵看的都只有苦笑的份儿,若是给这位看见了,岂不是要大骂几句“有辱斯文!”,然后再做他最擅长的事,向皇上告状!
洛涵想出人头地,不想这么快惹祸上身。
冷澄淡淡来一句:“同是为国家做事,有什么有辱不有辱的,尽快拿来给我看。”
洛涵的汗珠都滴下来了,有人可是金口一开,信誓旦旦地保证能在冷澄那内宅里说上话,到时候他们俩进退一致,获取些政治筹码。现在看起来根本不是这回事啊。
罢了罢了,说不定冷澄此举有深意,强龙不压地头蛇,先把顶头上司哄好,再去管那目前还管不着的主子吧。
不过走之前他还是不死心地想问一句,可他又不知道怎么问。
问什么?您夫人有没有提过我?
这句话,只要是一个男的向另外一个男人提出来,都会很尴尬以及猥琐。
洛涵想着冷澄眼里喷射出怒火,高傲地问:“我夫人和你有什么关系”,吓得赶紧摇了摇头。
迂回,委婉,一定要委婉!
“那个,上次在下不是和拙荆上大人家拜访了吗?拙荆本就十分仰慕嫂夫人风华,听到嫂夫人巾帼不让须眉,陪大人查案,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特意让我问问嫂夫人近况,大人可否透露一二?”
关于吏部考评的资料:
本文架空,这里以以明代官员考评为基准:
令在京各衙门属官考满,由其正官“出与考语,送都察院并本部复考”。布政司四品以上、按察司五品以上官员,“三年考满,……从都察院考核,本部(吏部)复考,具奏黜陟,取自上裁”。布、按二司其他官员,由其正官初考,再送都察院的河南道考评,最后送吏部考功司复核。府、州、县等中低级外官,先由其正官或上级正官初考,再由布、按二司考评,但其结果也必须送吏部考功司复核。对于考评中的不正当的和不公正的行为,被考评者可以提起申诉,监察官员则有权进行纠举和弹劾。外官“朝觐考察”中,“如有不公,许其申理。其科道官必待吏部考察后,有失当,方许指名纠劾”。即使是由皇帝亲自主抓的四品以上京官的考察中,如果被考察官员在自陈材料中有所隐瞒,六科和都察院官员均可予以检举,称为“纠拾”、“纠劾”或“拾遗”。
考评的内容和标准非常丰富、完备、科学,涵盖了官员的品德、资历、政绩等各个方面。
为避免地方官员在考满、考察时避重就轻、笼统浮夸,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官员上报的功业文册等考评材料的内容作了一些强制性的规定,要求必须包含农业生产、人口、赋税、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后来汇总为,对地方官员职责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共计三十一款,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农业生产、垦荒、水利、税收、吏治、社会治安、民政、人口、教育等各个方面。除了这些显性的经济和社会指标外,明政府还通过考察中所依据的八项察例来加强对官吏道德才能的考评。“考察者,通天下内外官计之,其目有八:曰贪,曰酷,曰浮躁,曰不及,曰老,曰病,曰罢,曰不谨。”官员如果经考察确定沾上了其中任何一款,等待他的就只有降职、勒令致仕、罢黜等处分重视考评行政法规建设,先后颁布实施一系列的考评法规。
最早在明王朝的前身吴政权时期的,就对地方官员考评的基本政策作了初步的规定。其后又制定颁布,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官员上报考评材料时,须对照的条款,一一阐明实绩,编成,确立了逐级上报、定期考察的原则。而关于京官的考评,明初“仿之制,自五府、六部、都察院以下诸司,凡其设官分职之务,类编为书”,“名曰,诏刊行,颁布中外”。弘治年间,在的基础上进行充实和扩展,编成,并经过嘉靖、万历年间两次重修。以上这些法令法规为官员绩效考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考评内容和标准、考评过程、考评结果都比较公开。
如前所述,考满的内容和标准基本上也就是等法规中所规定的官员职责范围,而考察中的“八项察例”更是人所共知。考察执行过程中,除上级主管官员、吏部及都察院参与对其考评外,还向其它官员分发“访单”,广泛咨询查访,收集对被考评者的意见。“访单者,吏部当察时,咨公论以定贤否,廷臣因得书所闻以投掌察者。”这种访单还可以匿名填写,“吏部发出访单,比填注缴纳,各不著姓名”。这种“访单”调查法类似现代绩效考评中的同事考评,如果运用得当,对于考评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是有益的。考评结果出来后,还允许被考评人申诉,并接受监察官员的监督。
6。考评结果直接与官员的升降去留挂钩。
考满的结果,有平常、称职和不称职,结合所任职务的繁简,又分为繁而称职、繁而平常、简而称职、简而平常、不称职五种情况,根据这五种情况,同时参考任期内是否受过处分,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升迁和降黜。而考察的结果,基本上都是计过不计功,除对少数特别出色的官员,给予赐宴、赐衣、赐钞等荣誉性奖励外,大多数官员即使合格,也不会得到任何奖赏。而如果挂上前述“八项察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