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有没有这个机会,就实在难说的很了
“卢九台报宣大镇今年增收二十万石,难得,实在难得。”
在薛国观与杨嗣昌等人互相致意见礼的时候,刘宇亮却是捧着一份奏折,大加赞赏。
听着这话,薛国观也是点头,脸上露出笑容来:“能臣到哪里都能做出实绩来,卢九台剿贼厉害,也不虚耗粮饷,好大喜功,屯田也能有这般成效,实在是能臣典范。”
这个评价,就比刘宇亮的说法更进一步,原本也没有什么,不过隐隐然是刺了杨嗣昌几句。因为这个公子哥出身的兵部尚书,下头的评价就是耗费钱粮,好大喜功。
“宣大得此人爬理清梳,也确实是不小的功劳,不过说只是卢九台一人能做这般事情,学生看也未必见得。”
杨嗣昌心胸狭隘,根本不是容人的事。不过薛国观地位身份在他之上,他公然反击是不成的,不过叫他隐忍下来,也是绝无可能。
当下在案上一通乱翻,找着几封奏书,然后便大声道:“山东的登州兵备道刘景曜奏,浮山海防全部重修完毕,绵延二百余里,有六堡,三十一墩,一百一十七个烽火台,浮山守御所也是重新编练成功,可以立营。嗯,这个事全部是新授浮山游击张守仁所为,年方二十许,能有如此实绩,学生看来,也不在卢九台之下嘛。”
“对了!”杨嗣昌既然说话,而且也是在他份内职掌的话,就是更加理直气壮起来:“又有一封新的奏报,浮山所修成海防,群盗二千余来犯,张守仁整军迎敌,一阵斩首过千级,国朝这数十年来,对海盗有此大胜者,此特例也!”
第374章 乌龙(1)()
第一百五十六章乌龙
杨嗣昌的职掌就是兵部,所以说起来也是理直气壮,当然,他此时太过激动,以为是反击成功,看到薛国观脸上神情怪异时还洋洋自得,自是没有去看别的同僚的脸色。
刘宇亮一张老脸都涨的通红,嘴里含着的半杯茶水也是好险喷出来。
别外两个阁老都是很辛苦忍笑的样子,害怕杨嗣昌看到,都是趴在桌子上假装看公文,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薛国观已经确实是杨嗣昌自己摆了大乌龙,当下心中好笑,脸上却故意带了几分愤然的样子,只向着杨嗣昌道:“修几个墩堡,练数百兵丁,如何能与卢九台总督宣大镇,练数万精锐,增收粮食二十万石可比?老先生,学生此言,以为然否?”
在明朝,斩首军功当然是最大,然后就是和粮食或是修筑防御有关。
因为在明初时,明太祖洋洋自得的事情就是卫所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钱一米。
其实还不止如此,按明初规矩,卫所是要每年上交物资的。
大头当然是粮食,于是在明朝当兵,不仅要持戈卫戍国家,随时预备征调出兵,闲时还得种地,并且种的产出,大头还要交给国家。
然后还有军官们的压迫和欺凌等等,在明初时,军户就很困苦,永乐年间,军户就已经开始逃亡。
等到了明中期时,卫所不仅不会交粮,还需要国家补贴了。
明太祖设计的这一套军制和财制,当然也就宣告完全的失败。卫所不再具有保家卫国的功能,同时还要国家补贴,而国家的财政要拿出大半来养兵,当然,是拿银子招募的营兵才管用。
到了崇祯年间,卫所能自给自足,就算是阿迷陀佛,要是能上交粮食,那简直就是奇迹。
象卢象升总督宣大,爬犁卫所田地,督促生产,结果一年之间,宣大镇增收二十万石军粮,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奇迹。
至于张守仁重修防御工程,在卫所武官来说,当然也是一个不小的成就,不过比起宣大镇的成绩来,也确实是差的远了。
当然,杨嗣昌此时和薛国观顶牛,一听薛国观的话,就是皱眉道:“自孔有德乱后,登州一带海面遍布群盗,海防实也是吃紧,若是府卫官都能如这张守仁这般尽忠职守,朝廷哪里还有什么可忧虑的?”
“也是了。”薛国观还是一脸无所谓的样子,笑道:“不过似乎已经是酬过功了?”
“嗯,授的指挥佥事。”杨嗣昌狠狠盯了薛国观一眼,薄怒道:“不过斩首千级,这个功还没算。国朝规矩,领军五百斩首五级,则算一级大功,这张守仁报兵是五千,斩首一千一百余级,可得算多少级大功了?”
“说的也是”薛国观沉吟着道:“不过此子二十来岁,已经授给指挥佥事,骤然再加功,恐怕不是作养人才的正道。”
“老先生此言差矣,此人是百户世家子弟,与国同休的将门世家,又有实在大功,朝廷有功不赏,这才说不过去吧?”
第375章 乌龙(2)()
“唔,文弱兄所言甚是,不过学生总以为”
“老先生不必再说,”杨嗣昌摆了一个十分得意的微笑,自以为对薛国观的反击十分凌厉,并且大获全胜:“学生这就去面圣,山东地界,是南直隶与北直交界之处,海防要紧,漕运相关,所以有此人才,一定要叫圣上也知晓才行。”
以他的宠信和地位,求见崇祯当然是一定获准的,当下冲薛国观点一点头,便是扬长而去。
当然,那几份山东各衙门送来的奏疏,也是被杨嗣昌一起带走了。
此人的执掌就是兵部,这等事,按说也是在他的职掌之内,他摆出一副不容商量的模样出来,别人也确实是不大好多说什么。
这件事,薛国观还是准备暗中不动声色的办了,免得杨嗣昌与自己顶牛,黄了事情。
谁料此人刚入阁不久,对很多事情没搞清楚状况就胡乱作为,今天的事,杨嗣昌是自己摆了自己一道,闹了大乌龙出来。
张守仁这个小小武职官当然是攀不上阁老,他与薛国观的暗中联络,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刘景曜这个兵备道已经拜了薛国观的门,正式算是薛党的外围成员,刘景曜向来不党附任何人,能有这样的表态,还是张守仁苦劝的结果,算是十分不容易了。
这个消息,京师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身为内阁阁老要是不知道,那就是说不过去了。
而且,刘景曜提升为登莱巡抚的任命已经由崇祯拍板决定,并且内阁也副署过了,旨意已经正式下发,已经往登州去了。
与此同时,登州的调整还是在进行中,丘磊这个山东镇总兵不必再猫在登州了,他的主力,将会被调到济南和德州一带驻扎,登州这里,朝廷的意思是编成十二营的水师营和城守营,人数大约是在万余左右,由登莱巡抚直接节制,下头设一个副将和两个参将统领,这些兵马,震慑登莱,威胁对面的旅顺和皮岛等原东江镇诸岛,也是足够了。
要说大明这边去主动进攻,反正朝野之间,暂时是没有人有这种逆天的打算。
刘景曜的登莱巡抚这么轻易到手,除了薛国观的背景外,朝廷对山东驻军的调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前山东两抚,山东巡抚负责济南德州和济宁、临清一带,也就是漕运的运转就可以了,而登莱巡抚,则是支应辽东战场,供应粮道,支援东江,并且算是东江镇的后劲,随时可能会奉命前往辽东战场做战。
关宁一线,算是主战场,登莱和东江,则算是辅助。
现在东江完了,登莱这边不反击的话,就是一块鸡肋,原本的重要地位是肯定没有了,刘景曜也算是捡了一个便宜,原本以他的资历和人脉,想上位巡抚,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刘景曜为登莱巡抚,张守仁是他门生的事,知道的人可是不少。
毕竟文官收武将当弟子的先例不是没有,不过也确实不多。加上刘景曜是孤高耿介的性子,这一段时间来,却是转了牛性,不仅收了一个武夫当弟子,做事也渐渐变的漂亮起来,现在张守仁又一次报大功,杨嗣昌还要在皇帝面前加深印象,这件事,阴差阳错,薛国观自己也是想想觉得好笑的很了。
只是想起大政分歧,心中不免烦闷,一拂袍袖,便也是进了自己的屋子。
内阁之中,也是分了好多隔间,首辅的当然是最大最好的,然后是次辅和其余的阁老。
薛国观的屋子,自然是收拾的十分精洁雅致,坐下之后,内阁的杂役便是上来,泡上一杯上好的君山茶。
这也是薛国观的最爱,眼前茶水一杯,皇宫的屋子高大轩敞,外头日头再毒,殿阁里头也是一片阴凉,品茶办事,十分舒服。
“阁老,有一位内使在外求见。”
刚翻阅了几份紧急文书,正看到陕西那边在追剿李自成余部的要紧处,外间传来毕剥敲击声,薛国观一看,是自己的心腹家人,身后不远处,是个戴着三山帽,拿着拂尘,穿着浅黄色曳撒和白皮靴的宫中内监。
能做这一身打扮的,少说也是有品级的宦官,不可怠慢得罪,于是点了点头,吩咐道:“请他进来。”
“是!”
家人答应一声,转身就是做了一个延请的手式,那个内侍也不托大,点了点头,进得门来,就是要行礼。
“公公何必如此,老夫与王大伴彼此至好,他的人来了,老夫这么拿大,见了面却是不好说话来来,快坐,快坐!”
一见来人是东厂的人,而且职份不低,薛国观脸上的神情就随和的多了,不过他并没有起身,只是嘴上客气一番罢了。
相形之下,这个内侍到别的阁老屋子,哪怕是刘宇亮在内,所有阁老都是起身迎接,并且执手问好,嘘寒问暖,十分客气,薛国观的架子,就有点太大了。
不过到底薛国观是次辅,且正当宠,这个内使也不敢说什么,只是面无表情的道:“咱家奉命前来,阁老不必客气了吧。”
“你当老夫想和你这阉人客气?”
薛国观还有几分士大夫的傲气,对勋戚和太监实在有点那什么,敷衍不起来。这也是后来他墙倒众人推时,被崇祯下辣手赐死的最要紧的原因。
做到阁老的人,禁中大内没有一个象样的盟友,外廷的人又是得罪了个干净,勋戚,东林,都是落井下石,皇宫里也是杀声一片,一个曾经的内阁首辅,尸体吊了两天才准放下来,崇祯刻忌寡恩实在不是东西,薛国观自己不善和权贵结交,也是十分要紧的原因。
“既然如此,请公公吩咐。”
“近日京师米价,不知道内阁注意否?”过来的内使一发问,薛国观就是浑身一震,当下顾不得客气,立刻就叫来人,他要亲自询问一下。
第376章 示以威福(1)()
第一百五十七章示以威福
最近薛国观把精力放在替崇祯搞钱上头,千方百计想开辟财源,加上内阁到底不是顺天府,所以最近对京师的物价就关注的少了。
等几个随员进来,把粮价等相关物价一说,薛国观就是面沉如水,呆坐在椅子之中。
见他如此,那个东厂来的内使自觉完成使命,阴阴一笑,拱手道:“阁老,咱家告辞了。还望阁老早日平抑物价,不然的话”
“唔,老夫知道,此国之大政,请转告大伴,请他务必放心。”
在这种时候,薛国观还撑着阁老架子不倒,那个内使打了个躬,冷笑一声,便是转身告辞离去了。
若是依这个内使的意思,最好是不管薛国观的死活,直接将京师物价报上去就得了。
他是奉提督东厂太监王化民的命令赶过来的,锦衣卫的辑事权已经很小,几乎为零,万历和天启朝还十分威风显赫的缇骑,在崇祯朝根本就看不到踪影了。
这是周延儒提议的功劳,厂卫的侦辑权,在这个东林党人的提议下被取缔了,然后文官们可劲的贪污,皇帝连最后的监督手段也是没有了,当然,崇祯以为东林党人都是正臣,可资信任,所以根本就不需要监督嗯,这个视角十分有趣,非常有趣。
当然,厂卫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现在还是有一些番子秘探,主要的工作就是侦查在京师的百官,武将,还有一个传承百年以上的传统,就是监督京师物价。
这个传统可能还是永乐年间传下来的,反正现在也没有废除。除了物价,当然还有小民百姓对物价的评价。
要是厂卫和谁过不去,百姓嘴里该大员的口碑肯定不好,不过这样就是往死里得罪人,一击不倒,皇帝不信,厂卫自己就得倒霉,所以这种大杀器也不会常用,更加不会乱用。
在发觉物价不对,百姓啧有怨言的时候,王化民和薛国观虽然没有什么交情,不过还是出于对大明政局的负责,派人来提点了一番。
崇祯信用的太监,十个有九个都是混蛋和无能之辈,大半连魏忠贤的衣角都摸不着,只有一个王承恩,忠心耿耿,能力是欠缺了那么一点,论起操守来,说真的,不少跨下有小鸟的士大夫,还是真比不上这个阉人呢。
至于这个王化民,和王承恩走的很近,也算是操守还过的去,但薛国观在某件事上得罪过他,此人肯派人来,说明事态还是较为严重的。
正因如此,薛国观在听说是王化民派人警告后,才郑重其事,不敢怠慢。
京师的米粮,向来是南漕运来,在通州还有百万石的仓储,按说是不该米价腾贵才是。但最近这一段时间下来,苑平城和丰台等地的时疏倒还没有涨价,每天大量供应京师,但最基本的粮食,却是每天见涨。
现在一石粮已经涨到了四钱五这个价位,再继续走高,京师里头就肯定是骂声一片了。
第377章 示以威福(2)()
“来人,将我这封书简,速投到通州。”
“是,老爷!”
薛国观匆忙一就,一封小简几乎是眨眼就写好了,京师粮价涨起来,肯定是存量不足,粮店一见不足,就越发囤积居奇,想打平粮价,就得先从官储上着手。
没有官储,一切都是虚的。
不过,薛国观心里也是明白,通州号称有百万存粮,但大半是历年的陈米,手一搓就成灰的居多,这样的粮食只是帐面数字,想拿来吃,百姓还不如去啃树皮顶事。
然后剩下来的还要供给北方军镇,不可能全部是供应给京师,宣大,蓟镇,辽东,粮食缺口十分巨大,光是有饷银是没用的,没有粮食,士兵又不能拿银子当饭吃。
再加上鲁军也是由通州仓储供给粮食,这压力和缺口就更大了。
说来这规定也真脑残,漕粮一路北上,到达山东地界不停不放粮,一直到通州仓储后,再由小船运回山东地界,分发给诸军。
这不就是纯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么?
当然,文官们不会这么认为的,这种费事费力的举动,在他们看来是杜绝武将贪污浪费,并且可以由他们一手操控粮饷发放,可以杜绝军镇坐大,嗯,反正是一举多得。
至于浪费粮食和虚耗脚力,这个就属于另外一个范畴,不在讨论范围之中。
写完给通州仓场侍郎的小简,薛国观沉吟了大半天,终于又取过一张纸来,这一次下笔却是快的多了,涮涮写就,又是交给人去送。
在这当口,透过房门空隙,他也是看到了一脸晦气神色的杨嗣昌重回阁中。
杨阁老离开大约不到一个时辰,这个时候,他请奏对,谈事,再出来,时间是刚刚好。不过,看他的脸色如此难看,想来是有人多事,把事情的实情告诉给这个刚刚入阁,春风得意和刚愎自用兼有的权臣了。
换了别人,摆杨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