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起腰;他笑眯眯的道:“本来;我们的电磁重接加速炮的目标就是重型巡洋舰以下;战列舰这种昂贵的重装甲目标;还是需要更大口径的主炮和威力更强的炮弹来解决!那要等‘昆仑级’服役后才能实现。想必到时候;新的420mm主炮一定能够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性能!”
朱斌点点头;放弃了纠结。
是啊;本来“瀛洲级”的主攻手段是各种导弹;而不是小口径的舰炮。只不过在这个时代;导弹所用的各种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火箭发动机、涡轮发动机乃至推进剂、战斗部等等;每一块都是昂贵的产物;除了他的全自动生产线;可以以超过现实几十倍的效率制造之外;哪怕是靠人工生产都是用不起的。
因此上;除非对付实在有价值的目标;否则他还真不打算大材小用。此外;这玩意用得多了;难免造成全世界的侧目。真要是勾引的列强合伙来开战;还真够呛的!
相比之下;“昆仑级”就不那么显眼了;外形是常规的战列舰结构;炮塔如林;只不过比别人多了一块儿导弹垂发装置;主武器依然是大口径重炮。
不同的是。“昆仑级”的420mm主炮整体采用的技术超越当代太多;电渣重熔、等离子高纯度冶金造出来的基材;强度和机械性能是常规冶金的两三倍以上;双层炮管经过内部镀铬、激光强化和超大型重磁处理;对瞬间高温、高压的冲击;发射药剂的耐腐蚀。炮弹的摩擦损耗等等提高的太多。
最终计算成功的结果看;三联装的炮塔跟406mm的“泰山级”炮塔重量还略轻不说;炮管和药室的寿命至少有1500发;几乎可以说;这辈子不用换了。
威力方面;加长到50倍径的长身管射程可以达到48公里常规;如果使用底排增程弹。可以打到六十三公里的可怕射程!当然那个距离;精度这玩意就不太好说了。
即便是常规的15…28公里最佳打击射程上;末端散布不大于100米的精度足够骇人;而末端存速带来的高穿透性;使用被帽穿甲弹的话;可以轻松干掉“大和级”的410mm侧舷装甲带。
到时候;那家伙才是对付此等超级战列舰的主武器啊!
如今;两艘严重不对等的战舰不期而遇。朱斌用对方当靶子来实验武器是正确的思路;击沉啥的;那不免要耗费时间了。难不成;直接用导弹干掉他吗?
貌似;是个很有诱惑力的目标呢!
朱斌想到这里;眼神一亮;托着下巴盘算起来。一时间犹豫着难以下决断。
不行。想了想他还是暂时放弃了这个诱人的想法。对付日本人;什么时候都可以下手;可他的长远目标;却是用日本人当诱饵。拖着整个西方列强一系下水;若是轻易的把这个难得的贱货给干挺了;不但可能引得列强采取别的措施来折腾;日本人也会很光棍的投降;在他们没有犯下全民族性的恶劣罪行前;试图直接干掉一个世界公认的文明国家;这阻力可是太大了!
还是先让他们当好了这个实验靶子吧!
前方;“大和号”主炮副炮的齐射炸起壮观的水柱和闪光;差点暴露“瀛洲号”的目标;也让舰上的官兵们齐齐吓了一跳;被他们甩在后边的“骏河号”战列舰也得到命令迅速的转向;同时开始用艉部三联装410mm主炮开火加入轰击的战团;右翼受伤的重巡舰;也助手增援;一时间;三艘主力舰的炮火把中间宽达十五公里的海域炸得爆炸连连;轰鸣震天!
“吆!小鬼子够聪明的啊!居然判断对了我们的所在;不容易呐!”
朱斌淡定的调侃。心里头也是对日本海军的素质感到佩服;换作是一般人;黑灯瞎火的被连连轰击;看不到对方所在而徒劳的反抗或者逃跑;混乱是最可能的。他们不但不逃;还迅速的向可疑地区开炮直接侦查;这等手段;不只是勇敢那么简单;丫的总体素质惊人啊!
这就是单舰对抗的劣势所在了;不管有多么好的装备;只要进入了对方主炮能够看到的区域;想要隐蔽都太难;当然也有朱斌这种不按套路出牌;以身犯险的不正确战术有关系。
“瀛洲号”不为所动;昂然迎着越来越密集的炮火打击稳定冲向爆炸区域;主炮内;又塞进去一发脱壳穿甲弹;瞄准“大和号”“轰”的打出去!
十几公里内;几乎百发百中!6倍音速发射的弹头脱壳后的直径不到76mm;动能却极端骇人;一闪之后;精确的打进“大和号”高耸的舰桥之中;尖利的弹头势不可挡的轰然洞穿堆积在表面的厚厚沙袋;尖端激波带来的爆轰效能甚至把沙袋堆炸得粉碎;附近的一座三联装高炮被炸得飞起;三名日军当场飞起来摔向下方!
紧贴着舰桥主体的还有一层外挂装甲;那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用购进的玻璃钢加上部分陶瓷;薄薄的钛合金和凯夫拉;以及厚厚的尼龙;组成的足有150mm厚的板块;据说实验效果证明可以让410mm的穿甲弹风帽脱偏导致穿透性能不足。
但在数倍音速的碳化钨弹头面前。跟草纸没什么区别;几乎没带来一成的阻力;照样轰碎!
后面就是真正的舰桥主体!改进版威克斯装甲结构;中间塞着一层凯夫拉一层玻璃钢;另有德国进口的装甲钢层;并嵌进去一层昂贵的“五十岚”铝合金;总体建造而成的舰桥。主装甲;中间衬板;后装甲;加起来超过500mm!而司令室那边;更是有650mm的厚度!
如此复杂的结构;固然带来了装甲总量的超标。但材料的减轻和增厚;却让防御能力大大的增强了!
脱壳穿甲弹被前面的大厚度威克斯装甲卸掉了大部分的动能和穿透速度;导致的弹体急剧变形破碎;遭到中部复合装甲的各种阻力卸力后严重分散;破碎的丝束扇形扫荡又遇到第三层的装甲阻拦;终于没有完全的洞穿;理论上。可以干掉1500mm匀质钢板的穿透能力被大大的弱化了!
前后算起来足足五层的防御装甲带;日本人的目标是抗住460mm主炮的穿射;以及他们到现在也没看到实物的未知超级杀伤武器的打击;那绝对不是开玩笑!
最后的爆炸在毫秒级的停顿后终于爆发!弹体完全破碎后显露出来的战斗部依旧没有太大的变形;本来结构性向前的爆炸力被多层扭曲后反射回来;像是从内部往外喷发的火山一样;“轰隆隆”把雄威壮观的舰桥撕开一个三米宽的窟窿;几乎把侧面的建筑结构给扫荡一空!
巨大的舰桥上。直径几十米的火光骤然腾空而起;爆炸力造成的冲击震动让整艘战舰为之一颤;舰桥内的人又是被震得数百人耳朵聋了;跌扑一地;作战室和罗经舰桥内;南云忠一以下的军官们无不东倒西歪;头昏眼花!
不过这次。南云忠一却一脸的惊讶和欣喜;一把推开上来扶他的军官;大声吼道:“吆嘻!我们面对的支那战舰;发射的不是巨炮炮弹。而是一种口径不大的家伙!诸君;一耽现他们;以我们的主炮;完全可以轻松的干掉他!”
一众军团一听这个无不震撼和惊喜!倘若真的如此;那对士气的提高;将是多么的大啊!
短短的几小时对抗内;他们一味的被动挨打;却连对手在哪里都找不到;弄得全舰队上下一片紧张;若是持续到天亮;恐怕要削弱多半的士气!尤其是;猜测到可能被一艘能够“隐身”的战列舰近距离暴打的话;那种绝对没有幸免的悲剧结果;太令人无奈了!
现在却不一样;尽管看到打击效果非常惊人;但司令官阁下既然这么说;就一定有依据;若是真的;对方不是战列舰;那么找到了的话;即便不用大和的460mm主炮;或者“骏河”的410mm炮;即便是重巡舰的203mm或者155mm副炮;估计都能群殴死他!
南云忠一马上说出判断的依据:“别看爆炸的威力惊人;你们没有发现吗;战舰遭到碰撞时的反应其实并不强烈!说明炮弹的口径并不大;爆炸造成的破口损伤;也非同一般;有很大可能;是支那巡洋舰的特种武器搞的鬼!”
单纯肉眼可能看不出来;南云忠一却是有丰富的亲身体验。一般来说;战列舰的重磅炮弹破空而来;隆隆的轰鸣声一定免不掉的;末端速度也没那么快;而现在;爆炸过后了很久;飞行声音才来;听上去也根本不一样;这就有问题。
其次是动能撞击的感觉;他可是亲身感受过多次406mm口径主炮打中战舰的瞬间震动滋味;那是深入骨髓永生难忘的;绝不是现在这样;感觉上;好像带着爆炸弹头的刺刀高速穿透人体后;才爆炸的样子;完全不同嘛!
不管是不是真的;没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司令官阁下的判断结果以最快的速度发布向全部的舰艇;又一轮的炮击搜索也轰了出去;这一次;“骏河号”也基本转向完成;加上另一艘重巡舰的主副炮;总数多达三四十门的大炮分散开来;一下子把中央十公里直径的区域轰起大片的水柱;其中一发空爆的榴弹意外的照亮了一条修长的模糊身影!
“支那战舰!我们发现了!”
那古怪的造型;极其简洁的上甲板结构;浑圆的顶部雷达舰桥;简约到极致的主桅;所在的位置;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那家伙不是自家的!
南云忠一浑身一震;大吼道:“全力开火!干掉他!”
“开火!开火!开火!”
三舰各种口径的主副炮齐齐轰响;密集的炮弹一波几十吨;乌泱泱的扑向“瀛洲号”!(。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敢再热点吗?
第761章 一骑当千之战舰版(五)()
惊鸿一瞥;甚至不能看清楚战舰的具体形状;然而对于日本舰队来说;这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错过了;在黑灯瞎火的夜里;他们不知道要费多大功夫才能找到对方的真身所在!
这也是无奈的选择。战列舰这种玩意造价昂贵;使用也昂贵;除了炮弹那些铁坨子成本以外;关键是炮管、药室的寿命有限;除了前期的试航期间少少的试射之外;基本上舍不得折腾;一根炮管子都能造一艘战舰了!
今天若不是一连串的被动挨打;他们绝不会用出这种奢侈的炮火侦查手段;连续打出去一百多发大口径炮弹让南云忠一以下的军官们心疼的直抽抽c不容易;天照大神保佑;他们的策略起作用了!
南云忠一甚至都兴奋的扑到前面;两眼放光的盯着远处已经黑下去的地方;两手死死扣着墙壁恨不能抓出个窟窿来!
两艘战列舰的主炮反应实在太迟钝了;就算发现目标;调整各种诸元重新装填炮弹和发射药;那也要一分钟才能搞定;而对方一分钟时间;又能跑出多远呢?拐弯是不够的;但前进一公里却一点问题都没有;因此;必须分秒必争啊!
但副炮就好多了;无论是“大和号”的155mm;还是“骏河号”的140mm亦或者是重巡舰的203mm;最慢也有每分钟6发的射速;高的十几发;因此敌舰坐标第一时间发过去后;半分钟不到的功夫;本来就大约瞄准的舰炮抢先开火!
半分钟;在舰炮对射中简直是不止一次的间隔;但在朱斌的“瀛洲号”的智能系统处理中;却是以千倍计算的单位;一眨眼功夫;一系列的反应立即出笼!
望着天空还没有隐去的闪光。朱斌淡定的道:“我们已经被发现了;很好;立即启动舰炮战术侦查反击系统!”
十分新鲜的名词;其实内容不复杂;就是利用先进的雷达设备;把对方从准备到瞄准到发射;针对不同距离上。无论单发还是齐射;弹道轨迹;精度偏移;速度和末端动能等等一系列的数据搜集;形成一整套的资料库;然后针对性的作出战术反击动作。
比如说。现在的“大和号”在直线距离14400米上;相对角度43;以三座主炮塔两座主炮塔瞄准发射;一发试射出膛后的初始速度;弹道弧度;末端速度;判断出其命中可能性。决定是否主动应对。
如此简单的反炮击雷达设备在陆军是不容易使用的;因为刚开始研究出来的家伙个头太大;而前期的战舰上也没有来的及装备;远洋舰队的系列新式战舰才开始真正全部配备使用。
当然具体到“瀛洲号”这等武力强大的家伙上;就不只是那么简单的功能了;全面的雷达系统和无人隐身侦查机的存在;可以清楚的搜集到日舰的各种战术动作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直接判定出其发射炮弹的命中机会;如果散布过大不会击中或者近失;就不用去管;如果判断有危险;那就采取主动拦截!
直接拦截大口径炮弹!
这等超越时代的技术恐怕是许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哪怕是二三十公里的间距;一吨重的炮弹末端速度也有1…1。5马赫。凭着人的肉眼根本没法瞄准;更不要说去阻截。
就算能看到;你又能如何?一吨重的钢铁坨子;普通近防炮弹打上去跟挠痒痒差不多。在连飞机都不一定能打中的年代;这种事儿简直是跟神仙传说一样的不可思议。
朱斌却认为这理所当然应该发生的事情。星际时代的战斗;没有低速武器;电磁炮都是超过第三宇宙速度为起点的;阻力几乎没有的太空中;能搞亚光速动能攻击都算战列舰级别的合格装备;慢吞吞的音速级别那是导弹才干的事情!
装甲薄弱外壳太薄的巡洋舰以下各种舰艇;只能靠对方打不到的距离上保证攻击命中率和杀伤性能才能有存活可能;扛不住这年头的战列舰炮弹;在朱斌看来是无法接受的。
只不过;他没办法给驱逐舰都装上小型化的核动力引擎;强化定向电磁力盾也就无从谈起。“瀛洲级”的体格却是勉强合适的;所以明明两座50wm反应堆就能够用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定不移的弄了三座上去;目的就是保证电力供应…虽然其实高能供电来自于先进而庞大的电池组。
也就是说;在他看来;被这年头的战舰搞沉;或者飞机炸沉这种事儿;不可接受!
命令发出;雷达员信手一点;侧面大屏幕立刻分出半截来;微缩景观下的攻击日舰立刻浑身布满了各种横七竖八的线路;当右侧重巡舰和两艘战列舰的副炮一起开火时;交叉的线路节点上一瞬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
得亏他操作的屏幕够大!而智能战术系统的处理能力够强!日军炮弹飞行的出发短短十几秒钟里;各种模拟弹道彩色虚线就提前划向中间的“瀛洲号”;并随着快速的逼进不断的修正!
另一边;炮手同时共享修正过的弹道和数据;各种复杂到令人眼晕的瞬变数据疯狂的写入战舰中央处理单元内;而他所需要关心的;只是那猩能造成威胁的红色亮点旁边;不断变化的击中概率!
蓦地!一个亮点骤然变为深红;同时刺耳的警告蜂鸣声响彻指挥中心;脆断有力的告警声提醒:“警告!一发155mm炮弹命中概率超过百分之五十!”
不等声音念完的;顺位的防御官面前完全不同的立体屏幕上;放大数倍的“瀛洲号”三维模型表面淡蓝色的力盾强度数据立即发出变化;他两手灵巧的在预测命中弹道切入部位上点下去;猛然往上一拉;那数据立即从原来的不足百分之十猛然蹿升至百分之四十!
一连串的反应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几个人的配合默契到毫无间隔的流程度;几乎就在他将力盾拉起来后不到两秒钟;在外面可肉眼可以看到;一道灿烂的蓝色光弧倏然闪烁着往某个部位集中;一发以513米每秒速度射来的155mm炮弹正中那直径不到五米的蓝色弧光中心部位。像是遇到了超级厚钢板似的触发引信;猛然炸开!
轰!一团耀眼的火光在距离战舰150米外的天空暴起;灿烂的光芒诡异的以发出点为中心;反向喷射开去;却没有一点能够射入对面的明亮蓝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