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军中尉决心扶保安王李溶为皇储,这消息不久就传到了杨妃那,自李昂重病后,杨妃已经有一个多月不曾见到他的人影。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侄儿,杨党的核心,平章事杨嗣复有些担忧地说:“要是陛下总不见娘娘,咱们靠什么让陛下回心转意呢。光靠侄儿一个,成吗?我在朝中被李钰和他的党羽盯的死死的,处处刁难,时时挤兑,在宫内又被刘弘逸刁难,想见皇帝一面而不可得,内乱夹击,还有什么指望呢。”
杨嗣复建议杨妃屈尊再去见一趟杨昊,劝他回心转意,襄助李成美登基。杨嗣复颇为露骨地说:“我闻李炎将王拂儿送去了醴泉,竟在大营里呆了六天六夜。颍王明知储位与他无望,也勉力一争,而我们呢,却瞻前顾后,舍不得下本钱。”
杨妃听了这话,直气的浑身发抖,她怒斥杨嗣复道:“你是什么意思?你让我效法王拂儿那个贱人,把自个洗净了献给他,向他摇尾乞怜,要我卖身求荣么?”
杨嗣复见她发怒,忙请罪道:“侄儿失言,侄儿失言。侄儿绝无此意!侄儿的意思是如今这局面,正是胶着难分,为了保险期间,咱们至少要拉住姓杨的不是。许他一些甜头,啊,这个口惠而实不至嘛,这个……”
杨嗣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杨妃冷飕飕的目光打断了,她冷笑一声道:“他杨昊纵然拥兵三十万又如何,他敢进城吗?敢造反吗?他不反李忱,我们倒还得掂量、掂量,他囚禁了光王就等于绝了自己的后路,何止是一个张伯中反他,反他的人多着呢。这个人现在已不足为虑。眼下只要把仇士良和神策军抓在手里,咱们就还有九成胜算。至于剩下的那一成,只好听天由命了。”
杨嗣复恭维道:“自古哪有十全十美的事,但凡事情有六分可能就值得拼力去争,若有九成可能,那还不得拼上老命吗。”杨嗣复笑了笑,忽而眉头一皱,又不无担心地说道:“只是若让仇士良他们插手,这拥龙的首功,只怕……”
杨妃懒洋洋地说道:“你是多虑了,咱们跟安王殿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仇士良、鱼弘志恨李钰那伙子,决心保安王,将来少不了他们一个从龙之功,可是要论这首功,那不还是你我的吗?”
杨嗣复道:“即便安王殿下能顺利登基,也只是便宜了那两个阉人,那时候朝堂还不是他们的天下,我们拿什么跟他们争,即便想进取,只怕也难免重蹈甘露之变的覆辙。”
杨妃不屑地哼了一声道:
“亏你还是当朝的宰相,对天下大势一昧至斯。现今这长安城与甘露那会儿已全是两样。文世茂兵败河西,杨昊兵临城下,他打的旗号可就是反阉党,他固然不敢反皇帝,还不敢反仇士良吗?
“没有了文世茂,仇士良的手就伸不到城外,为了保住大明宫这块小天地,他敢不跟咱们合作吗?你以为我让你编造那两个荒诞不经的流言,是我闲着没事干闹着玩?我是在试探仇士良和鱼弘志,结果怎样?鱼弘志查不出个名堂,你真当他是无能吗?
“即便他无能,那判事厅和小青衣是吃素的?可他就是什么都查不出来,即使让李钰踩了一脚也查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两位中尉是明晰大势的,他们懂得权衡利弊得失,将来的大明宫里有你我的一席之地。时迁事移,他仇士良再想玩一个甘露之变,那就是自取灭亡。再说……”
杨妃想了想,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不过杨嗣复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安王李溶可不是懦弱的李昂,他有的是手段和恒心,岂会甘心受仇士良摆布?他又忍不住想,我杨嗣复也不是李训,真再来一次甘露之变,杀仇士良还不是如屠一条狗耳。
杨妃最后安抚自己的侄子宰相:“大变就在今冬明春,等着听那平地一声雷吧。”
———
第283章 矫诏()
入冬以来李昂就开始卧床不起,起初还能挣扎着上朝视事,渐渐的就只能躺在后宫听奏了,过了元旦之后,他连听奏的精力也没有了,终于有一天他只能张着嘴而说不出话来了。皇帝的身体状况从来都是国家最高机密,李昂病重的消息被严密封锁着,为了给外朝臣工一个交代,李昂抓住杨昊西北起兵的事大做文章,终于给外臣制造出他与南朝北衙当政臣僚俱不和的假象,皇帝赌气撂挑子了,这虽然不够光彩,但也颇能说的过去。
允许谏臣清流们往上递折子,喷口水,反正纸包不住火,皇帝病重的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此早是要被捅开的,以后的事不必管他,要紧的是眼下,得在擎天玉柱崩塌之前,找到一根替代的柱子。柱子好找,只是选谁不选谁,这个问题就十分让人头疼了。
在李昂病入膏肓的这段时间内,大明宫内外刀光剑影,各派势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实在皇帝已经昏迷不醒,随时有天崩地裂之虞,这场宫廷争夺也渐渐地画上了句号。
自元旦过后第三天起,当朝的几位宰相和内廷的两位枢密使就日夜不息地守在病榻前。饥渴了在宫外廊下吃点喝点,困了和衣在那个犄角旮旯地蹲着眯盹会儿,内侍省给各位值守宰相预备了休息的地方,热水热汤地侍候着,那地方离着太和殿只数步之遥,一来一回并不费什么工夫,可是不管是外朝宰辅还是内廷枢密使,没一个肯去受用,宁愿自个忍饥挨饿也不肯擅离病榻半步。
昏迷中的皇帝偶尔会醒过来一会,有时候只是睁开眼瞧一眼就又昏过去,有时候则显得很清醒,甚至能叫出守候在病榻前的官员的名字。趁着神龙短暂驻足人间的机会,几位宰辅和枢密使赶忙地把军国大政和自己对军国大政的所思所想汇报给皇帝,期待翱翔在天的真龙天子能有所指示,一言一词皆关系亿万苍生的性命,岂可不慎?
然而神龙的身体已经不容他又太多的思考,对大臣奏报的军政大事,他也只能答一个可或不可,也许说可字相对简单,病榻上的皇帝对大臣的奏报,往往回之以这个字。
十四日晚,宰相李钰和枢密使刘弘逸趁着皇帝清醒的机会,简要地向他禀报了皇储加冕大典的筹备情况,皇帝一直闭着眼,像一个疲累的人在打盹小憩,宰相和枢密使的话他有没有听进去,除了他自己无人知晓,甚至他自己也未必清楚有没有听清楚两位股肱之臣的奏报,他的深思游翔于天地之间,介于神人只半,实在是很难说的清的。
李钰说完话后,静候皇帝的回应,见皇帝久久不言,跪在病榻旁的两名御史和两名史官都抬起来头,御史分当值御史和监察御史,史官分禀笔御史和监笔御史,四个人官衔虽都不高,此刻却是最高公平正义的化身,只要当值御史说一句:“陛下劳累,宰相的话没听清。”他身边的史官就会立即记录下来,那么李钰刚才的那段话就算是白讲了。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瞪着两只眼,一句话也没有。
或许是皇帝念及李阁老大冷的天一口气说这么大段话实在不容易,不忍让他白辛苦一场,因此他抢在御史开口之前,从嘴里挤出了一个“可”字。这个字说的很清晰,御史和史官都听清了,于是禀笔史官郑重地将这个字记录了下来。
当值御史见皇帝神智还算清醒,就点头示意几位重臣有事继续奏报。
这些日子宰相杨嗣复、李钰等,和两位枢密使刘弘逸、薛季陵就这样围在病榻前,朝里的日常公务就集中在这办理,军国大事皇帝一言而决,随即拟旨发尚书省执行。
这中间两位神策军护军中尉一直安静地呆在大营里,按照体制,他们二位本是无权过问朝中大事的。
直到十四夜,神策两军借着黑幕的掩护突然夺占了大明宫的左右银台门,铁甲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冲破了由监门卫、金吾卫和少量太监构筑的防线,将太和殿包围的水泄不通,内外人等皆不得出入,直到此时所有的人才恍然大悟,仇士良和他身后的神策军才是这场戏的主角,才是真正的大玩家!强力才是所有权力游戏的最后制胜法宝。这个道理千古未变,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是明了这个道理的,但能运用于实践中的却不多。
吴臣身披甲胄,面如寒铁,领着数十名铁甲军校尉,护送着紫袍玉带的仇士良和紫袍金带的鱼弘志来到李昂病榻前。仇士良奏道:“陈王李成美年幼体弱,行为不端,恐难承大统,伏请陛下念天下苍生,再择储君。”
杨嗣复目视当值御史,御史垂首不言,禀笔史官也搁下了笔,笼着手低首端坐。
李钰闻言怒道:“仇士良你这是要逼宫吗?”仇士良道:“陛下病重,宰相把持宫禁不让外臣见皇帝,是要把持朝政吗?”薛季陵笼着手道:“仇中尉领着禁军,只管看好宫禁便是,朝中的事嘛,原本就不该是你过问的。”鱼弘志喝道:“胡说!甘露之变后,皇帝曾有口谕:仇公可参与朝政,你们借皇帝病重将仇公摒弃在外。是想抗旨吗?”
薛季陵道:“老奴岂敢抗旨,但恐有人矫旨。”李钰冷笑道:“按大唐体制,朝臣参与朝政岂能光凭上帝口谕?那是要明发敕令的,敕令在哪,拿出来啊。”鱼弘志闻言,脸色剧变,猛地扑在李昂榻前嚎啕大哭起来,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陛下,您睁开眼看看呐,您还没有撒手离去,这帮奸臣就不奉你的旨意了。”哭了一回,他突然惊喜地叫道:“哎呀,万千之喜啊,陛下开口说话啦。”
此言一出,慌得一干宰相、枢密都往前涌,当值御史跳起来喝道:“当朝重臣,如此失礼仪,该当何罪?当值金吾卫何在?”叫了两声没人应答,吴臣喝令一声:“护驾。”立即有六名铁甲卫士执刀逼退千牛卫士,挡在病榻前,横刀出鞘,寒光森森,唬的李钰惶惶,刘弘逸惴惴,薛季陵哑口无言。谁也不敢上前。外臣中只有杨嗣复笼着手站在那冷笑嘿嘿。
鱼弘志将耳朵贴着李昂的嘴,一边听,一边嘴里咕哝着:“老奴遵旨,老奴遵旨。”
待他“听”完了,已满脸是泪,他擦了一把泪,起身对李钰等人说道:“陛下口谕:即可拟旨,封神策左军中尉仇士良、神策右军中尉鱼弘志为辅国大臣,参与朝政。”李钰跳着骂道:“这是矫诏,无耻勾当,无耻啊。”鱼弘志顿时变了脸说:“大胆,这是什么地方,容你咆哮吗?”冲着御史大骂:“你是死人呐?!”又喝金吾执法:“将这个犯上悖逆之徒叉出去,乱棍打三十!”
值守的金吾卫和千牛卫本已被铁甲军缴了械,押在殿台之下,个个冻的瑟瑟发抖,此刻见一群铁甲军冲过来,顺便揪了出列,拎着耳朵一路上了太和殿,在门口一人塞给他一把横刀,推着搡着进了殿,正见一位当朝宰相和一个中官在那对骂呢。
那中官一见金吾卫卒,就大叫:“将这个犯上悖逆之徒叉出去,乱棍打三十!”
金吾卫卒懵懵懂懂的不知所措,身后的铁甲军军校低吼道:“要命的话,就赶快动手。”李钰眼看金吾卫卒要来捉他,又蹦又跳,指着仇士良、鱼弘志破口大骂:“阉贼,老子是大唐的宰相,是你能打的吗?他娘的,天理何在啊。”
刘弘逸挺身护住李钰,怒斥鱼弘志:“你打得了一个李钰,能打天下人吗?”鱼弘志冷笑道:“天下人,皇帝就是天,天下谁人打不得,谁不服,尽管跳出来试试看。哼——”
这时杨嗣复说话了:“李钰乃天子敕封的宰相,行为无端,令他伏地谢罪即是,天子不言,臣下代行恩威,恐遭人议论,请二位中尉明察。”
鱼弘志闻言怪目一翻,喝道:“杨嗣复,你这是什么话?……”
杨嗣复道:“好话。”
眼见二人要起争执,仇士良终于开口说话了,他劝住鱼弘志,说:“看在杨阁老的份上,暂免李钰皮肉之苦。若再敢多言,立即将他拿下治罪。”李钰胀红了脸,颤声说道:“你……我……他……!”吱吱唔唔说不出话来。
这时,仇士良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奏折,跪呈于皇帝病榻前。御史正要转奏,薛季陵嗤地一声冷笑道:“皇帝龙体有痒,岂能视事?仇中尉强人所难了吧。”鱼弘志驳道:“胡说,皇帝是天子,纵有小痒,岂能不能理政,方才你们也看到了,他老人家不是封了咱们俩个做辅政大臣嘛。”他见御史萎缩不敢上前,遂向李昂亲侍太监李好古丢了个眼色过去,要李好古将仇士良的奏章转呈给皇帝。
李好古硬着头皮接了奏本跪呈于皇帝面前,李昂自然不能接。鱼弘志咳了一声,说道:“皇帝忧劳天下,积忧成疾,你这个总管怎么就不知道心疼心疼他老人家,你不识字么,不能念出来吗?”李好古不敢违逆,便战战兢兢地打开奏呈,大声念了出来。
李钰听了一半,忍不住叫起来:“天呐,这还有天理吗?天子病重至此,你们竟做出此等悖逆之举,你们眼里还有天子,还有祖宗的礼法吗?”
鱼弘志指着金吾卒:“这个人得了失心疯了,拖出去,拖出去。”吴臣向身边铁甲军校尉努努嘴,校尉双目如电逼视着金吾卒,金吾卒无奈,只得硬着头皮上前叉住了李钰。李钰这回学乖了,他不嚷不闹,却往地上一躺,顿时像个泼妇一样打起滚来。
这一幕看的朝臣侧目,内臣不屑。
吴臣鄙夷地望了眼李钰,吩咐左右将他拖到殿外去,丢在雪地里,任他口吐白沫,手舞足蹈,在雪地上乱滚乱叫,撒泼放赖去了。
李好古念完奏呈,仇士良伏地再拜,言:“请陛下恩准。”鱼弘志又故技重施,把耳朵贴着李昂那干裂的嘴唇上。少顷,他跳起来,急急惶惶地对中书的官员说:“快快快,皇帝有旨,快拟旨,制告天下废黜李成美,改立安王李溶为皇储。”
眼见几个朝臣抖抖索索站着不动,鱼弘志跺着脚大骂道:“你们这些人呀,昧于党争,不顾社稷,朝廷高官厚禄养着你们,到了该你们效力的时候,竟然一个也指望不上,真是还不如养一群狗。”
他一边说一边跳到史官面前,夺了他的笔,随手把他推到一边去,监察御史忙着来为他磨墨,两个史官忙着替他铺纸,李好古也战战兢兢凑过来帮忙,被他一把拨开,嚷道:“愣着干什么,把印盒请来。”墨磨好,鱼弘志濡墨添笔,悬腕迅成一书,当着中书、门下宰相的面念了一遍,得意洋洋地问道:“咱家这篇文章做的如何?”
说完,他望了仇士良一眼,得到他的许可后,就催促尚玺太监赶紧取用玉玺,尚玺太监吓得魂飞魄散,双手抖的打不开玺盒,鱼弘志急了,一把推到一旁,仍嫌他碍事,又踹了一脚,夺过钥匙自个儿开锁取印,给那份诏书用了印。
这时一个小太监进来奏报:“李钰把自个的手腕弄折了。”鱼弘志问:“他真得了失心疯吗?”小太监说:“他嚷着说,宁可断手,也不给诏书副署。”鱼弘志道:“哦,原来就为了这个,你去告诉他,不必他劳心,咱就当他今儿请假了。”
办完了这一切,鱼弘志扶起仇士良,在铁甲军的护卫下扬长而去。这时,李钰还在殿外的雪地上打滚未起,因为自个摔断了手,疼的他又嚎又哭,鼻涕眼泪糊了一脸。枢密使刘弘逸脸红的发黑,像一块生铁。宰相杨嗣复面如止水,眸子里藏着一丝丝的冷笑。其余的几位宰相俱是面如灰土,形如泥偶。
————
第284章 我去!这样也行()
这些天十六宅里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