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西宁王-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囚宾房的第二天下午,杨昊来到院子里散步,卫士离着他只有三四丈远,因为外面还有数层警卫,戒备极其森严,故而卫士根本不担心杨昊会逃走。监管的相对比较松懈。杨昊转了一圈,在院角树荫下的石桌边坐下来,歇息未几,一名侍者端着茶碗走进来,卫士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这才放行。

    这侍者相貌实在一般,且行为有些猥猥琐琐,但杨昊却一眼就看出此人的不凡之处,他走路时步履稳健从容,起脚落脚悄无声息,推测他应该是个身负武功的人。杨昊心中暗暗留了神,侍者放下茶壶,沏了一碗茶给杨昊。他的手很大,手指粗壮有力。指关节都磨出了老茧,一看就是个练家子。

    侍者在向杨昊敬茶的同时,悄悄地将一张小纸条塞到了杨昊手心。杨昊心中扑通扑通乱象,趁着看守松懈之机见那纸条打开来看,上面写着一行字:“茶中有迷药,三碗即倒,诉请痛饮之。”杨昊心里咯噔一下,这个侍者是什么人?他为何要自己喝下迷药?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杨昊联想到这很可能是他们设下的一个圈套,这茶里也许并不是什么麻药,而是真正的毒药。自己饮下去就神不知鬼不觉地丢了性命。思虑再三后,杨昊还是选择了把麻药喝下去,三碗茶水下肚后,杨昊忽然觉得心痛难忍,禁不住捂着肚子在地上翻滚起来。卫士们顿时慌了手脚,七手八脚地把杨昊送到了大牢外的郎中那里治疗。

    从军营到郎中的医馆统共只有一里地,事发突然护送杨昊的人只有二十多人,走到半道上突然暗处杀出来七八个黑衣人,只三五下便将卫士尽数斩杀。众人救醒杨昊,给他换了一件夜行衣,护着他一路逃出了延州。

    诡异的是众人将杨昊平安送到城外后,却是人人不发一言,催马尽数离去。杨昊愕然失神,如遇雷击一般,脑袋嗡嗡作响。救自己的这些人虽然没有表露身份,但杨昊并不难猜出他们关索手下匿甲的人。

    “连他竟也背叛了我?!”

    杨昊嗫嚅了两声,脸色变的如灰土一般难看,双脚发软竟站立不稳。关索是自己最亲密信任的人,若是连他也离己而去,天下还有什么人值得相信?

    “是你吗?”暗处一个女子拖着哭腔问道。只见小鱼一身麻衣,挎着一个包裹失魂落魄似的走了过来。小鱼瘦的怕人,几乎已是面目全非了,眼圈黑红,眉目憔悴,如同换了一个人相似。

    见到面前站着的果然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郎君,小鱼顿时热泪盈眶,她手臂无力地垂下,包袱就掉在了地上,然后她张开双臂,如同一只归巢的小鸟一头扎进了杨昊的怀抱,泪水瞬间打湿了杨昊的前襟。

    §§第四卷

第230章 归隐() 
金秋的塞北草原,天高水凉,杨昊和小鱼在这片苍茫无际的草原上已经走了整整一个月了,自从在延州被斩旗军救出,杨昊就发下毒誓,今生今世再也不踏入大唐国土半步。故土虽亲,却再无留恋之处,上司的离弃,部属的背叛,盟友的见死不救,这些真的都算不了什么,真正伤杨昊心的是关索和晴儿两人的同时背叛。

    当孟明、余炎炉、程克领等人宁可卸甲归田也不与文世茂合作时,当丰州经济、武备两学堂师生焚烧校舍逃入阴山为寇时,当内寺坊上下誓死守城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时,关索却带着晴儿不辞而别离开丰州往长安去了。在关索的帮助下,萧明月短短半个月就摸清了杨昊的底细,多年营聚为之一空,宝历社从丰州搜刮走的金银不下三百万两,毛福林费尽心力所得却才不过二十万两。

    丰州毁了,一切都像是做了一场梦,这场梦做的无比辛苦,醒来或许是种解脱。梦醒后的杨昊常常被一个噩梦所折磨,在梦中自己学会了飞行术,只要默念口诀就可以飞离地面四五丈高,两只脚只要像走路一样轻轻摆动,就可以在空中行走。

    自己可以越过云雾缭绕的高山,跨过激流奔涌的江河,徜徉在繁花似锦的都市上空,然而每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一只黑狗在地上冲着自己狂吠,声音大如狮子吼,黑狗吠着吠着就突然飞了起来,呲牙咧嘴朝自己猛扑过来……

    杨昊不断地惊叫着从梦中醒来,一身冷汗,然后呆坐半晌怅然无语。每当这个时候,小鱼就会拧一把湿毛巾为他擦汗,喜欢絮絮叨叨的她在此情形下绝不会多发一言,她就这么默默地陪在杨昊身边,不离不弃。终于有一天,杨昊对她说:“我如今是朝廷的犯人,大唐境内是呆不下去了,我想到北海去隐居,你愿意跟我去吗?”

    小鱼问:“你肯带我去吗?”

    杨昊笑了:“除了你,我还有什么?我很愿意你去。”

    小鱼也笑了,说道:“如今除了你我也无处可去,就跟着你走吧。”

    就这样杨昊和小鱼乔装改扮之后出现在了大草原上,一路上他们专拣荒僻无人处行走,虽然吃了不少苦,却也少惹了许多麻烦。在离开大唐的最后时刻,杨昊到一处小集镇上花尽所有的金银,买了一些隐居生活的必需品:

    一张弓、五十支羽箭;砍柴用的斧头,劈柴用的柴刀;几把剔骨刀;两把防身用的弯刀;两把匕首,一把自己留着,一把给小鱼用;大小不同的两个铁锹头;一捆麻绳;几匹麻布;一副帐篷,毛毯;两口铁锅;引火用的火镰刀;一壶灯油;三十斤食盐和四匹骡马,两匹留骑,两匹驮运东西。小鱼也买了一些她认为必要的东西,针线、发簪、胭脂粉、洗牙粉和一些女人用的东西。

    两个人似乎就这么漫无目的地往北走。一路上也遇到一些游牧部落,有友好好客的,也有粗暴甚至敌视的,好几次那些彪悍的骑士想把二人变做他们的奴隶,却都被杨昊用巧力化解了,总算是有惊无险。

    在草原上整整走了一个月后,终于到了一片人迹罕至的草原上,又走了十余日四周再也见不到任何有人活动的痕迹。这里满眼是密匝匝能通到天边的树林,树林中间夹着一些稀树草原,草原上的草有齐腰深,草丛中是成群的野羊、麋鹿、白兔和各种各样叫不出名字的野鸟,这里的霸主是出没于树林的老虎和黑熊,但据杨昊观察他们的数量十分稀少。

    小鱼看天空越来越蓝,夜变的越来越长,惊问杨昊道:“咱们这莫不是要到天边了吧?”杨昊笑道:“又胡说,天哪儿有边呢?这儿离长安不过三四千里地,离苏武牧羊的北海应该不远了吧。”

    小鱼在滑稽戏里听过苏武牧羊的故事,早就知道北海是个很遥远的地方,如今听说自己就在北海附近,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其实杨昊也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确切位置,他调动自己有限的地理知识,根据沿途植被的情况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自己已经处于蒙古高原的北部边缘了,再往前应该就是旷古无人的西伯利亚了。想到几百万公里的地方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杨昊心里就直发颤,那里圣洁清静,没有任何人的打搅,没有人世间的一切烦恼,可那是人能待的地方么?

    严寒,这个人类最可怕的敌人,就在那片亘古无人的荒原上等着自己。只要自己踏入他的魔掌就绝无生理。杨昊决定就在这里停下来。

    他要找一个适宜建筑地穴,方便取水,方便寻找燃料,背风向阳的地方。当然极地周围冬天是永远的黑夜,这里的白天会非常短,阳光会很少,这一点杨昊提前就给小鱼打了预防针,免得她到时候大惊小怪。

    寻找了七天后,杨昊决定在一片背靠森林的草原上安家,这片草原位于两片森林的中间,面积东西长两公里,南北宽一公里,草原中央是一条十几米宽的小河,河水很清,常可见肥美的鱼儿成群结队游过。小河北面半里处有一座两三丈高的土堆,土坡四周长满了荆棘刺,这里的土很干燥,且质地也不错,很适宜在此挖掘地穴。

    背靠森林可解决木柴的问题,森林也能阻挡一部分凛冽的寒风。面朝河流,取水方便,食物不足时还可以破冰捉鱼。土坡的土质很适合挖掘地穴,四周的荆棘丛又可阻挡猛兽的侵袭。草原上、森林里猎物非常丰富,而且它们没有见过人,猎捕起来非常容易。

    吃的、喝的、住的都有了,安全也很有保障,这是个隐居的好地方。不过杨昊很清楚,他现在最大的敌人并不是这些,而是严寒,西伯利亚的寒冷,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距离严冬来临不足一个月了,杨昊必须抢在这之前准备好一切。首先他必须挖掘一个可以过冬的地穴。小鱼对挖掘地穴感到十分不解,按照她的想法不如用垂手可得的木料修建一所小木屋,既美观又实用。杨昊耐心地给她解释:时间太紧,自己没有把握在一个月时间内造成一间木屋,况且这里冬天的风很大,木屋很容易会被风吹塌,这是其一,其二,这里的冬天漫长且寒冷,木屋不利于保暖。最后,森林里的野兽说不定会随时过来光顾,木屋不适合防御敌害。

    小鱼很快就被说服了,杨昊的挖掘工作随即展开。在此之前,杨昊猎杀了一只肥羊,剥了皮交给小鱼,由小鱼负责铐羊肉,煮羊杂碎汤,杨昊则日夜不停开始挖掘,工作进展速度很快,三四天的工夫,土包朝阳一方就挖出了一个长二丈五,宽二丈,深八尺的大坑。大坑分成四个部分,各部分之间用土墙分隔开。

    四部分中最大的一间是卧室兼起居室,紧挨着的是储藏室,储藏室的对面是柴房和厕所,最外面的一间是门庭,顺着土台阶可以爬出地屋。杨昊在卧室中央掏了一个火坑,让其自然风干,可惜失败了,炕洞在风干后竟然倒塌了。杨昊只得在土壁上掏壁炉,因为土质有些松,一连掏了三个才成功。

    在外间,杨昊原本用土留了台阶,当做是从地面进入地洞的阶梯,后来嫌土台阶占用的空间太大,便改成了木梯,节约下来的空间则用来堆放干柴和悬挂风干的猎物。

    在地穴挖好等着阴干的时候,杨昊到森林里去伐木,用笔直的雪松做支撑屋顶的柱子和横梁。他把剥下来的树皮泡在小河里,一段时间后,再将树皮捞出晒干打软做成绳索,将柱子与横梁捆牢靠,然后将小段木料一层层码放整齐,形成了地屋的屋顶,再在屋顶盖上一层厚密的树皮,用以防止灰土往下落。

    树皮铺好后浇上一层稀泥,稀泥将干未干时在上面铺上一层厚厚的白茅草,茅草用以保暖,白茅草铺完上面再浇一层稀泥,稀泥上盖一层细松枝,将松枝固定压平后再浇上稀泥,最后在稀泥上盖上茅草,撒上细沙。整个地屋的屋顶足有一尺多厚。

    为遮挡风雪,地屋的出口处又建了一座木质三角形的顶棚。

    地屋的工程总算抢在第一场大雪来临前全面完工。杨昊试了试,爬进爬出都还是蛮方便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屋内光线太过昏暗。一切准备好后,杨昊用一块鲜艳的红布做了一面旗帜插在地屋的屋后,用作标识,免得外出打猎时找不到回家的路。

    住的问题解决后,杨昊开始储存过冬的食物,肥美羊和鹿不断被从森林里扛回来,杨昊剥下皮后交给小鱼,由小鱼负责将肉切成一条一条的,挂在屋前的木架上风成肉干。

    除非就在眼皮子底下打猎,否则小鱼一定要跟着一起去,大森林的边缘危机重重,杨昊自然不放心把她一个人丢下。另一方面,两个人虽然终日也说不上几句话,但是谁也离不开谁。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情爱的纽带,而成为相依为命的终身伴侣。

第231章 遭遇蛮人() 
天气越来越冷,黑夜越来越长,阳光已变的难得一见。杨昊和小鱼已经储存了四五百斤干肉和干鱼,干柴也足够一个冬天所用。柴垛半埋于地下,用树皮做的绳索紧紧捆住,防止被猛烈的寒风吹走。这些天杨昊又在森林中收集了一些干果和菌类食物:松子、蘑菇、木耳和一些无名、无毒、美味的野果。

    小鱼在做冬衣,材料是兽皮、麻布,里衬用的绸缎。小鱼的针线活算不上高明,但态度认真至极,常常忙到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她坐在地屋门口做针线时,一头黑熊越过小河向土坡走来,因为被荆棘丛阻挡才未能靠近地屋,黑熊在土堆下转悠了四五圈,小鱼竟丝毫没有察觉。

    杨昊连发七支羽箭结果了那头黑熊,其实他的第三支箭就射死了黑熊,后面四箭完全是在紧张无意识下发射的。杨昊把小鱼劈头盖脸地狠骂了一顿,面目狰狞,两眼血红,活像一头要吃人的野兽。小鱼虽然挨了骂,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滋滋的,颇为受用,她发现杨昊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张过她。如若自己不是在他心里,他会这么紧张吗?

    那一晚小鱼变得柔情似水,在那张用干草、兽皮铺成的地铺上,她让杨昊又一次尝到了销魂噬骨的滋味。

    当小鱼带着满足的微笑依偎在杨昊怀里甜甜熟睡后,杨昊却意外地失眠了,整个晚上他脑子里都在想着乱七八糟的事,五更天后他才有了一些睡意,谁知刚一合上眼他就又温习了一遍黑狗吠天的旧梦,杨昊再次满头热汗地从噩梦中醒来。

    此时大约已是辰时末了,小鱼已经离开了地屋,这个清冷昏黑的早上她出去做什么呢?杨昊披上小鱼给他新做的兽皮大衣顺着木梯往外爬,头刚刚探出三角顶棚,蓦然一阵恶风从脑后袭来。

    杨昊把头一缩,一把利斧夹着风声贴着他的头皮擦过。好险!差一寸,脑袋就让人削开了!杨昊双脚一蹬身躯猛然向前一窜,人就出了地屋,他就地一滚,占据了一处相对有利的地势。这时他才看清地屋外面有七个壮汉,六个披头散发的武士,一个头戴铁盔的老者,他的头盔上还别出心裁地装饰着一对鹿角。

    七个人都披着厚重的皮袍,戴鹿角头盔的显然是众人首领,他手中握着一杆七尺高的木杖,木杖顶端安装着用黄铜铸造成鹿头,四周则装饰着五彩鸟羽,看上去像什么教派的法杖。六人名武士中,三人手捧利斧,两人拿着弓箭,一个耳朵上穿铁环的壮汉手却抱着一把唐大刀。

    这种装束对杨昊来说并不算陌生,蛮黑人就是这种装束,他们也喜欢用斧头做武器。金弥力也有一杆“法杖”,不过他的那杆法杖顶端安装的是一只黄铜铸造的山羊,山羊的两眼则是用名贵的蓝宝石镶嵌而成。

    “是室韦的朋友吗?”杨昊用结结巴巴的室韦话言道。

    因为经常跟金弥力、蛮黑人,特别是跟骨朵丽的威远营打交道,杨昊多多少少还是会两句室韦话的,不过室韦的部落太多,分布的地区广,相互联系又少,彼此间言语常有不通,杨昊不敢确定他们能不能听懂自己的话。

    当然,即使听懂了,他们也仍然可能是敌人,因此杨昊在搜肠刮肚找跟他们沟通的词语时,也做好了迎战的准备,从刚才那个壮汉偷袭的情况来看,这几个人并不会什么武功,充其量就是双臂粗壮有把子力气罢了。虽然没有趁手的兵器,但杨昊还是有信心毫发无损地格毙七人,只是自己隐居时一定要人吗?

    杨昊的问候语一出口,七人几乎同时吃了一惊,显然他们是能听懂的。

    “……”

    头戴鹿角的首领回了一句,可惜杨昊却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嗷”地一声怒吼,先前偷袭杨昊的那个铁斧武士,大步向前一纵,挥斧劈向杨昊的脑袋。杨昊急侧身闪在他身后,右手中已经多了一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