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西宁王-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耶律古洛在西线佯动的时候,耶律帖剌率一万挞马军突然越过种羊山出现在中受降城下,中受降城的守卒不足千人,而且是不入流的寨兵,这是一种介于民军与正军之间的地方武装,有些类似于丰州的警备军,兵员主要是当地百姓。这是朴恩俊禀明杨昊后招募的,为的是补充正军兵力不足。

    根据以往与唐军交战的经验,耶律帖剌认为只要攻破唐军重兵防守的城池、军寨,交战一方将会一败涂地。因为在唐人的眼里土地就是一切,身为边关守将,弃城丢地那是不可饶恕的重罪,他们总是把一城一地的得失作为胜负的关键。

    “攻下中受降城,唐军将一败涂地。”这就是耶律帖剌的全部想法。中受降城墙高大厚实,耶律帖剌没有去造“三角房”,他让部落中的汉族奴隶砍伐树木造成七十多架云梯。然后指着城东一处较矮的城墙对大将耶律各拔说道:“睁大你的眼睛盯着城头的汉人,谁敢露头就要了谁的命。”

    耶律各拔是契丹有名的神射手,最好的战绩是十二年前攻打幽州时,他一口气射杀唐军十八名偏将,杀得幽州唐军关门闭户无人敢应战。耶律各拔收了十七名弟子,人人箭法出众,其中最有名的“幽云三杰”箭法神乎其技,犹在他本人之上。

    耶律各拔领命之后,带着五个徒弟站在城下,每人背着一百支羽箭,盏茶的工夫就将城头守卒射杀的一干二净,别处赶来增援的士卒则被押在女墙后不敢露头。趁着这个工夫,契丹人借助云梯爬上城头,混战了约一炷香的工夫,唐军溃败,西城失守。城门一开,契丹铁骑蜂拥而入。中受降城瞬间失守。

    自打通南北商道之后,中受降城的人口急剧增加,此刻城中有五万百姓。不过耶律帖剌进城的时候,城中百姓已逃去一空。仅剩一座空城。耶律匀德实也跟着进了城,见了这幅情形劝他的兄长道:“百姓们全部撤走,这其中莫不是有诈?”耶律帖剌心中也生疑,他派人去检查粮仓,满仓满囤的。又去检查银库,银库里码放着几万两白银。

    耶律帖剌笑道:“我早说过汉人都是懦夫,你看他们跑的多急,粮仓和银库都丢弃不要了。”耶律匀德实则不无担心地说道:“天德军驻扎有数千唐军,就这么轻易败了,总不是好兆头。哥哥还是多加小心为是。”耶律帖剌也觉得有理,于是下令派出数百轻骑兵出城搜索。中受降城附近百十里地内未发现大股唐军。

    耶律兄弟这才放心,耶律帖剌将大军一分为二,一半屯入城内,另一半在城北扎营。当晚杀牛宰羊以示庆祝。是夜二更天,天德水师大小船只数百条将六营长弓兵由河南岸运到北岸,隐伏在中受降城的东西两面山林中。约三更末,一支火箭由城西绣花亭射入城中。紧接着数千支火箭将夜空照成白昼,转眼之间,中受降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耶律帖剌颇有大将风范,临危不乱,眼见四周火起忙率领主力出东门意图避入山林,不想在东门外被密如雨点的箭矢给射了回来。耶律帖剌惊恐道:“这是唐人的箭吗?天下竟会有如此密集的箭?”

    耶律兄弟又奔北门而去,北门内里的街区已是一片火海,大军一面扑火一面往前挨,多余的马匹皆已丢弃,仗着一股狠勇之气耶律兄弟冲过火线。北门外的箭爷射的很密,契丹人的尸体已经堆积如山。他们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冒着箭雨向外冲锋,主力总算是冲了出来。耶律帖剌的脸被烟熏火燎,紫黑通红,回望形如一口火盆的中受降城,他心有余悸地说道:“好险,好险,差点就在火盆里给烧焦了。”

    两军会合一处,减员超过两成,敌情不明不敢久留,当即开拔向北撤退。众人且叹且走,走了十余里地,天色渐亮。耶律帖剌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正行走在一处洼地里,东西两边的土坡上是成片的矮松林。

    “离开这,等快离开这。”

    耶律帖剌的心骤然紧张起来,这种地形实在是太适合打伏击了。契丹人骤然加快了行军速度,眼看即将走出这块不利的区域。突然前方旌旗招展,一支数千人的唐军挡住了去路。被动挨打了一夜,这回总算见到敌人了。契丹士卒躁动起来,纷纷请战。耶律帖剌因势利导,大呼道:“要我们教训教训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蛮子。”

    中军大纛向前一倾,契丹各军排山倒海般地朝唐军扑了过去。拦住耶律帖去路的是于冲冲的虎营,经过数轮扩军,虎营此刻拥兵近两千人。契丹人进城的当晚,于冲冲便从呼延谷赶到此地布营设阵。契丹人一上来就发起了总攻,耶律帖剌心里很清楚,唐军一定是在这里设下了埋伏,这个地方多待一分便多一分危险。

    耶律匀德实扯住兄长的衣袖劝道:“虽说汉人懦弱、奸诈,但并不愚蠢,他们一定设有陷阱,哥哥小心为是。”耶律帖剌安慰道:“我不会有事的,你留在后阵照顾伤兵,待看见前方得手,便带着他们跟上来。”又附耳叮嘱耶律匀德实:“若是树林里有伏兵杀出,你能走便走,不能走便降,不必顾忌我。”说完这些,他拔出弯刀大呼道:“契丹勇士们,证明你们勇敢的时刻到了!用你们手中的弯刀砍掉敌人的头颅。”

    六千名契丹骑兵排山倒海般地扑向了于冲冲,马蹄声惊天动地。耶律匀德实没有参与攻击,他和数百名被烧伤的士卒留在后方观阵。当耶律帖剌的骑兵拉开阵势冲向唐军阵营的一刹那,他忽然感觉到大地在猛烈地震颤,东面和西面的山坡上,黑压压的至少出现了上万名骑兵,如同两只铁锤,由高处猛然砸了下来。

第197章 血祭() 
耶律帖剌现在已别无选择,他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虎营遭遇到了自创建以来最严酷的一次考验。他们在阵地前布置了六道防线:铁菱角、拒马阵、壕沟、长枪阵、扎马刀和陌刀队。每一道防线都能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究竟能否阻止滚滚而来的铁流,谁的心里也没有底。打仗就是这样,双方的博力,决定胜负的是双方。

    为着最后的一线生机,契丹人彻底地疯狂了!铁马奔腾如雷,天地亦为之颤抖。

    耶律匀德实亲眼看见自己的兄长和族人朝着生地奔流而去,却又意外地被埋入了室韦人滚滚而来的洪流中。室韦人就像两只如天而降的铁锤,瞬间便决定了低洼地里契丹人的命运。

    两万人厮杀在了一处,空气浓稠的化不开,整个山谷都陷入了癫狂、躁动。血腥和死亡充斥在天地间的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停止了,剩下的只有兵戈的碰击和不死不休的缠斗。

    于冲冲面临的压力其实是最大的,在他的正面是三千名已经疯狂的契丹铁骑,他们被一种原始的信念驱使着,义无反顾地扑向死亡!士卒们用血肉之躯撞断尖锐的拒马,用尸骨填平壕沟,面对着密密麻麻的长枪阵一往无前。铁菱角、拒马阵、壕沟、长枪阵先后被破,扎马刀和陌刀队也阻挡不了契丹铁骑的冲击。虎营的士卒只能用血肉之躯顶上。

    虎营精锐尽出,连后方的伙夫和车把式也拿起刀枪上阵了。于冲冲一连射杀了六名试图冲上来的契丹士卒,敌人靠的太近,他于是丢下弓箭拔出腰刀,率领卫队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虽然他的箭法匹世无双,他的刀法令人生寒,但他并不愿意在战场动刀动枪。一个真正的统帅,他的价值绝不只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契丹人越来越感到沮丧,他们已经耗尽了平生最后一丝气力,仍旧未能冲破虎营的防线。现在他们已经陷入了死地,绝望的气息笼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他们不得不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耶律帖剌的心灰暗一片,他是契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夷离堇。一半源自自己的天资,另一半也是父亲以提前结束自己政治生命为自己争取到的。

    此前他也取得过一系列的胜利,但所有的这些“丰功伟绩”都将毁于一旦。但现在一切都完了,自己将是契丹第一个战死沙场的夷离堇。如果自己落到敌人的手里,被他们像狗一样折磨,那将是契丹人从未有过的耻辱。父亲和家族将因自己而百世蒙羞。

    耶律帖剌想到了死,宁可自裁也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他将弯刀架在了自己脖颈上,手有些发抖,意志也开始动摇。

    “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耶律帖剌最后望了族人一眼,握紧刀柄划向了脖子……

    耶律帖剌没有死成,最后一刻,耶律各拔带着他的十七名弟子及时赶到。耶律各拔用箭射伤了耶律帖剌的手臂,这是当时唯一能救他的办法。短促的争辩后,耶律各拔和弟子们护卫着主帅向西北方向逃去。“幽云三杰”打头阵,箭矢所到之处,敌骑纷纷坠地。

    这是属于英雄的时代,十八名勇士用鲜血、勇敢捍卫了契丹人最后一丝尊严。

    于冲冲眼睁睁地看着耶律帖剌逃走,恨的他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护军们从来没有见过主帅如此失态,于冲冲的内心焦灼到了极点。身为主帅他不能擅离自己的岗位,去逞一时英雄,但身为一名男人,他浑身的血却都是英雄的热血。

    他抓起自己的雕花大弓用尽全力朝十八勇士射了一箭,这张弓原本归孟博昌所有,孟博昌离开丰州时将其赠给了杨昊。战前杨昊又亲手将他赠给了于冲冲。

    这个地方叫目牙岭,耶律帖剌很多年之后才知道打败自己的对手不是杨昊,而是于冲冲。他把“目牙岭”三个字刻在了自己的刀柄,时时提醒自己今日的惨败。此役,一万挞马军损失九成,目牙岭堆满了契丹人的尸体。战后曲清泉招募当地百姓来掩埋尸体,每掩埋一具给劳务费五钱。此项共支出两千五百两白银。五千名契丹埋骨此处,剩下约四千人做了俘虏。

    耶律匀德实就是俘虏中的一个,在败局已定的情况的下,这个十二岁的少年没有抛弃伤兵独自逃走。然后他看到了平生所见最可怕的一件事,他看到一队衣甲上绣着血红色骷髅头的铁人骑着铁马排山倒海般压过来。马蹄震的大地都在发颤,担任后卫的三百契丹勇士,在滚滚铁流面前震颤了发抖了,抵抗在一瞬间即被碾碎。

    库鲁伯重甲骑兵团的名字从此深深地印刻在了这个少年的脑海里,伴随着他的一生。

    战争还没有最后结束,耶律帖剌在耶律各拔的护送下,奇迹般地穿过一道道封锁线,竟来到天德军旧城与耶律古洛会合。耶律古洛此刻已经造好了二十多座“三角房”,正不紧不慢地在攻城。得知耶律帖剌的惨败,这位契丹老将显得异常激愤,他挥舞着拳头嚷道:“绝不能就这么撤了,一定要给唐人一个教训。”他给攻城部队下达了死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攻城,命令刚刚下达,立刻又被追回,三天时间改为一天。

    三万契丹人把天德军旧城围了的水泄不通,“三角房”拉开架势从四面攻城。这种器具对土墙有着很大的破坏力,仅仅只用了半天时间,旧城的城墙就被刨塌一段,长约十八丈。契丹人由缺口蜂拥而入,一个时辰后就占领了旧城,守军约七百多人,多数战死,被俘的一百多人被捆缚在木桩上,用火活活烧死。

    耶律古洛决心趁势攻打九娘关,但当他们赶到九娘关下时,多数契丹人都泄了气。九娘关依山临水而建,城墙用巨大的石头砌成,最高处有二十丈,最矮处也有十余丈。光是城墙高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九娘关是临黄河而建,关外便是黄河。换句话说要想攻关,必须先得乘船渡过黄河。这段河面不算宽,水流也平缓,但没有船一切都白搭。

    三月的北国,天气还很冷,不少士卒还穿着冬日的皮袄,让他们涉水攻城已是难为他们,这些士卒在草原上骑马奔驰惯了,离开了马背许多人就不再知道自己下一步将干什么。

    耶律帖剌下令退兵,耶律古洛不肯听,叔侄二人就此起了争执。按道理来说耶律帖剌是可汗亲自任命的主将,手上握有调兵用的金令。耶律古洛应该无条件服从,但耶律古洛是功勋卓著的老将,眼里根本看不清才二十出头的“小毛孩子”。此外,他还是耶律帖剌的叔叔,更重要的是他手中有三万大军,而耶律帖剌手中只剩下十八个人。

    这场争执最终以耶律古洛的意见占上风而结束。耶律古洛下令士卒捆扎木筏,士卒们多数没做过这活计,现学现做,效率低下不说,更主要的是周围没有合适的木材。这一切都影响了耶律古洛的部属,老将变得暴怒异常,却又无可奈何。这时耶律帖剌反倒安静下来,他一面养伤,一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把自己从主将降为了耶律古洛的副手。

    耶律古洛费尽心力扎好了两百多只木筏,排放在九娘关对岸,九娘关守军提出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没有人会使用“这种古里古怪的东西”。甚至有人拒绝登上木筏。焦头烂额的耶律古洛几乎崩溃了,他暴跳如雷,一连斩杀了十名拒绝登上木筏的百夫长,又把两名牢骚满腹的千夫长罚为奴隶。

    攻打九娘关的战役持续了整整两天,这两天除了铁铛营守军,水师营也赶来助战,加之艨艟、鹤形小艇四处活动。九娘关外的河面上漂满了尸体,清清的黄河水被鲜血染成了红色。契丹人损兵折将,九娘关巍然屹立。这时,西宁军忽然从附近的山林里冒出来,四面八方将契丹大军给包围了起来。契丹人还有两万多人,但几乎所有的将领都认为若跟西宁军开战将必败无疑。

    连续的大败扰让契丹人充满了失败感,加之粮路已断,军中疫病流行,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体壮如牛的耶律古洛突然暴病不起,军中大权落在了耶律帖剌。耶律帖剌接掌兵权的第一件事便是退兵,为了保证大军能安然退出天德军,而不受损失,耶律帖剌选定了人烟稀少的西部路线,走这条路就是沿河北上,造成随时准备渡河西进的假象,迷惑丰州守军。

    成就这个计策最重要的条件是保证大同川在自己手里。当初耶律古洛为了吸引西宁军主力,在大同川只留驻了几百名士兵。这么一点力量显然阻挡不了杨昊的脚步,倘若大同川失守,则南下的契丹大军将顿时陷入绝境。

    因此大同川势在必得!值得用任何代价去夺取。

第198章 大同川() 
“小妖,小妖。”

    金风营侦察队队正姚广刚刚登上一座小山包上观测地形,就听到身后有人呼唤自己。他觉得有些奇怪,自己升任队正后就再也没有人叫自己的小名。他手搭凉棚往山包下望去,一支百人马队正迤逦而来,向自己挥手致意的是旧时的好伙伴赵斑,赵斑的小名叫小九,跟姚广一样原先都是董八成的部下,丰安之战失败被俘,就留在了天德右军。如今,两人都积功做了军官,赵斑此时是金风营第三哨的二哨。

    “九哥,你怎么也来了。”

    姚广迎了下来,两个人拥抱在了一起。虽同在一个营,但见面的机会并不多。金风营的驻地在冰岩谷,防区却涵盖山南、阴山、宁远三县。

    “奉姚统军之命四处撒网。”赵斑拍了拍姚广的肩,上上下下将他打量了一番,啧啧嘴道,“成了亲的人就是不一样,稳重多啦。怎么样兄弟,还招架的住吗?我有个朋友贩药材,要不要给你弄点虎骨泡酒?”

    “莫瞎说,我那就那么不济呢。”姚广羞红了脸,“再说一个月就见那么几回,有劲没处使呢。”赵斑哈哈大笑,年前经人牵线搭桥,姚广与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