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辉淡淡的笑容重新回到脸上,以一种嘲弄的和鄙视的口气笑看众人:“你们不行,我行!我不但要让八连重新振作,还要让八连成为全军乃至整个战区的第一连队,谁若不信咱们可以打赌,你们敢吗?”
“三个月,三个月之内,八连就是全军第一的连队!如果办不到,我刘文辉任凭各位处置!”
刘文辉放出了狠话。这个赌很大,虽然赌注看上去不咋地,可他赌的是八连的命,就连指导员都不由得对刘文辉有了仰视的感觉。
第104章 集结()
八连的情况虽然有所好转,依然没有达到应该的水平。
刘文辉和李魁胜几个人的打赌,让八连有了点生气。
每天一大早,刘文辉的哨声就会在营房里响起,声音很大也很刺耳。放纵了几个月的战友们还真有点适应不了,每当他们有埋怨的时候,刘文辉总以那个赌注和他们说事。李魁胜等人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然而这已经成了事实,谁也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个输不起的孬种。渐渐的八连的人在改变,朝着当初胡麻子在的时候改变。出操,紧急集合,训练等等一切都在改变。
看着八连的改变,胡麻子的心终于放下了。他本以为这个时间会很长,现在看来担心有些多余。
“报告!”一名参谋走进了营房,手里拿着一张纸。
胡麻子接过,只看了一个台头便已经猜到了结尾。不错,这是团部的命令,他们侦察营要出动了。按照一号首长的命令,全部参战部队的侦察营都要出动。这会是一场大战,在战史中从来没有人见过这样的战斗,一个全部是侦察营组建起来的部队能干什么?
开拔的日期很快就到,接替他们防务的是猛虎团。高建军看着胡麻子微微一笑:“你小子不是要跑吗?这次事情闹大了吧?”
一扭头发现了躲在胡麻子身后的刘文辉。刘文辉连忙敬礼,高建军还了一个军礼:“当连长了,就要好好学学怎么做连长!”
“是!”
刘文辉回答的很干脆。在高建军面前,他永远是那个名叫狗剩的新兵蛋子,高建军的搏斗术让他记忆深刻,本打算等到战争结束,好好向高建军请教,阴差阳错总是没有机会。
高建军和刘文辉握了手,这是一次正式的握手,正统而带有感情。握手比摸脑袋好,以前高建军见了刘文辉是摸摸刘文辉的脑袋,那说明刘文辉在高建军眼里就是个调皮的孩子。握手,意味着高建军已经确定,刘文辉是个军人,一个顶天立地的军人。
开拔那天,下雨了。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雨,下的虽然不大,却多了一种悲壮的感觉。一辆辆汽车从营房里开出去,隔着朦朦胧胧的雨雾,营房和高建军的脸变得模糊。刘文辉却清楚的看到,高建军依然站在细雨中,高抬右臂,久久没有放下。
一望无际的丛林,一望无际的红土地。他们就这样开赴未来。
刘文辉想起了第一次来到这里的场景,记得那也是一个雨天,和今天一样,蒙蒙细雨。透过车厢的缝隙看见外面不断变换的山林和红土地,心里竟然有种兴奋。虽然他们不知道到这里来干什么。
今天不一样,所有人都已经清楚的感受到了战争的味道。是那么的熟悉,要说不怕不可能。凡是上过战场的人没有不怕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力量、硝烟、狂暴、血腥、破坏、燥热、惊恐、痛苦,等等词汇都无法形容战争的可怕。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革命军人各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歌声,竟然听到了歌声。这是侦察营其他连队的歌声。比起八连的安静和沉闷,其他三个连用歌声来痛击心中的害怕。歌声是好东西,能鼓舞勇气,驱赶胆怯。
指导员抬头看了刘文辉一眼,刘文辉微微摇头。八连不是一连,也不是二连,更不是三连。八连是经历过战争的连队。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在这个时刻表现出沉默。这沉默不是害怕,只是不想说话而已。或者说,不知道说什么而已。
八连的车厢静悄悄的,有的在沉睡,有的在沉思,有的在沉默。静的可怕,静的让人有了压力。就连大牛也躺在车厢的最里面一声不吭。
“哥?咱们这是去哪呀?”武松拉了拉刘文辉的衣角。
李魁胜看了他一眼:“什么哥的?叫连长!”
刘文辉拍拍武松的肩膀,对李魁胜道:“老李,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呵呵!”李魁胜笑了:“说什么?说咱们去送死?还是说咱们谁死的早一点?”
刘文辉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魁胜也许说的没错,他们就剩下十几个人,这次上去能不能活着回来,不好说!刘文辉憋了半天:“还是那句话,最小的最后死!”
沉默,压力更大的沉默。武松是整个连里最小的一个,他看了看身旁那些一声不吭的战友:“我不怕死!”
“坐下!”
汽车一颠簸,所有人都在车里跳了一下,武松的脑袋险些撞上车顶的铁栏杆。刘文辉将他拉到自己身旁,看着武松稚嫩的脸庞:“没事,有我在,咱们都会没事的!”
这句话是在安慰武松,又是在安慰其他人。
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半天,后来上了公路,沿着公路跑了一天一夜,再次回归山路。来来回回,其他车里的那些战士或许是累了,歌声什么时候停止,刘文辉都不知道。
三天三夜,汽车一刻没有停,汇聚在他们周围的汽车越来越多。刘文辉能猜出来,这是其他那些和自己有一样任务的战士。有些车和他们一样安静,甚至有点死气沉沉。更多的车和其他几个连队的车一样,嘈杂而热闹。从这些声音,刘文辉判断出,新兵占了八成,这可不是好兆头。
第四天拂晓,一声刹车响起,汽车紧急刹车。巨大的探照灯就打在他们的车顶上。隐约中看见远处的黑影中站着几个人。车上的战士,一个个从里面蹦出来,就在车边集合。从班汇聚成排,从排汇聚成连,从连汇聚成营。诺的广场上,密密麻麻站了好多好多人。
报数,点名,咆哮,呼喊,命令,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等到一切都安静下来之后,广场上一下子又变得如此安静,似乎刚才的那些嘈杂只不过是幻象。
“H军侦察营。来了没有?”有人在黑暗中高声呼喊:“让你们营长胡国庆过来。”
“是!”
胡国庆跑步前往。作为八连长,刘文辉就站在侦察营的最前面。他看的很清楚,胡麻子对着那几个黑影格外的恭敬,甚至都有些不像胡麻子。刘文辉从来没有见过胡麻子这样,虽然身体还是笔直的,气势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
成千上万的士兵就这样静静的站在广场上,任凭小雨打在身上,脸上。没有人擦拭,没有人挪动,静静的等待。能来到这里,都是和侦察营一样的部队,无论是作战素养还是军事素养都要比别的部队高很多。刘文辉也静静的站着,他很想看看那黑影中的人是谁。
第一个走出来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有些懒散,还带着眼睛,一只手里拿着一个用防水布做的文件夹。打开文件夹开始喊部队的番号:“A军侦察营!”
“到!”有人高声答道:“报告首长,A军侦察营应到462人,实到462人,请指示!”
“稍息!”
每喊出一个番号,立刻就有人高声回答。刘文辉所属的H军侦察营是最后一个被喊道的。那人似乎有些力竭,喊他们的时候,声音小了不少。
胡麻子却回答的比其他营长声音更大:“报告首长,H军侦察营应到359人,实到359人,请指示!”
这一刻,刘文辉有种悲壮感,他们是所有来到这里的侦察营中最少的一个。和别的侦察营相比,他们少了将近四分之一。刘文辉能感觉到,旁边那些战士的目光。特别是看到他身后的十几个士兵时,不解和难以置信,清清楚楚的写在他们脸上。
第二个从黑影中走出来的是一个有些发福的老年人。宽大的军装穿在他身上,非常不合适。特别是他的大肚子,将衣服的前襟挺起来老高。这人一副佛爷脸,比康成群还要给人一种慈祥的感觉。当他喊出同志们三个字的时候,连刘文辉都不自觉的急忙收回放出去的右脚,立正。
这人说话轻柔的很,就向对着他的孙子那样充满爱心。不过,他说话很有水平,比指导员和政委要高明很多,让你听了有种心情愉悦的感觉。
刘文辉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训话,他见过的首长,最大的就是在谅山城中的那个副师长。即便是那个副师长也没有这人说话的水平。听他说话,能将国际形势,当前形势,今后形势完美结合,让你觉得现在就是胜利的前奏,只不过遇到了一点无关痛痒的小挫折。
第三个出来的人,刘文辉终生难忘。那人相貌很奇特。特别是那张脸,在灯光的照耀下充满了冷峻。棱角分明到了极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直挺挺的。头发虽然已经白了,却在那张脸的映衬下,显的高傲,竟然有种不敢靠近的感觉。
他的出现,让所有人都为之振奋,从心底里滋生出信任和坚定。那人只说了一句话:“从现在开始,等候命令!”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侦察营的番号变了,变成了427团三营。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们被限制在营房里,等候命令。
第105章 等待()
云南,麻栗坡县东南两公里。
这个地方很奇怪,不仅奇怪在地形和气候与丛林没有区别,更奇怪的是他们竟然都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
黑夜里,他们被关进营房,得到的第一道命令是,不得离开营房半步,甚至连探头从帐篷中看看外面都不允许,因为门口有两个荷枪实弹的卫兵把守。
472团是什么团?不清楚。他们要在营房中待多久?也不清楚。要执行的任务是什么?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的是,他们营与A军侦察营和C军侦察营一起被编在了472团。就这点消息,还是指导员从王麻子嘴里软磨硬泡来的。
“奶奶的!这他娘的又来这一套?”大牛不喜欢这么沉闷,一路上他都没说话,这时候终于还是没忍住。
大战前夕在营房中待命,这是我军的传统。据说这叫养精蓄锐,只有经受过囚笼的猛虎,放出来的时候才更可怕。第一次来到边境,他们就被困在营房中整整一天,这一次不知道要多久。根据困的时间,能猜出战争的艰苦程度。
第一缕阳光照进营长,斜斜的洒在中间的泥地上,如同一柄长刀狠狠的砍进来,将帐篷一分为二。
李魁胜躺在床上:“既来之则安之,老牛,别心急。”
“这他娘的被圈在汽车里三天三夜,刚透透气,又被关在这破地方,能不心急嘛?”
“急也没用,该让你出去的时候,自然会让你出去!”李魁胜说的轻描淡写,实际上他也有些心急。他的心急是对恶战的担心。上一次战斗能活着回来是侥幸,这一次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有上一次的运气。
“大家都休息休息,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这机会!”
这句话说到了痛处。本来暴躁的大牛一下安静了下来。其他人也变得听话了,有几个已经翻身躺到了床上,不知道在想什么。
梅松从帐篷的缝隙看出去,过了好久,似有所思的说了一句:“不对呀!这里好像已经不是广西了!”
张志恒一咕噜爬起来:“啥意思?咱们是不是要回去了?”
李魁胜摇头叹气:“想得美?要回去早就回去了,还用等到现在?”
是呀!谁不想回去,战争太痛苦。打仗的心情和上坟一模一样,甚至比上坟还要难受,看着自己的战友,兄弟一个个倒在自己面前,他们很难相信,从此之后他们就会天各一方,再也没有相见的机会。
刘文辉看着大伙,眼神中出现了难有的杀气:“怎么?都怕了?谁要想走,我不拦着,只要他敢踏出这帐篷一步,我就敢崩了他!”
附近的帐篷有隐隐传来哭泣的声音。这声音他们很熟悉,因为在他们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也曾经哭过,哭的比这伤心。一个人哭,带动了一片人跟着哭,哭声很大,咒骂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应该是那些脾气暴躁的排长、连长在咒骂那些哭泣的士兵。
他们一夜未睡,一夜水米未进,就在他们感到肚子饿了的时候,炊事班送来了吃的。大清早就是大块的猪肉和雪白的馒头,还有一大锅稠稠的稀饭。饭菜的质量出奇的好,大肉里面菜少肉多,馒头各个都有拳头大小。看着以盆盆的饭菜,大家似乎没有胃口。
阿榜悄无声息的拿了一个馒头,坐在帐篷的角落里慢慢的咀嚼。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他,到了这个时候,他竟然还能吃得下去,不得不佩服阿榜的定力。
第二个拿吃的是梅松,他拿了两个,一个给了武松。帐篷中雅雀无声,只有三个人一口口吞咽馒头的声音。虽然很饿,却也知道这顿饭不是那么好吃的,吃了他就意味着要上战场,意味着要死在什么地方。但是,他们忘了,就算你不吃,也得上战场,也得死在某个地方。
有人带头,这些有经验的战士,默不作声的拿起馒头和菜大口大口的咀嚼起来。指导员给刘文辉拿了一个,深吸一口气没说什么。
已经快到中午,该发生的事情还是没有发生,这让他们觉得不安。很想冲出去透透气,可是门口的哨兵,不动声色的站着。从帐篷里能听见,别的帐篷有人出来,被哨兵抓了回去。
刘文辉吃的很快,三两口就将馒头塞进了肚子里,看着众人默默无闻的吃东西,刘文辉对大牛道:“牛哥,给大家讲讲你们东北那嘎达的事情呗!干吃饭不说话,憋屈。”
大牛瞥了刘文辉一眼:“有啥说的?俺们那里现在还是几米厚的雪,哪有这里四季如春好?老子要是退伍了,就在这里弄块地待着,不回去了!”
刘文辉呵呵一笑:“好,咱俩一起如何?”
大牛连忙摇摇头:“我可不和你住,你还得去找你的那个护士妹子,俺和你住一块成啥事了!”
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八连都知道刘文辉和师部野战医院的一个护士有些瓜葛,可不知道到了什么程度。男人平时不太爱八卦,对这些事情打听的就很少。今天,大家被圈在帐篷里,无聊和压力让他们都要崩溃,听听刘文辉和护士姑娘的事情也是不错。
第一个询问的便是李魁胜,这家伙今年二十八。在部队里待了十年,部队就和他家一样。虽然没能提干,却也没有让退伍。二十八的小伙子至今未婚,家里曾经给他物色了好几个对象,都被他一口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姑娘长的不好看。实际上的原因所有人都清楚,李魁胜留在部队就是想要提干,想要找一个城里姑娘。
“老牛!那个护士啥来头呀?”李魁胜都有些两眼放光。
大牛一听,自己的话竟然有人接茬,瞬间来了精神。竟然开始给大伙讲起了刘文辉和护士穆双的事情,营帐中的气氛一瞬间得到了缓和。虽然这事情有点不适合这个时候说这个话题,但是为了让战士们放松下心情,刘文辉也就任由他们了。
大牛说的不错,虽然有点添油加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