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年的积累下已然是一个成熟的体系,王莽篡汉本身得位不正,新朝灭亡的教训卫峥同样思考了很久。
但他依旧要走上王莽这条路的原因那是因为时代的格局不一样,春秋时代的主旋律是争霸,而战国时代的主旋律是变法,不变就得亡。
这个时候正是大变革的时代,地主阶级更是出于萌芽的状态,相比之王莽要面对一个天下一统局面下更是地主阶级的体系已然成熟之际去挑翻他们,本身又被扣上了篡汉的名声,其困苦可想而知,而卫峥就要容易的多。
如今卫国一亩三分地也不大,也就更容易了。今后随着逐步扩张,地盘大了也有相应的措施。
总的来说,卫国目前的变法推行并没有多少阻碍剧辛的进程,分田地的事宜在河东河西两郡各县进行的如火如荼,今年开始重新分配田地,百姓们已经分得的田有些是属于别户的,今年不会更改,待得来年春耕之际到来之后,在进行转交。
紧随而至的第二批法令便是以《齐俗制》和《新税制》为主的两大法令开始并进推行。
《齐俗制》的目的便是移风易俗,改掉老百姓山野愚民的蛮夷风气,如举家同眠等恶俗陋习等,同时还鼓励生育以富足人口。
这个时代厚重的血缘关系的因故导致往往子女成年了也不分家,《齐俗制》只不过是一条参考,没有太大的强制性,毕竟血统关系是根深蒂固的,但国府有另一个手段作为辅助,那就是随同《齐俗制》一同颁布的新税制度。
《新税制》中的一条“所得税”是核心,按户征收赋税,多得多征收的原则,如此一来老百姓自然而然会进行分家,因为不分家那按照《新税制》的征税方式,一大家子十几来人口,乃至几十来口都按一户征收赋税,那缴税就多了。
加上国府有意识的在暗中推波助澜,剧辛专门组织了一批懂法的人在民间向老百姓灌输分家能避税的好处,为老百姓合理避税提供法子。
随着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分家的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两郡各县很快便上演了火热的分家大潮。
卫国变法,除了老世族、旧贵族跟吃了瘪一样难受之外,其他群体几乎都是拍手叫好,除了老百姓们获得了一条求富得贵的通道而高兴之外,另一个大喜不已的群体便是卫国的商人。
卫国地处居天下中,盘踞在华北平原一代,河东河西两郡之间是黄河下游,在地区经济上如此具备天然优势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卫国地界的工商业在这个时代相比较其他地方更为发达,要说当下天下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莫不属于宋国了,卫与宋国接壤的陶邑更是商人云集的地方,可谓富甲天下。
商人活跃最大的诸侯国莫不属于卫国了,遥想春秋时代的富商子贡这位孔老夫子的弟子,还有以后姜牧这样的本地商人,更有其儿子吕不韦这样后来居上的超级商人。
如今卫国推行变法中的一条明示,卫国商人也可获得爵位,对于商人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战国时代的商人虽然不像后来那般被打压的惨不忍睹,即便如此在这个时代依旧被士人所不耻,被士子扣上逐利成性的小人。
对农奖励耕织可得爵位;对兵士激赏军功可得爵位;对匠工鼓励打造先进的工具、改良器具尤其是兵器,有功也可得爵位;对商人依照营收纳税的贡献可得爵位,这里不是说用钱便可以买爵位,而是要针对商人实实在在创造的社会财富所缴纳相应税赋来衡量。
士农工商皆有所益。
朝歌城,卫宫廷之内。
此时此刻,跪坐在案几前的卫峥一脸聚精会神的盯着桌面上空白的锦帛,侍女玖儿在旁侧静静的磨墨,也好奇的看着卫峥手持毛笔的在锦帛之上画了一幅图案又一幅的。
没错,卫峥正在画图纸!
末了,卫峥收笔便是扶案而起,依旧盯着锦帛上的大小图案满意的自顾自点头,头也不抬的喊道:“来人,把卫国最好的匠工立刻代入宫中觐见。”
“喏——!”
只见卫峥起身,目光仍旧盯着锦帛上的图案,不是别物,赫然便是……曲辕犁的图案!
……
第98章 连升五级()
——
有道是经济体量的大小是衡量一国战争潜力的一大关键指标之一,打仗拼的是经济实力,典型如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为这场战争倾尽国力,整整三年对垒而未曾分出胜负,双方为这场战争投入的人员突破了百万大关。
长平之战对于秦国和赵国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一场举国大战,倾国力之战争。
持续了整整三年,这三年时间拼的就是两个诸侯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最终赵国在长平一战熬不过秦国的综合国力,国力不济而不得不冒险求战。
长平大战全部让赵括背了这口黑锅实在是有点冤屈,这口锅赵括虽然得背,但真正要背锅的是赵国的综合国力、整体的经济体量拼不过秦国,若不是国力被耗尽,赵王又岂会把廉颇置换?
长平之战便是体现一国国力对拼的经典战役,在当时的环境即便不换赵括上去,赵国即便不选择求战,赵国最终也只有战败这一条路,不过是迟个一年半载而已,秦有巴蜀这等天下粮仓之地,国力比赵国更强,焉能不胜?
赵括战败的另一大原因也是输在了“信息不对称”,并不知道秦军统帅是白起,可即便是如此在秦军围困数十万赵军时,若不是秦昭王倾尽国力进行将近七十万规模之巨的全民动员,即便是白起和秦军也不见能够把赵国数十万大军死死围困而突围不得,胡服骑射之赵军并非浪得虚名。
所以卫峥很清楚,局部战争或许体现不出来,但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举国大战,比拼的核心终究是一国之综合国力,而综合国力衡量的指标有很多,最不可获取的一条指标便是经济体量,经济体量体现在这个时代的标准便是粮食。
粮食富足不但能稳定军心、民心更是在面临残酷的消耗战时,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作用。
曲辕犁是个好东西啊,卫峥怎么可能不把这件农耕神器给弄出来。
现在这个时代用的耕农翻土工具是耒耜(lěi,sì),即手犁,一种以耜为曲柄的翻土农具,类似于后世的铲子,多为人力翻土,其耕种效率之低下可想而知。
而曲辕犁就不一样了,目前也有牛耕,但工具的效率和效果都不及先进的曲辕犁,对于老百姓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简直非同凡响。
“启禀君侯,人已带到——!”左宫监前来禀承,卫峥旋即举目望去落在了那个匠工身上,后者见状连忙拜首大礼道:“草民,拜见君侯!”
这工匠内一辈子也没有想过能够来到卫国的宫廷之中,更没有想过能够被卫国之主亲自召见,心里也是因此忐忑不已,自己一个草野之民无治国大才,不知道君侯召见是想要做什么。
“免礼——!”卫峥又低首盯着锦帛上的图案随意说道,随即命两个宫侍将偌大的锦帛竖立展开,这才抬头看向那名工匠,道:“你且过来——!”
那工匠连忙小步快走而来,卫峥示意他看向锦帛上的图案,道:“这是本侯亲自作图,能把它们如图案中造出来吗?”
“这……”那工匠顿时好奇的看着,“回君侯,此物类似耒耜又不太像,于直辕犁倒是颇为相似,草民应该造出来。”
“呵呵。有见地,的确不是耒耜。”卫峥微微惊讶的看向那名工匠,看来的确是经验丰富的,旋即回望着图案说道:“此乃农耕之器具,有别于直辕犁,本侯稍作改进之,谓之‘曲辕犁’,此物一出于百姓耕种有大利,于国亦是大利。”
硕大的锦帛上少有注解,参杂有几何学的三视图,卫峥怕这工匠看不懂,于是详细为他解释道:“曲辕犁与直辕犁有些差异,你且听好:其一、旧有直辕、长辕改为图中之曲辕、短辕,辕头处置亦可自由随意转动犁盘,如此一来便可使犁架更小、更轻,更便于调头、转弯,更为灵活,大大节省人力……”
曲辕犁是个好东西,相比较目前列国的百姓绝大多数用的是耒耜这种农具,即类似于铲子的农具,基本上都是用人力翻土,其效率之慢可想而知。绝大多数的农户并没有耕牛,而有耕牛用的耕具也是直辕犁,翻土的效率相对来说也是很慢,对耕牛的体力消耗非常巨大。
而曲辕犁就不一样了,灵便的曲面设计可以将土壤一致朝着侧面倾翻,如此一来对于耕牛来说也是大大节省体力,只需要农人驱使耕牛前进,土壤自然而然的轻松翻覆。
有了曲辕犁,最直面的体现便是一个农人原本只能耕种十多亩二十多亩土地可以直接翻倍,一个人承担四五十亩土地的耕种完全不在话下。
这就是经济增幅效益啊。
而且有了先进的工具,可以大大延后农人的“退休时间”,毕竟用耒耜这种需要大量体力的农耕工具,上了年纪的人是真的吃不消,但只要驱使一头用上曲辕犁的耕牛,人只需要在后面把握“方向盘”即可,只需要跟着耕牛在田里走即可,解放了不少的青壮年便可从军打仗。
曲辕犁的作用可想而知。
“可有姓氏?”收回思绪的卫峥说道。
“禀君侯,草民贱名郑奎。”那工匠连忙回答道。
看来祖上是郑国人,卫峥旋即说道:“郑奎是吧?且听好了,按照本侯之意将这曲辕犁造出来,直到本侯满意为止,成,郑奎便有大功,有功当赏!郑奎可熟读卫国新法之功勋爵制?”
“小人愚钝,旬日以来时常听官家说法,已然知晓我卫国之新法。”郑奎谨慎的回答道。
“嗯……”卫峥缓缓点头,旋即指向郑奎说道:“造出曲辕犁之日,令本侯满意便是你郑奎连升五级爵至上士之时,本侯亲自给你连升五级。”
此话一出,郑奎大惊,大惊之后瞬即大喜,顿时感激涕零的说道:“草民万谢君侯恩典,郑奎定当不辱君侯之隆恩。”
郑奎实在没有想到幸福来得这么突然,连升五级爵至上士,旬日以来卫国颁布新法,郑奎每天都要腾出不少的时间去馆驿或衙役听书生或官家说法,自然也知道卫国推行的功勋爵制度。
卫国的子民都可以得爵,获得爵位的途径有不少、耕织、缴税、征召入伍等等,但要说得爵最快的途径还是去当兵,凡是入伍者便能进爵一级,即“一级少更”爵位。
军功授爵才是求富得贵的最快途径。
而其他的方式却很难获得,即便一辈子也难以获得第二级上更爵位。
卫国的功勋爵制度可以说是整个卫国老百姓最熟知的新政,因为这是所有人最感兴趣的,因为它代表着荣华富贵。
……
第99章 拔高产能()
——
剧辛把卫国的功勋爵制实行八爵二十一等级制度,比及其相似的秦国二十等军功爵位还多出一级。
功勋八爵分别为:更、士、大夫、国柱、伯、卿、侯、君。
二十一等级分别为:一级少更、二级上更、三级下士、四级中士、五级上士、六级大夫、七级中大夫、八级上大夫、九级少国柱、十级上国柱、十一级大国柱、十二级关伯、十三级公伯、十四级左卿、十五级右卿、十六级上卿、十七级公卿、十八级千户侯、十九级万户侯、二十级公侯,二十一级封君。
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卫国的功勋爵位不能世袭。
而只要立下功勋,卫国的子民百姓都可得爵。这不仅仅是一个显贵的名声,每一等级的爵位都有相应的俸禄。
五级上士意味着每年都能从官府领取相当于五百石粮食的岁俸,直到死为止。
只要获得爵位的人,必然有一笔俸禄,相当于国家养着你还要富养直到死为止,子女不能继承爵位意味着得爵者一死便不再发俸,但子嗣能继承父辈除却爵位之外的其他遗产。
功勋爵制便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富与贵。
五级上士,这得要在战场上杀多少个人头、耕织几辈子才能爵至上士?郑奎忍不住在心中不可思议的盘算,而今只需要把这个曲辕犁给如图造出来便能爵至五级上士。
郑奎直到领命离开卫国宫廷之后仍旧觉得是在做梦一般。
他并不知道曲辕犁的诞生对能够推动农耕文明生产力的飙升有着多大的意义,即便是爵至九级少国柱也丝毫不为过,正因为如此即便是给郑奎五级上士也非常夸张。要知道,能够爵至五级上士是无数人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的成就。
郑奎已然领命去打造曲辕犁了,卫峥也并未对此有过多的保密,确切的来说并没有明确的要严守秘密,曲辕犁这种农具自然是要普及下去,所以不可能守得住秘密也无需守密。
即便是传入他国境内也不是多大的坏事,毕竟卫峥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要提高商人地位的国君,更两世为人,还是懂点经济学的,更知道打仗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打经济战也是一种没有硝烟的战争。
随着郑奎的离去,卫峥立刻又叫来左宫监,传令道:“传我口诏至右丞相,卫国的耕牛集中于两郡各县国府掌控,定为社稷公器,尽可能的通过商贾之手高价购置列国的耕牛,耕种期日一到拟定章法制度发放耕牛……”
“喏——!”
“慢着——!”卫峥忽然指着回头低首的左宫监,语气淡漠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势,道:“任何藉此谋私忤逆者,依法论诛,不得有误!”
“喏——!”
卫峥显然把耕牛当作了一国战略物资来看待,这个时代宰杀耕牛这种事情不论在哪国都是不可容忍的事情,皆因为耕牛是农耕的重要器具,而且都很奇缺。
卫峥想要快速的把卫国的“GDP生产总值”给迅速提上去,快点让卫国富足起来,就不能让老百姓们各自搞各自的,那样的效率还是低下。
只要最高决策阶层不出现决策性的大错误,方向对了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才能快速把大事给办成了。
显然,卫峥的方向是没有错的,目的只有一个:增强国力。
等待曲辕犁一出,把耕牛上的直辕犁全部置换,耕牛犁田的效率增增的往上走。
左宫监一字不多、一字不少的把卫峥的原话带到了右丞相府邸,剧辛对卫峥的口谕非常重视,立刻组建了一个由官府统辖新团体,专门负责各地耕牛的事情。
另一边也发出官府告示,不但高价收购耕牛而且还能累积功勋。
功勋爵制,这是整个卫国上下臣民最为眼热的东西,几乎是全民追逐的东西。卫国本就是一个多商人的诸侯国,官府的告示一贴出来,卫国的商人立刻便是蠢蠢欲动起来,不但可以大赚一笔实实在在的钱财,还能累积功勋,商人要是无动于衷那就不叫商人了。
一时之间,耕牛成为了卫国商人眼中的奇货。
如今距离春季大朝会以来,新的一年正处于春耕之际,由国府专门设立一个部分统筹规划,卫国已有的耕牛统筹分配到两郡各县各乡里,当地老百姓都能从本地官府申请耕牛为自家的土地犁田。
有组织有章法,效率果然不一样,耕牛尽可能的被利用到了极致。卫国春耕的总体效率提上去了,卫国的老百姓也逐渐腾出了更多的空闲时间,除了要去听官家说法,老百姓最热衷的事情便是开荒了。
也正是听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