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卫国的国君跳出来说要变法于卫,卫峥亲自前来礼贤下士而拜见,剧辛的内心激动莫名。
这不就是我剧辛要找的“秦孝公”么?非但如此,卫国的国君本身便是深得法家精髓,集大成者,恐怕整个天下没有比卫国更加合适法家一派士子佐士的国家了。
“剧辛计感卑微,所学之法何其浅薄哉,岂敢在卫侯面前顿足论法呼——?”尽管内心非常激动,剧辛仍旧谦虚谨慎的说,也是凭心而论,自知剧辛之法不如卫峥之法。
卫峥一听微微一笑,道:“常言道,士无贵贱,学无止境,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子辛此言有失偏颇而,子辛之才吾知甚也。”
末了,却见卫峥起身而立,背对着后方望来的剧辛,感慨道:“我等皆为法家,深知一国推行变法之难所在何处,亦知要害何在……”再转身看向剧辛,郑重而诚恳的说道:“若欲变法而功成于一国,其国之君臣莫不以相互绝对信任,莫不形同一人,子辛若事卫,定能一展其宏图志向。只要卫峥一天不死,只要卫峥一天是卫国的国君,法必存于卫,法比推行卫地所到之处——!”
“子辛可愿做卫峥帐下执法护法之人——?”
话已至此,卫峥如此诚恳、如此决然变法维法的决心看在眼里,剧辛郑重起身而立于卫峥跟前,许久未曾言亦是未曾动。
当今天下,何人能懂剧辛?唯法家一派之卫峥也。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情绪油然而生,惟见其双手相合,长身一躬而行一礼,再度举目望去,道:“臣剧辛拜见君侯,此生定当誓死追随于君,执法护法——!”
“卫峥得子辛,犹若孝公所得卫鞅,如鱼得水——!”
“剧辛遇我主,犹若伊尹得遇汤武,终侍明主——!”
“终我一生,信君如己,我如青山,绝不负君——!”
“生而能遇,死有何憾?我如松柏,绝不相负——!”
……
求推荐、求收藏……
第67章 酌酒而饮()
——
这一日,君臣二人坐而论法,无不相谈甚欢以至于废寝忘食,卫国有主如卫峥,有臣如剧辛,如今的卫国要变法,形式一片大好。
数日之后,卫峥的心腹苏秦、白起、姜牧、剧辛四人一同被唤来宫廷府邸,庙堂下有这些治世能臣,定国武将,卫峥的帐下总算不是那么寒碜了。
除此之外,宁元也被召见了过来。
宫廷之内,卫峥大摆酒宴,此时此刻苏秦等四人皆以俱至,但所有人都在等同一个人。
“禀君侯,宁元到了!”宫侍禀告道。
“宁将军来了?”座上的卫峥似有似无的笑道,最后把目光落在了苏秦等人身上,这几个心腹尤其是苏秦心领神会,诸君相视皆笑而不语,默不作声,或举杯自饮,或相互致意。
今之此刻,卫峥便是要和苏秦等人一起唱个红白脸,杯酒释兵权!
不消片刻,宁元到。
“臣拜见君侯——!”宁元一躬,说道,如今的宁大将军莫不谨小慎微。
“哈哈哈,宁将军快快免礼。”卫峥笑的和颜悦色,旋即大手一伸朗声而道:“将军请入上座——!”
卫峥说着大手朝至右边,最前排赫然有一空位。战国时代,俱以右为尊,其意便是让他坐于此地。然而宁元心中却是一阵惊疑不定,举目环视,苏秦、白起、剧辛、姜牧都是卫峥的心腹重臣、近臣,竟是无一人坐于右上座。
此情此举,大有一种请君入瓮的味道。宁元心中忐忑不已,数日前孙氏等六卿覆灭,无不是参与到了拥立姬焕的事情上,宁氏也不例外,但唯独宁氏未灭。
如今的卫国,卫峥已然是真正说一不二的绝对主人,掌卫国公器而集权于一身,现在的卫国,即便所有的旧贵族想要反抗都不是掌握绝对军权的卫峥的对手,是以莫敢不从之。
“多谢君侯——!”宁元再一躬,而后忐忑入座,此刻孤立无援的感受让他坐如针毡,完全不知对方意欲何为,心中又如何不慌?
此刻,卫峥和四个心腹臣子莫不是笑意使然,相互敬酒,都在相互品酒论美食,其乐融融的一番局面,无不在说明国君今天就是请大家伙来吃饭叙旧寒暄的,没什么事,但宁元死都不信。
待得时间过去些许,卫峥酒兴正浓之时似有醉意,忽然唤退了侍从便“借助酒兴”开始一番口无遮拦的说道:“今日本侯深知,初次入主卫国,卫峥毫无根基可言,竟是率军讨伐魏国,若无(宁元)将军鼎力相助,卫峥是万万坐不稳这个卫国君位的,故将军乃本侯之肱骨啊。然此国君之位却也太难做了,如今本侯确是日夜不敢安枕而卧啊!”
宁元心中微顿,早就知道今日来见他没有凶多也是吉少,听闻这“酒兴之言”话中有话,宁元连忙拜首而道:“君侯何出此言?天下谁人不知君侯乃卫国公族嫡系,如今更是天命所归,谁还敢有异心而——?”
卫峥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却也不语。
“非也——!”这时候苏秦忽然悠悠的说道:“卫国至今从古,五百余年来,朝纲混乱,社稷不振,将军可知要害何在?”言罢,旋即正襟危坐,继而补充道:“依苏秦之愚见故以为,俱因卿族贵胄权力过大,内,独揽朝政而自尊,外,手握重兵而自重,如此,国岂能不乱呼?”
“先生所言极是。”旁坐的姜牧连忙附和苏秦的言论,紧接着便面向座上的卫峥合手礼道:“君侯容禀,臣以为卿族尽揽军政大权,权力过大,这便是卫国朝纲萎靡,社稷不振之要害所在。若把军政大权俱集于国君之手,卫国无忧矣——!”
姜牧言罢,惟见卫峥邀杯遥指姜牧而连连点头赞赏道:“姜卿此言深切要害之所在。善——!”
此时此刻,宁元要还看不出来卫峥和这帮人是在唱一出红脸黑脸的戏码,也是把岁数活到狗身上去了,此情此景这是赤果果的要罢他的那点兵权,弄不好还会惹来杀身之祸,却也不敢正面同意苏秦姜牧之言,否则不就等于自己承认了是那乱臣贼子之流了吗?
不等宁元说话,卫峥忽然似笑似怒的说道:“先生何必指桑骂槐,听在本侯耳朵里莫不是在说宁将军的坏话,此次孙谷等六卿叛乱被本侯以雷霆手段平复,将军虽深受牵连,本侯却也深知将军实乃身不由己,(宁元)将军对我忠心耿耿,伐魏期间莫不上下一心,此等小人之言,何其浅薄哉——!”
苏秦连连拜首认错道:“君侯所言甚是,苏秦确实粗鄙了,相信宁将军对我主别无二心,不会如孙氏等六卿一般,然则依苏秦之见,宁氏卿族于卫国世代为卿已有三百载,纵使宁将军对我主忠心不二,然则有朝一日若是宁氏卿族不满而闹起事来,怕是宁将军也如今此六卿一般,身不由己啊!”
此言一出,听得宁元心中战战兢兢,惊恐的坐立不安,再也无法泰然自若,面色急的仿佛哭了起来一般,便是慌不择时的起身出来面向卫峥匍匐拜首,行以大礼而道:“回君侯,臣恳请君侯不吝为宁元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将军快快免礼——!”卫峥连忙说道,仿佛瞬间清醒了过来,酒兴全无,惟见其感慨的说道:“人生在世数十载,不过是像那白驹过隙那般短促,所思之虑,所求之欲不过是希望得其富而求其贵,无非便是多聚金钱蒙恩后辈子孙免于贫乏罢了(liǎo)。既然将军向本侯求可生之途,本侯确有一策……不若将军便释去手握之兵权,告老还乡是以功成身退而。再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万世之产业,蒙恩后辈以至。再者多买些歌姬舞女,美妻美妾时常伴随左右,醉而卧美人膝,日日饮酒相欢,夜夜笙歌作乐……
……何其快哉,岂不美哉——?”
侃侃而道的卫峥刷的一下面向了低首的宁元,笑而答道,不由自主的敞开双臂。
已经把话说的如此明白,甚至再无回旋之地,如今卫峥早已牢牢掌握卫国上下,自己手中的那点兵是万不可与今天的卫峥相抗衡,此番杯酒释己之兵权怕也是不想再作一番让卫国内部白白流血之事,尽可能的多多保存卫国之国力而已罢。
心中一声苦涩长叹,宁元知道宁氏从此不可能在卫国得势了,顺从其命或可弃富贵而因于在卫国带头表率有功,或可保家族免遭夷灭之祸患。
只见宁元俯首听命,道:“臣万谢君侯解惑之恩——!”
“来——!”卫峥忽然邀杯示意,朗声笑道:“今日我等君臣当不醉不归——!”
翌日朝会,大殿之上的宁元便向卫峥上表奏疏声称抱病在身,不利于掌兵,要求解除其兵权等一切军政事务,座上的卫峥欣然同意,在庙堂大殿之上当众罢去了宁元的一切职务,愿其回到自己的那块封邑安养天年。
至此,卫峥彻底尽掌卫国一切军政大权,莫不在握之。
雷霆之速的集权行动完成了十之七八,卫国的旧势力中,六卿夷灭,宁氏隐退、石氏蛰伏不动,而剩下的都是大猫小猫两三只还是人人自危,在卫国翻不出什么浪花,卫峥也没打算让他们全部彻底消失,改立新制,卫国要变法固然势在必行,但也得有个过渡期,卿大夫世家怎么说也是在当今天下立有千年根基的阶层,瞬间拔除犹若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在新兴阶层架构还未成形全新的“上层建筑”前,卿大夫家族的社会结构还需要在卫国存在一段时间。
变法要彻底亦是刻不容缓,但也得有轻重快慢的区别,卫峥要变法是要提高卫国国力,而不是把卫国给搞乱,自然清楚其中要害之处,张弛有度是不二法理。
然则,卫峥要在卫国变法,但外部因素不得不应对,如今正直六国相王之时,此前天下皆以为卫峥身死,如此上演这么一出死灰复燃的戏码,于天下间千丝万缕的局势而言,其势必因此或多或少而有些微妙变化。
……
求推荐、求收藏……
第68章 连鸡不栖()
——
宁元掌握一支不弱的卫国军队尽收君权之手。
至此,卫峥彻底掌握了卫国的所有军权。
宁元自知胳膊扭不过大腿的道理,自从孙氏等六卿覆灭,确切的来说从卫峥“复活”的那一刻起,不仅仅是孙氏,宁氏宁元也知道他们这些卫国老世族在不知不觉中跳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巨坑之中,设局之人便是卫峥,那场离奇大火的来龙去脉也自然而然浮出了水面。
但每一个人敢说,如同禁忌一般说那就是找死。
酌杯酒、释兵权。宁元也知道其中的目的,卫峥有铲除宁氏的绝对实力但行了个杯酒释兵权的法子,也是为了在整肃卫国内部朝野上下少留点血,给如今国力不强的卫国多保存一些为数不多的力量。
否则,宁元若是抱着让宁氏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也要跟卫峥死磕一回,平定宁氏也不免要费一些精力和不必要的伤亡,于卫峥而言是空耗国力,下下之策也。
宁元也曾经犹豫过,怕卫峥收回兵权之后反手过来便夷灭孙氏,但回头一想,即便如此,如今手中掌握的军队被灭也是必然的问题,不若为宁氏一脉赌一把。
事实也证明了宁元做了个明智的选择,请辞了一切职务,告老还乡还如数献上了所属近九成的宁氏封地,只留给宁氏一小部分食邑。卫峥再也没有追究宁氏,反而还因宁元做的表率,只收了五成的封地,余下留给宁氏。
张弛有度,恩威并施,收其封地,罢其兵权还要让其感恩戴德。
如今完成了集权行动,接下来所要面临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外部六国相王的事情,这个必须要面对,这一次卫峥回归,必然引起外部局势有所变,该当如何也只能随机应变。其二便是内部变法图强的事宜,现在的卫峥于卫国,根基牢不可破,帐下又有白起、苏秦、剧辛这些王佐之才,有了一群胸腹大才的臣子,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也不至于像初步执掌卫国之时那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了。
……
卫国都城朝歌,宫廷府邸。
这一日,白起、苏秦、剧辛、姜牧。卫峥帐下的四大心腹重臣齐齐汇聚在宫中,此番将他们一起唤来,便是要商议卫国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国之内外部的事宜。
如今卫峥彻底将卫国上下牢牢掌握在手中,这四人知道卫国内部再无阻碍,该是要有所作为的时候了,尽皆莫不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要大干一番事业。
“废相国之名,改号为丞相?置左右二相?”剧辛惊讶的重复一句,苏秦、白起和姜牧俱一致看向卫峥,君臣五人一起之后,卫峥商议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卫国变法的事情,首先便是庙堂之变。
强大自己是一切的根本,如今内患已除,卫国变法,提上日程,刻不容缓。
“不错,卫国朝堂上下不但要变,还要变得彻底,更要变得与天下醒目有别,卫国庙堂之变,其最醒目的便是废相国之位,改立左右丞相,统朝野百官!”说到这里,卫峥笑看着剧辛,又道:“左右丞相我已心有人选,卫国要变法,子辛必为变法执法护法者,子辛主内治国,是右丞相的不二人选。”
先秦时代以右为尊,左丞相为辅相,右丞相为主相。
卫国要变法,作为变法执法护法者的剧辛主内治国,掌右丞相统百官也是名副其实,剧辛有才干,右丞相之职位完全可以做,众人也无异议。
剧辛旋即拜首道:“剧辛执掌社稷公器,定不负我主之重托。”
卫峥笑而罢手,于是把目光落在了苏秦身上,道:“至于这左丞相,邦交事务、谋国伐交为主,左丞相一职非季子而无人可担任之——!”
在座的已经都知道苏秦是卫峥的同门,师承鬼谷一派的纵横策士,主掌邦交事务这一块也是无可争议。
白起是目前卫峥帐下的头号将军帅才,至于姜牧则是继续担任百司一职,辅右丞相。
卫国的高层骨架在这一次初步商议便已经大概定好,具体事宜还需要时间逐步推出新政。
末了,卫峥又说道:“卫国变法自然势在必行,然则外部局势却是不能为我所左右,时下最要紧的事宜便是应对公孙衍六国相王的事情。”
“诸位以为,我卫国当如何处之?”说罢,卫峥看向了苏秦等人。
众人不语,剧辛白起下意识的把目光投向苏秦。
术业有专攻,显然,大家都想先听听苏秦对六国相王之事的见解。见此状况,卫峥也看向了师兄苏秦。
“这个王的称号,不知我主想要不想要?”苏秦忽然这么说道。
“呵呵——!”卫峥闻言一笑,旋即道:“虚名罢了(liǎo),称王不称王于我而言,取决于我有实利否!”
此话一出,苏秦缓缓点头,剧辛深以为然,这天下诸侯对于称王可谓是颇具诱惑力,卫峥如此年轻能够看穿虚名而实事求是,委实难得,明主啊!
“我主回归,君临卫国朝野,再度领一国,天下必然因卫有新变……”苏秦接着说道:“公孙衍合纵六国,其大致意图乃联诸弱以抗诸强,攻秦为主,弱齐楚次之,其下顺手帮助老魏王报仇灭卫。此次六国相王,于我而言,卫国是池中鲦鱼而祸及殃之而,称王对我不利,不称王亦是对我不利。事已至此,苏秦以为当退而求其次。”
“哦——?”卫峥侥有兴趣的说道:“季子且直言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