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王大可不必过于挂怀。”苏秦好似安慰道:“宋国十万大军兵败于卫国不足三万之众,去除卫国之主的统兵之能,实乃宋国之主昏聩而成就了卫国赫赫声威。据臣所知,一月前的历山之战,宋王在一盏茶的功夫便中了卫侯数道计谋。”
“哦——?”齐王也好奇了,历山之战以后,卫国一个月时间便拔城十座,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让齐国都没有反应过来。
历山一役,卫国不足三万众如何战胜宋国十万大军早已传播开来,苏秦逐一分析道:“卫侯先是虚言求和,更假意俯首称臣藉此施以缓兵之计,此为第一计;其二,宋王人称‘桀宋’,舍人韩凭之事足以说明宋王乃好色之徒,卫侯便利用狐姬之女迷惑宋王,此为第二计之美人计;其三,又放出宫女扰乱宋**心,宋无白起这等猛将良臣,此计亦成,此为**计也;这第四道计谋便是利用烈日当空之际,借助曜日西射刺宋军目,使得宋军弓弩阵发挥不当。”
苏秦慢慢的分析说道:“王上,可见宋王之昏聩多么无可救药,卫侯连用四道计谋,更背水列阵,卫军成哀兵,而哀兵必胜,加以宋军粮草被焚烧殆尽,军心荡然无存,卫军趁势出击一击之下宋十万大军顷刻兵败如山倒,再携以大胜之威举兵迫境,方才得以一月之内连战连捷,拔城十座。宋王本就不得民心,宋军战意溃败,卫国举兵十万众,宋境之内何以存拒敌之兵乎——?”
“爱卿分析的有理,然卫国凭借三五百里地便如此能征善战,此番向东拓土富饶宋地百余里,天下富饶之陶邑亦在其中,卫有白起此等猛将帅才,卫侯更如此诡计多端,假以时日卫国岂不成为我齐之大患?”
此时此刻,齐王怎能心安,这西境的卫国俨然是一个小霸了,全天下都没有料到千乘之卫竟有如此强大的战力。
“我王英明,齐国断然不能坐视不理,卫做大做强必成我之大患。”苏秦坚定不移的说道。
卫国突然爆发一飞冲天之势,齐王对苏秦这个卫国旧臣不免心起疑虑,闻此一言这样的疑虑有所消退,旋即问道:“爱卿以为我齐国当如何处之?”
此时此刻,苏秦的内心也在飞快的思量着卫峥突然举兵攻宋的意图和动机是什么。
卫峥曾经定下的“掠魏窥宋”长策已经非常明确,更严明宋国尤其是陶邑这块地是有“剧毒”的,而今因宋伐卫的变故……苏秦此刻正在苦思冥想。
主公,你占陶邑的意图是什么?想要告诉苏秦什么……
齐王以为苏秦沉默深思是在为他谋划,倒也不着急,静静地的等待着。
就在这时,苦思冥想的苏秦心中微愣,在一念之间犹若黑暗中寻找到了一束光,并且越来明亮。
主公此举定是要祸水东移,没错,绝对是了!主公深知陶邑不能吞下而今确是占了,卫国一旦侵占宋国这片富饶之地,第一个不答应的就是齐国,也的确如主公说的这陶邑和宋国就是烫手山芋,谁碰谁死!
主公深知其中利害,而今不但碰了,更占陶邑在内的十余城,齐国必然出手干预,齐不能容许卫做大做强成西境大患,齐必有所举动,不论举动为何,其目的必然要卫国吐出所吞并的富饶宋地。
可如此一来,宋国必对齐国感恩戴德,自然于卫国不利,主公不可能不看不出其中利害,确又行此举……
倘若主公将陶邑这块看似肥肉实为烫手山芋献给齐国呢?齐国会对送上门来的一块如此鲜美的肥肉毫不动心?
齐若纳之,其一得大利、其二更能强齐国而阻卫做大做强,此消彼长齐得陶邑都是有利无害,至少明面上是有利无害。
卫国便能祸水东移!
是了,定是如此,我主占陶邑等地之意图定是如此!!!
苏秦心中顿时豁然开朗,旋即面向齐王道:“启禀我王,臣以为齐国断然不能坐视卫国就此吞并宋国西境,齐国必有所为——!”
“爱卿以为如何——?”齐王连忙问道。
“臣方才苦思冥想而突生一计,此策若功成,非但可弱卫,更可让我大齐坐收渔翁之利。”苏秦胸有成竹的笑道,瞬即一一道来,而聆听的齐王陡然迸发精光,大喜之色无可掩饰的展露神色间。
“请王上准许臣再入卫国为齐特使,破此一局——!”苏秦躬身一礼而道。
齐王目视着对方不由得点点头,此事由苏秦去办最合适不过,如果把卫国“坑”的越狠,卫侯定然越恨它,也越能说明他是真正为齐国谋,今后用他便再无疑虑。
“善——!”
齐王当即拍案应允。
……
第027章:怀璧是罪()
——
能看破卫峥攻宋的真正目的,整个天下怕是只有苏秦一人,即便是张仪也看不出来,因为张仪未曾身在其中,何况此时此刻传到秦国的消息只是卫国大胜宋军于历山,白起大军虎视睢阳的消息还没有传到秦国,再说秦国此刻都自身难保,犀首都带兵打到家门口来了。
此刻,白起统军在宋国攻城掠地,而卫峥带着百名护卫已然重返朝歌都城。
如若按照白起目下拔城必克的态势下去,一路有可能直接打到宋国都城睢阳去,不过卫峥并没有打算要白起率领大军兵临宋都城下,且不说宋国睢阳依托淮水筑城,城下偌大的护城河难以攻占,如若真的在此刻打到宋国都城去,那真是捅了天大的窟窿。
卫峥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心有灭他国之举,更别说富饶之宋也没那么容易就能被打下来,殊不知后世的宋朝兵锋不盛却维持三百年基业,就是宋朝富裕。
而今能够连战连捷,兵锋所向无往不利,不过是把宋国打了个措手不及,也让齐国措手不及,如若得寸进尺必遭祸患。
这一次卫峥对宋国发狠除了被迫反击和虽局势改变策略,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隐性的政治目的,一来是祸水东移,二来也是要打出卫国八雄主的气概,既然无法掩饰,那就无需在遮遮掩掩,干脆利落的把獠牙露出来。
常言道,该出手时就出手。
朝歌,宫廷内殿。
“君侯,观泽等五十里地本月下旬即可悉数交割与齐国。”
此时此刻剧辛和卫峥两人正单独议事,卫峥看着他送来的奏疏默默点头,看向对方说道:“这观泽之地数十里疆土割让齐国,当地百姓十数万西迁入河西郡,十几万百姓择地安置所消耗的钱财皆有国府调拨款项,此事不能大意,尤其是给百姓分置新田、新户,不能乱更不能少,河东有多少地便在河西分多少地!”
“剧辛明白——!”
卫国答应献地却也只是献地,卫国当地几县的百姓全部迁入河西一郡,或河东一郡重新安家。显然,卫峥数年时间煞费苦心的向卫国百姓塑造国家观念、帝国概念,如若此次割地献城连带着当地的老百姓全部划给齐国,这些年对卫人塑造的国家归属感和国家观念将付诸东流。
这一次割地与齐的事件导致十几万卫国人内迁虽然麻烦,却未必是坏事,处理得当不失为一种笼络民心的手段。剧辛知道这件事情非常举足轻重,自然不敢怠慢,也知道这十几万老百姓安置的如何将影响卫国之主的民望。
好在齐国财大气粗,卫国把十几万人迁移走了,大不了从齐鲁大地迁十几万齐人入主此地,齐国看中的是西进中原的咽喉门户,并非是那十几万口人。
“君侯,臣……”剧辛忽然欲言又止的说道。
“子辛有什么话但说便是,何须吞吞吐吐的?”对案而坐的卫峥笑说道,惬意的自饮一樽。
“昨日议事君侯说要把宋国那十几个县悉数送出去,我卫国倾尽国力,尽耗库府之存,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城池却要悉数奉送出去,岂不……”
卫峥一听显然看出了剧辛这是舍不得啊,笑道:“子辛是舍不得已然到手的陶邑?”
“确是舍不得——!”剧辛老实的说。卫峥失笑而言:“呵呵……你舍不得,我更舍不得,陶邑,天下富饶之地也,谁不想要?”
“然,子辛可记得曹桓公十年詹父带领周天子军队进攻虢国之事?”卫峥忽然如此一问拍马不相及的话题。
“臣略知晓一二,虢公最终逃亡虞国。”剧辛如是回答,心中也好奇卫峥怎么突然说起四百多年前的事情去了。
卫峥酌酒示意,又说道:“当初,虞公之兄藏有宝玉,虞公所求之,虞叔未献之,不久心生悔意,深知得其美玉,必由此遭来祸患。虞叔便献玉璧,虞公不满足又向虞叔索要宝剑,虞叔自知无法满足虞公,祸害势必降至,于是先下手为强攻打虞公,公逃亡共池。”
剧辛听他说出这四百年前的事情,大概知道用意为何了,卫峥长叹一声而道:“子辛啊,周人民间便流传一句话:百姓无罪,怀藏玉璧那就有罪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这陶邑的确石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然这块玉璧却是烫手,更有剧毒,谁揽入怀中谁必遭来祸害,我现在是恨不得快点把这烫手山芋送出去!卫国,还不够强,不强就不能逞强,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反而撑破了肚皮,那才是大忌。”
“臣惭愧,有欠考虑——!”
“不过子辛你说的不全错。”卫峥旋即移目至剧辛身上,道:“此番我军东征宋国,尽丧库府之存,尽耗国力而将打下来的这么一块富饶之地送给齐国就完事了,那我岂不亏大了。”
“君侯的意思是……”剧辛看向卫峥迟疑道。
“找宋国赔款、找齐国补偿,我除了不要地可以要人口、要粮草、要器械……言而总之,此番我卫国出征所消耗的国力,其一由宋国来补偿,宋国富饶,一二百年无战事,家底殷实的很,呵呵……”
剧辛看着卫峥腹黑的一笑,又道:“齐国这次得了天大的便宜,等于是我帮着他齐王打下了陶邑,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如此富甲天下之地,帮我向宋国讨要点东西总不过分吧?好地也拿走了,也限制了我卫国做大,我献如此大礼以示不争天下之心,齐王总得要安慰一下我这个跟他混的小弟吧?如若不然,今后哪国敢轻易亲齐国?嘿嘿嘿……”
剧辛看着卫峥腹黑的阴险笑容下意识感觉有些发凉,正如他前日所言,齐国虽是大国,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利而高兴万分,此番卫峥把陶邑就送到齐王眼前,齐国基本上不可能忍得住诱惑。
恰巧齐国是天下强国,根本就不怕宋国,换句话说,这陶邑可不是我齐国强兵夺去的,谁让你去打人家卫国还反被打的兵败城失?
可齐王怕是万万想不到宋王戴偃到底是什么样的君主,射天杀神的疯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还会怕齐国?他只会认定陶邑是齐国占了的事实,这一点就够了,更别说卫峥这个腹黑还要暗中推波助澜借助戴偃其兄再来个反间计。
君臣二人商议之时,左宫监持着他国符节前来:“禀君侯,齐国遣特使来,目下已入朝歌驿站静候召见。”
“使臣何人?”卫峥接过符节的同时问道。
“回君侯,正是苏秦——!”
卫峥和剧辛微微惊讶,前者旋即览阅符节,一看之下不由得露出了笑意,递给剧辛而道:“想不到齐国先遣使臣为调停卫宋之争而来,还是季子代齐国出面为调停特使,看来季子已看出我伐宋之意,哈——!”
齐国之举正中卫峥的下怀,不过齐王如此迫切倒也在情理之中,卫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突然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齐国如若容忍卫国吞下陶邑这片富庶之地,岂不是坐看家门口的小霸成为心腹大患?
……
第028章:来者不善()
——
“宣,齐使觐见——!”
翌日朝堂,卫国庙堂之上一声宣召响彻殿宇,君位之上正襟危坐的卫峥遥望大殿廷前,在卫国群臣的注视下,众人再次看到老熟人进入卫庙堂。
尤其是百司长璟仓,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一路走来的苏秦,座上的卫峥心中也有些哭笑不得,越看越觉得本侯这百司长可爱至极。
璟仓算是跟苏秦杠上了,反正这位百司长对苏秦弃主而离的事情耿耿于怀,始终对他不对付。
“齐使苏秦,拜见卫侯——!”
大殿惟闻苏秦的声音响彻,群臣皆默不作声,眼神诡异的瞥向他,前些时日割地献城才过去多久。
戏码又要开始了。
卫峥俯瞰殿前躬身拜礼的苏秦,轻咳一下:“齐使再入卫庙,此行有何赐教?”
在群臣注视之下,苏秦再向卫峥行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旬日不久,我王得知世代交好之卫宋两国突而刀兵相争,两国刀兵相交于历山,我王不忍目睹中原战火燎原,欲调停卫宋两国罢兵和谈、止兵休战。我王考虑此事重大,故遣外臣为调停齐使。”
齐国出面调停?
苏秦之言正气十足的脱口而出,顿时让群臣交头接耳、私语不断,殿上的卫峥正欲开口之际,与苏秦不对付的璟仓在这个时候再次出列,不善之色毫不掩饰的投向对方,道:“齐国欲调停卫宋两国之争?”
“正是——!”苏秦礼向璟仓,道。
璟仓闻此言忽然一声哼笑,进而说道:“历山之战前,我主快买信报请求齐国发兵援救,然结果如何?卫齐交好结盟,户籍、契约转交进行至今仍如火如荼,然我主请求齐国发兵驰援救我国难,齐国却是无动于衷。而今我之王师,兵锋所向无往不利;兵锋所指无往不胜;攻城拔营无往不破……”
“……齐国好意大可不必了,卫宋两国之争无需贵国调停,我主自可处置妥当,卫国无忧,无需劳烦盟国大费周章。”璟仓淡淡的补充道。
“就是,还有你苏秦,此前我卫国向你齐国求援为何无动于衷?若非我主英明,天佑卫国,若非宋军大败怕是举国危矣。”
“所谓齐鲁美誉,而今如此,由此可见,大谬也——!”
“齐国之举,何其不义,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百司长一带头,群臣立即蜂拥而上,悉数数落齐国见死不救,而座上的卫峥索性选择旁观不语,任由群臣愤言不断。
苏秦也是站在庙堂之上一动不动的低目不语,任其群臣数落,待得声音渐渐疲乏,这才镇静自若的解释道:“齐国并非见死不救,实乃事发突然,我王亦且心急如焚。”
这么一说,更加让群臣愤愤不已,险恶如斯,虚伪如此,何其大谬?
苏秦不为所动,继续自顾自的说道:“卫宋两国世代交好,宋国更两百多年从无刀兵战事,此突然伐卫,非但齐国始料未及,想必贵国也是猝不及防,未曾想到啊,遑论他国乎?”
“齐国一向注重名声,我王更是如此,又怎可能至于名节而不顾?此次齐国未能及时出兵援救盟国确是失礼,然并非刻意而为之不顾也,实乃事发突然,反应不及啊。”
“齐,万乘之国也,与秦并强,齐使口中之齐国,莫非如此不济,怕是难以令人信服啊?”剧辛淡淡的说道。
都是实力演技派啊,座上的卫峥看着庙堂之上的这一幕心中下意识的感慨,也是绝了。
只见苏秦旋即面朝剧辛礼道:“卫相有所不知,齐国虽万乘之国,亦为天下强国,然时下之齐国事处多事之秋,天下亦处多事之秋。先主威王驾崩以来,我王即位初期之际,齐国内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