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人忽然辗转反侧,娇滴美艳的容貌浮现了一抹愁容美,闻其嘤嘤之声悠然自语:“即便豪杰英冢终有一日皆亦化为尘烟,君上拥鲲鹏之志只待一朝展翅便如日方升,又何须惋叹奴家这三分朝夕之温柔乡。君不见,流沙聚散反复,流年似水不尽;万里江山不缀,青山亘古依旧。狐殷却情不知因何而起而一往情深,缘到情到,情到心到,以身相许,从此相随于君、侍奉于君。怎奈何如玉佳人也经不住岁月蹉跎,如花美眷亦敌不过似水流年。狐殷今朝或因花容月貌而蒙君上恩宠于一身,可待红颜老去不再复返,只得深锁宫闱独自怜。”
卫峥旋即首侧目看面带楚楚可怜的狐殷依偎在怀,似是自怜的模样让人不忍心生怜爱,“美人如花艳丽,离我必惟心恻,本侯于心何忍?别胡思乱想了,美人一笑我心愉悦,为君一笑可否?”
卫峥忽然故作一叹:“美人不再笑,看来本侯也要如那周幽王一般,来个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美人一笑……”
“君上此言令奴家惶惶不安,奴家不想做褒姒那样的红颜祸水,惟愿此生能伴随君侧,侍奉君上……”面带忧郁愁容的狐殷立刻婉转一笑,美艳红颜竟是令日月光辉也黯然失色,空谷幽兰的声音再次回荡:“……如君上曾言,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方下能得君上宠幸已是万幸,奴家此生足矣,再无别求。”
“本侯也想有别啊,怎奈何这世间怕是再无美人可与卿试比高。得卿以身相许伴于我侧,生死相随,本侯怎能冷落佳人于宫闱独自怜悯?定当独宠一身。”
如此甜言蜜语让狐殷心喜甜蜜,美人忽然娇媚娇声言:“君上~~”
“何事——?”卫峥看向她,狐殷那幽兰音色听的令人舒心,不得不叹服此女简直是男人杀手啊。
“奴家……还想要~~~”末了,美艳容颜之上再次增添一抹绯红,魅惑的气质顷刻间扑面而来,卫峥不出意外的再次被挑起**,飞快的辗转身子双双位置互换,“真是磨人的狐妖想把本侯身子给掏空了啊,美人向本侯索欲要那便自取之——!”
……
转瞬间,两年过去,自从卫峥得到狐殷这个倾国倾城的绝世美人而两年不上朝,即便是剧辛也越来越不淡定了,越来越怀疑卫峥这是假戏成真,沉溺于温柔乡之中无法自拔了。
是真是假恐怕除了卫峥本人,无人得知。就在为国之主日夜笙歌承欢而不闻天下事之际,齐国有变,齐国一变天下随之而变。
齐都城临淄,王宫之内。
一代雄主齐威王终究要到了寿终正寝之日,这一日齐宫之内的气氛异常凝重,太子田辟疆也就是今后的齐宣王被老齐王召入宫中觐见。
“疆儿。”老齐王似是倍感吃力的侧头看到了太子。
“父王……”太子田辟疆连忙近靠卧于榻侧。
“我田氏一族先祖于陈国而栖止于齐,先祖顺天命而代姜氏掌齐,得此基业。为父继位至今三十余载,毕生为我齐国奠定不世霸业而励精图治,广招人才、广纳谏言、广开言路……为父终大治于齐,齐国蒸蒸日上,一路高歌猛进,如日中天。忆往昔,为父一生征战无数,威震天下,遥想魏梁称霸天下,涤荡中原之际何其不可一世,何其至也,终折戟于寡人之手,魏失其霸而齐国称王,寡人死而无憾矣……”
即便如今所剩时日无多,老齐王回忆往昔峥嵘岁月,为自己一生进行自我总结之言,其豪杰雄主英姿亦难以掩盖。
“先父桓公将齐国基业传于为父,为父继位以来兢兢业业,大治齐国,九泉之下为父无愧于历代先祖尔。”老齐王再次把目光落在了太子身上,“疆儿,为父不行了,齐国……”
“父王不过是偶得风寒,修养时日定能安康,齐国不能没有父王,父王切莫再出此言!”
“为父之身,为父自知。”老齐王说道,不期陡然睁目,面色突然红润,这是回光返照的迹象,只见老齐王凝视着田辟疆,语气由父与子转而成君与臣,道:“太子……”
“父王!”田辟疆应允道。
“太子将继位为齐国新王,然齐国霸业终未大成,太子如若为王而掌国,齐国该当如何?”老齐王一问。
“父王……”田辟疆欲言又止。
“嗯……?”老齐王忽然瞪眼凝视。太子不忍却终是说道:“儿臣掌齐国社稷,莫敢安之,未雨绸缪之警必怀揣心侧,当拓土以强国,国强则霸业必成!”
老齐王的面色终于一缓和,闭目呢喃道:“太子能如此,我心不恻矣——!”一语了却,齐王旋即睁目凝视太子再道:“太子谨记,阻我齐国霸业者必为秦国,三十年内齐秦必有一决雌雄之战——!”
“儿臣谨记父王告诫!”
警言后老齐王最终道:“寡人诏,太子田辟疆继位齐国新王,不日登基,莫敢不从!”
宫中长史监拟诏完欲秉承老齐王便望去,忽然惊颤泣声道:“王上——!”
“父王——!”
寝殿之内的齐国太子、齐国公族宗室子弟、臣子莫不泣声一片。太子田辟疆望着父亲喃喃道:“先王一生,征战无数,统御四海,威震天下,列国群雄,无以犯齐。定先王谥号……威——!”
一代雄主齐威王驾崩,薨于公元前320年。
这一日,齐威王崩,新王即位,守孝一年,举国发丧。临淄城国丧一出,整个东海之滨宛若一片哀鸣。
“威王薨,齐国丧,天下变。”一士子站在王宫门前顿足望向宫廷方向自言自语,赫然便是苏秦。一声慨然长叹,苏秦移步离去,自从离开卫国,蛰伏于齐至今已有两个春秋。
齐威王之死预示着时机已到,当是因时而动了。
齐威王的死迅速扩散到列国诸侯,一时间天下震动,一代雄主英杰齐威王驾崩,齐国是当今中原群雄当中的第一强国,齐国王崩而生变,整个天下也必然因强齐之变而生新变。
齐威王驾崩,有人欢喜有人忧,而在嗅觉敏锐的人当中,也隐隐的感受到了一股山雨欲来的征兆,天下间有这般预感的人大有人在,当今秦王赢驷、赵王赵雍、秦相张仪、魏相惠施、犀首公孙衍、苏秦及其卫峥这些人都感受到了一股飓风临至将席卷天下的强烈气息。
齐威王的死传入大梁,公孙衍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一番感慨之际更是振奋不已,犀首当即入王宫面王。
公孙衍能成为张仪的死对头,死冤家,同样作为纵横策士,犀首对于天下时势的洞悉能力亦是过人,鲜有人能及,其才华无需多言,他已然看出了齐王一死,合纵攻秦的契机到了!
大梁王宫。
“什么?田因齐那厮死了?”老魏王两眼一瞪,看着公孙衍愣了许久,田因齐便是齐威王的名讳,老魏王一愣过后便忽然大笑不止:“寡人又熬死了一个王,威王威王,威仪赫赫又能如何?嗯——?死了——!哈哈哈……咳咳咳……”
“王上……”公孙衍见老魏王笑着忽然咳的利害,心中不免一紧,当今魏王活到现在,不但在位已达49年,更是到了耄耋(mao,die)之年,身子骨也是每况愈下。
老魏王已达八十岁的超高年龄的确是天下最能活的国君之一,也难怪他得知齐威王的死高兴不已,老魏王在位这些年来,东境魏齐之争不但折戟于齐威王更是让魏国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西境魏秦之争败于秦孝公在先而后至今又败于当今秦王,南境魏楚之争又败于楚威王在先而后至今又败于当今楚王。
魏国称霸以来东征西讨,几乎挨个的打遍了天下群雄,而与秦、齐、楚三国的征伐,老魏王全部落败。
唯独有一点他胜利了,那就是他熬死了所有的强劲对手。秦孝公被他熬死了、楚威王被他熬死了,而今齐威王也被熬死了。
“都死了,死了……惟寡人安在,寡人就是比尔之能活……咳咳咳……”老魏王依旧喜笑颜开,却不知自己也活不过两年了。
老魏王终于缓过劲来,这才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公孙衍身上,想起他是有要事来求见的,便问道:“犀首此番……别此番了你直说见寡人何事?”
……
(求推荐票、收藏……)
第113章:聚众壮胆()
——
此情此景,公孙衍见老魏王这般模样心中不免长声暗叹,犀首怎能不知迟暮之年的老魏王那看似面露喜色实则内心酸楚,看似对一个个曾经的强敌逐一皆化为一抹黄土而戏谑嘲讽,实则内心落寂亦是自嘲。
一场繁华一场梦,一场欢喜一场空。如今一个个老对手、死对头都去了,迟暮之王的内心怎能不寂寥?
老魏王算不上是个明君也不能全说是个昏君,只能说功过皆有,尤其是执掌下的魏国之初依旧是中原霸主,主宰世间沉浮百余年,而老魏王亲眼看着历代祖宗浴血奋战为魏国拓土开疆,却悉数在他在位时不断丢城献地,割地求和,举国蒙羞,亲眼看着魏国基业在他手中逐一丧失,曾经强大无比的魏国一步步在他的手中逐渐没落,其心之酸楚怕是无人能体会。
“禀我王——!”公孙衍抛开心中的叹息,振奋道:“齐国威王丧,强齐因此而变,齐国庙堂如今田忌、邹忌并列却将相失和,故齐国内部必将动荡不安,无暇顾及外部局势,此乃于我魏国拓土强国之大好良机。”
“什么良机?”一阵怅然若失的老魏王随口说道。
“东境强国不出无患齐国,我魏国当借此天赐良机力主合纵列国,取压强之势,聚兵合谋,举兵伐秦,发兵迫境,兵临函谷,则魏夺回河西之地有望矣!”公孙衍振奋的说道,可谓气势如虹。
闻此言,老魏王闭目吟哼言道:“犀首要魏国合纵诸国,张仪要魏国连横强秦……寡人这是左右为难啊!”
公孙衍急忙说道:“王上——!我王如何不知天下大势乃瞬息万变,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此举棋不定是为国之大忌啊,如今齐国内部动荡,三五年内势必蛰伏不谋于外,魏国东境无忧,正是举兵聚于西境夺回失地的大好良机,如若等齐国缓过这口气来,大利于我之良机将不复存在,我王三思啊!”
“齐国……”老魏王摆弄身子骨,双手附于前腹而凝视前方,旋即侧目望向犀首,道:“那可恨的卫国呢?”
“此正为衍欲秉承我王之事!”
“哦——?”老魏王一听好奇的静等他的下文,公孙衍当即把他之两年前于卫国的所见所闻大致阐述了一遍,老魏王顿感匪夷所思,皱眉道:“寡人听得糊涂了,这小子是想要做什么?”
“王上有所不知,依臣之见解,卫君此乃行的是迷惑天下的障眼法。”
“犀首何出此言?”
“王上难道忘了齐威王即位初期所发生的事情了?”
“你是说,卫侯那小子在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行田因齐那厮一飞冲天之举?”老魏王瞬即眼神一凝,冷冷的道。
“正是!”公孙衍缓缓点头,又道:“卫君虽行冠之年,掌一弱国,却有鲲鹏之志,更有卧薪尝胆之心,三年不翅,乃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乃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天下。王上,此千载难逢之机若再不举兵合谋,留待日卫国已然趁势崛起、强齐再起,于我魏国而言,四境皆被强敌环伺,其国将难以苟存,必危矣——”
老魏王的面色顿时惊疑不定,脑海中不经浮现出了天下版图的画面,四战之地的魏国地处中原核心,周围都是已经长满和即将快速生长獠牙的虎狼,一股窒息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魏国连喘息之机都将难以复存。
“犀首所言不无道理。”老魏王显然恐惧这样的未来,下意识的抬手伸向公孙衍,连忙问说道:“寡人如若采纳你的合纵之谋,你能拉几个诸侯国一同伐秦?”
公孙衍见王的面色和此言论心中倍感振奋,此话一出预示着老魏王有意动的征兆了,便道:“六国——!”
“六国伐秦?犀首言过其实了吧。”老魏王忽然瞪大眼睛,显然带着质疑。
“我王容禀——!”公孙衍稳定了一下心神,在心中组织了一番语言,看到案上的一盘水果,瞬即率先拿出一颗,便对老魏王逐一分析道:“我王请看,这是我魏国,两年前(前322年)秦攻魏,重夺曲沃、平周;这是赵国,秦攻赵,取蔺、离石;这是韩国,旬日不久秦攻韩国,占鄢陵等数城;这是义渠国,秦攻义渠国拔郁郅之地;这是楚国,秦攻楚,取商於之地……”
说到这里,公孙衍举目望向老魏王又道:“所谓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秦、齐互为东西双雄而并强,有同欲、故相憎;三晋韩赵魏、楚国、义渠国同忧秦是故必然相亲尔,如今齐国有变不谋于外,无忧齐国在背后捅我一刀,正是合纵伐秦之天赐良机,我王若采纳合纵大策,臣定能说服列国举兵合谋,共伐强秦!弱秦之后,兵锋回转,再弱强齐,则魏必能强国!”
“等等……”老魏王连眨眉目而道:“犀首说是六国合纵,三晋、楚国、义渠……只有五国,何来六国?”
“第六国自然是燕国!”公孙衍笑道:“秦国与燕国相隔千里之地,虽无交集,臣亦可游说燕王出兵。”
“哦?”老魏王顿时侥有兴致的问道:“犀首一言可让一国出兵?”
“我王容禀!”公孙衍回答道:“秦燕虽无交集,但燕齐乃世仇,燕无忧秦国却恐于齐国,臣只需藉此对燕王许以利害关系,燕国不是齐国的对手,只有与我等聚众壮胆,才能无忧,故燕国必出兵。”
末了,老魏王许久不语,忽然呢喃自语“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旋即一拍大腿大喜道:“说的好!”
公孙衍见此状况心中愈加振奋,只见老魏王笑而言道:“犀首所言让寡人翻然醒悟,正是寡人举棋不定不但先失河西之地于秦,其后又失河东曲沃、平周于秦。”
只见老魏王慨然而道:“不能如此下去了,魏国已经没几块地、几座城池可以割让的了……”
公孙衍看到已是耄耋之年的老魏王慨叹之声,心中隐隐揣摩出了王的心意,老魏王心有不甘,终于想要在最后的迟暮之年放手一搏了,在不博就真没机会了。
翌日朝堂。
魏王于庙堂大殿之上直接罢了张仪的相印,将其逐出魏国,满堂皆惊,张仪迫于无奈最终回秦复相位。
张仪被老魏王罢免了相印,紧随而至便是拜犀首为魏相。
公孙衍首挂魏国相印领诏出大梁,二十三日后抵达韩王城新郑,公孙衍凭借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韩王成功,韩王拜其为相,身配第二枚相印。三个月后犀首配韩魏两国相印而来到赵国说赵王,最终成功游说赵王,赵国亦是拜公孙衍为相,配赵国相印。
至此,犀首已然身配三晋相印,三国之兵会盟于大梁,聚兵合谋,威震天下。
——(本卷终章)——
新卷前言,顺带浅谈如何走上谐星的不归路()
今天是首卷收官之日也是第二卷开篇之日,上午还有一章。
第一卷总计113章30万字有余,从17年大年初一上传第一章至今更新55天结束第一卷。
《战国霸天下》这本书的切入地是卫国,切入时间点正好是战国历史上“五国相王”的哪一年,即:公元前323年。
战国时代这一阶段,大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