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是臣所言之合纵之策,必破其盟约!”公孙衍答,始终淡定如初。
“哦?”老魏王好奇了,“是何计策,犀首竟如此自信?”
“诸国互相王(wàng)!”公孙衍言简意赅,紧接着详细说出他的计策:“臣之计策便是以互相称王为由,拉拢韩国、赵国、燕国、中山国及其连带卫国,六国以相王,互相承认各自为王的地位。如此,便可合纵诸国,至西可抗强秦,向东可拒强齐,朝南可御强楚,如此便可解魏国四面皆敌之忧患。”
公孙衍补充说道:“秦之虎狼之国,天下惧之,六国弱而齐楚秦强,此策必成功。合纵诸国为大势,成,便合纵攻秦则成必然,收复秦占我魏国河西之地有望,弱秦有望。合纵大势若成,则无惧秦国,秦国自危,又如何顾忌小小卫国?卫国若是答应加入攻秦联军,则秦卫盟约自破,卫国无此盟约,今后何以存国?留待日后,随时翻手可灭其国也!”
犀首公孙衍这一计策可谓是阴险之至,若合纵大势功成,卫国便会进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同意了,便等于和秦国的盟约破裂,没有了这层虎皮狐假虎威,日后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若是拒绝称王,卫峥不答应跟公孙衍一起玩,还要跟着秦国混,同样也是困局死局,合纵大势一成,秦国都自身难保,那还会管什么卫峥的死活,说不定拒绝之后,合纵攻秦的那一天,伐卫国也会同时进行,不过是顺手牵羊的事情。
现在的卫国在七雄眼中不过是等着被收拾的弱国,差的就是一个机会罢了,仅仅只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而已。
“盛名之下无虚士,不愧是犀首,此策绝妙——!”老魏王一听顿时阴转晴,公孙衍简直说到老魏王的心坎上了,不但能灭卫还能报仇秦国,收复失地大有可望,便止不住的开怀大笑,“如此,寡人便交于犀首全权主事,力主合纵,为合纵长。东拒齐而西抗秦,南御楚国顺带随手灭了卫国。”
“我王可是应允了?”公孙衍心中一喜,同意了那么便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问道。
“准了——!”老魏王毫不犹豫的说道:“犀首何时准备开始?”
“臣不日便出使赵国,其次韩国,再入燕国,逐一游说之。”
“好——!”老魏王兴奋而闪动着双目,咬齿而说道:“灭卫之后,将姬川头颅提来献于寡人——!”
“张子(张仪),我公孙衍又回来了——!”离去之际,公孙衍心中自言一句。
……
与此同时,朝歌。
离开帝丘城数日,来到朝歌的卫峥忽然打了个喷嚏。
“谁在惦记我?”卫峥若无其事的说道,莫名其妙的有种突然被人盯着的感觉,有些发毛的感觉油然而生,一阵莫名其妙。
此时此刻,卫峥不知道刚刚出山的公孙衍便在暗地里给他下了一个阴险至极的圈套,这个坑挖的可不是一般的阴险,犀首和老魏王之间的密谈,卫峥自然不知晓,现在的他正忙着呢。
更不知晓战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五国相王(wàng)竟然会因为自己的缘故而诱发,还因此发生了变化,这一次历史有名的诸国互相称王由魏国发起,公孙衍极力促成,从五国相王变成了六国相王,卫峥的出现也把卫国给拉入伙。
这简直就是要把卫峥架在火上烘烤的节奏。
站在魏国的角度上,客观来说,公孙衍这一招可谓是阴险歹毒的完美之计策,无任何破绽。
至于现在的卫峥,全然不知卫国已经被迫性的入局了。
而就在犀首公孙衍奉命极力促成合纵诸国互称王之事,便已经动身前往赵国游说赵雍去了。
与此同时的卫峥正在自家的领地如火如荼的进行“搬家”。
第一步迁都完成之后,下一步的重点便是开始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新军部队,而且是一可挡十的精锐部队,手中握着有力的“铁棒”后面的动作才能顺利实施。
这样的大乱大争之世,拳头才是硬道理,铁棍才是王道,掌握了军队才能真正无惧,遇事亦可从容应对,两世为人的卫峥不可能不明白这样千古不变的真理。
……
第34章 殷墟狐月()
——
宁新中境内,殷墟之地。
“姐姐快看——!”
殷墟之地,山水间古木参天,空谷幽灵,山水倒映的湖畔,水底见青山,本是寂静无声,却忽然在此响起了一女子空灵悦耳般的声音融入此等美景之中。
在这清秀怡人的菏泽湖畔,虽美却也是一片荒无人烟之地。
竟有两不食人间烟火的倾世佳人,犹若堕入凡尘的谪仙,出现在了这殷墟之地。
河畔有两女,小女名月殷。一双朱唇,嫣然笑语,腰肢纤细,四肢纤长,十指纤纤,如雪肌肤,雪白中透着分红,宁静而立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
姐姐名狐殷。双眸似水,肌若凝脂,柔弱至水,媚若野狐,娇若婴儿,妖若鬼魅,气若幽兰。
狐殷折纤腰以微步,眸含幽光清波流盼,寐含春水脸如凝脂,粉腻酥融娇欲滴魅,一颦(pín)一笑动人心魄。
面无粉黛仍然掩饰不住其绝色容颜。
月殷清丽,殷狐美艳,一静一动,非但无违和感,反而绝配,两女的出现更是这片秀丽山水的神来之笔。
想不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竟然还有两位美可及褒姒、貌不下骊姬、艳可比妲己这样的倾世佳人——!
两女忽然掩藏在枝叶旁远观,湖畔的另一端有着一队人悄然而至,这是她们隐居于此首次遇到有外人来到这山野间。
来的这批人赫然便是卫峥的人马,殷墟之地本是魏地,不过现在已经是卫国的领地,殷墟之地距离朝歌城并不远,更重要的是殷墟之地便是在安阳附近,即现在的宁新中。
卫峥派出的人马不止这一个队伍,这些人当中便有经验丰富的黑金匠工,便是铁匠老师傅。卫峥派这些人来到宁新中之地的目的只有一个,寻找铁矿存储之地!
铁器,这天下间没有人比两世为人的卫峥更清楚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一揽子围绕铁器的庞大计划早就在卫峥心中逐步成型,在家门口就有一座巨大的铁矿场,即便是翻个底朝天也要把它找出来。
这批人马并未发现这里有两位跌落凡尘的谪仙女子,两女见这批不速之客离去之后便匆匆的离去了。
……
卫峥从决议迁都朝歌并开始执行,直至今天已经用去约莫一个月时间。
迁都从来都是大事情,甚至是定一国根基的大事,而迁都朝歌也是卫峥多方面的考虑最终定下的决议,首当其冲的便是地理隐患,帝丘城地处河水(黄河)下游,古代的黄河改道频繁,而濮阳城(帝丘)更是首当其冲,都城立于帝丘实为不利。
卫峥可不想让卫国的都城陷于大梁的先天不利因素,有道是君子不利于危墙之下。
其次便是一种立场表率,卫国自康叔祖建国以来,朝歌本来就是卫国曾经的都城,卫峥打出立卫武公志向的口号,还于旧都朝歌便是一种表率,其中无形的象征大义不言而喻。
再者,迁都朝歌也参杂有卫峥的个人感情因素。
朝歌——!
朝歌——!
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卫峥纵观五千年华夏历史,万载千秋,王朝更替无数,国都无数,然而整个历史长河中少有国都的名字,不论是寓意还是名字能够媲美“朝歌”二字的,少有。
朝歌古城,为汤武殷商王朝的都城,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朝歌古城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殷商王朝重鬼神,也因此在这个时代留下无数的奇闻传说。
另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便是师门鬼谷便在殷商之地,云梦山演兵岭赫然便在朝歌境内,卫峥重生战国的那一天起便与朝歌古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后一点便是殷商之地,自古以来便是人杰地灵之地,卫国多君子,更有自古朝歌出美女的天下美誉。
朝歌美女到底有多美,在《诗经》里早已经描述的淋漓尽致。《诗经。卫风。硕人》便有一句:
“手如柔荑(tí),肤如凝脂,领如蝤蛴(qiú,qí),齿如瓠(hù)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笑靥「yè」醉人真美丽,秋波流动蕴情意。)”
洋洋洒洒二十八字,便把一绝世美人从手描写到皮肤,从项部描写到牙齿,从眉毛描写到酒窝,如似画卷般的展现在人的面前。
提及朝歌古城,就不得不提及汤武所建立的殷商王朝,提及殷商,不得不提及商纣王,其次不得不提及名动千古的苏妲己,在朝歌美女中,妲己毫无疑位列其首位,无人能及,她的美貌一度成为了不能提及的祸水。
苏妲己的美貌几何?传说当年周人灭掉殷商之后,将苏妲己五花大绑,押往刑场斩首示众,苏妲己香消玉殒之际,就连刽子手都被其美色迷住,不忍下手而愿替其死。
这个传说到底是真是假,卫峥同样不得而知,但这一系列关于朝歌古城的广为流传的事迹足以令人向往,卫峥更有一个小愿望,便是希望能够在朝歌遇一倾世佳人。
……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国迁都朝歌的事情逐渐步入尾声,宫廷府邸并未大肆修建,卫峥自然不是那些形式主义者,深知口袋里囊中羞涩,钱财不会浪费在这享乐上。
此次出征,人人皆有赏,卫峥这个卫国新君也在百姓中逐步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威望。
谁不愿意跟着一个会开疆拓土的国君打天下呢?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来说卫峥在卫国仍旧没有多少权力,以孙宁石三卿为首的世卿贵族便是君权的最大阻碍,如今的卫国大吃一顿,接下来的首要任务便是好好消化,将其转化为国力,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卫国必须要变法,而变法以图强,世卿贵族永远都是绊脚石。
集权,便是势在必行的重中之重,而在集权过程中的有利保障,便是需要一支属于自己忠于自己的铁血精锐军队保驾护航。
在这战国大乱之世,不论内外,拳头硬不硬,拳头大不大或许决定不了一切,但也基本决定了一切。
宫廷府邸。
白起应卫峥的话放下了手头的事务第一时间前来见面,来到府邸见卫峥正欲行礼,白起见兄长瞪了一眼,愣了愣便笑着打消,席地而坐于蒲团之上,这时候卫峥率先说道:“起弟,我欲建立一支新军,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
……
第35章 还都朝歌()
——
白起一听卫峥说要打造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便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当初魏国强盛一时的魏之武卒,心中不免惊讶。
兄长欲效仿吴起在魏国打造的魏之武卒?
“兄长,关于新军之事,兄长欲打造一支规模几何的部队?”白起好奇的问道。
“吾以点兵,多多益善!”卫峥微微一笑,毫不犹豫的说。
白起闻言便沉思不语,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最有借鉴意义的无疑是吴起的魏武卒,毕竟发生在百年之内。
魏武卒至今天下侧目,当年吴起以五万魏武卒大败秦国五十万军队,后来吴起离开魏国,名将庞涓率领魏武卒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除了庞涓的统帅能力非一般大将,魏武卒之强也是无法忽略。
卫峥想要一支纯粹为战而生的军队,白起自然要与魏武卒相比较,便自言自语的说道:“按照魏武卒的择兵标准,一甲士须身披三重甲、手执长戟、腰悬黑金(铁)利剑、操十二石强弩、负五十弩矢、携三日军粮,可日行百里地,方可成为武卒。只是,武卒这样的标准有两难,其一兵源过于苛刻,即便是当今卫国上下,人口近百万也难以募集八千;其二便是消耗巨大,即便有八千精甲兵士,其所需军资可满足五万普通士卒,卫国国小势微,打造这样的精兵固然合适,却难——!”
白起说的这些倒是没有错,目前的卫国也确实比较适合少而精锐之强兵以镇国,这也是卫峥的想法。
白起说出了心中的担忧,想了想,又补充道:“此外,若日后卫国疆土辽阔之际,打造类似于吴起之魏武卒,同样也会面临魏梁国相同的难题,卫国地处天下居中,亦是四战之地,即便魏梁国全盛之际,魏武卒不过五万区间。震慑四方,恐心有余而力不足矣——!”
简而言之便是卫国今后若是强大了,这样的精兵不可能大规模武装到十数万规模,疆土辽阔又必须要兵防守,强行如此便会给百姓以沉重的徭役,魏梁便是前车之鉴。
“不错。”卫峥轻轻点头并说道:“这些时日我也思量了吴起之魏武卒于魏梁国,魏国有如此强兵却是为何丧失中原霸主地位的,思量许久。”
“魏梁丧失中原霸主地位之因亦有两点,却也绝非魏武卒不强之因。”卫峥起身走到了地图跟前,回头看向跟随而来的白起又说道:“其一,便是魏梁国地处四战之地,国土分散不利防守,魏武卒即便在最强盛之际不过五万之众,魏梁要防的地方太多了,如起弟所言,藉此震慑四方定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二,魏梁国邦交决策上的重大失误最为致命,魏梁国之所以会丧失中原霸主地位的根本原因还是其国策误国,失败便是在于魏武侯急功近利,四面出击,没能贯彻魏文侯施以小惠使赵韩两国继续紧随魏梁国国策而达到联合三晋以弱诸强的策略。”
卫峥一手插腰,举目而望去,另一手指着地图说道:“若魏武侯坚持文侯之策,联合三晋不但可以获得更大利益,亦可在此期间完成对韩赵两国的渗透,伺机而灭之从而一统三晋,彻底打破自身处于四战之地的危险局面,为涿鹿天下立下其不败之根基,继而可效仿齐桓公挟持周室以令天下而弱诸强,如此便可逐一击破天下列雄,魏国未尝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奈何啊——!”说道这里的卫峥感慨道:“武侯崩,当今魏王仍旧不思危局,自恃强大而侵凌韩赵,魏文侯的联三晋之策略彻底破碎,秦、齐、楚三国在未曾遭到实质性的削弱下,魏梁竟是敢公然吞并韩赵,试图打破七雄之间的平衡。其结果便是引起秦、齐、楚三国恐惧而共伐之。如此魏梁等同于以一国之力抗衡天下诸雄,无异于螳臂当车,自取其祸,魏国如何不丧失霸主地位,以至今日惶惶不可终日。”
“看看现在的魏梁,当今魏王已经把老祖宗的基业败光了。”卫峥看向白起笑道,后者闻言亦是点点头,深思不语。
卫峥又说道:“显然,为今之计少而精的军队适合国小势微的卫国,此战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对外用兵,这支部队是为了肃整内部的保障之力。恰好,老魏王送来了五千套黑金甲胄,以卫国如今之国力刚好打造一支五千规模的精锐即可游刃有余,至于普通士卒则交给那些世卿贵族掌控以削减他们对我的戒备之心。”
“起弟,今日唤你前来密谋,便说说这新军事宜,卫国到底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卫峥说道,白起前来同样也是为了新军建制的问题,见兄长一说便静候下文。
“魏之武卒,固然强横,然我之新军若全数照搬则万万不可,当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