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打仗了,又要打仗了!”

    “太好了,又有仗打了,”

    “蛮楚犯境?虎狼强秦也在我卫军手中栽了跟头,却楚人惨败秦人,竟敢犯我大卫,找死!”

    “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当是此刻!报军去,我要上阵杀敌!”

    ……

    布告一出,整个朝歌城从原来的歌舞升平变成了一片充斥着主战的情绪,国人知晓卫国要再兴王师出征,无不兴奋的忘乎所以,几乎都不用官府强发征召令,国人无不争先恐后的报军,卫国的常备军并不多,抛开特殊的骑兵军团,只有一支三万人规模的常备部队和一万斗士营的精锐部队,这四万军队是实打实的“职业军队”,从不务农,不打仗就备战。

    卫峥苦心经营近二十年,卫国国力疯狂飙升,库府钱粮尽管堆积如山,但也没有富裕到可以养一支十万乃至数十万规模的军队常备化,卫国现在的人口也就300万规模左右。

    战国时代,耕战还是战争的主流形势,即:有战聚兵,无战务农。

    曲辕犁的出现让百姓能够耕种以往四倍以上土地,卫国300万的人口等于是他国千万规模人口才能达到同等生产力,收入疯涨,也就意味着可以养更多的军队,但卫国的支出也是疯涨,兴修驰道、直道、枕木轨道、驿站等等军事设施,尤其是骑兵部队的建设,别看卫国现在库府充盈,一旦开战,国力消耗将会无比惊人。

    卫峥执掌卫国近二十年,积累的君威在卫国可谓浩荡,帝国概念、国家观念在卫国人心中已经深入人心,可谓民心所向,众望所归,现在的卫国人也许多数大字不识,但无不知道一点:无国何以为家?国破,则赖以生存的土地将一无所有,国人无不清楚一户能得百亩田地,只有当今国主能给他们,别的君主—个没有。

    家国有难,国君诏命一出,国人无不响应,这便是现在的卫国。

    更重要的一点是,卫国的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上阵杀敌赚取功劳才是升爵最快的途径,升爵意味着富贵,卫国之法如一样把整个国家铸造城了一个战阵机器,所有人都为战争而生,在卫军眼里,如同秦军无异,看到的敌军不是敌人,而是土地、爵位、富贵。

    一时之间,沉静多年的卫国到处充斥着主战潮流。

    ……

    齐国,临淄。

    “卫楚交恶,大战怕是不可避免,相国有何高见?”齐宣王得知楚国调兵遣将,重兵屯扎昭关、彭蠡,窥伺卫国江东之心,可谓昭然若揭。

    “敢问我王,江东一郡,我王想要么?”孟尝君田文如是说道。

    “江东……寡人听说江东一郡在武安君白起十数年治理下,非但瘴气尽除,更有城天下粮仓之势,这么好的地方,陶邑也不过如此啊,寡人当然想要。”齐宣王毫不掩饰的流露出贪婪之色。

    “楚王不惜兴不义之战,与卫国交恶,看中的也是如今江东一郡的富庶。”田文说道。

    “大争之世,何来义战?”齐宣王嗤笑道。

    “只是楚王急了些。”田文笑了笑,拱手而道:“王上,本相以为,齐国宜静不宜动,暗中调兵于泗水之上,藏兵于羽山之中,待卫楚两国斗得个两败俱伤,我王则可坐收渔利,顺势鲸吞江东,何乐不为呢?”

    “想要坐收渔利的可不止寡人,秦国怕是也有此等想法。”齐宣王如是说道。

    “我王勿躁,齐国出兵大可先打着援助卫国的幌子,齐卫两国毕竟互有联姻的,再说齐国与卫国并未撕破面皮,如此一来,齐盟卫国,等同盟赵,齐国与三晋同气连枝,秦国势必惊恐。”田文笑意使然的说道。

    齐宣王不解,疑惑道:“相国,寡人糊涂了,如此一来,岂不成全卫国了?”

    “我王容禀。”田文笑道:“这些话当然是要说给秦国听。”说着,田文冷笑道:“卫国交恶,齐国不可能独享渔翁之利,那么只要把秦国也拉进来,事情就不一样了。”

    “爱卿的意思是……”

    田文悠悠然的说道:“王上可与秦王在暗中做一笔交易,由齐国秦国瓜分,我占江东、淮泗千里之疆,秦取黔中、巫郡千里之疆。”

    “好,好啊!”齐宣王连连点头,只要秦国不反对,秦国也加入分赃当中,那么就无所顾忌了。

    ……

    黎明破晓之时,一骑快马信报在南方十万大山中穿艰难穿行,马匹在南方地域奔驰的速度明显不如北方,斥候长途奔袭一日,转乘一叶扁舟自中江而入滔滔震泽湖,进入了灯火通明的吴城。

    江东吴城,这是吴越之地最繁华的城池,曾经是吴国和越国的都城,三国合纵力灭越国之后,卫国分到了五百里江东一郡,这吴城也就成为了江东郡首府了。

    武安君白起承启王命而坐镇江东,恍惚间已经过去了十数年。江东一郡在这些年里已经历经沧海桑田般的巨变,最大的变化就是被中原视为蛮夷的吴越之地去除了蛮夷之风,来自中原卫国数十万国人迁徙入江东功不可没,这些中原南迁的国人带来了中原文化,带来了先进的农具、农耕技术,在以江东郡守许行这位农家宗师和孙叔尤等农家弟子十数年如一日的疏通山川,兢兢业业,竟是把那荒野之蛮地渐渐变成了良田。

    江东一郡年复一年的发生巨变,唯一不变的就是白起的忠心。

    十数年过去了,月殷给白起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白仲,而今也有九岁了。

    “君父……”吴城武安君府邸,刚刚着身戎装的白起便看到了九岁的白仲,一代杀神的武安君,看到月殷母子牵手而来,威严如山般的面孔也少充满柔情与父爱。

    “仲儿,来,为父抱抱!”戎装着身的白起顿时伸出双臂笑看着小步快跑而来的白仲,将其抱起来便看向了月殷:“你们怎么来了?”

    “娘亲说君父就要出征了,仲儿和娘亲特地前来为君父送行,预祝君父旗开得胜,大破敌军。”小白仲带着稚嫩的声音抢先说道。

    “好!好!好!说的好!”白起一听高兴的说道。

    就在这时,一员甲士手持卷宗进入府内,在白起跟前单膝跪地:“禀武安君,朝歌密报!”

    月殷见状很快带着白仲离开,没有多言,千言万语化成“小心”二字,只有看向对方的视线里夹杂着无尽担忧,妻儿离去之后,白起再次恢复了威严之色,接过卷宗打开锦帛文书,白起认得出来,那是卫峥的笔记:【楚以倾国之兵携二十五万大军来势汹汹,意欲鲸吞江东,武安君切记依托江水天险死守江东,俱不出战迎敌】

    白起看我密报当即高喊:“传令,火速召集各部诸将军议!”

    一个时辰之后,七万步卒聚集在吴城脚下,绵绵不绝的战船出现在滔滔震泽湖泊之上,粗略一算,江东水师战船竟是达到了两千艘之多。

    飘风弗弗,迅雷无声。千艘战船列阵震泽,七万卫军步卒涌出吴城,白起统帅江东水陆两部总计十万兵马倾巢而出。

    ……

    (Ps删删写写:存了一周的稿子,今天都发出来!)

第88章:魏缭() 
楚国兵锋直指江东,意欲吞并江东一郡之举,昭然若揭。

    正如卫峥评价的那般,楚怀王此举站在楚国的利益角度上来看,并没有错,楚国自与秦国大战惨败之后丢了汉中六郡,西面已经完全没有阻挡秦军的山河屏障不说,也因战国力大损。恰好江东一郡俨然有成天下粮仓之势,于楚国也是近在咫尺,简直唾手可得,楚怀王的心思便是若楚国能够吞并江东,不但解决了东境的一个潜在隐患,还能因为江东的富庶抵消楚国与秦之战失利的局面。

    楚国明知无法给天下一个交代却仍旧执意伐卫,便是楚怀王已经看透了,在这大争之世,不争者终将沦为他人之鱼肉,楚国如今的显示窘境,与卫国开战,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

    白起接到卫峥的密信之后立刻整备大军,倾尽江东之力可以集结十余万大军出来,加上这些年来水师部队的组建,江东可战之兵完全可以达到十五万,但卫峥的命令很清楚,死守江东。

    对此,白起也领悟到了王上的喻意,虽然可以集兵十五万,与楚主力一战未尝不可,但也仅仅只是与楚国一战,但这天下可不止有楚国诸侯。白起深知在江水背面的广陵城渡口就驻扎着齐国的军队,九夷之地是当年灭越之后齐国分到的土地,江东若是与楚国倾力一战,齐国突然发难将会是灾难性的,白起也领会到了卫峥此举也是顾虑齐国犯边。

    出来外部因素,内部隐患也不得不防,江东十数年的治理虽然颇具成效,但身在其中的白起比任何人都清楚吴越遗民还没有完全接受国灭而被卫国征服的现实,短时间内仍旧有不少吴越遗民怀念越国,内部还是存在着隐患,要是在这关键时刻,别有用心之人在其中蛊惑一些吴越遗民,江东内部突然有人造反,内忧外患之下绝对是灾难性的。

    白起入驻江东经营了十余年,而今江东一郡已经被他打造的跟铁通似的,江东南部垒筑了一条西起爱陵、东至武原的南长城。这条长达600里的南长城自打白起率领大军进驻江东之后便开始督造,历时十一年时间完成,建造南长城的时候说是为了防止吴越遗民,但实际上就是为了防备楚国的。

    而今与楚国一场旷世大战仿佛近在眼前,震泽湖内千艘水师战船蓄势待发,楚国目下在彭蠡湖的水师不过是几百余艘,十余年的经营,白起的水师部队就在不声不响中已经超过了楚国,十余年的掩藏终于在这一刻结束。

    江东水师就规模上已经是楚国的三倍,这都不怪乎楚国不重视水师部队,但白起始终不忘当年卫峥之言,卫楚必有一战,战楚无水师不能胜之。

    相反,楚国历来就不重视水师部队,这也是有原因的,楚国向来自持是南方霸主,而真正的重心基本上都是放在与中原争霸上,江东水师的规模强于楚国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当此时刻,楚国二十多万大军陈兵昭关、水师部队进驻彭蠡湖,白起也应对来势汹汹的楚军,一方面下令三万大军防守南长城,五万大军在江水南岸修筑要塞,只要楚军敢强渡江水便放箭射守,除了防守从昭关东进的楚军,也能防守北岸广陵城的齐国驻军,江东的水师部队镇守中江,显然,白起这样的部署就是画地为牢,死守不出。

    ……

    话说中原卫国,卫楚战争不可避免,中原卫国经过半个月的紧张筹备,卫峥迅速集结了十万步卒外加五万铁骑,公孙衍的逝世并未能阻挡卫国上下的战争情绪,战国天下,没有一个国不是好战之国。

    白起接到卫峥密报死守江东,显然,此次与楚之战,能否化解江东危局还要看中原卫国这一路大军。

    一个月后,卫峥统领步骑大军总计十五万南下驻扎在了阳武城,一入此城不禁让他忆起了陈年往事,当年犀首发起的五国合纵攻秦之战,三晋惨败之余,樗里疾率领秦军追杀韩卒在修鱼斩八万韩军,随后又一路追杀到了阳武城下,再斩数万,那时候正是白起坐镇此城。

    十数万大军陆陆续续进驻阳武城安营扎寨,此时此刻,城内城外都是延绵不绝的辎重运筹、巨大的投石机、攻城云梯、更有号称冷兵器之王的三弓床弩阵。

    “魏缭,大王不时便驾临阳武城,你速带一队甲士视察城内外。”阳武城外,一个卫国的将领对着一位年轻的甲士说道,此人便是他口中的魏缭。

    就在这时,一队人马风尘仆仆的奔袭而来,引得魏缭和一众甲士举目望去,一看之下,这对人马都是卫国的众部将,为首的赫然便是卫国之主——卫峥。

    此时,所有人都看到国君一身戎装披肩在身,赤色的披风迎风飞舞,卫峥策马而行于首,带着孟贲等一众卫国将领飞奔入城内。

    魏缭看到国君身后的将领心中眼热也倍感振奋,无比期望有朝一日自己也身在其中。这种念想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在他领命准备负责警戒的时候,一单骑奔袭而来,牵引着缰绳在魏缭身边极速停下,“大王有令,百夫长魏缭即刻入城面王。”

    传令的兵士落下这么一句话便牵动缰绳策马飞奔袭离去,魏缭的顶头上司是一个千夫长,听到这句话时不由得愣住了,大王竟然会点名召见一个年轻而名不见经传百夫长?这千夫长当然不知道魏缭何许人也,这可不是什么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与此同时,阳武城王帐之内,卫峥已经召集了一众部将准备军议。不过此刻还没有进行军议,因为卫峥在等一个人,正是魏缭。

    这个人可是他重点关注对象,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公孙衍不在了,白起又不在身边,卫峥正是急需要新的具有帅才之能的将领来代替,这一次要不是实在没有靠谱的统帅将领,卫峥也不可能亲征统兵。

    在卫国,有两个年轻人始终没有逃离他的视线,一个魏缭就不用说了,初次见面就颇显非凡才能,不过那个时候的魏缭在晋闲商社里大出风头是为了引起他的关注,奈何卫峥并没有鸟他,这对锐气当头年轻魏缭没有打击是不可能的,只是他并不知道卫峥从来没有忘记过他。

    后来,魏缭去了演兵龄拜入鬼谷门张仪座下潜心修习数年,张仪在两年前便逝世了,座下的两个门徒一个便是魏缭,而另一个则是阴阳家的祖师爷邹衍,师徒二人出山之后,邹衍选择去了燕国佐士千金买马骨的燕昭王,而魏缭则是来到了卫国,报入了卫国军中从一个士卒开始做起,一两年时间,魏缭已经升职道了百夫长。

    ……

第89章:围魏救赵() 
——

    而另一个步入卫峥视野的便是当年偶然中发现的一位可造之材——穆邯。这个人是他在视察卫国枕木轨道修建时意外发现的,而今已经成为了千夫长,直接统领千人作战,不再对奴隶们督造卫国的枕木轨道。

    魏缭是在历史留名的不世奇才,而穆邯此人虽然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也不同凡响,加以培养也可大有前途。

    话说魏缭奉命来到了王帐,心中也诧异王上怎么知道自己在军中?又何故召见?见到卫峥之后便单膝拱手而道:“卑职拜见我王!”

    “免礼。”卫峥罢了罢手。

    “谢王上!”魏缭旋即起身,发现一众将领都朝他投来目光,青年魏缭老实的站在了一众将领的身后一语不发。这时,卫峥再度环视众将领:“寡人召诸位来此是议一议接下来的作战事宜。战楚……”

    卫峥悠然的从王座之上而起,又道:“诸位以为,中原强兵,为何百余年来不能夺楚十数城?”

    孟贲当即扯着嗓门说道:“简单,依末将认为,楚国有江水天险,中原虽有强兵,却无水师啊,陆路又无法逾越啊,自然难拔楚国城池。”

    一众将领都赞同的点头,倒是在最末尾的魏缭始终一语不发,像是身处局外一样,卫峥听到孟贲此言,哈哈大笑了一声,惊讶道:“此言出自孟贲之口,震惊我也,当真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啊,嗯?哈哈!”

    此话一出顿时惹的王帐内一片哄笑,孟贲挠了挠头,干笑道:“王上文治武功,千古君王也,末将常年护佑王上左右,耳目渲染,都是托了王上的鸿福。”

    卫峥没有理会孟贲这个大老粗的奉承,又道:“即便江水难以逾越,可淮水总可以强渡,为何淮泗之地也在楚国之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