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赵王对骑兵亦有兴致?或可一同探讨?”卫峥不答,也笑而反问道。武灵王不禁微愣,终于收回了视线,把目光落在了卫峥身上。
……
第055章:新的两大对抗集团()
——
各路诸侯看到十万卫国大军虎虎生威的走场而过,无不面色微变,这样的精锐之师便是放眼天下也难以见得。
卫国在行腊称王大典之际如此高调的大秀军备武力,让齐国和秦国显得尤为不安,尤其是齐孟尝君看到卫国之兵如此阵仗,不料齐国西面的这个邻居竟是已经强大到了足以威胁齐国的地步了。
但对卫峥的这个举动显得匪夷所思,卫国一改从前低调的策略,突然如此高调实在耐人寻味。
“我王万年——!”“卫国万年——!”
来到现场的国人看到卫国之师威武的一幕莫不齐声高呼,来到这里的一些国人甚至还在列队走场而过的方阵中看到了自家的儿郎,不禁兴奋的对着身边的人介绍,自家儿郎列阵其中让其感到无比骄傲与自傲。
阅兵仪式,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的先例,两世为人的卫峥便在称王大典之际开了这个先河,阅兵仪式无非就是大秀一国肌肉腕力的时刻。
卫国大费钱财,不惜财货而集十万大军搞了阅兵阵仗的仪式,其中对韩魏两国的冲击无疑是最大的,魏王看到如此阵仗早已心如死灰,最后的一道防线也被击溃,从此只想做一个安乐侯,醉生梦死。
而韩王,看到卫国如此强大的实力,也在犹豫了,三晋韩魏朝秦暮楚,韩王此刻的心也动摇了,到底是跟着秦王混,还是跟着卫国混……左思右想,苦思冥想,一时间发现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韩国被夹在了两个大国的中间,西面是秦国,东面是卫国,西边的秦国虽然遭此惨败,然而猛虎垂危亦有余威,何况西境的秦国之时伤了点皮毛,未曾伤筋动骨,卷土重来不过时间罢了。
而东面的卫国,见如此阵仗,而今卫国如日中天一般,国力空前之强胜,卫峥不但完成了卫国的中兴大任,国力早已远超卫武公鼎盛时代,更是称王,已然是天下战国中的中等偏上的强国,韩国万万不是卫国的对手,韩王一想到假如与卫国为敌便不由自主的想到卫国铁骑马踏都城脚下的一幕,一时间恶寒不已。
……
“赵王意欲与卫国互王结盟,卫峥倒是颇感意外啊,呵呵!”
入夜,孟门古地,王帐之中武灵王赵雍与卫国之主卫峥对望而坐,只有两国的王,此外别无他人。
“卫王不也欣然应允吗?”赵王笑意使然,主动邀樽,自先饮尽以是敬意。
“卫赵两国南北近邻,结盟交好,好事一桩的嘛,有何不可?”卫峥亦是一笑,旋即一饮而尽,王帐之内烛火轻跳不断,卫峥把玩着青铜樽,又说道:“可本王却是听说,赵王此举,明则与卫国结盟,实则暗藏叵测之心,意欲架卫国与火上烤,这最旺的两把火无非秦火与齐火!”
闻此言,武灵王不动声色,忽然一笑,道:“以己之心度君子之腹,未免有小人之嫌啊!”
“呃……哈哈哈,本王之过,向赵王赔罪!”卫峥愣了愣,旋即面露笑意,顿时自酌一樽便一饮而尽,心中却是对赵雍这种不要脸的说法竖起了“大拇指”以表示佩服。
便见赵王殷殷而道:“方今天下,秦楚皆因苦战而国力大损,齐国未损皮毛,虎视眈眈。卫国地处四争之地,四战之地,难求自保,卫王欣然接受赵国盟好,赵雍亦且听说,卫王此举索性把置身事外的赵国拉下水,这一招不损一兵一卒便能震慑齐国,岂不妙哉?”
卫峥一听,顿时笑道:“赵国与卫交好,不也是解了齐国迫境赵国观津之忧?赵王亦且高招啊!”
“这叫抱团取暖!”赵王悠悠然的说。
卫峥顿感好奇,不禁问道:“赵王此言令本王甚是不解,一向选择置身事外,不与世争的赵国何故要寻求盟友?又为何是卫国?”
“置身事外,不与世争……”赵雍长声一叹,不禁看向了卫峥,发现对方正一副侥有兴致的模样,武灵王微微一笑,便又道:“大争之世,不与世争者终将国灭,身在其中哪一国又可真正置身事外?至于为何选择卫国,本王可以回答是因为卫王至今不曾失信于天下,故有此一举!”
“多此一举!”卫峥如是一说,顿时引来两国的王相视长笑一番,末了,卫峥持酒悠悠然的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各领风骚数十年,赵王可以为如何?”
“愿听卫王高论!”武灵王巧言回答。
“卫赵两国只能交好,便是互生龃龉也不能交恶,你我两国若是交恶,赵必为秦食,卫必为齐食。”卫峥言简意赅的说,已然打开天窗说亮话,显然,客套的话到此结束,武灵王赵雍知道该是开门见山的说了。
闻此言,赵雍忽然问道:“敢问卫王,为何如此看中赵国?赵雍不解,为何卫王会选择一个羸弱的赵国而舍弃一个强大的齐国?”
两国的王忽然彼此对视,互不相让,便见卫峥凝视着对方:“因为赵国之主是赵雍!”
此话一出,武灵王不由得闪动了目光,心中惊讶之际,又听对方言:“赵雍暗藏大志,意欲强赵,甚至欲灭秦,更有发奋图强之心,赵国有王之名,假以时日,不出三年也必将有王之实。”
“卫王谬赞,赵雍万不敢当。”武灵王如是说道,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暗自心惊,此次想要来探探卫峥的野心,现在的确探出一二来了,但自己在对方眼中何尝不是一样?只是让赵雍心中不解的是,卫峥竟然对自己和赵国这么有信心?
“卫赵两国抗击秦齐共敌,难!”赵王忽然说道。
“若是加上楚国、宋国呢?”卫峥忽然问道。
“楚国、宋国?”赵雍眼睛一亮,不禁陷入长思,卫国归还韩魏占领楚国之地与其结盟,能打赢阳山大战,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宋国就不用说了,卫宋两国自从打了一战之后马上结盟,至今关系非常不错。
赵雍一观天下局势,昔日强楚遭到秦国弱楚,齐国夺淮泗之地而伤楚,这是把楚国拉下水的最大筹码,若是赵、卫、宋三国结盟,楚国也加入这个联盟,对抗强强联盟的东齐西秦,也未曾不可一战。
“赵王,卫国意欲扩建骑兵军团,但是缺马匹,赵国地处中原之北,马匹无数,卫国需要赵国援助,而赵王意欲胡服骑射,卫国势必支持,更愿派遣教官入赵训练骑兵战阵。卫国亦且支持赵灭中山,反之,卫国将来有一日若取宋地,赵国也务必回赠一份情谊……呵呵……”
“卫王,你绝不可为友!”赵雍凝视着卫峥而说道,忽然又补充了一句:“但可以为盟!”
在这王帐之下,卫国与赵国的王秘密达成了一个庞大的协议,两国互盟,卫国支持赵国灭中山国,有了这个强援的支持,早就想灭中山国已久的赵武灵王终于要提上灭其国的日程了。
赵国为卫国提供马匹,而卫国则是支持赵国胡服骑射,承诺派出教官为赵国训练骑射。
赵国要崛起了!
卫国称王之后,而今天下之时局因此而变,有着朝向秦齐之盟对抗以卫国为首的卫、楚、赵、宋之盟。
两大军事集团正在渐渐的成型……
第056章:仁恕中存,经天纬地,谓之惠文()
——
卫国行腊称王,此次大典可谓高调,卫国一改之前低调闷声暗蓄国力的姿态,大典之期如此高调的阅兵仪式所展示出的强势姿态也让齐国感到不安。
让齐国不安的还在后头,紧接着卫国与赵国结盟的消息一出来,就更加让齐国寝食难安了。
放眼天下列国疆境犬牙交错的局势,强大的齐国在天下东境,强秦在陇西秦川之地,而赵国在中原北境,卫国在中原居中之地,再南便是元气大伤的楚国。
楚国、卫国、赵国呈现南北纵贯之势,而今已成合纵大势,加上旁边还有一个宋国,东北角的燕国与卫国也显得颇为暧昧。
这样的局势不仅仅是齐国寝食难安,便是秦王赢驷也是要卧枕难眠了。
卫国,朝歌王宫,正殿。
卫改王制,卫国的君臣朝服也都因此而变,王座之上的国君身着十二纹章夏衣冕服,头戴十二冕旒之冠,行腊称王之后便是王了。
殿下的卫国群臣也是面露喜庆之色,卫国称王,不仅仅是国君称君改称为王,从今往后与天下战国算是平起平坐,臣工们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又如何能不高兴?
“诸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座上的卫峥波澜不起。
“启奏我王,老臣有事进言。”说话的赫然便是公族宗室的宗子。
“公叔请讲!”卫峥面露笑意,对卫国的这群老古董还是没有太多的抵触心理,只要不跟自己作对就行了。便闻宗子拱手说道:“王上自复国即位以来,主政已有十二余年了,至今只有狐妃、绫妃二位夫人,而宫中至今未曾册封国夫人,卫国现在称王,而王必有后啊,后宫规制是该要着手制定了,不知王上考虑过了没有。”
“宫闱之事,寡人自有定夺,宗老不必忧心。”
“这……”宗子左顾右盼的看了一眼,发现无人说话,旋即面朝大殿再而拱手:“老臣僭越了,望君上恕罪!”
“僭越倒也无妨,无大碍的嘛,只是公叔身为公族宗室,与齐国人走的太近,有些说的不大过去了吧?小心眼的人还以为公叔心怀叵测之心啊。”殿上的国君轻飘淡雅的出此一言,却是让宗子面色巨变,顿时匍匐在地。
“臣知罪,请王上看在老臣也是为卫国巩固齐国之盟才有此一策,并无可以针对他人。”宗子连忙说道,在场的群臣也是一个个精明的很,此时此刻,包括陈轸、璟仓、剧辛、苏代这些人也装作什么都没听到一样。
但谁不知道,宗子口中所言之人不就是被国君万般宠信于一身的狐姬,同时又被卫国的公示宗族视为祸国殃民的妖女。
“与齐国盟?”殿上的国君忍不住的一阵嗤笑,忍不住指着殿外,道:“我的公叔啊,齐王现在巴不得找个理由发兵攻我,你还想要寡人热脸贴上人家冷屁股,然后找揍是吗?为国操劳?我看是卖国求荣吧!”
“王上恕罪!”
宗子吓的心生大骇,这样的罪名扣上了就是死罪啊。
“宗老啊,您老人家胳膊腿都不听使唤了,就无需您老为国劳心劳神了,回家多多休息以养天年吧,以后也不用上朝了,免得让人觉得我卫国已经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传出去让列国齿笑。”
国君冷语响彻殿宇,语毕大殿之上落针可闻,没有人愿意去触霉头,匍匐跪地的宗子连忙谢恩:“老臣谨遵王命!”
“报……”就在这时,一路斥候飞奔到殿前便转而小步快走的入殿内,顿时单膝着地并取出了怀中的一简信文:“禀报大王,秦国密报!”
卫峥看着左宫监走下殿台,接过了斥候的密报便呈上来,也不再理会匍匐跪地的老宗子,当即打开了信文,一看之下不禁面色微变,紧接着便是面露一闪即逝的精光。
但见国君收起了信文便面朝群臣言道:“退朝,太傅、丞相、百司长……留下入殿内议!”
朝会散,陈轸等一众近臣来到了内殿便看到卫峥手持那份信文而道:“秦王病重惨薨咸阳宫,谥惠王号,秦太子嬴荡即秦国大位以守孝一年,次年正式登基!”
“什么?”陈轸等人听到这个消息莫不大吃一惊,秦国一代雄主就这么说走就走了,实在让人感到唏嘘,一时间竟是无言以对。
……
秦,函谷关。
张仪以秦国之相代表秦王赢驷出使卫国集会孟门,恭贺卫峥行腊称王大典,而今再回秦境,一入函谷关却是发现守关的将士们都披麻戴孝,梁悬白绫,举国发丧的这一幕让张子一见,心中顿感沉重,于心不忍,瞬间便是怅然泪下。
入了咸阳城。张子仰望着城楼之上高悬这的白绫,老泪纵横不已:“张仪回来复命了,王上何故走的如此匆促,竟是不见张仪最后一面,王上……”
“相国,惠文王他……殁了!”来迎接者正是涕声泪下的樗里疾,张子从轺车上走下,两腿发软,要不是随行左右眼疾手快的扶住,怕是要摔倒在地。
闻樗里疾之言,张子怅然若失自言:“惠文……仁恕中存,谓之惠;经天纬地,谓之文。”
这一年发生的第三件大事,秦国一代雄主,秦惠文王终于驾鹤西去,阳山大战之后,秦国历经五十年来首次惨败,上一次还是吴起率领魏武卒坐镇河西的时代,对于一心要带着秦国东出而霸天下的秦惠文王来说,这一次的惨败对他的打击实在太沉重了。
得知了噩耗,从此卧病不起,每每噩梦频频,饱受梦魇折磨,终于经不起消耗,撒手西去了。
张子对秦国新王不甚了解,但也知道嬴荡生性好武,定会对秦国大策改弦更张,届时新王是否还会再用张仪?
张子似乎也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未来。
夜里,秦相府邸。
得知张仪回秦,魏冉第一时间来访,而今身为秦国年轻有为的将领,魏冉对于张仪的知遇之恩并未忘却,此时此刻,借酒消愁的张仪的得知魏冉来了,索性便拉着一块共醉。
“秦国堪忧,张仪束手无策啊。”说罢,张子持青铜酒樽拂袖一饮而尽。
“秦国堪忧?相国多虑了,大秦自孝公变法以来,变法图强以韬光养晦,先王除甘、杜势力以力保新法,采纳相国横强大策,力行东出功成,征巴蜀以广国,虽有阳山大战惨败于卫国,却未曾伤我大秦根基,如今大秦虽不能说独霸天下,却也依旧傲视群雄啊,纵然新王登基改变国策,只要大秦根基在,却也无大碍、无忧尔。”
张子听闻魏冉此论,顿时拍案赞叹道:“危局之中,将军有如此见地,就知道老夫当初没看走眼。”
魏冉说道:“相国所虑也不无道理啊,秦国堪忧在于朝局不稳……唉,就拿相国你来说吧,新王登基不知是否还会留用相国呢。”
张子摇头苦笑的说道:“定然不会,一朝天子一朝臣啊,秦国怕是难容张仪了……”
……
第057章:秦武王嬴荡()
——
咸阳宫,正殿。
一年之后,秦国新王为秦惠文王守孝一年,从此正式登基为秦国新王,便是后来的秦武王。
秦武王登基大典,列国都先后派遣了使臣来贺,便是卫国也不例外,年前吊唁哀悼,年后恭贺新君,都是“国际惯例”的事情。
今日的秦廷朝会,正是韩国与齐国特使觐见恭贺,韩国西边就挨着秦国,秦国新君继位登基,韩国比谁都热心,想要搞好与秦国新王的关系。
“齐国使臣觐见秦王!”
但闻老内侍尖锐的声音响彻殿宇,座上的秦王当即起身,只见齐国特使入得正殿便面朝嬴荡拱手一拜:“外臣拜见秦王!”
“贵使免礼!”年轻的嬴荡带着朗朗笑声非常客气的来到了殿下将其扶起,这让齐国特使有些受宠若惊,也让秦廷群臣分外惊诧,樗里疾、张子、魏冉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新王此举意欲何为。
“齐王近来可好啊?”嬴荡嘘寒问暖的说道,却也不痛不痒。
“谢秦王关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