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冷兵器时代,铁器之余青铜器的优势不言而喻,只是碍于时代技术的客观限制直到东汉之后,铁制兵器才取代了青铜器。

    若是自己的军队是一支以纯铁制兵器而全副武装,光是铁剑的长度就不是青铜剑能够比拟的,在武器方面可算是有代差了,转换的战斗力必然提升不止一两个档次。

    只要殷墟之地储蓄的大量铁矿运作起来,便能够成为手中的杀手锏级别的王牌。

    值得一提的,距离邯郸不远处的武安同样是巨大的铁矿储藏地,可惜赵国并没有发现家门口就有一个聚宝盆,只是在周边捡些次货来用不说,还稀少不止。

    卫峥便是要用比这个时代纯度更高的铁与地大物博的楚国做买卖,不但能够拉拢魏国的世仇以震慑,同时楚国物产丰富,可以大肆进购囤积粮草物资为将来的战争和扩张积蓄战争潜力。

    “宁新中——!”卫峥收起了所有的思绪,目光直直的盯着锦帛大地图上的殷墟之地。猛然转身便是离开地图。

    初步执掌卫国,接下来便是伐魏国,取殷墟、朝歌、虚、刚、黎等城池,把卫国的疆土收回近半,然后迁都朝歌,进一步徐徐图谋!

    “捭阖者天地之道,天下为海我为风,因时而用势,故可弄潮也——!”卫峥惬意的小哼,他这个弄潮儿即将在天下战国激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波凶猛浪潮。

    ……

第21章 倾国之兵() 
——

    翌日清晨卫国朝会之上,卫峥刚刚进入朝堂,还没有坐下声音便蔓延在整个大殿之上,响彻在每一个朝臣的耳旁。

    诸臣惟闻其声:“本侯,心意已决,即日起,倾国之力举兵,伐魏梁!收复朝歌、虚、刚等失地!散朝——!”

    抛下这么一句话便离开了廷前大殿,就连坐都没有坐下,满朝文武除却三卿,所有人都猝不及防,呆若木鸡的看着年轻的君侯刚来便离去。

    前天谏言的那位朝臣气急败坏的在大殿上,拂袖而颤声的大喊道:“谋国伐交,存亡之道,君侯怎能如此儿戏,说打便打,倾国之力伐魏,岂非误国?卫国危矣——!”

    “唉——!”他本想要找执掌卫国朝政的三卿权臣劝说,却是被身边的同僚扯了扯衣袖,听其一番耳语便仰天叹息,拂袖了去。

    大殿之上的一众群臣见孙宁石三卿镇静自若,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便知道伐魏之事已成定局,果不其然,为首的左司徒孙谷的声音忽然响彻大殿:“肃静——!”

    哗的一下一双双的眼睛齐刷刷的落在的孙谷身上。

    “朝歌、虚、黎、刚等地本就属于我卫国之封地,君侯有武公志向,国之大幸也,列位的担忧实属多虑,君侯乃师承鬼谷门,深得伐兵谋略、治国大道之精髓,此番伐魏无需多虑,必胜矣——!君侯旨意,倾国之力举兵伐战,已成定局,列位,唇亡齿寒,老夫话已至此!”

    一时间这帮安于现状的朝臣贵胄们心中叫苦不已,摊上这么一个国君,卫国哪里经得起折腾啊。

    唯一能够阻止卫峥的三卿不反对也就算了,竟然还公然鼎力支持,君上铁了心要攻打魏梁国,加上三卿的支持便是无可更改的定局了。

    朝会不了了之的散去之后,三卿之首的左司徒孙谷、大司马宁元两人便前去觐见卫峥。

    此时此刻,卫峥和白起两人正在一块,不过孙谷却也没有理会白起,而是带着一副焦急的神色说道:“君侯,即便要伐魏梁,国之大策怎可轻言于朝堂之上、耳目之间?若消息传到魏国大梁,岂不坏了大事?”

    三卿怎能不着急,前些天卫峥一副指点江山,年纪轻轻却是有一番雄主风采,画了一个又大又香的馅饼勾住了三卿的心弦。怎么转眼之际就变得这么混子了?这种大事情怎么能在朝廷上说出来,被魏国知道了岂不是等于自个儿通敌么?

    “孙卿稍安勿躁,本侯这么做定是事出有因。”卫峥笑着安慰道,两人看他一点不着急的样子也有些不解,便也没有急于出言相对,静等下文。

    卫峥笑着解释道:“孙子云: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一旁的白起本也有些疑惑,但卫峥说出这句话顿时了然于胸,微微点头。不过,孙谷和所谓卫国大将军宁元两人却是还没有听明白过来,足以说明难堪大任。

    卫峥便进一步解释道:“此番伐魏固然有三卿鼎力支持,可即便倾国之力但卫国上下仍旧有不少怯战畏战者,本侯于朝堂上广而告之言倾国之力伐魏,今已成定局,便是一荣俱荣、唇亡齿寒,已然无退路之际,反对者岂能不竭力助之?”

    一番解释下来,两人顿时恍然,如此一来的话,即便有反对者怨声载道,也会卯足劲的支持这次伐战行动,毕竟卫国败了,不仅仅是卫峥要倒霉,卫国上下都得跟着倒霉,与其如此不如放手一搏,说不定还有机会,要是敢藏着掖着,指不定就会被卫峥逮住机会,扣上个大名而灭,岂不是惹来大祸。

    “君侯深得兵略精髓,是臣眼拙了,不及也!”孙谷当即俯首而礼道,大有一种自惭形秽的举动。

    “可是君侯,如此一来利弊兼得,魏国肯定会知晓的。”大将军宁元虽然被卫峥看成是庸将一个,好歹也是一国大将军,起码的常识还是有点的。

    卫峥笑了笑,刷的一下收敛了神情,表情简直收放自如,道:“置之死地而勇者胜。本侯此番做法便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再说,魏国目前正与楚国交战正酣,对我方又毫无防备,断然不会料到我敢伐魏。即便魏国得知亦是分身乏术,必反应迟钝。故此,魏国断然不及我等反应迅速。本侯此举实乃后发先至,如若不然终必为人所制。”

    “届时,我卫国上下倾国之力,无路可退,大军置死地之境,必一鼓作气、进如峰矢、解如风雨、以秋风扫落叶之际连下朝歌、安阳等失地,其必势如破竹也,必胜!”

    “此番伐魏梁,本侯亲自挂帅——!”卫峥一言,气势如虹。至此,孙谷宁元二人再无疑虑,允诺退却而全力为战争动员做准备。

    战争动员之力一经下达,卫国上下的国家机器全力为战争而服务,卫峥执掌的这弱小卫国,领地十去有九,到了今天也不过只有濮阳、楚丘等几座大城池和小邑,与天下七雄这些大国动辄百余城池相比,实在小的可怜。

    也难怪卫峥那便宜祖父卫成侯要自贬为侯,这么点大的底盘还敢称公而道寡,实在太虚了。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卫国虽然地盘小人口却也不少,即便这么点大的疆土人口也有近三十余万的规模,相当于目前七雄之中最弱的韩国近15%的人口规模。

    卫国能有这么多人口还是和地理位置有着莫大的原因,中原大地本就人口稠密大,卫国又是地处中原腹地,居天下中,这片土地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是一片富庶之地,不仅农业发达,工商业都很发达,也是卫国多商人的一大缘故。

    经济发达自然人口稠密。

    春秋战国时代的天下商业中心,其中卫国和陶两地最盛,前者主要在河水以北,后者在河水以南,水陆交通便利,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经济优势。

    一道政令广发卫国境内,兴兵伐魏即刻开始,以三卿为首的卫国要员开始卯足静了为战争动员开始大肆准备,立即在卫国上下征召壮丁入伍打仗。

    这一条政令下来把卫国闹的个鸡飞狗跳,打战对于这个时代的庶民百姓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可目前正直春耕之际,突然要倾国之力兴兵打仗,这一打战不但要流血牺牲还要要误了农时,一时间卫国的百姓开始怨声载道。

    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全民皆兵的耕战时代,除了盛极一时的魏武卒是纯粹为战而生的部队之外,这个时代可没有大规模常备军的说法,打仗的时候才开始集结兵马,国野上下弃农活聚集成军,国家府库开始发放兵器,有时候士兵还要自备粮食,甚至武器都要自备。

    魏武卒固然强大,可即便以当时魏国鼎盛时期,一支纯粹的军队也不过维持在五七万之规模。

    这也是战国时代的耕战特色,致使一打战就能成兵十数万乃至数十万之巨的根由。

    卫国上下连番战争动员,以三卿为首的各大卿族的私军武丁尽数拉出来,卫国近十万男丁,除却老幼几乎全部披挂上阵,上不了战场的便加入后勤预备。

    总之全力为这场举国战争而服务,在无后退之路下,七天之内便动员完成,卫臣言卫国带甲不过万,实际上也就只有八千多甲士零零碎碎的分部在几座城池的基本武装力量,其中又被几大卿族瓜分。

    可即便如此,在举国上下全力为此一战,七日动员,卫国竟是能够集结近五万大军。

    说是全民皆兵亦不为过,能拉到战场上的基本都拉上了。

    这次行动,说是卫峥藉此以赌国运丝毫不为过!

    赵国四十多万兵卒在长平之战被坑杀,此后赵国便一蹶不振不无道理,这一次的卫国集兵甲五万,全民皆兵。

    惨败则国必灭,不胜则元气大伤,卫峥也极有可能失势,暴君这个名头怕是甩不掉了。这么多人在春耕之际弃农备战,来年吃什么?即便打平了,后面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何尝不是一场赌国之战,这就是天下战国的大争之世!

    ……

第22章 兵屯桂陵() 
——

    战争动员第十日,帝丘城下南城大门之外,已然集兵四万七千有余。这近五万兵卒当中,整整披盔戴甲的甲士不过万,其余都是壮丁百姓,几万人的穿着不一。

    虽然如此,但在战国乱世,全民皆兵的时代,各国都是民风彪悍,拿根棍子就有战斗力,凡是男丁基本上没有不上过战场的人,集结起来由军统帅便可上战场杀敌。

    “此战:胜,则强国——!败,则国灭——!战火为何而燃?大争之世,吾辈心中有所求!”城临上,一身甲胄的卫峥俯瞰城下,此时此刻,大风呼啸,战旗随风涌动,近五万兵卒尽皆一语不发,下方大军方阵之前,以大司马宁元大将军为首,白起亦是在侧,纷纷策马而望向城楼之上,数万道目光遥望帝丘城楼。

    城楼之上身披戎装的卫峥再次大声道:“凡参战者;一人得百亩良田;凡斩敌甲士一首级(军官),得百顷良田(古衡量制);凡战死者,免其户税;战后有功者莫不拜将听封,论功行赏——!”

    “卫风——!”

    数万人齐声一吼,震耳欲聋。大将军宁元感受着数万将士的士气陡然拔高,感触深刻。

    置之死地而后生,举国上下都知道这一战是决定命运的一战,可谓气势如虹,仅此一番便对卫峥领军毫无怨言。

    宁元心中不免一叹,兵谋之道,确是不及鬼谷门徒矣!

    不过紧随而至的是振奋,有这么一个会伐兵谋略的主子亲率大军,面对强敌之国也是信心大增,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心里也被这股士气所影响着。

    城楼之上,卫峥一挥披肩的红色战袍,右手握住了腰侧的剑,缓缓出鞘。

    剑锋顷刻间遥指前方,无任何言语,只此一个动作屹立于城楼之上。

    策马而立的大将军宁元目看着城楼上的卫峥,剑之所指便是信号所至,宁元当即转身,白起等将领亦是策马转身,司马大将军顿时扯开了喉咙:“三军听令。出发——!”

    鼓手见状瞬即鸣鼓!

    咚咚咚——!

    兵临城下,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开拨而行,顷刻间激起漫天尘土。

    城楼之上的卫峥收剑入鞘,转身下城,不消片刻,一队人马从南城大门奔袭而出,直追大军而去,策马而行者为首的赫然便是卫峥。

    这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是卫峥重生战国以来的首次大动作,此战,更是标志着沉浸五百多年来的卫国正式加入天下大争的行列中来。

    直到后世史学家翻出这一页历史,无不为他强大的魄力、洞悉力和果断所折服。

    ……

    卫峥率领着卫国数万大军从帝丘(濮阳)城星夜兼程朝着西南方向直扑而去,第二天清晨便抵达了河水(黄河)以南的濮水一带。

    从帝丘城赶制濮水,近两日路程赶了快一百五十里地,大军也有些疲惫了。

    军营大帐内,亲自挂帅出征的卫峥召集了白起、宁元等一众随军出征的卫国将领进行第一次商议。

    大将军宁元当即跳出来说道:“君侯,为何大军不渡河(黄河)向西北朝歌、殷墟等地进军?怎么反而南下濮水之地?”

    这行军两日期间,一路上宁元既是急不可耐,又是欲语不得。不是说好的要收复失地吗?朝歌、虚、黎、殷墟等地那是在濮阳城(帝丘城)的西北方向,还要度过河水(黄河)的啊。

    卫峥这番命令大军直扑濮水的举动实在让宁元搞的丈二摸不着头脑,这岂不是南辕北辙吗?行军打仗可不是儿戏,现在终于召开军前议会,宁元便忍不住跳出来了。

    座上的卫峥便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朝歌、虚、刚、黎、殷墟等地虽然无魏重兵把守,或可轻易取城。然攻城乃兵谋之道下下策,硬攻要夺下来固然可以但也免不了一番伤亡,这里是我卫国上下全部的家底儿了啊将军,能不消耗尽量不必要消耗。”

    “末将不解!”宁元又说道,心想着打仗哪能没有伤亡的道理,等收复失地,这些损失也是可以弥补的啊。

    “兵者,诡道也——!”卫峥神秘呼呼的说道,瞬即起身看向身后的大地图,遥指地图上的帝丘城(濮阳城)和魏都城大梁,两者不过四百多里左右的相隔距离,大梁城便在帝丘城的西南方,中间有濮水和济水。

    卫峥头也不回的盯着地图说道:“宁将军可还记得昔日魏伐赵国而使齐驰援之的两次围魏救赵韩之战?可还记得三十一年前,齐魏两国于此地爆发的一次旷世大战么?”

    说罢,卫峥的手指着濮水以西不足百里之遥的桂陵之地。

    “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大帐中的白起看到卫峥指着的桂陵之地,心中默念。片刻,陡然间两眼迸发精光,举目凝视着卫峥的背影,白起似乎已经想到了兄长的战略意图了,顿时有些兴奋难耐。

    “君侯的意思是……”宁元迟疑的看着地图上的桂陵之地犹豫不决。

    只见卫峥陡然转身环视一众将领,尤其是白起,卫峥咧嘴一笑,言简意赅的说道:“围大梁城!”

    “什么?”宁元大吃一惊。

    君侯这是疯了吗?我们是要去收复失地啊!竟是要直扑大梁?前面才说攻城为下下策,这就要围攻大梁???

    惟闻卫峥朗声而道:“此役,伐交为主伐兵辅之,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策。此番我欲故伎重演孙膑围魏救赵之计,陈兵于桂陵,遥望大梁,今日休整,五更之际启程直扑桂陵之地,务必以雷霆手段夺下桂陵城。”

    卫峥当即下令道:“宁将军,待我大军抵达桂陵之地,破城之际,全城戒备,只可进不可出,我大军进驻亦不可扰民烧杀虏虐之,如若有人触犯军规,立斩不赦。接下来将军便派遣一队人马反复出入桂陵,非但不要掩饰,更要大张旗鼓,本侯要的便是让魏王知道我军至少十万之众扎堆兵屯于桂陵之地,遥望他大梁都城!”

    “此为第一步。”卫峥说着竖起两个手指,“其二,白起听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