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有吴起把秦人吊起来打,紧随其后更有一个想要灭秦的庞涓,带着吴起留下的魏武卒还是把秦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更别说抬头了。
此时此刻的义渠人当真拍手称快,秦国也有今天。
秦与魏争河西,秦献公与魏国便死磕了二十多年无暇西顾之际,义渠人乘机从泾水南下占据了漆水一带、岐山、梁山一带的河谷草原,这与秦国旧都栎阳的距离不足百里,可见其有恃无恐。
义渠人也聪明,知道秦人被吴起、庞涓先后打的一天不如一天,也许那一天就被灭了国也不好说,于是有取而代之的心,占据岐山一带,其心不言而喻,就等着坐收渔利。
奈何,秦献公之后,秦国即位的新君是秦孝公,改变了与魏国死磕的策略,选择忍耐而变法图强,秦国虽然被魏武卒打的抬不起头来,但打义渠人还是绰绰有余,义渠也是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部族,即便占据岐山、漆水与当时的秦都城不足百里之遥也不敢发兵迫境而去。
几百年来,先被秦襄公打,后被秦穆公虐,再被秦献公打的抱头鼠窜,只能玩躲猫猫。
被打怕了,在义渠人的心中对秦人已经有不可战胜的畏强阴影!
趁火打劫已经是极限,哪敢去主动招惹秦人。
相比于丧失河西千里沃土的耻辱,义渠人算不得什么,秦孝公即位之后,发奋图强,启用卫鞅变法,对义渠人采取怀柔之策,数十年来秦人与义渠人也相安无事。
就这样,义渠国安定的度过了六十多年,而今已经成为了陇西之地,除秦国以外最富强的部族。
而今秦国的国君赢驷的抱负更大,其志在于东出中原,逐鹿天下,义渠人只要老实也不会去动他们。
自从六国相王,犀首合纵伐秦之际,义渠人以为秦国必然灭国,再起了心思,这才让差不多忘了北境还有个义渠大患的赢驷再次对义渠人重视了起来,不过却忙于与中原群雄周旋,也是无暇顾及义渠人。
但这一次,赢驷已经有一万个理由要灭义渠国,打不死也要打残。
义渠国历尽六十多年与秦相安无事,又频频接受中原文化的冲击,已经成为了一个半游牧般耕种的民族,而这意味着想要跟赢驷玩他祖父秦献公那套躲猫猫的戏码,已经一去不返。
……
泾水西岸的义渠城内。
苏代与当今义渠王并列而行,城内的义渠人看到苏代一身袍泽,张口便是“中国话(中原之国)”,任谁都能看出他是个中原人,
义渠王大大咧咧的说道:“卫侯如此盛情,本王盛情难却,先生你说吧,卫侯想要什么?”
“大王说笑了,此乃我家君上的一点心意,并无索取回报之意。”苏代一笑,拱手说道。
“哎,先生此言差矣,你们中原人,有个什么圣人?让本王想想……叫孔什么?”义渠顿时罢手,打着违和的腔调强行用中原人之乎者也的口吻交谈,说了一半说不下去,露出了部族人的特性。
“大王可是说春秋鲁国圣贤孔子?”苏代好奇的问道。
“你也知道?”义渠王说,当即哈哈的道:“也对噢,你当然知道,中原人嘛,叫什么来着?”
“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士,儒家学派祖师爷。圣人也!”苏代笑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孔丘,说过一句名言。”义渠王有板有眼的哼道:“常言道,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本王收了卫侯这么大的礼,不回敬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本王?”
“先生尽管开口便是,如此,回去了也能立功,卫侯大喜,说不定便会重重的赏赐先生啊。”
苏代心中一笑,表面却是一副感激不尽,当即深深大行一礼,拱手道:“在下多谢大王厚爱。”
“哈哈……呃……善——!”义渠王强行的说。苏代便若有所思的说道:“我家君上正在组建骑兵,尤为缺失马匹……”
“哈哈,原来如此,马匹本王有的是。”义渠王一副神秘兮兮的说道:“先生果真聪明,如此便能立下一功啊。”
“大王洞若观火,在下钦佩!”苏代一副被看穿了样子,干笑着说道。
“哈哈,好,既如此,本王便送你五千匹马儿,如何?”义渠王阔绰的说道。
苏代带着大惊的神色,连忙拱手而道:“大王如此厚礼,苏代受不得,大王无需破费五千良驹,五百驹足矣!”
这套路,就是典型的欲拒还迎之计!
………
第018章:秦军来了!!!(第四更)()
——
果不其然,苏代这一婉拒的话让义渠王洋怒的说道:“卫侯送如此大礼,本王若拿五百马驹回赠,成何体统?简直岂有此理!”
“这……”苏代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
义渠王顿时笑道:“先生不必推辞了,此番回去之后代本王转告卫侯,今后卫国与义渠要多多互通有无,本王正急缺军辎器械,卫侯的库府如有存货可以与本王互易,义渠的良驹可以任君挑选,君无戏言。”
原来这义渠王是想要笼络自己,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兵器,出手阔绰倒也不是只为显摆,苏代不由得小小刮目相看了一番,便拱手而道:“大王厚爱,苏代不敢忘,大王若是信得过苏代,用不了多久在下便为大王从我家君上那里讨一份更大的厚礼。”
“甚好,甚好——!”义渠王一听大喜的说道。
刚刚请苏代入了王府,一个义渠探子忽然来报:“报……!”
席地而坐的苏代眼目一闪,义渠王微愣,当即说道:“何事?”
义渠探子单膝跪地,一手抱拳附于胸前,道:“禀报大王,秦军已经撤回崤塞,秦国已与韩国停战重修盟好。”
“秦国在函谷关的大军可是南下与楚国决战?有无兵马北上?”旁坐的义渠将领说道。
“崤塞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北上的秦军目测二十万大军已经兵出云阳,一路沿着漆水北上深入我义渠腹地,按行程五日即可抵达泾北!”那探子说道。
在座的众人除了苏代,皆面色一变,一个义渠将领也不顾苏代这个外人,连忙说道:“秦国发兵迫境,大王,举族撤回阴山漠北啊,让秦人扑个空,待秦军撤退再卷土重来。”
“慌什么?秦军二十万?我义渠的勇士也有二十五万,今日义渠已不同往日而语。”义渠王眼冒精光,自言自语的说道:“三百多年了,义渠人三百多年始终活在畏强阴影之下,本王不想再这么活下去,秦军一来,未战便要抱头鼠窜?再说了,今日义渠以效仿中原之国耕作,举族搬迁岂是容易之事?”
那义渠将军心中一惊,连忙出列跪着说道:“大王三思啊,虎狼强秦,中原群雄都打不过,与秦军正面拼杀,义渠必败无疑,只有游动作战才能无损。”
“你直接说跑不就行了?”义渠王怒道。
“大王,在下有一言不知大王愿听否?”这个时候苏代拱手而道。
“噢,先生说罢。”义渠王这才发现有个外人,便收敛了怒意而看向苏代。后者想了想,若有所思的道:“战阵,便是列国之兵鲜有能胜秦之锐士,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不智也。义渠骑兵在于游动作战,将军说的不错,只有机动作战,伺机奔袭,以义渠兵之长攻秦军之短,方能一战。”
“气煞本王也,没想到秦军竟然不顾楚国倾力攻秦之危局,反而举兵二十万众北伐我义渠……”义渠王咬牙切齿的自言自语。
旁听的苏代听此一言却不闻不问,显然,义渠人至今还不知道让秦国下定决心动了灭国之心的,便是坐在旁边这个苏代先生的主君一手挑唆而与秦的一场谋国交易。
苏代又说道:“大王,秦军伐来,战事要紧,在下这便告辞,回国告知我主,义渠有难,虽远隔千里,卫国亦且不能派兵,却可援助军资,在下返回朝歌力说我主援助义渠国以军资器械,以报大王厚爱。”
“太好了,本想多挽留先生些许时日的。”义渠王大喜的说道。
“大王厚爱,苏代万分敬谢,在下这便告辞了!”苏代起身拱手的说道。
“慢着!”义渠王罢手而道:“来人,即刻起备足五千良驹,随同苏代先生而去!”
“谢大王——!”苏代再次行一大礼。
“先生,卫侯能给本王多少兵器?装备十万大军可否?”义渠王连忙说道。
“别说十万,二十万亦绰绰有余。”苏代信心十足的说道,义渠王大喜之时,话锋一转:“只是,秦国北伐义渠,我主若是明目张胆的资助义渠国,势必得罪秦国,在下便是有千言万语之说辞,我主亦且不可能应允。”
“何解?”义渠王略急的说道。看着苏代若有所思,后者又道:“大王,不若这样。”
“先生快点说吧。”
“这个法子既不得罪秦军,也能帮助大王,我主也会采纳在下之见。便是大王去找卫国的商人购置兵器,我主把精器发放给商贾,大王与之交易即可,如此一来便与我家君上毫无干系了,秦国也找不到借口。”
列国的商人之中,军火贩子本来就在战国时代大行其道,或囤积粮草在战时发财,或贩卖兵器,见怪不怪的事情,军火贩子列国都不得不倚重的存在。
“先生果然妙计百出,那便有劳先生了!”义渠王高兴的说道,买卖就买卖,只要拿到急缺的中原精器,与秦国的大战就能多几分胜算。
“事不宜迟,在下告辞了!”
苏代就这样离去了,秦国发兵迫境的压力本来就刻不容缓,义渠人说不定这次还得跑路,既然跑路就是要轻车上阵,牧场的马匹等牲口也不能全带走,索性送了苏代,买一份保障也比留给秦人的好。
如此,第二日五千匹良驹便备齐了,第三日苏代便在一支义渠人的帮助下领着五千匹良驹前前后后的踏上返回中原的归途,可谓来去如风,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义渠王到现在,被人卖了还不知道,更忙着帮卫峥数钱,可谓怪诞之事。
第五日。
仓皇的义渠人得知秦军迫境而来,自知不敌,不得不举族北迁落水白于山而去,这下才知道有了六十多年的耕种历史,再次想要如同游牧民族那般,没那么容易说走就走,此时此刻,仓皇的义渠人已经弃城义渠北上关隘的方渠一代。
“大王,我们的行军速度太慢了,需要加快行军!”塞外郁郢旷野,数十万拖家带口的义渠人沿着泾水一路北上,更有义渠人驱赶万马奔腾,还带着马匹不说,还有羊群,这些都是义渠人的家底,赖以生存的资源。
然而如此一来却是导致行军速度过慢,成了累赘,秦国的十数万大军随是步卒战阵为主,但好战的秦人本就与义渠人恩怨数百年,宿愿难消不说,杀敌领军功是驱动秦人双腿奔驰的不竭源泉,如此局面行军速度比义渠人只快不慢。
想要加快行军速度,就必须要丢弃阻碍行军的包袱,而这些包袱就是羊马牲口还有老弱妇孺。
“怎么快?”义渠王指着远方的羊群,“已经舍了庄家,弃了牲口,义渠人吃什么?”
“大王请率主力北撤,我留下两万兵马殿后!”那将军只好退而求其次的说道。
“兄弟,活着回来!”义渠王憋了很久,只说了一句话,面朝对方单手握拳附于胸口。
正欲前行时,身后忽然传来了惊恐的声音:“秦军来了,不好了!秦军来了!”
……
第019章:霸气的赢驷(第五更)()
……
“什么?”那义渠将军回看后方,漫天尘土正席卷而来,一看之下大惊失色的说道:“不好,大王,是秦军的骑兵!”
秦国虽然没有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但不代表秦国没有骑兵,老秦人自秦襄公伊始三百多年来,秦国的历史或者说秦国的扩张史就是一部打戎狄的历史,与戎狄打交道打了三百多年,自然有骑兵不是怪事,只不过山东列国皆战车为王的天下,动辄数十万规模的交战,秦人被魏武卒除了“后遗症”,也是对“步卒战阵”“战车为王”深信不疑,否则秦倾国之力为何干不过吴起和五万魏武卒?
给被魏武卒压制了百年,也没有发现骑兵的威力,所以骑兵部队并未在秦国成建制、更别说如此刻卫峥在卫国系统化组建骑兵战阵而行胡服骑射了。
秦人没有重视骑兵,不代表秦人没有骑兵,只不过规模太小,都是打戎狄为主,打戎狄还是要骑兵牵制的。
“来不及了,义渠的勇士们,速速迎战!”义渠王大吼的说道。
秦军骑兵可没有拖家带口的累赘。
义渠王大声道:“秦人的骑兵不多,只有区区三千骑,是为了牵制我们,迅速剿灭他们,不能被他们牵制到秦人步卒驰援而来。”
义渠人与秦人你攻我伐数百年,早就熟悉了秦人的路子。
“杀——!”但见彼端,三千秦国骑兵带着怒涛之声席卷而来,面对义渠王二十万骑兵竟是丝毫不惧,秦人果真是出了名的不怕死。
在这三千骑的身后,赫然便是披盔戴甲,手持长矛、短戈、利剑的秦军锐士步卒如饿狼扑食而来。
“义渠的勇士们,杀——!”义渠王怒吼道,泾水以西的郁郢旷野之上,二十万骑兵奔腾南下,三千秦军骑兵的先头部队竟是毫不畏惧,反而兴奋使然,直接冲杀而去,悍不畏死的虎狼之师果真无愧其名。
魏武卒是秦军的克星,秦人也许怕吴起和他的魏武卒,但绝对不怕义渠人,恰恰相反,秦人是义渠人的主子,反而是义渠人天生的克星。
顷刻间,二十万义渠骑兵与三千骑秦军锐士南北冲撞,一时间惨烈人吼马嘶响彻旷野,一个个秦军锐士倒下,没过多久,秦军三千锐士便死了八百余人,剩下的被二十万义渠大军合围绞杀,然而死在秦剑之下的义渠兵却是更多,双方的战损比完全不成比例。
义渠人对秦人天生畏惧,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看到嗜杀的秦人竟是胆寒,完全不知己方是二十万大军,而秦人不过区区三千而已。
也许,这便是克星。
另一边,义渠人也在后撤。
然而,对围杀三千秦军锐士却不能速战速决,剩下不到两千的秦军抱成团,犹若铁拳一般,二十万骑兵硬是啃不下来,这让义渠王惊怒交加,二十万大军灭三千秦人兵马都这么吃力?遇到秦军主力,还用不用打了?
义渠王可谓又惊又怕又怒不可制。
“大王,不好了,秦军主力来了!”义渠人大骇的说道。
“大王,快走,马匹、羊群,牲口都不要了,快走啊!”那义渠将军吼着说道。
“我不甘心!”义渠王暴起青筋的说道。
“只要人在,义渠便可东山再起!”那义渠将领当即说道,情急之下立刻命令亲卫:“愣着干什么?带着大王走,进入方渠来日卷土重来!”
另一边,率领十数万秦军锐士的将领不是谁,正是魏冉!
樗里疾刚刚从函谷关回来,司马错镇守蓝田,甘茂据守武关与楚军且战且退,不断周旋。此等境况秦灭义渠,赢驷颇具深意的直接点将魏冉出兵北伐义渠。
不得不说,秦国,当真猛将如云。
“将军,我军锐士突围了,死了一千六百人!”秦军副将前来禀报道。
原来负责牵制义渠部队的三千骑兵突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