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褚研究大汉的地图是下了苦功夫的,结合前世的知识,大部分的县名他一听就知道大概的位置。昭武?什么地方?没听说过啊。
许褚认为自己是得了个名号候,只是被朝廷表彰了一下,没有拿到什么实惠的东西。可谁曾想到,经过袁绍细说,许褚并不是名号候,而是封地候。而且还是县候,原来昭武却是个县。
许褚没有当场问袁绍昭武县在哪,一来掉价,二来不必问,肯定是在离中原很远的地方,否则他应该听说过这个县名。
后来才知,昭武县位于凉州张掖郡,地处西垂,往西过了酒泉郡就是西域,周围都是沙漠,人烟稀少,产出不用说,几乎没有。
“亏他们能想出这个县封给我!”许褚无奈之时,也只能调侃下自己了。这个昭武侯,虽然是县侯,是封地候,但把食邑定在那里,跟没有食邑毫无区别。从中阻挠的,想来是董卓了,董胖子还真是记仇啊,邙山脚许褚捏了下他的手腕,他还了许褚一个昭武县侯。。。。。。
但听袁绍又道:“卿不知道,若非我等据理力争,便连昭武侯都没有,而是个乡侯。”原来朝堂之上,提议封侯许褚的话一经说出,董卓就想随便弄个偏远的小乡糊弄过去,袁隗、袁绍等党羽自是不愿被董卓压过一头,一番争取,最终是选了昭武县,一个没有实惠,却还算得上寓意不错的封地侯。
许褚在颍川有过征讨黄巾的战功,又诛了张直这个士族眼里的大祸害,还在圉县帮了赵谦、高干的大忙,最后到了洛阳,逼死赵忠、迎回天子,加起来也足够封个侯了,虽然最终的结果许褚有些不满意,到底是比没有要好。以后人家遇到他,至少会称一声‘许侯’或者‘昭武侯’。
再说庐江太守这个任命,倒是没有出乎许褚的意料,戏忠已然提过,扬州的九江、庐江二郡,很有可能就是许褚下个落脚点。
戏忠又一次展现了他的政治眼光。
庐江这个地方,比起颍川来,肯定要差上不少,然对于许褚来讲,说不定是个较为合适的去处。
第103章 许褚奔走求美郡,宫中天子可怜人(下)()
再度拜谢过袁绍,许褚回到舍中见到戏忠,将事情简单说了下。戏忠对于许褚这个‘庐江太守’的任命也是兴致不高,就那样吧。
庐江隶属扬州刺史部,扬州对于东汉来说是较为偏远以及非常大的一个州,因为大,所以扬州的偏远是要分开讨论的。比如囊括后来的浙江、福建两省的会稽郡,自是跟位于河南尹的洛阳非常远;但与豫州刺史部接壤的庐江、九江两郡,就不显得那么远了。
在戏忠眼里,庐江郡还是可以的,至少比什么青州的东莱郡以及幽州的郡、国要好的多。
看来许褚在袁绍眼里,也并非是毫无用处的人。
戏忠叹了口气说道:“可惜诸如陈留、颍川等要害之郡,以主公的地位不仅得不到,就算得到了也不好驾驭。”
许褚点头称是。通常来说离洛阳越远,世家大族的力量就会稍显薄弱些,总不至于跟颍川、陈留、汝南一样冠盖豪族遍地走,让许褚一步十阻,如履薄冰。
然令许褚大为意外的是,对于自己的封侯,戏忠大为振奋。
眼见地戏忠对自己得封‘昭武侯’的雀跃,许褚觉得非常奇怪。乱世将至,侯爵再好听,有什么用呢?
戏忠认为很有用,且作用或许不比得一‘二千石’太守来得差。许褚与戏忠对待侯爵上的态度反差,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许褚一个穿越者对于历史不够熟识,不够尊重。
两汉重军功,一般来说,没有立下军功的文臣、武将都是不能封侯的。而封侯一事,也可以称之为两汉的有志之士所追求的最高荣誉之一,能比封侯的荣誉对英雄豪杰诱惑更大的,想来想去,或只有出将入相了。不过既然都出将入相了,通常侯爵也早就拿到手。
许褚得封县侯,虽然昭武县远在凉州边陲之地,没有经济上的收入可言,但荣誉到手了,金印紫绶到手了,那些依附在许褚身边的人中,大到心腹文臣武将,小到看门、巡逻的士卒,哪一个会不与有荣焉?从此以后,天下豪杰说起许褚,脑子里第一跳出来的便是‘昭武侯’三个字,许褚的名望又岂能不水涨船高?
戏忠语重心长地对许褚说道:“封侯一事,主公必须重视,尤其是对于太傅袁公、袁司隶等人,还是要郑重其事地修书一封,表达谢意。”
另外戏忠还说,昭武侯虽然实际上没有食邑带来的收入,但在朝廷的诏书里,定会写明封邑多少户,如料不错,县侯至少当在千户之上。按照汉制,千户以上的侯可以上表朝廷置家臣两人,一个是家丞,一个是庶子。
家丞、庶子,都是主理家事的职位,即便许褚的昭武侯实际上没有事情让家臣处理,仍可用此二职来收拢人心。
许褚心悦诚服地说道:“志才,我受教了!”
两个家臣的人选许褚倒不急着定下,反正昭武侯的金印在手,犯不着太迫切。
按照惯例,许褚封侯、拜郡,需得觐见天子。此事自是由袁隗、袁绍来安排,袁绍派人来传话,大概要等上几天。
知道自己要去庐江任太守后,许褚可谓归心似箭。但该耐心的时候还是得耐心,两天里他一则乘此机会好好逛了逛在他眼里古色古香,在世人眼里富丽堂皇的洛阳城;二则与戏忠一起寻故交好友叨扰,希望能多结识一些有名的士人。
去拜访荀彧的时候,适逢荀府中来了几个荀彧的朋友,许褚暗道运气不错,在荀彧的引荐下与众人行礼。
共三人,其中一人与荀彧样貌多有相似处,比荀彧看上去年长几岁,乃是大名鼎鼎的荀攸,荀公达,时任黄门侍郎。另二人一为周毖,字仲远,任侍中;一为郑泰,字公业,曾受大将军何进所征担任尚书侍郎,现辞官赋闲。
荀攸后来被称为曹操前期五大谋主,许褚是了解一些。另外两个,他就不知道了。但无一例外的,三人都对许褚邙山脚下面对董卓的表现大家赞赏,不吝誉美之词。
荀攸是相对内秀的人,他的赞赏多表现在神情上,言语中倒没刻意为之。郑泰此人虽是士人,但如陈留太守赵谦一样,都是个性非常刚强、直接的人。
郑泰看向荀家叔侄及周毖,说道:“许太守不畏董贼强暴,国之勇士,亦不过如此。真乃豫州伏虎也!”
伏者,有隐藏之意。郑泰这是说许褚是一头隐藏着的猛兽,加上前一句‘国之勇士’的褒奖,其意便是许褚日渐壮大后,将会是对抗董卓的一把利器。
许褚看诸人面色,郑泰言及‘董贼’二字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惊讶或者惊慌,似是对此话出于郑泰之口显得习以为常。
许褚不知道,郑泰现在赋闲在家,就是因为当初进言大将军何进说:“董卓残忍暴虐,野心无穷。大将军若倚仗董卓参与朝政,祸不远矣。”何进当然是没有听从,于是郑泰就弃官离去。
郑泰的识人之明与刚强之性,都在此事中体现出来。
许褚心道:由得罪董卓一事,间接地让士族更待见自己,目前来看效果还算可以。
谦虚几句,和众人闲谈一会,最后话题还是回到许褚身上。
因为不论是荀攸的黄门侍郎还是周毖的侍中,都是天子近侍,许褚将要封侯、拜庐江太守的事情他们很快就知道了。
这一次的任命,不像上一次拜守颍川时显得那么突兀,从在座的几人话语中,许褚明显感觉到他们乐于接受此事。
荀攸说道:“董卓占据皇家林苑,强派他的湟中义从、秦胡士卒驻守宫廷,对朝廷来说,已是尾大不掉,短期内难以遏制其汹。司隶遣君去庐江郡,又遣鲍允诚返乡,虽是不得已之举,仍不失为一种应对。”
许攸他们是把鲍信离京返乡,还有许褚拜庐江太守两件事都归为袁绍的运作中去了。
恐怕在洛的所有士族,都开始察觉到这个苗头,认为袁绍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却又听周毖说道:“许君觉得董卓此人如何?”
许褚想了想,回道:“在下切以为,董卓此人野心极大,或将仿效伊、霍故事,入主朝政。”
在座四人大惊。
伊尹、霍光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废立天子。
许褚语出惊人,并不是想‘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加深荀彧、荀攸两叔侄对他的印象。他功劳有了,起事的基础有了,现在昭武侯到手,名望也有了些,所缺者,就是世间名士对他的认同感。要想彻底改观荀彧、荀攸等士人对他的看法,就得表现出远超一般武人的政治智慧。所以临时起意,突然提到董卓要废立天子的可能性。
这件事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发生,拥有后世眼光的许褚非常肯定。巧合的是,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时机也非常好,恰好在荀彧、荀攸等士人对董卓的内心想法只隔了层窗户纸的时候。
荀彧、荀攸一点就通。
周毖则言道:“董仲颍是外臣、武人,于朝中并无威望,岂能行伊尹、霍光事?”周毖是凉州人士,在座四个人里,他对董卓的看法是属于相对温和的。
许褚既然提出了观点,岂会事先没有腹案?关于董卓日后的行事,他跟戏忠有过几次探讨。便道:“正因董卓在洛阳根基浅,在下才会作此判断。况且董侯”
荀攸冷冷道:“尝听有人言道:董卓数次提及他是故太皇太后宗亲我看许君此言,并非无的放矢。而且汉家故事,为‘大将军’者,向来是天子舅氏。哎,只叹太傅与司隶并无驱董之意,以至事情如斯!”
周毖沉默,结合许褚、荀攸的话,董卓竟是想通过跟故太皇太后攀亲戚,摇身一变,成为‘外戚’。除了攀上太皇太后的亲戚之外,他要成为外戚的另一个条件,便是改立董侯为帝。
董侯刘协,从小跟着董太后长大,董家在刘协那里早被看作是他的外家。又因废立天子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董卓宣示自己政治实力的一种手段,所以整件事推算下来,居然出奇的顺理成章。
伊尹、霍光有一个鲜明的共同点——废立天子。
许褚语出惊人,并不是想‘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加深荀彧、荀攸两叔侄对他的印象。他功劳有了,起事的基础有了,现在昭武侯到手,名望也有了些,所缺者,就是世间名士对他的认同感。要想彻底改观荀彧、荀攸等士人对他的看法,就得表现出远超一般武人的政治智慧。所以临时起意,突然提到董卓要废立天子的可能性。
这件事不出意外的话一定会发生,拥有后世眼光的许褚非常肯定。巧合的是,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时机也非常好,恰好在荀彧、荀攸等士人对董卓的内心想法只隔了层窗户纸的时候。
荀彧、荀攸一点就通。
周毖则言道:“董仲颍是外臣、武人,于朝中并无威望,岂能行伊尹、霍光事?”周毖是凉州人士,在座四个人里,他对董卓的看法是属于相对温和的。
许褚既然提出了观点,岂会事先没有腹案?关于董卓日后的行事,他跟戏忠有过几次探讨。便道:“正因董卓在洛阳根基浅,在下才会作此判断。况且董侯”
荀攸冷冷道:“尝听有人言道:董卓数次提及他是故太皇太后宗亲我看许君此言,并非无的放矢。而且汉家故事,为‘大将军’者,向来是天子舅氏。哎,只叹太傅与司隶并无驱董之意,以至事情如斯!”
周毖沉默,结合许褚、荀攸的话,董卓竟是想通过跟故太皇太后攀亲戚,摇身一变,成为‘外戚’。除了攀上太皇太后的亲戚之外,他要成为外戚的另一个条件,便是改立董侯为帝。
董侯刘协,从小跟着董太后长大,董家在刘协那里早被看作是他的外家。又因废立天子这件事,本身就可以被董卓宣示自己政治实力的一种手段,所以整件事推算下来,居然出奇的顺理成章。
废立一事,不可多谈,说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极为大胆了。
荀彧确如许褚所想,深深叹了口气,蹙眉闭眼,作沉思状。荀彧惊叹于许褚的眼光,居然都赶超在他们这些‘名士’之前,又叹息宫中刚刚经历一次血腥政变的天子,或在不久的将来,又要迎来一次大起大落。
谈性全无,众人都起身向荀彧告退。
离开荀彧府邸,许褚返回太傅府舍中,袁绍那边传来准确消息,后天上午,着许褚入宫觐见天子。
第104章 重返颍川(上)()
十日后。
许褚此时已过了轘辕关,到了颍川地界,离阳城只几十里路程。
回想那天宫中面见天子的过程,许褚感叹不已。
皇宫之中的宫殿楼阁、高台铜兽,因为经过之前的政变,虽威仪犹在,但那些来不及修缮的被损坏的地方却无时无刻不再提醒许褚,汉室四百年天下,辉煌已去。
十几岁的天子刘辩,坐在那张与他的身形无法相配的巨大龙椅上,带给许褚的并没有任何来自‘九五至尊’的威严,只有一个小小少年的惶恐与无助。
天子实在是个可怜的人。
灵帝生过许多儿子,今天子之前的诸子尽已早夭,于是刘辩刚出生,还在襁褓之内,就被带到一个道人家中长大。固然是灵帝怕刘辩也跟他的哥哥们一样早夭,可刘辩既然生长在平民之家,那与生长在皇宫之中的皇子就有着天壤之别。
故而比起刘协,刘辩更像一个普通百姓的孩子,落在灵帝眼里,就会觉得相比刘协,刘辩更加轻佻,更加没有身为皇子的威仪,所以灵帝更喜欢刘协。
但是刘辩承受的压力,却不比刘协更小,反而因为他的母亲何太后,他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以及何苗等人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在巨大的压力中长大。好不容易等到登基,结果又碰上了宦官与大将军、士族的权利斗争引发的宫廷政变,兵乱中被宦官裹挟至野外,又被另一个跋扈犯上的军阀董卓迎回了宫城。
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又怎会不感到彷徨、无助?
许褚由是对今天子产生了怜悯与同情,这份怜悯,也只能放在心底,万万不能对旁人说的。
最前头开路的张顾折返到中军处,向许褚禀报:“君侯,前面便是阳城了,我等是在城外”
阳城令李旻已然被召回朝中任朗官,现在的阳城里,并没有跟许褚作对的人。然许褚已经不是颍川太守,也不想进阳城或在阳城外耽搁,问戏忠道:“司马甘宁可还在阳城以东的地方驻扎?”
出了洛阳城后,来自颍川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到许褚那里,甘宁那边就曾有数封急信过来,甘宁那边的信许褚还没来得及过问,而是交给戏忠过目,才有此一问。
戏忠道:“甘兴霸不曾返回洧水大营。”
许褚便下令:“加快行军,赶往甘司马军营处!”
甘宁有两千多部曲,号为别部。其实甘宁这个别部司马,是含有水分的,因为他不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职,而是如日后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曹操以夏侯渊为别部司马一样,私封的。
该有的待遇,当然许褚都经由徐庶安排一应发了下去,可终归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味道,是以甘宁听说许褚自己带队去洛阳后,心里不免有些小疙瘩。这个小疙瘩,在听说许褚受封昭武侯,被表为庐江太守时,尽皆没了。为何?一人得到,鸡犬升天。
许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