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魏-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就是通过邯郸一战,魏国原本衰落的国运突然被生生遏制。收复了除却河东以东的所有失地不说,还生生兵不血刃的从秦国口中取得了陶郡这个天下最富庶的地区。

    而后魏国又突然南下败楚,夺取楚国的泗水之地,要知道泗水一代原本是宋国土地,自是富庶无比。就是通过这种手段,魏国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国势亦开始蒸蒸日上。

    而后魏国又说动赵、楚两国联合灭齐,生生将齐国一分为三,而魏国取得的,却是齐国最为富庶的临淄地区,这使得魏国一跃成为了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大强国。

    可那时,魏国仍旧避免对秦国开战,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了北方的赵国,特别是在廉颇入魏以后的那几年,魏国更是将赵国在大河以南的势力全部清除,使得自己有了一个安定的大后方。

    而后,魏国又联合秦国伐楚,使得楚国不得不退却至淮南。

    其实,至此以后,魏国便在国力上完全压制了秦国,可秦国却依旧不自知罢了。

    不止是秦国,即便是楚、赵等国,也依旧以为天下第一强国还是秦国。

    而当时,项燕隐约的猜到了这一点,故而才与秦国联合,在魏国背后捅了一刀子,可那一刀却没有捅好,反而伤了楚国自己。

    而北面的赵国却选择与魏国联合,共同抗击秦国,使得秦国彻底大败,而魏国也因此而稳稳当当的坐稳了天下霸主位置。

第313章 困顿的楚国() 
此时,项燕也在反思楚国这些年来犯下的过错。

    说实话,邯郸之战中,获得好处最多的并不是魏国,而是楚国。

    因为秦国在邯郸一败之故,楚国得以收复南阳,鄢郢之地,当时的那几年,楚国可以说力压列国,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强国。

    论国土,天下列国再没有哪一个国家有楚国这样国土广袤的国家了。

    论人口,鄢郢、陈地,寿春、泗水、江东都是人口稠密之地。

    论富庶,山川海泽,楚国无所不包。

    论地势,楚国独霸南方,地理优势只是略逊于秦国。

    无论从哪一方面讲,楚国的优势都远远优于魏国,可楚国却是一败再败,而魏国却是一胜再胜。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魏国这个原本处于四战之地的国家突然间就崛起了呢?

    不止项燕在思索,昌平君亦在思索。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年魏国的国策很是灵活,再加上在人才上的天然优势,故而无往而不利。

    邯郸之战中,魏国联合赵、楚两国抗秦,使得秦国的霸主地位摇摇欲动。

    而楚国力压秦国之后,魏国又联合秦国共同抗楚,夺得泗水之地。

    而后的灭齐一战,更是使得魏国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大后方。

    而为了能够彻底使自己的后方更加的稳定,魏国又联合秦国伐楚,夺取淮北之地。

    见秦国国力恢复过来,又联合赵国共同抗秦。

    一步步走来,列国的实力在一步步削弱,而魏国的国力却在一步步增加。

    由此可见魏国对外政策上的灵活多变。

    而在人才上面,魏国更是不遗余力的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如果二十年前人们还可以说天下之才,半出于魏的话,那么现在天下间的人才,八成以上都是出自魏国。

    就是靠着这源源不断的人才,魏国国内才能国泰民安,才能使得魏国的国力增长的这么迅速,这个速度,是列国都无法比拟的。

    要知道,即便是最成功的商鞅变法,最终使秦国彻底强大起来也是花费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这是还未成为天下霸主的前提下。

    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开始在国内变法,公元前329年,秦国彻底夺取魏国的河西、上郡之地,这才使得秦国正式强大起来。

    而当时国力比秦国强大的,还是东面的齐国以及南面的楚国,可以说,当时在国力上,齐、楚两国都有碾压秦国的实力。

    可秦国却用合纵之策,先后削弱了强大的楚国以及富庶的齐国,正式坐稳了天下第一强国的交椅。

    而秦国正式坐稳天下霸主的时间却是公元前284年,当时五国伐齐,秦国彻底一家独大,而这个时间距离商鞅变法开始已经有七十五年。

    有时,昌平君亦想在楚国变法,可最终也只是想想而已。

    楚国的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国情十分的复杂,朝堂上的中枢职位全部都由国内权贵担任。就好比当年春申君之时,拜儒家领袖之一的荀况为兰陵令之事,这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可想象之事。

    荀况,不止是儒家宗师,更是天下名士,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楚国只是让其担任一个小小的县令,更别说其他士子了。

    要知道,当时儒家另外一位宗师孔斌可是在魏国担任国相,虽然没多久孔斌就辞去了国相一职,可最后亦是担任了魏国的御史大夫一职。

    而孔斌去世之后,荀况亦入魏出仕。

    荀况刚一入魏,魏国便拜荀况为御史大夫,由此可见楚国与魏国在人才任命上的诧异。

    不说魏国,即便是秦国,商鞅、张仪、范睢等人亦是入秦没多久就跻身于秦国的权力核心,这在楚国是根本就无法想象之势。

    要说楚国的朝堂核心,也不是没有外国人进入过,当年的吴起离魏之后不就是担任了楚国的令尹吗?

    可也就此一例而已,吴起之后,再无国外士子能够跻身楚国权力核心了。

    别说国外士子,就是楚国本地士子,亦没有跻身权力核心的例子。

    要不然李斯也不会大老远的跑到秦国出仕,因为李斯明白,如果他呆在楚国,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小吏的命而已。

    虽然自昌平君迁都江东以后,国内权贵的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可这个削弱也是相对而言,楚国朝堂重臣仍旧是由国内权贵担任,其余士子,别说跻身权力核心了,即便在地方上担任县令的都屈指可数。

    这是楚国的切肤之痛,可此病已经病入膏肓,无论是昌平君还是项燕,都无法诊治。

    亦或者说,楚国的病其实是可以医治的,可昌平君和项燕却没有这么大的魄力去切除这个毒瘤。

    说到底,昌平君在秦国多年,国内真正支持他的势力并不多,而项燕说到底只是大将之姿,对于朝堂争斗之事亦不擅长,也没有那个政治手腕,故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一步步的衰亡而无力回天。

    现在,昌平君之所以欲和秦国联合,也只是昌平君等人只是想苟延残喘,至少不让楚国的基业断送在自己手中而已。

    其实说到底,楚国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要知道,春秋时期的楚国可是与晋国并列的两大强国之一。

    晋、楚百年战争,争夺的无非就是天下霸主的名头而已。

    可是到了战国时代,楚国就有些不适应了。

    晋国一分为三,而只是三晋之一的魏国,当初就接连败楚,这使得楚国有些想不明白,为何已经一分为三的晋国的国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会有所上升了呢?

    楚悼王熊疑是个明白人,于是便从魏国挖来了吴起,在楚国变法,最终使得楚国接连击败魏国。可好景不长,随着楚悼王的去世,楚国的变法也便戛然而止,楚国又遵循起春秋时期的那一套守则。

    至此以后,楚国国策鲜少有变,而不变的结果便是自己最终将自己玩死。

    其实,可是说楚国是继魏国之后,在战国时期第二个实施变法的,可楚国的贵族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

    要知道,无论是魏国还是秦国变法,国内都有支持变法的势力存在,如果没有,那变法之人就自己培养势力,可楚国倒好,楚王没有培养支持变法的势力,而身为变法之人的吴起也没有这样意识,最后又如何不人亡政息呢?

第314章 战事顺遂() 
说回魏国。在庞癝决定一举灭赵之后,魏国开始陆陆续续的向河东运送物资。

    赵国在魏国北方,而为何魏国要向西面的河东运送物资?

    那是因为此时赵国的最后的主力已经被魏国消灭,此时赵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故而,魏国开始为下一步的伐秦做准备。

    之所以选择向河东运送而不是河洛,乃是因为如果从河洛进攻秦国的话,就不得不面对函谷关。

    而函谷关乃是天下第一险关,远不是说攻破就能攻破的,故而魏国便决定从河东进攻秦国。

    而魏国的这一重大决定,丝毫没有隐瞒任何人的意思,故而秦国很快就知道了魏国欲在灭赵之后伐秦之事。

    嬴政一边严令赵高加紧收买魏国朝臣的步伐,一边下令临晋关的守将,令其焚毁大河通往河西之地的唯一一座桥梁:河桥,并调集全国兵力及物资运往河西,且沿大河构筑防御工事,欲打算将魏国之兵彻底拦截在大河之东。

    而秦国在河西的兴师动众,自然也无法隐瞒住魏国。

    在得到这一消息之后,庞癝等人丝毫没有慌乱,而是依旧按照原定计划行事。

    而庞癝却不知,大梁城内一张针对他的阴谋大网已经悄然形成。

    在石邑,待后方的物质被运送过来之后,王翦开始动身,率领四十五万大军兵临井陉寨。

    而另一方面,王贲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开始在灵寿地区攻城略地。

    虽然其中有不少城邑的官吏都欲誓死抵抗,可却面临着群龙无首,且兵无战心的情况。

    在王翦将那些降卒释放之后,降卒陆陆续续的回到自己的家乡。虽然依旧有不少降卒对赵国抱有最后的幻想,希望着赵王嘉能够率领大军东出井陉寨,与魏国决一死战,故而这些降卒在回乡之后依旧选择了从军。

    可这样的人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的降卒都选择了在家老老实实的务农,不再关心战争之事。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灭赵之人乃是三晋之一的魏国,而不是西面的秦国。

    战国最后的这上百年来,秦国已经被关东六国妖魔化。

    在关东百姓看来,秦国人一个个都是妖魔鬼怪,故而秦国每占据一个地方,那里的军民都会誓死反抗。

    而魏国则不然,魏国与赵国一脉同源,都是出春秋晋国,在赵国百姓的印象中,魏国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国家,仅次于自己的国家赵国。

    故而,大多数赵人对魏国入侵赵国之事,都抱着不反抗,不抵触的心态冷眼旁观。

    在赵国百姓看来,无论哪一个国家灭赵,都要好过秦国灭赵,毕竟长平一战虽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可赵国百姓对那一战却是记忆犹新。

    而此番魏国伐赵则不然,魏国虽然全力攻打赵国,可却丝毫没有对赵国百姓如何。相反,在俘虏了这些赵国降卒之后,魏国选择了将这些降卒释放,而不是如同秦国一般坑杀,可是让不少赵国百姓对魏国都有了很大的好感。

    故而,王贲的攻城略地,虽然遇到了一些抵抗,可却并不是太过严重,进攻也算得上顺利。

    不到半月时间,王贲便已占据整个灵寿。

    在灵寿留下两万兵力驻守之后,王贲继续北上,选择攻打燕地。

    而攻打燕地更是顺利至极,可谓是大军每到一处城邑,这个城邑的大门便被燕人主动打开。

    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赵国在灭燕之后,在燕地所做之事确实有些过分,而之前刘季率大军来过燕地一趟,刘季每攻占一座城邑,就对百姓开仓放粮,可以说刘季的那番举动,赢得了很多燕人的欢迎。

    故而,此番王贲率领魏军前来,燕国百姓又怎会不欢迎?

    不同于赵国百姓的冷眼旁观,在王贲到达了燕地之后,不少燕人选择了从军这条道路。

    王贲麾下虽然兵力不多,可因为这一路没有什么大战发生,故而兵力也不是十分的缺乏。

    但燕人从军的热情却十分的高亢,王贲明白这是因为这几年,燕人屡屡受到赵国的压迫,故而对赵国很是仇恨,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参军,更大的一部分原因是想要向赵国复仇。

    王贲不敢擅自决定,便修书一封,将这一事情写明,令人连夜送往景象寨下王翦的大营。

    王翦看后,细细思索片刻,便决定招纳一部分燕人从军。

    因为每到一地,魏军都要战损一部分将士,且战后还要在当地派驻一批驻守士卒,故而士兵只会越来越少,而不会越来越多。

    现在魏军兵力对秦国是有着很大的优势,可王翦却不敢保证等到了河东之后,自己麾下还有多少将士。

    就好比现在,王翦麾下的可战之兵已经由开始出邯郸之时的五十万锐减到了现在的四十五万,一旦再攻破晋阳,那么魏国还要在晋阳、灵寿、燕地等地方派驻兵力驻守,这么一算下来,这些地方至少要派驻五万人以上的人马驻守,才能保证这些地方的稳定。

    五万兵力,看起来很多,可说实话,五万人马已经是最底线的数量了。

    就好比灵寿一代,王贲便派驻了两万人马驻守,这还是在王翦大军就在附近的情况下。而王翦一旦率兵离去,这两万人马是否能干保证灵寿一代的安稳呢?

    只怕有些困难。

    毕竟灵寿一代多赵国权贵的封地,天知道这些亡了国的贵族以后会干出什么事情?

    故而要保证所占之地的安稳,派驻的兵力自然是要多上一些。

    就好比灵寿城,至少要五千人马驻守才可,少于五千人马,就不能保证灵寿一代的安稳局势。

    毕竟这五千人马的任务不紧紧是驻守灵寿,还要保证附近区域的安稳,一旦附近那个地方出现动乱,这五千人马都要随时出动镇压。

    而区区一座灵寿城,就要五千人马驻守,要知道灵寿附件还要数十座城邑,自然也要派驻兵力前去驻守,要不然现在魏国国内没有派遣官吏到来的情况下,这些城邑非动乱不可。

    这不是魏国想要看到的。

第315章 赵国现状() 
故而,王翦这才允诺王贲在燕地招兵之事。

    在收到王翦的确切答复之后,王贲开始在燕地招兵,不到半个月的功夫,燕地便有五万青壮应征入伍。

    没办法,燕地百姓实在是太过痛恨赵国,故而王贲一下达招兵的命令,就有这么多人应征入伍。

    没来得及修整,王贲便率领着六万大军南下,参加灭赵之战。

    之前王贲来燕地之时,所辖人马共计三万,在留下两万人马驻守之后只剩余一万人马,故而加上新征的士兵,共计六万人马。

    之所以没有让新征将士驻守燕地,王贲也是有着自己的顾虑的。

    眼下燕国虽然明义上已经灭亡,可燕王喜却还在辽东,如果让燕地当地之人驻守燕地,只怕他们会投效燕王喜,从而迎接燕王喜回归燕地,而后复辟燕国。

    这是王贲不愿意看到的,故而这些在燕地新征的五万士兵,一个没留的,全部都被带往了赵国参与灭赵之战。

    而此时的赵国,除却井陉寨驻守的三万人马以外,赵国只有不到五万人马。

    也就是说,满打满算,此时的赵国只有八万人马。

    当然,这八万人马的水分很大,其中十五岁以下的少年以及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生生占据了一半的名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赵国原本的三十万精锐被魏国消灭,至于那些降卒,绝大多数人都是灵寿一代的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