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对于别国来说,至少对于秦国来说,国家能够拥有一个国士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可魏国偏偏却不,因为魏国的国士实在太多了。
虽然大多数国士最终都没有为魏国服务,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些国士是魏国培养出来的。
魏国人才流失,对魏国来说确实是政策上的一大弊端,可能够培养出来这么多优秀的人才,又何尝不是魏国的优势之所在?
如若不然,怎么不见别的国家培养出来这么多的人才呢?
就好比齐国,也只是在齐威王、齐宣王时期才出现了一些人才,赵国亦如是,赵武灵王、惠文王之后,也只是出了一个李牧。秦国的军事人才确实不少,可政治人才缺没有一个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这难道不是秦国政治的弊端之所在吗?
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前,确实可以从列国吸取人才,可统一之后呢?诺大的一个天下竟然没有诞生出一个政治人才。亦或者说是诞生出了不少人才,可这些人却都不愿意为秦国服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不得不令我们细思。
反观魏国,无论国家是兴,亦或是衰,人才都是层出不穷。文侯、武侯时期就不必多说了,魏惠王及其以后,直到魏国彻底成为尘埃,都诞生出了庞涓、张仪、范睢、魏无忌、唐雎、尉缭这样的大才,这难道还不说明问题吗?
这至少说明了一点,魏国的人才培养机制远远高于列国。
所以说,魏国并不缺乏庞癝这样的无双国士,故而即便庞癝死了,国人只怕也只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远说不上心痛亦或其他的什么话来。
在这种环境下,又有谁会支持庞癝篡位自立呢?
是盟友尉缭、范增还是张良、蒯彻?只怕会支持自己成为权臣,可不见得他们自己成为君王。
这无关其他,只关人心!
且说庞癝欲要尽快的荡平天下,故而这才迫不及待的想要攻伐赵国,使得尉缭、魏王平、范增等人都十分的惊讶。
即便王翦本人也很惊讶,虽说刚来到魏国,王翦正是要立功建业之时,可再想立功建业也得有合适的时机才是。
故而,想了想之后王翦方才道:“庞相邦,是不是再等一些时候,咱们再行灭赵之举?”
王翦之所以如此说,盖是因为王翦刚来到魏国没有多长的时间,对军中将士们的了解程度并不是很多。
就好比后世,一个精英人才突然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做高管,势必要了解公司内的各种情况,而后方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如果高管连公司人员的优劣情况都不清楚,就进行改革的话,那么这个改革将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的王翦就好比刚刚踏入心公司的高管,虽然对公司高层以及制度都很了解,和中下层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情况都还分不清谁是谁,能力如何的情况下,又怎能在攻打赵国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呢?
人们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无关臣子的个人能力,只是君王对跟随自己的旧人使用起来顺手而已。而王翦,其来魏国之时,除却一个李峰之外,根本就无一个久不跟随而来,故而王翦觉得这些魏国将领使用起来并没有那么的顺当。
更何况,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军中势力都是盘根错节,说不好哪一个军中将领就会和朝中大佬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王翦在莫不清楚底细的情况下贸然对这些人做出不该做的事情,只怕会引火烧身,毕竟王翦还未在魏国朝堂上立稳了足。
第296章 秦国的难题()
其实不止王翦有这样的担忧,就连尉缭、范增等人也同样担心王翦初来乍到之下,无法统御数十万大军,故而尉缭便向庞癝劝说道:“相邦,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庞癝却摇了摇头:“本相也知道此番行事有些过于急躁,可眼下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秦国退却,楚国望足不前,如果不能利用此次机会一举剪灭赵国主力,只怕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就难如登天了!”
庞癝也有着自己的担忧,魏王平的事情只是一方面,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现在秦、楚、赵三国的领土并不接壤,说不接壤,其实秦、赵两国也只是在上郡那里接壤,可那里人烟稀少,并不是什么战略要地,故而秦、赵两国也就并无什么利益纠葛了。
也因此,秦、楚、赵三国如若想要更进一步的扩张自己的势力,势必会将矛头对向居于天下腹地的魏国。就好比这次的秦、赵两国联合伐魏,虽然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可这却是在魏国用尽了全国之力抵挡的情况下才达成的。
可如果再加上南面的楚国呢?
秦、赵、楚三国合力之下,魏国又能阻挡住谁呢?
要知道,魏国可不是以前的秦国,面对关东六国的强大兵锋,秦国只需紧闭函谷关就可以了。可魏国却并无函谷关那样的天险可有守,所以庞癝便想着能够尽快的灭了三国中的任何一国,哪怕只是削弱,这样一来,再面对三国合兵,魏国也是毅然不惧的。
而这三国之中,南面的楚国有大江天险,哪怕魏国有雄兵百万,楚国只需派遣一支精锐水军,就能让魏国望江兴叹。而秦国则是有函谷、武关天险,且腹地辽阔,如果魏国攻入关中,秦国还有陇西、巴蜀之地可以退却,所以短时间内,魏国并不能将秦国如何。
只有赵国,赵国所处之地恰好在魏国的北面,且现今两国有几千里的边境线。无论是从河东、河内、邯郸亦或是齐地,魏国都可以进攻赵国。且赵国的领土,无论是灵寿、燕地还是上党、晋阳,距离魏国都很近,甚至都与魏国接壤,故而庞癝首选的灭亡国家,自然便是非赵国莫属了。
谁让赵国距离魏国这么近又没有雄关险隘可以守呢?
至于尉缭等人的担忧,庞癝心里也是十分清楚的。但在庞癝想来,秦国根本就不会在刚刚回师之后就再度兴兵伐魏。
再说,洛邑城乃是一座雄城,城池高大坚固,并非短时间能够攻克得了的,更何况洛邑城东面乃是可以与函谷关并称的成皋关,挡住秦国几个月根本就不成问题。
更为关键的是,秦国现在只有李信这员大将拿的出手,如若是王翦还在秦国,给庞癝借几个胆子,庞癝也不敢如此兴师动众的伐赵,可偏偏现在王翦跑到了魏国,那就只能说明天意在魏而不在秦。
至于楚国,现在的楚国偏安于江东,即便项燕执意北伐,楚国的那些权贵只怕也不愿意吧!更何况楚国远离魏国腹地上千里之遥,如若楚国真的伐魏了,大不了魏国就舍弃了淮南地区给楚国,只怕他也得要一段时间进行消化才是。而那个时候,伐赵大军已然回返,楚国不还得乖乖的将吞下去的淮南地区给还回来吗?
故而,对于秦、楚两国是否动兵之事,庞癝还真没有几分好担心的。
在庞癝的执意坚持下,即便有诸多的朝臣反对,可最后商议的结果还是按照庞癝的意愿:五十万大军北上伐赵。
除却还需从洛邑地区调派十万大军北上之外,王翦麾下的三十万大军已然在邯郸城外驻扎,而刘季的十万人马却还呆在昌城,就是要等待王翦北上之后,刘季再给赵国一个突然袭击。
这是阳谋,即便赵国君臣瞧得清清楚楚,可因为兵力捉襟见肘的原因,他们也是没有丝毫办法可言。
此时王翦已经赶回邯郸,全力主持伐赵之事,赵国知道自己独木难支,故而不得不派出使臣向秦国求援。
秦王嬴政原本打算全力支持赵国的,因为在嬴政看来,如若赵国被魏国灭了,那么魏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秦国无疑。而在魏国的强大兵锋之下,秦国想要安全无恙的保存下来,只怕就是痴心妄想了,至少关中地区十有八九是保不住的。
故而,在与群臣商议的过程中,嬴政一开始便透漏出了欲救援赵国的想法。
不想,嬴政刚刚透漏出自己的看法,就遭到了群臣的激烈反对。
“我大秦锐士刚刚归国,耗费无数钱粮。如今为了赵国而再次兴师动众的话,只怕将士们会有意见的!”有大臣反对道。
对于这种说法,嬴政丝毫不以为意,觉得他有些言过其实了。
可不想李斯竟然也反对增援赵国。
李斯反对道:“微臣也知道如若此番魏国伐赵成功,对我大秦来说有害而无益。可大王还需明鉴,府库中的粮草物质已然不足,根本就无法再支撑一场大战了!如若大王执意如此的话,只怕最后的结果也是虎头蛇尾而已!”
“哦?”嬴政并不大相信李斯的说法,便问道:“近些年来,我大秦也没有受灾之地,百姓亦算得上是丰衣足食,为何会出现粮草不足的事情?”
李斯苦笑道:“大王,虽然近些年来国内没有受灾的地方,可大秦这几年却连年征战,所耗费的粮草自然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自宜阳被魏国占据之后,我大秦便没有了铁矿石的来源地,故而兵甲也有些供应不上,还请大王三思啊!”
李斯之所以如此说,盖是因为关中并无产铁之地,至于位于大后方的巴蜀之地,秦国也并未派人前去勘探过,一直以来,秦国的铁矿石来源主要都是由宜阳供给。
以前还不明显,因为秦国的府库中存了大梁的铁矿石,可随着战争的不断消耗,秦国的铁矿石已经趋于枯竭,故而李斯这才不得不站起来反对。
如果说只是因为粮草的问题,嬴政大可以下一道手令,向百姓多征缴一些税赋便是,可如果没有了铁矿石,那么秦国的一众将士难道要用收率、用牙去和魏国拼命不成?
第297章 司马尚的决心()
故而在听了李斯的话之后,嬴政开始沉默下来,良久方才开口说道:“现在大秦可以从魏国购买铁矿石吗?”
李斯苦笑道:“启禀大王,自魏国占据了河洛、南阳、河东三个地区之后,就对我大秦实行经济封锁,无论是盐铁还是粮草,根本就没有多少能够进入函谷关的。”
嬴政又道:“赵国国内有铁矿,寡人可以修书一封,让赵国赠予大秦一些,这样不就可以避免铁矿石不足的问题了吗?”
李斯道:“现在大秦确实可以向赵国购买铁矿石,可时间上已然来不及了!”
嬴政也清楚,前些年秦国和赵国的关系闹的很僵,特别是李牧攻占了晋阳、河东北部以后的那段日子,秦国也没有从赵国得到过一丝一毫的物质,故而秦国才会出现如今的情况。
再说,如今的秦国与赵国之间,如若想从赵国运铁矿石去秦国,需得从晋阳出发向西经过西河,再经过上郡才能运到关中。而此间路途不下上千里,到时候即便铁矿石被运了过来,只怕赵国也已经奄奄一息了。而在江这些铁矿石变成锋利的兵器及铠甲,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又岂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呢?
故而对于这种情况,嬴政也是无话可说。
不过李斯倒是开口道:“大王可修书一封与赵王,言及我大秦的难处,让赵国支援大秦一批矿石,这样一来,即便以后赵国被灭了国,我大秦也不至于让将士们手无寸铁啊。更何况巴蜀之地多山,大王可命人前往巴蜀两地探寻,想来能够发现铁矿的。”
李斯的建议,既解决了秦国的燃眉之急,又考虑了将来,不失为一个良策。可这样一来,秦国就势必要眼睁睁的看着赵国被灭,而这样一来,以后等待秦国的又岂会有好日子?
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现在魏国一家独大,就好比长平之战后的秦国一般,没有人能够制衡得了它。所以列国才不断的伐秦,可最后因为各国之间的利益诉求不同,大多数的合纵都是以失败而告终。
“既然如此,就按李卿说的去办吧!”嬴政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只能听从李斯的意见。
而灵寿城中,赵王嘉在收到了嬴政的书信后,寻众臣商议道:“秦国要向我赵国借铁矿石,可字里行间又没有丝毫要出兵的意思,这秦王到底是何意?”
赵王嘉有些搞不明白,赵国国内是不缺铁矿石,可也不能你秦国想要我就会给啊,更何况此前赵国还向秦国求救来着,而你秦国却依旧按兵不动,你秦王究竟有几个意思?
赵王嘉不解,群臣也不解。
想了想,司马尚开口道:“大王,以微臣的意思,好像秦国目前就是因为军队缺兵少甲的缘故,这才没有出兵援赵。而此番秦王向大王开口寻要铁矿石,大王不如就说赵国府库中还有大量的兵甲,只要秦国能派兵到达,保证到时候人手一件!”
“这个主意好!”赵王嘉听后眼前一亮,当即便又修书一封,命人送往秦国。而后赵王嘉又对司马尚道:“司马将军,此番魏国五十万大军伐赵,不知将军有几层胜算?”
现在,从河洛调往邯郸的十万大军业已到达,就等王翦一声令下,大军就开始北上征发赵国,赵王嘉因此十分的担忧。
如若是李牧还活着的话,只怕王翦十有八九不会落到什么好处。可司马尚却不然,虽然长久以来,司马尚一直作为李牧的副将而存在,可指挥能力上终究输了李牧不止一筹。
赵王嘉对司马尚没有信心,而司马尚本人也没有多少信心,对赵王道:“如果据城而守,臣有信心坚持至少三个月,可臣担忧的是,昌城还有刘季的十万大军,一旦我赵国的三十万大军被王翦困住,到时候刘季再行进攻灵寿,不知大王该如何应对?”
“这······”赵王嘉一时语噻,想不出解决办法。
司马尚便道:“以臣的意思,大王不如在这段时间巡驾晋阳,万一有什么不测,大王也能保存赵国的宗庙社稷!”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司马尚此言一出,便意味着自己并无多大的把握能够战胜王翦,所以便做出了舍弃灵寿的想法。
晋阳地区不同于灵寿,东面有井陉寨这样的关卡阻拦,只要派出一支精兵驻守井陉寨,魏国大军就是插翅也难以逾越过去。
“既然如此,就按卿的意思,待几日寡人就带着诸位朝臣巡驾晋阳!!”沉默良久,赵王嘉开口说道。
不同于其父,赵王嘉是一个性格坚毅之人,如果是赵国国力鼎盛之时,赵王嘉也算是一位难得的君主,可偏偏赵王嘉继位之时,赵国的国力就已经衰落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
幸亏有李牧的横空出世,这才没有使赵国就此灭亡,并且在李牧的带领下,赵国的国力有了一定的复苏,并且还灭了七雄之一的燕国。
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李牧却被荆轲刺死,使得赵国复苏的劲头戛然而止,赵王嘉能不郁闷?
再说,如今的秦、赵、魏、楚四国之中,只有赵国的土地经历了连年战火,无论是晋阳还是上党、邯郸等地区,都是民生凋敝,又哪像秦国函谷关以西上百年没有经历过战火了?
即便是楚国的江东,魏国的中原地区,也是数十年没有经历过了战火,这一点是赵国远远比不上的。
任何事物,破坏起来很容易,可想要再度重建,无异要耗费数十倍、百倍的努力不可。
可如今大争之世,庞的国家又哪会给赵国时间呢?
故而如今的赵国虽然看似强大,也只比秦国略输一筹,可真正比起来,赵国连楚国都不如,赵国的强大是基于李牧活着,而李牧的死亡则让世人看透了赵国的内里:虚弱不堪!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