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支点-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二连学习的那批连排干部都感觉到收获不小,只是觉得时间太短和不够系统,有的人甚至还要求再到二连当一段时间的兵。教导队如果成立起来虽然是归师里管辖,但平时主要还是随三十二团行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承担一些作战任务。你认为这样的安排怎么样?”

    谢昌云道:“首长考虑的很周到也很有必要。可是我觉得我还是当副队长好一些,让一个有资历的人来当队长。”

    刘亚楼道:“如果按你说的做了,那不是让来当队长的人难受?详细问题等请示了军首长以后再定,你思想上也准备一下。”

    到了红四军军部,军长王良和政委罗瑞卿等开始还以为谢昌云是带队保护刘亚楼来的,可是当刘亚楼说明了前来军部的原因后,王良和罗瑞卿的脸色立刻严峻了起来。

    纵使受到各级首长的溺爱,但一个初出茅庐的副连级干部直接提出方面军一级的作战部署,这事做得可有些儿戏了!

    可是在听了谢昌云的详细讲述和刘亚楼的补充以后,王良和罗瑞卿的脸色又逐渐缓和了。王良要过了谢昌云写的建议,俯下身和罗瑞卿一起对着地图逐条逐句的斟酌起来。

    过好一阵之后,王良终于抬起了身拍着谢昌云的肩膀道:“好样的!昌云。我个人同意你的建议。罗政委你看呢?”

    罗瑞卿道:“只要是敌第四师一动,昌云的预测就可以验证了。我们应该把昌云的建议同时电告军团和方面军总部,并建议加强对敌第四师动向的侦查。”

    见军长和政委都同意了,谢昌云忙道:“首长,这个建议还是以军师首长的名义上报比较好,我人小言微,怕报上去了也不会被重视。”

    刘亚楼接着也低声和王良、罗瑞卿耳语了几句,而后就见罗瑞卿点点头道:“那好吧!就以四军和十一师的名义上报。如果真能够按此调动打了胜仗,我们再把昌云给抬出来。”

    王良、罗瑞卿和刘亚楼签署了电报稿之后,便又专门讨论了十一师成立教导队的事。

    王良认为成立随军教导队在红军里是一个创举,这标志着红军的规模和作战规模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现在大战在即,还是先把架子搭起来,等这一阶段的战役结束以后再从部队里抽调学员。而且不光是十一师,其他师也可以抽人参加学习,把教导队当做四军培养基层军事干部的摇篮。

    罗瑞卿道:“既然军长如此看重这个教导队,我看干脆就由十一师的师长和政委兼任教导队的队长和政委,昌云来当副校长,负责日常工作。他那个二连已经有训练基础了,就分部分人到教导队去当基本队。”

    王亮立刻表示罗政委这个意见提的很好。

    办教导队事情原则上就这么定了下来,其余的事项则由十一师和三十二团自己去处理。

    而下步的战略行动由于事关重大,发往军团和总部的电报肯定不会马上有回音,于是刘亚楼和谢昌云在军部吃过午饭后就准备回去了。

    看着出来为他们送行的军长和政委,谢昌云心里嘀咕道:“按历史,王军长在这次回师途中已不幸中冷枪牺牲,难道历史已经开始改变了?”

第十六章再出奇招() 
红四军给军团的电报一发出,立刻在红军高级领导人当中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大家对在湘粤赣边一带给粤系军阀以沉重打击这一点都无可争议,但在对于敌情的判断和对敌实施打击的顺序上却各持所见、相距甚大。

    熟知四军领导人能力与性格的毛泽东,从四军的来电中看到了谢昌云的影子,他和一军团的林彪、聂荣臻一起力挺四军的建议。而刚更换了负责人的五军团则谨慎的表示一切按上级的指示办。持反对意见的主要是三军团的彭德怀,他坚持认为大余之敌溃逃在即,以三军团之力难以全歼六个团的敌人,希望一军团和五军团中至少有一个军团能立刻向西北运动,以便在大余附近将逃敌堵截住。

    在电报往来的争论之间,红军兼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一军团和五军团的一个军由林彪统一指挥,在粤赣交界处的乌径、水口一带隐蔽待命;以五军团一个军插向南雄以南,逼近韶关,另一个军和两个独立师向大余靠拢,听从三军团的指挥。这样,能和一军团一同作战的只有五军团所属的一个不足四千人的第三军了。而一军团此时也只有一万出头的兵力,以一万三千余众既要阻击南雄方面可能会来的援敌,同时又要想一口吞下战斗力强悍的粤军第四师一个整师,在兵力上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在此情况下,绝不愿意放弃在运动中打歼灭战的林彪走了一招险棋。他指名兵精粮足的三十二团配属一部电台,打着红四军主力的旗号即刻由梅岭关向南雄方向逼近,声势造的越大越好,以达到迫使南面之敌不敢妄动、并调动信封之敌回援南雄的目的。但是,如果信封的敌第四师出动后被围、而南面的敌人同时又奋力增援的话,阻击敌人援敌的重任只有由三十二团来独自承担了。

    林彪还给三十二团带来了一句近乎是不讲理的话,“不管增援的敌人有多少,阻击任务你们必须完成,而且伤亡不准过半。”

    这就是说,哪怕援敌是一个甚至是两个师,九百余人的三十二团的伤亡不得超过四百多。与三军团赣州之战伤亡数千、一军团漳州之战伤亡近千相比,这个条件无疑是够严苛了。

    但军令如山,在梅岭关休整了两天三夜的三十二团,很快就按照军团的命令拉起长长的队伍,一路旌旗招展、歌声连天、数名骑兵通信员往来奔驰,浩浩荡荡的向南雄方向进发了。

    三十一团和三十三团开始时也跟在三十二团的后面一起出发,可是到了夜黑时分,两个团仅留下了百余堆篝火,而大队却转头回奔了三十里,第二天天亮又装模作样的再次向南行进十余里,而到了夜晚则又消失不见了。

    如果简单的从人数上分析,红军至少有几个团的兵力向南雄方向运动。

    三十二团向南雄进发两天之后,赣南战局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大余守敌的抵抗越来越激烈,丝毫没有撤退的迹象,而驻信封的粤军第四师却倾巢向南出动了,而且动作十分迅速,仅第一天就前进了五十余里,预计第二天傍晚前就可绕过梅岭关到达水口一带。

    由于余汉谋判断回援的红军主力已经被成功的分散调开,几个方向上的任何一个红军集团也不可能轻易吃下自己的一个师,所以余汉谋调第四师南下的目的已经不是单纯的增援南雄了,而是想对梅岭关以南、南雄以北的红四军实行夹击,一举消灭这支赣南红军的起家部队。

    可余汉谋却不知自己反倒正在被红军所调动。

    四军的建议灵验了!红军总部有些追悔莫及,逐令五军团奔往大余的那个军停止前进,立刻返回到水口一线。可是这个军已经强行军了三天,部队正处于极度疲劳的状况,要想返回到水口至少需要四天以上的时间。

    而红一军团绝不可能因兵力不足让敌第四师再向南雄靠拢了,最迟一天之后就必须与敌接火,否则敌人一旦察觉了我军意图,第四师即可退回信封固守,也可转道从龙南进入广东。红军失去了这个野外歼敌的机会,要再想给粤军以沉重打击,只有面对几座坚城,打最不愿意打的攻坚战了。

    因此,红一军团向总部转达了决心:以一个军团零一个军的兵力,至少也要将敌第四师大部歼灭于野外。

    由于配属了电台,所以使三十二团对战场的动态也能及时的了解。杨成武等对谢昌云的战略预见性由衷的佩服,不但及时向谢昌云转达了敌我动态,在团里开会研究作战计划时,也特意通知了刚被任命为教导队副队长、还是光杆司令一个的谢昌云前来参加。

    根据军团命令,三十二团在水口战斗打响之前还要继续向南雄运动,在水口打响之后立即转为防御态势。

    在部队继续缓慢向前开进的同时,三十二团大部分指挥员则留了在后面,观看防御地形和选择阻击阵地。由于事先就估计到了要打阻击战,一些险要地段在先前路过时已被指挥员们留了心,所以对作战部署的意见很快就趋于了一致。

    但这是谢昌云却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他道:“根据沿途的地形,敌人不管来多少援军,但能够投入的进攻兵力最多也就只能摆下两个团,而我们的武器弹药充足,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敌人挡住两天。但反观水口方面,我军的兵力却略显不足。因此我们的阻击战应该分为滞敌和阻敌两个阶段,滞敌的区段要向前延伸,而布防的重点也应向后撤五十到六十里,向水口靠近。这样就等于加大了防御纵深,而且三十二团还可以在阻击敌人的同时,无形中担任了军团的战役预备队,只要急行军半天就可到达水口投入战斗。所以,我建议以一个营在主阵地以南梯次设立防御阵地,至少滞敌一天,而且时间越长越好。其余两个营则一方面在后面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一方面坐视前后战况,特别要做好随时投入水口战场的准备。”

    谢昌云这番话极有见地,不仅在战术上切实可行,而且还做到了全局上的兼顾,所以立刻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是也有人马上提出道:“我们阻击敌人两天是没有问题。可是万一水口方面迟迟不能结束战斗,而我们的阻击阵地又离水口太近,会不会出现问题?”

    这次不用谢昌云说话了,杨成武直接回道:“敌人知道第四师被围后,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才能和我们遭遇,我们再阻敌人两天,这样实际上就有了三天的时间。不说是三天,就是两天两夜如果还消灭不了第四师,那这个仗就不用打了。我们红军还从来没有在野外打过这么长时间的歼灭战。”

    杨成武并非虚言,红军打不起长时间的消耗仗,以前的一些歼灭战都是速战速决,如果一击不中就只有转移了。况且打仗能够审时度势,对战局和损耗精于计算,也是林彪的特长。

    三十二团的阻击作战计划被迅速的制定出来了。一营被放在了前面负责梯次滞敌,而一直还住在二连的谢昌云则提出要随一营一起行动。见他的态度十分坚决,团首长们不得已就同意了,不过也附带了一个要求,就是谢昌云只能在后一道防线协助指挥,而不得上一线的阻击阵地。

    见谢昌云答应了条件欢天喜地的走了,团领导们顿觉不妙,等回头到了一营了解其防御部署,才发现在谢昌云的力主下,一营的所谓第一道防线却是由十余个战斗小组组成的、长达二十里的对敌骚扰战斗群,而正在修筑防御工事的第一道连级阵地,则成了谢昌云口中的第二道防线。

    团首长也懒得和谢昌云计较了,只得暗中的作了些安排。否则还不知谢昌云又会变出什么花样来应对呢!

    水口战斗于7月7号晚上打响了,红三军先期接敌,与敌第四师厮杀了半夜,双方才暂时罢兵。而敌第四师弄清了对面红军番号后,则认为在此处出现“共匪”五军团的一个军是意料之中的事,其目的不外是为了保护向南雄运动的一军团的侧翼,于是便决定于第二天集中兵力突破红军防线。

    可是第二天早上,当敌第四师动用了两个团的兵力向红军阵地刚发起进攻不久,其左右两侧却爆发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一个小时以后,各部就传来了四周都是红军,其兵力至少上万、后卫一个团和辎重部队已被红军分割出去的消息。

    敌人这时才醒悟过来原来此处预伏着红军主力,自己已经落入了红军的包围,敌师长于是立刻命令部下抢占有利地形进行固守,同时将被围的情况电告了上峰。

    余汉谋部迅速判明了既然红军已分兵几处,而水口现在出现了万余红军,那么在南雄南北两侧的红军必是疑兵,人数不过数千。于是即命第四师坚守待援,而在南雄以南二十里的第六师越过南雄北进,会同南雄先期出动的一个团火速前往水口,以解第四师之围。

    粤军第六师师长廖广泽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曾参加过北伐,在粤军将领中素以稳健著称,此次接到前去解围的命令后不免有些疑虑,遂电告上峰道:“百里解围只恐为远水近火,我应以围魏救赵之策在南雄一带速围敌一部,以引敌分兵来救,水口压力必将顿减,四师即可凭自身之力解脱。”

    可是第四师的告急电报一封接一封,还不到半天就已则损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余汉谋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围魏救赵”,连续几道的电报严令第六师立刻北上,如再迟疑就军法从事。

    廖广泽不得已便下令全师倾巢出动,于后天中午之前必须到达水口。

    不足千人的三十二团终于迎来了十倍于己的敌人。

第十七章阻击第六师() 
粤军第六师头半天的行军倒还算顺利,可是到了晚上安营扎寨后却开始遇到了麻烦。先是先头团有几处哨兵连人带枪都失踪了,派出去人马收索到半夜也没有结果,而搜索部队反倒少了好几个人;刚安定下来,不远处又响起了猛烈的机枪声,惊得睡才下的粤军赶紧又爬了起来,等找到枪响处一看,原来只有一个盛了半桶鞭炮屑的洋铁桶吊在树上。四散搜查时,一个士兵脚下一带,不慎绊响了两颗连接在一起的手榴弹,结果一下就连死带伤了七八个人;这还不算,再次睡下的粤军突然听到了急促的哨声响,从帐篷中跑出来集合时却遇到了密集火力的急袭,懵懵懂懂的就倒下了一片,大队再冲过去时,除了一地的机枪弹壳外,连个鬼影都没见到。

    这下敌人再不敢睡了,把三道警戒线放出去了好几百米远。可就这,零零碎碎的枪声也一夜未断,闹得敌人真可谓是“枕戈待旦”,好不容易盼到了天亮。清点损失,一夜下来竟折了四十余人。

    然而,天明之后的行军则是第六师新一轮噩梦的开始。敌大队一出发,就遭遇了上山树林中冷枪的不断袭击,而且每次中弹倒地的几乎都是军官,吓得其余的军官都赶紧穿上了士兵服装混在了人群里。

    更要命的是路旁的山坡上不断的有成串的大石头滚下来,这些连滚带跳、呼啸而下的石头比那些冷枪还要可怕,一次次的把个行军队形冲的乱七八糟。

    廖广泽见状便下令向两翼山上派出部队,对小股红军进行搜剿并掩护大队通过。可是两侧的山头上密林遍布,有的地方甚至连小路都没有,掩护部队的行进极为缓慢,路上的大队则等得亟待难熬,眼见已近中午了,前进了还不到十里路。照此下去,不得数天才能赶到水口?

    一向稳健的廖广泽急了,忙命两侧的搜剿部队不得停下,一律轻装并分为多个小股,即使消灭不了来袭扰的红军,也必须负责把其缠住。而大部队则在午饭之后加速前进,即使沿途碰到袭扰,只要代价不大就不得停下来。

    廖广泽这一招还挺管用,虽然两侧枪声不断,但山下大队受到的直接攻击却减少了很多,尽管还是时有短暂停顿并死伤了数十人,但行进速度还是加快了一倍,到下午六点钟,第六师又往前行进了十八里。

    第六师在冒死推进的同时,水口战场却打得异常激烈。

    粤军不同于其他军阀部队,其装备整齐、训练有素,而且军官极少有吃空饷、喝兵血的行为,因此士兵打仗卖命、轻易不肯投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