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墨本来以为刘病已是刘据的孙子,刘据一脉只剩下他这一支,昭帝又让他重入宗室,多少总该封个爵位。可是等了几天,什么都没等到,一打听,才知吴朝的爵位须有军功才能封。他是宗室,但是没有军功,因而不能封。
还有这事?程墨觉得无法理解,又转弯抹角问了两三人,都这样说。
武空得知他到处问这个,提醒他道:“你可千万不能找陛下要诰封,要不然御史一定参你。”
程墨奇道:“还有这事?”
难道不应该封个亲王郡王的吗?
“嗯。”武空认真道:“你要是为他好,就别想这个。”
宗正寺也真是的,到现在也没算出刘病已在族中的排行,害得大家都不知怎么称呼他。武空腹诽,又想或者是得了霍光的授意,故意让刘病已在宗室中不受重视,神情更加郑重道:“他住在你家,你凡事小心些儿。”
程墨点头,道:“别让有心人抓住把柄是吧?”
宗室的身份一向敏感,一个弄不好,便遭皇帝所忌。
武空见程墨明白,道:“最好重新给他置一所府邸,让他另居。”
这样,对两人都好。
这府邸不是应该由昭帝赏赐吗?或者有关部门拨款建造也行啊,怎么得由他掏腰包?程墨不解。
难得看他吃瘪,武空大笑。(。)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68章 阴谋()
刘病已只是一个贫穷少年,住在程府人家会夸程墨心善,乐善好施。可?33??病已成了宗室,住在程府,人家会怎么说?昭帝和霍光会怎么想?
其中的道道,程墨怎么会不懂?因而,他忙着张罗为刘病已置办府邸。刘病已得知后,坚决不肯接受,道:“弟虽有宗室身份,但没有爵位在身,不过是一个懒散之人罢了。大哥若执意要为弟置办府邸,弟立即离去,弟情愿饿死路边,也不跟大哥分开。”
这话说得决绝,程墨倒不好再坚持。
刘病已恢复宗室身份不假,但他没领俸禄,不知是不是宗正寺忘了,总之宗室这个福利,他没得享受。除了名字写在宗谱上之外,其他一切照旧。
程墨有次进宫,和昭帝闲谈,说起为刘病已置办府邸的事。昭帝想了想,道:“本来应该由宗正寺办理,只是先帝并没有让他重入宗祠。如今朕还没有亲政,很多事做起来不方便,待朕亲政后,有了威信,再赏赐于他。他还是暂住在你府中吧。”
程墨要的,就是最后一句话。皇帝金口玉言让刘病已住在程府,谁敢说一个不字?
可是,看昭帝把一切都寄希望于亲政,颇有点类似于现代那个笑话:等我有钱了,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掉一碗。把一切都寄托于亲政,现在却什么都不做,真到了亲政的时候,能搞得掂吗?
何况,他亲政了吗?这是程墨一直不能确定的事,如果历史没有出现偏差,下一任皇帝是刘病已,这应该没错,照这么说,他纵然亲政,时间也不长久。一个亲政不久的皇帝,能做多少事?
程墨道:“是,臣谢陛下。只是陛下也该振作”他把所知道的,后世那些自强的故事,说了很多。
昭帝听着听着露出不耐烦的神色,道:“卿不过是纸上谈兵,要奋发图强,哪有那么容易?朕没有亲政,谈何奋发图强?”
程墨默然。两人的分岐点在于,程墨认为现在应该积蓄力量,先行准备,到了二十岁,纵然霍光不肯交出权力,为他加冠,他也能用自己的力量迫使霍光交出权力。昭帝却是想在得到权力后才努力。
看他没兴趣听,程墨只好告退。这一次,昭帝没有留他。
程墨走出宣室殿,扛着大戟站在门口,望着澄蓝澄蓝的天空,心里郁闷极了。
此时,几个劲装骑士刚策马出了城门,一路晓行夜宿,数日后到了燕王刘旦府上。
燕王刘旦是武帝第三子,昭帝的兄长。他比昭帝年长,却没能被立为帝,心里本就不服。这些年,不时联络京中大臣,质疑昭帝继位的合法性。
武帝崩前立昭帝为太子,又让霍光、上官桀等人辅助,合法性不容置疑。因而,他搞了很多小动作,都没能动摇昭帝的皇位。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昭帝曾经郁闷愤怒,担惊受怕是在所难免的。
如今,刘旦接到竹简,打开一看,却是上官桀约他杀掉霍光,废掉昭帝,立他为帝的书信。如果有重臣为内应,里应外合,他便有机会登基为帝了。
看了信书,他大喜,马上修书一封,请求赴京觐见。
藩王没有得到允可,不能进京。
霍光接到奏折,当然不同意。这不时不节的,你一个藩王大老远跑来京城干什么?
上官桀在早朝上再奏此事,昭帝对这位兄长本没有什么好感,以没有亲政为由,交由霍光处理。霍光再次拒绝。
上官桀又再给刘旦书信,让他乔装改扮进京,保准让他如愿。
皇帝的宝座在向他招手,这样绝世难逢的机会哪能放过?刘旦马上应允,借口打猎,乔装改扮之后,飞马赶到京城。
这就是莫先生为上官桀定的计策了。
霍光并不知危险逼近,如同往常一样处理政务。昭帝同样不知刘旦和上官桀的阴谋,依然郁闷地等待亲政的日子到来。至于程墨,则每天进宫当差,时常被宣进宣室殿说话。
刘旦到京后,先去见鄂邑长公主,送了这位长姐大量的金银珠宝,以求取得她的支持。接着又上书历数霍光的罪状。这封奏折为防落在霍光手里,是通过鄂邑长公主呈交的。
昭帝正和程墨闲坐说话,接到奏折时,颇为意外,道:“为何长公主有事不过来,而是上奏折?”
鄂邑长公主自小抚养他,有些感情。这两年鄂邑长公主出宫回府邸居住,但两人的情份还在。
上奏折,应该是有大事了。
黄安道:“老奴不知,这奏折,是丁外人送来的。”
昭帝皱了皱眉,没说话。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丁外人是长公主的情郎?既是他送来,自是机密事了。程墨起身道:“臣告退。”
有些事还是少知道的好。
可是迟了,昭帝已打开奏折,只看两行,脸色大变,听到程墨的声音,便把手里的奏折递给他。
程墨犹豫了一下,这样好吗?他毕竟没有参与朝政。
“卿瞧瞧。”昭帝的脸色更白了,脸上肌肤几近透明。
看他脸色不对,程墨接过奏折,一目十行看了,重新坐下,道:“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这是要政变的节奏啊。而且,以程墨两世为人的经验,刘旦上这样的奏折,目标肯定不是霍光,极有可能是昭帝。
昭帝低声道:“卿如何看待此事?”
程墨压低声音道:“鄂邑长公主呈奏折时怎么说?”
要有人告诉他刘旦没有买通鄂邑长公主,他是绝对不信的。
昭帝也是聪明人,得他提醒,马上道:“宣刘卫尉。”
羽林卫是皇帝亲军,作用之一便是防止政变了。
刘淘甫很快过来,得知此事,马上发布一连串命令,召回所有轮休的羽林郎,又在各要道安排人手,宣室殿四周实行戒严。
程墨道:“燕王此时身在何处?”
这个时代没有飞机高铁,他远在藩地,纵然政变成功,皇位也轮不到他。他又何必费这么大劲?
昭帝得程墨提醒,忙道:“紧闭城门!”
程墨心想,只怕迟了。
“不如着人去长公主府中相请,只怕燕王已成为长公主座上宾呢。”这句话,程墨说得很慢。(。)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69章 乱了()
感谢大盗草上飞发红包。
刘旦确实在鄂邑长公主府,坐在他对面的,是上官桀的儿子、昭帝的老丈人,上官安。自从送女入宫为后后,上官安走路都带风,洋洋得意到处宣扬:“某是陛下的老丈人!”
连皇帝都得对他礼遇有加,何况别人?也因此,他成了京城中的第三人,除霍光和他爹外,再也容不下别人了。
想到很快可以把霍光干掉,他兴奋不已,道:“王爷,我们只需把陛下掌握在手里,别的不在话下。”
霍光生性谨慎,肯定不会反抗昭帝的旨意,到时候除掉他,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这话说的,跟书信中写的有很大的差别,但刘旦并没有听出来,而是道:“令爱是皇后,你真的下定决心要除掉皇帝吗?”
他接到书信,光顾着高兴了,还真没想到这一茬。昨天得鄂邑长公主提醒,才觉得要坏事,可别是他们丈人女婿合计要除掉他。
上官樱册封为后,上官安封了侯。他又是嫡长子,以后上官桀的家产总归是他的。如果上官桀坐上霍光的位置,那么上官氏便成为当朝第一世家;如果运气好,上官桀登基为帝,那么他将成为太子,等上官桀百年之后,他便是皇帝了。
其实莫先生献策时,只是要除掉霍光,再掌控昭帝。可上官安一想到昭帝在手,废立由他们父子说了算,便不镇定了。
当然得废啊,废了他,先让父亲坐上这个位子,背上弑君的罪名,过两年再让父亲把位子传给他。这样他就能洗白,又能君临天下了。
他算盘打得飞快,里面的弯弯绕门儿清,听刘旦这么说,打个哈哈,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不过牺牲一个女儿,以后供养她也就是了。”
上官樱只有十二岁,已入宫六年。
刘旦朝他竖起大拇指,道:“大郎真乃豪杰。”
连嫡女都说牺牲就牺牲,不服都不行啊。这下刘旦再无疑虑,道:“接下来我们怎么办?要不要带兵杀进宫去?”
他为不引人注目,进京时只带了十多人,这些人身手是极好的,只是人数实在太少。真要动兵逼宫,还需借用上官氏的力量。按理说,上官桀既然给他写信,自然一切准备就绪了,何以不立即动手呢?他耗不起啊,要让朝廷发现他擅离封地,那就糟了。
上官安道:“王爷稍安勿躁,今儿霍大将军休沐,出城去了,我们奏明陛下,埋兵于他府外,待他回府时来个瓮中捉鳖。”
刘旦傻傻问:“那陛下呢?”
你们不是说要废掉昭帝,空出皇位让他坐么?
上官安看他急切的小眼神盯在自己脸上,先喝了面前的酒,再夹一筷子鸭脑吃了,慢条斯理道:“王爷远离京城,只怕不知,如今政事尽在霍大将军手上,要废陛下,须先控制霍大将军。”
这是第一步。这个好理解,刘旦一下子懂了。
两人边喝酒边展现未来,无比愉快的当口,程墨带人来了,在门口和鄂邑长公主的管家交涉。
鄂邑长公主也在府中,听说程墨奉口谕来找刘旦,便晓得事情不大妙。只是长公主府占地近百亩,程墨一个小小卫尉卫士,不可能进来搜查,倒也不用害怕。
管家和程墨打太极:“陛下还没亲政,哪里有什么口谕?五郎莫不是走错地方?”
也就是说程墨矫旨了。程墨一听他这么说,心里有数,道:“既然如此,程某就告辞了。”
这么容易打发?传闻中很难缠的程五郎也不过如此嘛。管家很意外,又很鄙视,皮笑肉不笑道:“不送。”
程墨呵呵笑道:“不敢不敢。”
嘴里说着不敢,转了身。一直跟在他身后的黑子上前一步,伸手按住了管家的右肩膀,管家只觉半边身子不是自己的了,吓得“哎,哎”地叫唤。
程墨依然呵呵笑着转回身,道:“哎呀,不要带管家回去。这人不老实,留着也是浪费粮食,不如就地解决掉。”
管家以为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羽林郎,亲自出来见程墨,完全看在“口谕”的份上,既是皇帝口谕,料来不过是问候一下鄂邑长公主,哪里料到程墨一言不合便动粗啊。
这时,几个门子懒洋洋在门口晒太阳说闲话,一听管家叫唤,都以为听错了,互相看了看,没人动弹。这里可是鄂邑长公主府,抚养皇帝长大的长公主啊,谁敢放肆?
黑子明白程墨话里的意思,钵大的拳头朝管家身上招呼,边打边道:“你还是别说了,省得我给你留一口气。”
什么叫省得我给你留一口气?管家立刻吓坏了,大声求饶:“别打别打,我招,我招还不行么?”
幸好刚才听到“燕王”两个字,他马上给一个门子使眼色,让那门子入内禀报长公主了。这会儿想必长公主已把人藏好啦。管家想到这一层,心安了不少。
“燕王是在府上,就在英华阁喝酒呢。”管家故意说得很大声。有本事,你进去找啊。
程墨朝旁边的瘦高侍卫示意,侍卫点了点头,众人只觉眼前一花,身边立刻少了一人。门子们都没回过神,哪里知道少了人?
程墨抬头望望天空,道:“哎,好大一块乌云,怕是要下雨呢。”
“是呢,这个时候,下雪还早。”黑子说着,也抬头看。可不是刚好有一块极大的乌云飘过来,遮住了太阳,天阴了。
有一个门子听两人聊天气,也跟着抬头看,突然脑袋上挨了一巴掌,不由奇道:“打我做什么?”
“看什么看,管家晕过去了,快抬进府。”另一个门子拉起他就跑,飞快把被黑子打晕在地的管家抬回去。
先前的门子走上台阶时还回头看了程墨一眼,奇道:“他们怎么不走?”还有,管家怎么好好儿的会晕?
这时,别外两个门子也回过神,乱了起来:“有人闹事,快禀报大管家。”
晕倒的这位倒霉蛋是二管家,府里还有一位位高权重的大管家,等闲人等难以见到。
这时,英华阁也乱了,上官安惊叫:“王爷!”(。)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70章 端架子()
感谢北冰洋之北、金鱼金鱼晶晶鱼打赏。
上官安活了近三十年,第一次瞧见如此诡异之事。前一息还和他对坐谈笑喝酒的刘旦,突然被人老鹰抓小鸡般提了起来。那人如一道轻烟,提了刘旦,穿过窗户,消失在廊下。
这人是精怪么?可是他只来得及唤了刘旦一声,眼前便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了。
屋里侍候的婢女也惊呆了,然后高音:“啊——”
廊下侍候的侍卫听到声音冲进来,有人扶住上官安,而刘旦的侍卫四下找了一圈,奇道:“侯爷,我家王爷呢?”
难道去如厕了?可是他们一直在门口候着,没见有人出去啊。一个大活人,怎么会突然不见?
上官安惊吓过度,两腿抖个不停,哪里说得出话?
府门外,程墨和黑子聊没两句,瘦高侍卫从天而降,把刘旦往地上一掷,双手朝程墨抱了抱拳,退到他身后。
程墨淡淡道:“走吧。”
刘旦吓晕了。突然腾云驾雾,除了晕,还有什么办法?
黑子像拎破麻袋一样拎了他,一群人簇拥程墨而去。
几子门子忙着抬管家入内,忙着去禀报大管家,并没有人注意到刚刚有一个身着锦衣之人被人横放在马鞍上。这些事说起来很长,其实还不到一息,府门外已恢复平静,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昭帝看着面前酒色过度的兄长,脸色晦涩难明。
不奉诏擅自进京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何况之前刘旦干了那么多事。回想往事,昭帝又气又恨,看看眼前晕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