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根据汪文言的供述,右都御史左光斗、左副都御史杨涟、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大理寺少卿顾大章、吏科左给事中周朝瑞和河南道监察御史袁化中六人,分别从汪文言那里收取了总数高达十万两的贿银,用以给熊廷弼奔走。
“朕也不敢相信,这些可都是朕最为信赖的臣子,也是我大明的中流砥柱,可如今竟然涉及到了高达十万两银子的贿赂案,朕心疼不已呀!”
天启皇帝用手捶了捶心口,脸上一副痛惜的神色,向叶向高说道,“你说说看,他们与九卿之间关系和睦,朕要如何相信九卿会审能审出实情?”
“首辅,虽说少傅收复了广宁把建奴赶回了辽西以东,但关外形势依然严峻,一个关锦防线就使得朕夜不能寐,想方设法地给孙经略寻找所需的资帑,可他们竟然在这种危急时刻受贿十万两,这等行为简直人神共愤,天理不容!”
说着,天启皇帝面色一寒,伸手重重地一捶桌面,怒声喝道,“如果朕不查清此事,如何对得起那些战死在关外的将士的英灵?又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叶向高闻言顿时陷入了沉默,天启皇帝说的没错,由于这次涉入此案的七个人都是东林党的人,而东林党的官员占据了九卿的绝大多数,所以天启皇帝没用九卿会审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天启皇帝的后一番话说的很明白,此案属于顶风作案,置大明安危于不顾,已经触怒了天启皇帝,故而此案成为了天启皇帝亲自关注的御案,像这种性质的御案自然交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来审理。
见叶向高语塞,赵南星和李宗延、赵彦不由得愕然对视了一眼,不知道这份供词上说了什么,竟然让叶向高哑口无言。
说到底,身为东林党党魁的叶向高是东林党最大的温和派,行事远没有赵南星和杨涟、左光斗等人偏激,为此他不仅要考虑东林党的利益,同时也要顾及大明的安危,因此无法对此进行辩驳。
再者说了,天启皇帝也已经不是初登大宝时的那个懵懂的少年天子,五年的君王生涯已经使得他君威日显。
因此,既然天启皇帝已经决定此案交由锦衣卫北镇抚司,那么叶向高对此也颇为无奈,难道让他像杨涟和左光斗等人那样对天启皇帝死缠烂打,这可不是他所能做出的事情来。
“首辅大人,那份供词上究竟写了什么?竟然令皇上如何生气?”
离开南书房后,赵南星快步几步追上了前面的叶向高,神色狐疑地问道,李宗延和赵彦也围了上来,想知道发生了何事。“
“唉!”叶向高闻言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边走边低声把事情告诉了三人,脸上的神色万分无奈。
作为汪文言的直属上司,叶向高自然对汪文言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不过看在他是在为东林党效力的份儿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东林党的人也不是清修的道人,自然也有着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不可能制止这种行为。
虽然叶向高不愿意承认,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却是官场上的共识,毕竟大家寒窗苦读十年为的就是升官发财。
像海瑞那样的官员简直就是官员们眼中的“怪物”,为了博得一个虚名竟把自己搞得穷困潦倒,实在无法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其坚持清廉固然没错但却不知变通无法融入到官场中去,行事也处处受到掣肘,到头来倒霉的还不是百姓?
“什么?左光斗和杨涟他们被牵扯了进去!”等得知了供词的内容,赵南星三人顿时大吃了一惊,没想到一下子牵涉进了六名东林党的干将。
“诸位,你们也看到了,皇上已经被这份供词激怒,咱们是阻止不了锦衣卫审案,因此要想办法来声援左光斗他们。”叶向高闻言心中暗叹一口气,然后神情凝重地向赵南星三人说道。
归根结底,叶向高是东林党的党魁,无论左光斗和杨涟等人有罪无罪他都要想办法救援,这已经不单单是左光斗和杨涟等人的事情,而是事关到东林党的名誉与安危。
赵南星和李宗延、赵彦神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他们之前为了扳倒魏忠贤可谓是竭尽全力,如今汪文言和左光斗等人落在了魏忠贤的手上,后果肯定不堪设想,魏忠贤岂会放过他们?
第783章 心照不宣()
十月初,小琉球。
李宏宇小心翼翼地抱着手里的襁褓,笑眯眯地望着襁褓里安睡的一个白白胖胖的婴儿,这个婴儿就是赵欣给他生下的儿子。
按照李家的族谱,李宏宇下一代的辈分是“云”字辈,故而李宏宇给其取名李云轩,轩有优雅和高尚之意,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温文尔雅、品德高尚之人。
赵欣和幽兰、李伊儿在一旁谈笑着,由于已经生产了快两个月,故而赵欣的身体早已经行动如常,不过身子不可避免地处于发福状态,只能逐渐地进行瘦身。
“禀大人,京城来了急件。”就在李宏宇对襁褓里的婴儿爱不释手的时候,一名护卫前来,躬身把一封上面画着红色小旗子的信封双手呈上。
李宏宇见状眉头顿时微微一皱,这是他定下的规矩,如果遇到紧急事态的话,在信封上化一面红色的小旗子,将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
“相公,看来皇上发动反击了。”赵欣走上前从李宏宇的手里接过襁褓,神色有些黯然地说道。
她虽然在小琉球但对京城的局势还是非常清楚的,现在大明内外能让李宏宇收到加急信件的事情只有京城局势发生了巨变。
而巨变的唯一可能就是魏忠贤开始反击东林党,毕竟东林党弹劾魏忠贤已经闹了这么长时间,也到了结束这出闹剧的时候了。
赵欣和李宏宇都很清楚,魏忠贤只不过是天启皇帝的一枚用来驾驭朝臣的棋子而已,如果没有天启皇帝的首肯魏忠贤绝对不会贸然动东林党的人。
换句话而言,天启皇帝已经吹响了反击东林党的号角,而东林党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这意味着接下来京城官场肯定会有一轮腥风血雨。
李宏宇也想到了这一点,叹了一口气后打开信封查看,信上内容显示,受皇上御命审理熊廷弼行贿一案的锦衣卫指挥佥事许显纯已经把涉案的左光斗和杨涟六人抓进了诏狱审问。
为此,东林党的官员纷纷组织营救,希望能帮左光斗和杨涟等人度过这一劫。
“杨大人他们好糊涂呀,魏忠贤可是皇上的人,他们想要动魏忠贤岂不是在跟皇上作对?”
见李宏宇神色黯然,赵欣不由得开口说道,“他们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的第一条就触犯了皇上的忌讳,皇上即便是想网开一面恐怕也被逼痛下重手!”
虽然赵欣现在不知道信上说了些什么,但从李宏宇的神色变化上知道东林党这次肯定是要倒霉,故而有了先前的这局感慨。
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的第一条,说魏忠贤是市井无赖出身中年净身入宫当太监,以大奸大恶之事乱政。
根据祖制草拟圣旨和批阅奏章的事情只能由内阁来作,可魏忠贤不仅可以拟圣旨而且竟以太监的身份批阅奏折,触犯了祖制,其心怀不轨,祸乱朝纲。
这里所说的批阅奏章并不是指的司礼监的批红,而是像内阁阁员一样,代替天启皇帝批阅一些朝臣们上奏的重要奏章,这等于分散了内阁的权力。
显而易见,这一条大罪的意思是魏忠贤干政,实际上内阁草拟圣旨和批阅奏章并不是祖制,所谓的祖制是明太祖时期定下的规矩,可当时还没有内阁。
内阁是永乐皇帝创立的,当时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一个秘书机构罢了,里面的大学士只是正五品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永乐皇帝的时候大明还没有流行后来的加衔制度,宣德皇帝登基后为了强化内阁的权威故而给内阁大学士加衔成六部尚书或者侍郎,使得其官阶可以跟六部的堂官相抗衡。
换句话而言,即便是创立内阁的永乐皇帝以及推动内阁的宣德皇帝都没有说过草拟圣旨和批阅奏章是内阁的职责,只不过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惯例罢了,与祖制什么的无关。
这意味着皇帝自然可以让别人来做这两件事情,例如身边亲信的宦官,完全就是皇帝应有的权力。
杨涟的这条大罪首先从根本上就错了,内阁只不过是为皇上服务的一个机构罢了,岂能反客为主独揽草拟圣旨和批阅奏章的权力?
在天启皇帝看来,这摆明了就是向君权的挑衅,故而心中自然感到异常恼火。
“唉!”
李宏宇闻言叹了一口气,不得不说杨涟实在是太过冲动和偏激,这不仅触怒了天启皇帝,而且也给了朝堂上那些反东林党的官员们发动攻击的口实,到头来倒霉的还是东林党。
毕竟,东林党刚刚执掌了朝政大权,此时在朝堂上的根基未稳,大明官场上还有众多齐楚浙等派系的官员,故而他们这个时候向天启皇帝发动攻势实属不智,应该稳固势力后再做图谋。
可话又说回来了,天启皇帝会坐视东林党在官场上发展壮大,最后足以威胁到皇权吗?
因此,当东林党在天启皇帝的支持和默许下对齐楚浙等派系赶尽杀绝时,他们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一个分裂的文官集团如何跟皇权来斗?
“相公、姐姐,京城的局势很糟糕吗?”见李宏宇和赵欣神情凝重,幽兰不由得关切地问道,她很少见到两人的心情如此沉重。
“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李宏宇闻言微微颔首,然后无奈地说道,“看来相公这个月底就要赶回海城了,京城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十有八九相公会受到首辅大人的求助。”
“东林党这次要倒了?”
幽兰闻言顿时面露诧异的神色,万万没想到如日中天的东林党会遇上这么大的麻烦,竟然会使得叶向高向李宏宇求助,这意味着叶向高已经被逼至了绝境,否则不会向李宏宇开口。
“也不能说它倒了,皇上乃睿智明君,从万历爷那里受教匪浅,清楚朝堂上势力均衡的重要,因此不会把东林党连根拔起,不过东林党以后没有如今这么大声势。”
李宏宇闻言摇了摇头,沉吟了一下后说道,“这次倒霉的是东林党内那些行事偏激被皇上所恶的人,其余人则会有惊无险。”
“咱们的这位皇上虽然年轻,但心智比万历爷还要厉害,万历爷当年为了辽饷一事让朝臣们妥协,可皇上却要以雷霆之势威服百官,使得朝臣们不敢再有逾越之举。”
赵欣自然也清楚京城的局势是天启皇帝在幕后推动的,不由得感慨了一声,“可惜东林党的人是当局者迷,无法看清早已经掉进了皇上设下的圈套,被皇上牵着鼻子走。”
“怪不得相公和姐姐这两年老是被皇上派往外地公干,原来皇上不愿意相公和姐姐牵扯进朝堂上的争端里。”
幽兰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东林党主持京察开始李宏宇和赵欣就被万历皇帝“发配”到了外地,外人看来还以为两人失宠,实际上则是万历皇帝对两人的保护,不希望两人涉及朝堂上的党争。
“相公,既然皇上不希望你介入京城的事情里,如果首辅大人向你求助的话,你回还是不回京城?”随后,幽兰意识到一个问题,不由得关切地问向了李宏宇。
“相公当然要去了,京城官场经历这次浩劫后肯定人心惶惶,皇上需要相公来稳定人心。”
李宏宇闻言顿时苦笑了一声,颇为无奈地说道,他并不担心自己涉及到这次的朝堂纷争里去,等他到了京城的话想必京城的争斗已经到达了尾声,他不过是前去收拾残局,安抚东林党那些受到惊吓的官员罢了。
这也正是天启皇帝希望李宏宇做的事情,天启皇帝之所以发动这场政治攻势,其目的并不是打垮东林党,而是使得朝堂上的派系势力变得平衡,这样才对君权和朝廷最为有力。
实际上,早在京察的时候李宏宇就已经知道了天启皇帝的用意,故而主动要求去朝鲜,天启皇帝自然也清楚李宏宇看出了他的圣意,故而顺水推舟地让李宏宇离开了京城官场的是非漩涡,两人对此是心照不宣。
天启皇帝并不怕东林党,认为东林党的人目光短浅、狂妄自大,很容易就能牵着他们的鼻子走。
他真正担心的人是李宏宇,别人或许看不穿他大力扶持东林党的用意,但李宏宇肯定能看出来,如果李宏宇掺和进这件事情的话那么形势就复杂了。
令天启皇帝感到欣慰的是,李宏宇果然不愧是大明最为忠于君权的臣子,也不愧是他最为信赖和器重之人,看出他的用意后立刻进行了配合,进而使得他的计划能完美实行,使得天启皇帝对李宏宇是更加信赖和倚仗。
“官场上真是太复杂了,让人雾里看花难以明白!”幽兰感觉到京城的局势比她所想象的还要复杂,柳眉微微一蹙后感慨了一句,双眸浮现出担忧的神色。
虽然李宏宇和赵欣可以游刃有余地驾驭官场上的争斗,虽然两人有天启皇帝的支持和信任,但官场险恶如履薄冰,她不得不为两人感到担心。
李宏宇和赵欣见状不由得相视一笑,两人倒并不怎么感到担忧,只要忠于皇权那么足以保证两人在官场上安然无恙,既然无法躲避这种勾心斗角的日子那么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应对将来各种可能遇到的危局。
第784章 求助()
天启五年,十一月下旬,海城。
“禀大人,吏部八百里加急的急件。”李宏宇正在西洋学院与徐光启谈事的时候,一名护卫急匆匆前来禀报,送来了一份吏部的公文。
李宏宇闻言心中暗叹了一口气,看来京城的局势已经超出了叶向高等东林党大佬的控制,开始向他求援了。
“徐大人,学院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本官要回京城一趟。”等看完了那份急件后,李宏宇沉声向徐光启说道。
说起来,这份急件的内容比较奇怪,孙承宗以后金军有异动而关外明军尚未操练完毕唯有,奏请天启皇帝调李宏宇到山海关议事。
天启皇帝御准了孙承宗的请求,于是吏部立刻发急件到海城,通知李宏宇北上回京。
显而易见,孙承宗之所以向天启皇帝上了那道奏章,其目的自然是把李宏宇调回京城,古代的官员在任职期间不得擅离职守,更不能无召而返回京城。
所以,叶向高要想让李宏宇回京来回旋的话必须找个借口,他总不能告诉天启皇帝让李宏宇回来协调京城对东林党愈发不利的局面吧。
因此思想来想去,叶向高决定还是通过孙承宗来办这件事为好,故而李宏宇就接到了吏部的这封加急公文。
“少傅尽可放心,这里的事务下官一定悉心而为。”
徐光启已经猜到了李宏宇为何忽然之间回京,于是躬身沉声说道,毕竟现在京城的官场上闹得沸沸扬扬,两京十三省的官员对此都有耳闻。
由于事态紧急,李宏宇第二天就轻车简从北上,火速向京城赶去。
此时正是大雪纷飞的季节,故而沿途不少地方都下了雪,这使得李宏宇此次北上之行路途颇为坎坷,可谓风餐露宿,顶风迎雪。
当李宏宇冒着大雪抵达京城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中旬,刚进城他就听见了一个情理之中而意料之外的消息。
关进诏狱的杨涟和左光斗六人在进入腊月后相继畏罪自尽,就在李宏宇进京的前一天,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