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陶醉。尤其像苏小姐这种人,饱受《诗经》和各种诗词的熏陶,见世面多了,知识丰富了,人的心思就多了。无论什么朝代每个女人心里都有她对王子的标准,苏小姐的心如蕙兰清高自赏,一般的武夫俗子自然入不了她的法眼。窦先生虽然家境和她家足够匹配,却没有什么八斗高才,终究只是一介武夫,舞刀弄枪倒是好手。对苏蕙,除了喜欢她的美貌外,想破脑袋也欣赏不来那些千奇百怪的文字,也自然不会明白风雅诗词歌赋里的浪漫。苏蕙的失望是必然的,两人因话不投机终于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家庭冷暴力。苏惠变得沉默寡语,而窦先生更是觉得吃喝不缺的苏小姐完全是没事找事自寻别扭。渐渐地开始冷落苏小姐,在外面另结了一个新欢。
那是一名叫赵阳台的漂亮歌姬,虽然没有苏小姐的才华却有苏小姐所没有的务实和好声音。她能歌善舞,更善解人意,能抓住一个男人的心。对于一个普通的男人而言,和一个乖巧听话的女人显然比和一个有才骄傲的女人在一起轻松许多。不久,窦先生就把赵阳台娶回家做了妾。
武则天写的《织锦回文记》中记载说:“滔有宠姬赵阳台,歌舞之妙,无出其右,滔置之别所。苏氏知之,求而获焉,苦加捶辱。”也就是说窦滔有个小妾叫赵阳台,唱歌跳舞很拿手。苏蕙知道了,在气头上就动手狠狠扇了赵阳台一耳光,并和窦滔吵了起来,于是窦先生就觉得苏若兰简直不可理喻,从此基本就和赵歌姬过二人世界而彻底冷落了苏若兰。几天后窦滔奉命去襄阳,苏若兰还在为窦滔纳妾的事情生气,自然是不会去了。窦滔正和赵歌姬你侬我侬自然你不去更好,此后苏若兰一直独守空房过着守活寡的沉闷日子,而那厢窦滔和他的新宠则过着卿卿我我的甜蜜生活,连个音信都懒得给苏若兰回。
一个人独守空房的滋味显然是不好受的,闲来无事的苏若兰开始反省和检讨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些任性,没有做到为人妻子的责任。虽然老公另结新欢不假,可这样的结果分明是自己当初的骄傲和任性加的一把火。遥想出嫁窦滔的日子,那个男人虽然读不懂自己的诗歌,但对自己何尝不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呢?想来不由有些悔从中来,毕竟那年代的女人很少有离婚和休夫的想法,苏若兰虽然任性但还是懂得好女不侍二夫的道理。于是沉下心来将光阴赋予潜心研究诗词的忙碌里。后来她忽然灵机一动,又经过反复推敲构思,将所写诗词都巧妙编排整理,暗藏在29行、29列的文字里。然后怀着满腔幽思,废寝忘食地把诗词精美绝伦的织在八寸的锦缎上。苏若兰把这幅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幅图上的文字,排列像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璇玑图》用五彩丝线织成,除了绚丽多彩外,还便于阅读。后人抄录时,因为用墨不能敷彩,所以很难抄下来。《璇玑图》除了上面说有29行,每行29字,共841字。顺读、回读、横读、斜读、交互读、蛇行读、退一字读、重一字读、间一句读、左右旋读,方阵纵、正、反读都成诗,诗歌有三、四、五、六、七言不等,目前统计约可组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诗。
《璇玑图》费时数月终于织好后,苏若兰叫人送到了襄阳的窦滔手中。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惊叹织锦的精美却并没有谁能看懂诗歌里的玄机奥秘。窦滔本来就不懂诗歌,自然也不会明白这些字的排列有什么意义。但奇就奇在窦滔捧着《璇玑图》,在彩色丝线的指引提示下,竟明白了其中的玄妙和妻子的一片苦心和深情。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夫妻之间的心有灵犀,也可以怀疑窦滔可能拿到妻子的《璇玑图》后曾让高人指点,至少我对窦滔能完全读懂《璇玑图》保持怀疑。历史的真相常常伴随猜想和联想,总之窦滔在领会《璇玑图》的意义后,觉得妻子好像由小女孩长成了懂事的妇人了,对他的思念和愧疚让他感动不已,很快就亲自接苏若兰到自己身边来,自此大团圆结局般喜庆,夫妻两人大别胜新婚,恩爱和理解都更上一层楼。
可以说苏若兰编织《璇玑图》的初衷不过是为了挽救一段婚姻,最后却无心插柳柳成阴,成就了自己回文诗老大的地位。后来包括女王武则天及无数文人诗人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明代汤显祖、张芬,清代张淮、邱琼山等都尝试回文诗。但能像苏若兰的《璇玑图》一般能读出几千首来的却一个都没有。可见苏若兰的才情功力不是一般了。
苏若兰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才女的感情生活为什么多不如意,多半还是要找找自身的原因。和男人过日子才气可比不过体谅和温情,你看是才情可以让人温饱还是女人的一道好菜能让男人叫好?所谓才气永远是作为妻子的附加值而不是必需品,尤其对古人而言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是德行比较值钱呢。
第二,恋爱和婚姻从来就是两码事,很多人和相爱的人恋爱,最后却和并不那么爱的人结了婚。世上本没有十全十美的人际关系,尤其是男女关系,老实的丈夫不一定能养妻活儿,聪明的男人忙着应酬或搅和婚外情,理解你的男人可能是别人的丈夫……换男人其实很麻烦,谁晓得下一个男人是骡子是马?感情是需要要培养的,无论孕育什么都得靠养料,不如安心和属于你的那个人培养爱和未来吧。
第三,为什么寂寞的尽是女人,因为女人的想法太多了。而男人根本懒得寂寞,有寂寞的时间他们不如打把麻将,和狐朋狗友谈足球谈女人,或者直接找一个新的女人。你现在还想寂寞吗?还是赶紧洗洗睡吧,或者该干嘛干嘛去,就算寂寞成诗,也没有人稀罕。梨花体泛滥,有时诗歌也不过一个笑话。
第42章 刘氏——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刘氏肯定没人听说过,所以我只好先说她是谢安夫人,那么我们就先说谢安好了。谢安字安石,号东山。陈郡谢氏家族是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随元帝南渡长江的著名世家大族,谢安的伯父谢鲲在西晋末年曾是东海王司马越的相府参军,过江后死在豫章太守任上。东晋初年,谢安的父亲谢裒官至太常卿。谢氏的地位因谢鲲、谢裒兄弟的功绩而不断上升,但真正创造家族辉煌的却是谢安。他指挥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留下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历史佳话,使得谢家更是名声大噪。所以谢安的名片上头衔很多:东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思想家、著名咏絮才女谢道韫的成功策划人等等。说了这么多,我要说的却是谢名人的妻子刘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原本默默无闻的女人,因为一大家子都是名流,所以一点嫉妒之类的小段子便成就了谢太太刘氏成为历史上最善妒女人之一。
谢夫人的出身和谢家自然是门当户对,她是当时著名的大名士刘惔的妹妹,既是书香门第也是名门世家,品貌肯定也是可以的,所谓郎才女貌放之古代名流基本皆准。作为那个时代的悠闲阶级,刘氏显然过着丰衣足食众星捧月的生活,这也让刘氏多少有点骄傲的资本。
历史上关于谢夫人刘氏善妒的例子有两个,先说第一个短的。据说谢家每次歌舞表演,刘氏都命令下人在谢安面前把帷帐围起来,谢安每次看歌舞都看不到歌舞伎的样子而只能看到一些轻舞飞扬的人影。久而久之谢安自然有些心痒,想看看那些歌舞伎长什么样子。于是谢先生请求打开帷帐,谢夫人刘氏不紧不慢回答:“恐怕有损您高尚的德行。”其实这个例子还真是把刘氏不仅嫉妒还有些骄纵的个性显露无遗,人家谢先生就想看下美女的样子怎么就影响品德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但谢安先生果然惧内又大度,也不反驳直接坐回了位置听歌去也。
第二个例子是这样的:传说谢安因为长得帅又才华横溢,故很是风流倜傥。自古才子多风流,没一点风流韵事给自己的生活锦上添花是多么的无趣无味啊。
谢先生大概看上了一个趣味相投的美丽女子,想娶为妾,可是又想探探妻子的口风。于是让自己的兄弟和外甥去旁敲侧击刘夫人。谢家兄弟和外甥想,这点事还不好办?于是手里捧本《诗经》就念起《关雎》来了,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什么的。刘夫人可是聪明人,很快就洞悉了这几个男人的小伎俩,于是就不动声色,让他们接着演。这时,又一个就说开了:这个《诗经》上说,《关雎》不嫉妒,乐得淑女以配君子,而无伤善之心。夫人知道是借以讽己。乃问:“谁撰此诗?”云:“是周公。”夫人曰:“周公是男子相尔,若使周姥来撰诗,当无此言!”
刘夫人不愧出身大家,也不生气,平静地问道,“这礼是什么人定的?”众人立即抬出大权威来回答说“是大圣人周公啊!就是那个帮武王伐纣的周公”。刘夫人轻笑一声,说:“因为周公是男人,所以他才主张男人纳妾,要是周公老婆来说,你们认为她会这么说吗?”意思真是明白极了,周公说的虽然有道理可这是周公作为男人的立场啊,如果让周公的老婆来说能同意这番话吗?这就是历史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典故的出处啦!
谢家毕竟都是读过书讲道理的人,一听刘氏讲的也有道理,所谓男女有别,男人都想三妻四妾,女人都想只爱一人,相守白头,于是都识趣地闭嘴了。当然刘氏这套道理亏得遇上的是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要遇上个男权至上的主估计在那年头儿娶个偏房自然不是什么难事。你爱哭爱闹爱上吊也奈何不了大爷我娶小妾的决心!这件事情的结果自然是谢安终于没有娶回小妾,不过刘氏夫人善妒的段子却流传开来。后来南朝有个虞通写了本《妒妇记》,便把谢安夫人刘氏列入其中,不过在我看来谢夫人实在冤枉,人家的回绝高明而含蓄,一个女人希望丈夫只对自己好不是情理之中的吗?在我看来这位虞通先生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谢安自己对夫人这个“妒”,甚至还带着欣赏和喜欢在里面。很可能刘夫人性情泼辣,就是因为谢安这么多年一贯的呵护和纵容使然。只有被人宠被人爱的女人才有资格大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是吗?太爱一个人从来没有尊严可言,某人欠某人,才有某人的放肆和自尊。
同在南朝的文人刘义庆,却在《世说新语》里把谢安夫人刘氏奉为“贤媛”。“贤”者,真性情也,唯真性情才是人之极品。这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愿意相信谁就相信谁吧。由此可见,嫁一个有名气的老公,附加值就是自己的生活琐事没准哪天就成了什么文史里的正面或反面教材了。
当然,以谢安的风流和肚量肯定是把自己夫人归于贤媛了,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得以流传千古就是谢先生的功劳!
梁祝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谢安的那个时代,故事情节大家都无比熟悉。祝英台,女扮男装四处游学,和梁山伯同为学友。后来,梁山伯发现祝英台的女扮男装身份两人就好感顿生了。可是祝英台却被父母强迫嫁到有钱人家马家去。祝英台自然不从,再后来的浪漫版本是两人双双化成蝴蝶飞走了。再后来还有悲情版本是两人生不能在一起,死也在一起,于是双双殉情,死后两人葬在一个坟墓。
谢安听说了这个故事十分感动,立即上表司马曜,就给祝英台加了“义妇”的称号,然后亲自题其墓为“义妇冢”,要让她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梁祝故事虽然感天动地,但以祝英台担起“义妇”的担子还是有些勉强的。当女儿时,“女扮男装”去游学,父母按照礼仪给她安排了婚姻,她却一心恋着别人。然后,情郎死了,她却不顾名分不顾身份,要同人家合葬一处,这跟我们历来所理解的什么“贞洁烈女”,差得还真是远了点儿。要以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这祝英台就是“反抗封建婚姻”的典型啊。谢安能用不同于世俗的眼光去表彰一个不容于当时礼教的女人可见他是多么的开明和不羁。
回头再看看谢安的夫人刘氏,她的那些所谓大胆言行充其量也不过是小儿科的行为。人家谢安先生好的就是这口味,他喜欢的就是夫人刘氏的敢想敢说不矫情的个性。比起那些扭捏的小家碧玉来和这样的女人相处才是大快人心豪迈人生嘛!当然你也可以粗俗地说一床被子不盖两样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刘氏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好出身只能让你好过最多前二十年,嫁个好人家能让你好好过下半辈子,至少五十年。两者权衡下,出身不够好的姑娘们不必叹息。当然,即使嫁对人,每个女人都应该为自己打算,要有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和幸福的权利。比如刘氏如果稍微有点妥协,谢安娶回二奶也不是什么难事。
第二,再次告诫姑娘们,明正才能言顺,因为女友或情人或大小蜜实在没资格来理直气壮管理一个男人,而妻子至少可以拍拍桌子讲讲道理。虽然真要遇见个没道义的男人道理讲也白讲。
第三,回头看历史,几多真实与委屈都是我们看不见的,大人物有大人物的苦恼,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哀。被载入的真实,中间一定有几分隐瞒,寂寞或遗落,而我们信或不信其实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第43章 谢道韫——炮制一场人气的盛宴()
很多人对这位谢道韫才女的认识大都和我一样,是因为那个著名的“咏絮”事件。
那是在谢道韫七八岁时,遇上了某某年的第一场雪,一代名将谢安,也就是她的叔叔忽然在大家聚会时兴致盎然地吟出一句诗:“白雪纷纷何所似?”让家里的小朋友们来接下句,有个孩子想象力很差还要抢答,说,就像撒盐一样耶!随后,谢姑娘不慌不忙开口了:“未若柳絮因风起。”
有了前面小孩的对比,谢姑娘因这句诗简直被她的谢安叔叔和同僚好友们视为天才儿童啦。
如果是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孩,假使她能吟出比“咏絮”更好的诗歌来,也未必有人会知道,可谢姑娘偏偏出身不凡啊。当时政界流行一个说法,叫“谢安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就是说,你谢安要是不肯当官,让老百姓怎么活啊?而且他的影响还不只是在政界,在文艺界哲学界说起他同样如雷贯耳,他就那样轻描淡写地在自己各色的圈子里将自己小侄女的才气天分巧妙地宣传了出去,现在网络上什么第一车模兽兽,凤姐之类的策划算什么,人家都用剩了的东西,若是要提炒作的鼻祖那就是谢老先生啦。
更何况,够得上跟谢安来往的,都是一些牛人,他们几乎引导着舆论走向,占有着传播资源,他们激动地让“咏絮”事件在圈子里蹿来蹿去,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咏絮”成了全国皆知的秘密,谢道韫就这么成名了。类似成功例子还可参见孔融让梨,若不是孔融身为孔子的后世子孙,若孔融的父亲不是什么太尉,一个小孩让个梨的小事怎么可能扬名天下呢?
扯远了,话说回来。大约是应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那句老话,究其一生,谢道韫似乎并没能真正以诗成名,她留给后世之诗,也实在太少了。
我有点小人的揣测,谢姑娘的那些诗未必都是些珠圆玉润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