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新旺满脸笑容说:“叔叔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皇帝换了。”
“皇帝换了?换的是谁?”永福急不可耐地问道。
贾新旺故意吊永福的胃口,挤眉弄眼说:“叔叔不告诉你。”
“你说嘛,叔叔。”永福拽着叔叔的胳膊,央求道。
贾大庆、贾永祥、贾永亮看着故弄玄虚的贾新旺,全被逗乐了。不用他们催,贾新旺眉飞色舞说起来,说话时神采飞扬:“听识字的人说,新皇帝是高祖的四儿子刘恒。”
“刘恒,就是那个保卫边陲的代王。”永祥一提到刘恒,黑黝黝的脸上闪着明亮的光泽。
永亮一双大眼睛顿时射出两道热烈的光芒,激动地说:“我常听人讲,代王是一位贤王。”
“本草民不管他姓甚名谁,也不管他暴虐还是贤仁,只要他能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我就拥护他。”到底贾大庆岁数大,经的多,见的广,既经过秦王朝、楚霸王盘剥百姓的暴政,也经过汉王朝四个皇帝与民休息的仁政,几十年过去了,他认准一个道理,只要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皇帝,就是好皇帝。
“咱们加紧干吧,把这一块地犁完,然后赶紧回家,看还有什么好消息。”永祥搓着手心,恨不得马上把活干完。
“对,抓紧干完活,抓紧回去。”几个人都有些心急。
“我干脆不回去了。”贾新旺掠起袖子,往手心啐了一口唾沫,搓了搓,替下哥哥,扶着犁把干起来。
黄牛哞哞叫着,好像提起精神,分外卖力。快到中午的时候,他们犁完一块地,套上牛车,回家了。
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见人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议论纷纷,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喜悦的笑容。在闹市的十字路口,一群人围着一个当官模样的人,问长问短,刨根究底。他们不由从车上跳下来,走上前去,只听当官模样的人耐心解释:“诸吕作乱,被丞相、太尉等大臣诛灭,大家共推代王当皇帝。新皇帝除了大赦天下囚犯,给全国男子进一级爵位,给无夫无子的女人一百户一头牛,十石酒,允许各地百姓自行聚会五天,以庆祝新皇帝登基之喜。”
听了官员的解释,人们非常高兴。只听路旁一个白发苍苍老者说:“代王是高祖的直系后裔,消灭诸吕,继承皇统,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下好了,风雨飘摇多年的刘氏江山巩固下来了,这是天下百姓的福祉。”另外一个儒生蛮有把握地说。
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男子满腹高兴地说:“我本来是公士级别,这一次可以进上造爵位,能免不少赋税和徭役呢。”
“无夫无子的女人一百户能分一头牛,十石酒,每户平均一百钱呢。”一个中年妇女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嗓子里发出咯咯咯的笑声,说话大声大气,唯恐周围的人听不清。
永祥觉得中年妇女声音耳熟,抬头一看,原来是本村的王香芹寡妇,王寡妇的丈夫和儿子在征讨英布的战争中阵亡了,只剩下一个女儿潇潇,母女俩相依为命,含辛茹苦,度日艰难。
听了大家的议论,他们方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于是不再逗留,欢天喜地回家了。一进家门,贾大庆就想把街上听到的消息告诉自己的老伴、儿媳以及女儿,谁知她们得到消息的时间更早,已从集市买了一大块牛肉和一桶酒,回到家,炒了十几道好菜,等着他们回来,准备好好庆贺。
贾氏老婆子脸上核桃似的皱纹笑得全绽开了,嘴里不停地唠叨:“朝廷给全国男子进一级爵位,给无夫无子的女人一百户一头牛,十石酒,这真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敢情好,敢情好。”
“咱婆婆一听说朝廷给全国男子进一级爵位,就乐得合不上嘴,这是打着灯笼找不到的好事。”大儿媳陈春英拿着铁铲,炒着菜,满脸灿烂般的笑容,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二媳妇高秋菊呼呼拉着风箱,往火炉里添一把干柴,炉火熊熊燃烧,把她的脸映得像朝霞般红彤彤的。她抿着嘴,笑微微地说:“听说王寡妇能领一百钱的东西,特别高兴,也真是,丈夫和儿子都战死了,只剩下她们母女俩,平时够可怜的,看来新皇帝心里真惦记着咱老百姓。”
“那个住在村西头的贾寿,都活了八十多了,真能活,听说这回分东西没自己的份,拄着手杖,到官府去闹呢。”小妹妹贾永丽绑着一条又长又粗的辫子,一直拖到屁股后边,走起路来来回摆动,格外引人注目。她一边用刀切着蔬菜,一边听着娘和嫂子的对话,咯咯笑着,两颊露出两个十分好看的小酒窝。
“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怎么可能都有呢,贾寿真是,一会儿做好饭,让永福给老头送一碗,让他解个馋。”贾氏老婆子嘴里絮絮叨叨,给锅里添了一勺水。
几个女人一台戏,她们有说有笑,倍加融洽。大儿媳的儿子东东、乐乐,二儿媳的儿子融融、女儿晶晶,围着他们的奶奶,嘴里噙着指头,四双眼睛盯着满桌子好吃的东西,小小的嘴角流着长长的涎水。
“奶奶,什么时候开饭?”晶晶仰着稚嫩的小脸,怯生生问贾氏。
“奶奶,我们饿了。”几个孙子拽着贾氏的衣角,一起嚷嚷。
此时,贾氏一双老花眼笑成一条细缝,连声道:“快好了,快好了。”说罢,端起一小盆肉菜,放到他们的眼前,哄他们说道:“要是饿的话,就先尝尝,记住一点,不许抢。”
几个小家伙闻着香喷喷的肉菜,一个个伸长脖子,那股子馋劲,就甭提了。他们就着新鲜的窝窝头,一会儿就把一盆肉菜消灭完了,然后鸽子般跑到院里,无忧无虑,尽情游戏。
当男人们的身影出现在这个农家大院的时候,全家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氛围中,每个人的眼角、眉梢都挂着笑,整个院子里充满欢声笑语。
“哥,我回去了。”贾新旺一扭身,想回家。
没等贾大庆说什么,永亮急忙拦住他说:“叔叔,那怎么行?说什么不能让你走,要么我干脆去你家,把永禄、永喜两个兄弟叫过来,咱们两家合起来,共同庆贺。”
“好主意。”永祥、永福极力赞成。
贾大庆满意地点了点头,永亮甩开大步,走出门外,去叫永禄、永喜。贾老婆子盛一碗肉菜,用新布包着两个窝窝头,让小儿子永福给贾寿送去,永福提着小篮子,一溜烟去了。
一会儿的工夫,贾新旺全家人过来了,贾二婶、永禄和媳妇冬花、永喜和媳妇素娥以及他们的儿子连说带笑,走进院子里。
永丽赶忙从里间搬出几个小木凳,笑着让座,说:“婶子,嫂子,你们坐着等现成饭吧。”
“看咱们的永丽,不仅会说话,而且出落得越来越好看。”二婶拉着永丽的手,左看右看,连声夸奖,把永丽夸得脸色绯红。
“饭熟了。”春英摆好桌子、椅子和筷子。
七个大男人、七个女人、六个孩子分别坐定,贾大庆端起酒爵,站起来,激动地说:“今天是咱们家大团圆的日子,全家二十口人都到齐了,让咱们为新皇帝登基庆贺吧。”说罢,带头一饮而尽。
其他男人也都举起酒爵,一饮而尽,女人们、孩子们虽然不喝酒,也都用她们独特的方式,表示了良好的祝愿。
“新皇帝登基,大赦、进爵、分牛分酒,真是皇恩浩荡,咱老百姓也很知足,给一缕阳光就灿烂。”
“听说当今皇上在代国的时候,非常体恤百姓,关心民生,把代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只要国家不打仗,赋税徭役再减轻一些,咱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也许今后咱们不用再啃窝窝头。”
“今天喝酒真高兴,真高兴。”
“来,来,来,干一爵酒,再干一爵酒。”
全家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满屋子喜气洋洋,香气四溢。
第84章 大赏功臣()
一转眼几天过去了,刘恒的皇位渐渐稳固。自从他的亲信宋昌当上卫将军、张武当上郎中令,他在难以想象的极短时间内,牢牢掌控京城的南军、北军以及皇宫的保卫。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看似容易,其实并不容易,它十分有效地保证了他的人身和政治安全。那些前朝的宿旧,包括陈平、周勃在内,看在眼里,无不暗暗佩服他的高明手段,从而在他的面前规规矩矩,毕恭毕敬。
按照朝廷传统规矩,新皇帝应该下诏改元。刘恒经过一番权衡,下令有司,颁布诏书,宣布改元。到了十月的月朔(每月的朔日,指旧历初一,旧历每月以朔日为起点﹐约三十日为一月),刘恒领着朝中的重臣,隆重拜谒高庙。
当刘恒的车马“哗,哗,哗”驶进高庙时,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严肃,随着太仆“吁”一声喊叫,马车稳稳地停在庙前。他走下马车,迈着沉重而又缓慢的步子,走进祭祀高祖的大庙。陈平、周勃等大臣紧随其后,敛声屏息。
大庙里的空气仿佛凝固,只见长长的石制桌子的正前方,摆着一个金光闪闪的灵位,它的两侧摆满新鲜的水果、馃子以及猪、牛、羊等肉类祭品,一只玲珑精致、三足鼎立的博山炉稳稳地站立在托盘上,一柱柱信香插满炉里,有的烧了半截,有的刚点燃,冒出一缕缕香味扑鼻的青烟,袅袅升起。
高祖的遗像被固定在正前墙上的中间,只见他高隆的鼻梁永远超过一般人,胡须浓黑而且茂密,一双深邃的三角眼平视前方,仿佛蕴藏着用不完的智慧和力量。
主管祭祀的官员给皇帝拿来三柱信香,刘恒接过信香,走到烛灯前,轻轻地燃着,插进香炉,然后跪在早已铺好的软垫子上,磕了几个头。等大礼行完,他从垫子上站起来,走近香案,双手合十,心里默默祈祷:“父皇英灵在上,皇儿刚刚即位,尽管你在世的时候不是十分宠爱儿子,尽管目前的朝廷局势还比较复杂,但儿子决心继承你的遗志,同一切威胁刘氏江山的坏人作坚决的斗争,同时坚决实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国策,让刘氏江山在皇儿的任期内发扬光大,让天下的百姓过上太平富裕的日子,恳请父皇在天神灵,助皇儿一臂之力吧!”
刘恒的祈祷美好、诚实而又热烈,然而冥冥中的汉高祖刘邦没有显任何灵,那张被固定在墙上的图像没有任何反应。他失望了,望着父亲那双三角眼,轻轻叹了一声:“父皇,你听到儿子期盼的声音了吗?”
刘邦那双三角眼依旧平视前方,刘恒从那双深邃、冷漠、狡诈而又聪明的眼睛里,似乎听到父皇的声音:“恒儿呀,你治理国家行吗?”
刘恒的心猛地收缩,旋即镇定下来,果决地说:“皇儿行,皇儿一定行,请父皇放心。”他刚刚转过身,便看到陈平走上前,跪在垫子上,接连磕了几个响头,一把泪,一把鼻涕,诉说着:“先帝啊,臣陈平有一肚子苦水向你诉说呀,太后掌权期间,臣只好采取明哲保身的办法,随波逐流,不是臣不想作为,是臣不敢作为呀,如今诸吕叛乱被平定,臣等共推仁贤的四皇子继承皇位,臣一定竭力辅佐新帝,至死不渝,把先帝开创的基业做得更加稳固,假若先帝在天有灵的话,请放心吧。”
周勃看陈平在先帝的灵位前大表忠心,也不甘落后,效仿他的模样,激动地说:“先帝啊,你在世的时候,常常夸臣必安刘氏,臣牢记你的遗训,在诸吕作乱的时候,挺身而出,深入北军,夺取军权,把诸吕杀得一干二净,今天臣可以自豪地告诉你,臣保住了刘氏江山,没有辜负你的重托。”
灌婴、张苍、刘章、刘兴居等人纷纷下跪,向在阴间地府的先皇帝诉说自己的功劳,表明对新皇帝拥戴的忠心。
看着一张张激动的脸,看着一幕幕精彩的表演,刘恒的心态是复杂的,他知道这一群大臣一个个都是英雄豪杰,如果不能有效地安抚他们,他的皇位就会产生动摇。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流露出一丝别人不易察觉的微笑。
祭祀完毕,群臣跟着皇帝返回未央宫。刘恒没有休息,而是兴致勃勃接受群臣的觐见朝拜。他环视一下群臣,声情并茂地说:“诸吕作乱,幸赖群臣平定,共同扶植朕荣膺大宝,立下盖世奇功,朕将不吝赏赐,大封功臣,重赏功臣。”
刘恒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让全场的人为之振奋。他们欢呼雀跃,群情激昂,纷纷跪地磕头,娴熟地说着官场辞令:“臣等肝脑涂地,不能报答皇恩万一。”
“宣读诏书。”刘恒的命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负责宣读诏书的官员迈步走上丹墀,大臣们都挺直腰板,睁大眼睛,盯着他手中的黄色帛书,竖直耳朵,静静地聆听,唯恐漏掉一个字。一个个心里噗噗乱跳,暗暗想:“不知道皇帝如何封赏我?”也有的想:“咱又没有立多大功劳,不指望皇帝封赏。”只见负责宣读诏书的官员展开制作精致的黄色帛书,朗声念到:
前吕产自置为相国,吕禄为上将军,擅遣将军灌婴,将兵击齐,欲代刘氏。婴留荥阳,与诸侯合谋,以诛吕氏。吕产欲为不善,丞相平与太尉勃等,谋夺产等军,朱虚侯刘章首先捕斩产,太尉勃率襄平侯通,持节承诏入北军,典客揭夺吕禄印。其益封太尉勃邑万户,赐金五千斤;丞相平、将军婴邑各三千户,金二千斤;朱虚侯章、襄平侯通邑各二千户,金千斤;封典客揭为阳信侯,赐金千斤,用酬劳勚(yi劳苦的意思),其毋辞!
“万岁,万岁,万万岁!”大殿里立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将未央宫的穹顶震得嗡嗡作响。
这一次总共封赏了六个人,周勃、陈平、灌婴、刘章、纪通以及刘揭,其中周勃得到的封赏最多,食邑万户,黄金五千斤,因而心情格外激动。他走出武班,跪到地上,心潮鼓荡,热血沸腾,由于他不太善于辞令,说话的声音未免带着微微的颤抖:“臣周勃何德何能,烦劳陛下赏赐这么多的黄金和食邑,五内不安呀。”
刘恒笑容可掬,安慰说:“太尉在平定诸吕叛乱中居功甚伟,在拥戴朕登基时又十分踊跃,得到这样的封赏当之无愧。”
周勃站起来,退回原班。陈平、灌婴、刘章、纪通以及刘揭也纷纷跪到地上,叩谢封赏,刘恒一一好言安抚。
紧接着负责宣读诏书的官员宣读了第二道诏旨:“尊母后薄氏为皇太后,封薄昭为车骑将军,位次于大将军,而在卫将军之上,位在三公之侧,主要执掌四夷屯警、征伐背叛、京师兵卫、迎来送往等礼制性活动。”
薄昭赶紧跪在地上,大声答谢:“谢陛下封赏。”
看到薄昭无功受禄,群臣的心中不免产生一些酸溜溜的看法,但人家是皇帝的舅舅,皇帝封赏国舅,也在情理之中,没有出太大的圈,谁叫咱不是国舅!
刘恒看了舅舅一眼,严肃地说:“让你挑这么重的担子,不是白让你挑的,你得替朕去完成一项重要的使命。”
“陛下安排,薄昭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薄昭连连叩头,似乎猜出皇帝下边的话。
刘恒用眼睛盯着舅舅,千叮咛,万嘱咐,说明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不亚于任何一件事:“你带着卤薄(皇帝的车驾、侍卫和仪仗。汉官仪解释: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兵卫以甲盾居外为前导,皆谓之簿,故曰卤簿),注意多带些亲军侍卫,到代国去接太后。”
“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