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奈之下,他只得把一众大小部族的首领都召集进王帐,苦口婆心的给他们解释原因,但一众大小部族的首领们多不以为然,他们平时不都是这么烧杀抢掠的嘛?也有少数聪明的恍然大悟,大赞多不都大汗英明神武,高瞻远瞩,可惜,金人的烧杀抢掠,灭绝人性的恶行早已让百姓恐惧与愤恨,能逃则逃,逃不了的也只能拼命了。
十几日后,大军抵达信阳城下,多不都大汗命人叫战,意图凭借骑兵的优势在城外击溃明珠的大军,乘机夺下信阳郡城,但明珠不为所动,紧闭城门不出战,完全一副死守的态势。多不都大汗无奈,只能下令强攻城池,双方将士浴血奋战,互有伤亡。
凤凰军团的将士早已经受过血与火的磨练,即便还没有成长成战无不胜的百战雄狮,但也堪称精锐之师,在明珠的指挥下,凭借坚城与精良的武器装备,有条不紊的抵御金军的疯狂进攻,大量的杀伤了攻城的金兵,令多不都大汗的心在滴血,但又不得不咬牙切齿的下令攻城。
战事一时呈胶持状,这期间,赫进率黑虎军团进攻临潼郡城,丁泰和周勃的联合舰队则在江面上痛击晋帝国仅存的最后一支水师舰队,全歼了临潼水师后顺势夺取李家渡,开辟了第三个登陆点,源源不断的把大军和不计其数的军用物资运送上岸。
临潼太守封长青率全城军民拼命抵抗,但随着大量的霹雳战车和雷霆战车投入战场,秦军全新的攻城方式已让天下所有的坚城都不足以据守,在冰雹般的石弹和手臂粗的巨箭狂轰滥炸之下,伤痕累累的临潼城墙倒塌多段,秦军如潮水一般杀进城里,晋军大败,或逃或投降,太守封长青见势不妙,先一步逃跑,率残部千多人逃往燕云关。
至此,秦军把丰都、江淮、临潼三大江防郡城连成一线,也等于是完全打开了晋帝国的所有东门户。
第472章 天上掉馅饼()
赫进拿下临潼郡城后,大军休息二天之后,他留下一万五千士兵把守城池,亲率大军向宾州挺进。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明珠命田豫统军五万进攻黄州,自已坐镇信阳城,率将士抵御金军的疯狂进攻。
田豫独立指挥过五组雷霆小组和上万青壮的大小规模战斗,虽是以袭扰为主,但也算是有过指挥的实战经验了。之后又跟随明珠参加过征伐卫、唐帝国的多场战役,不仅得到了更多的实战锻炼,更亲眼目睹明珠天马行空般的指挥艺术,让他的眼界、军事才能都得到质的飞跃,同时也改变了他心中的想法。
本来,田豫受父亲的影响,一心想当一个指点乾坤的主谋,不过,在目睹了明珠天马行空的指挥艺术之后,他心中的想法完全改变了,觉得统掌十万大军征战沙场更来劲儿,更刺激。
明珠也发现了他的天赋,特意把他培养成自已的副手,此次让田豫独掌一军进攻黄州,就带有考校之意,如果田豫能够顺利拿下黄州,即考校合格,足以独当一面了。
当然了,这可不是儿戏,明珠也是根据夜不收打探到的黄州郡城里的情况后才作出这样的决定,为确保能够拿下黄州,她还把温俊臣派给田豫充当副手和军师,亦有拾遗补漏和监督之意。
温俊臣是走主谋路线,战场的指挥能力不如田豫,但胜在机变沉稳,足以弥补田豫的一些不足,加之两人之前也有过几次合作,让两人搭档再适合不过了。
明珠的身边还有一个智谋不弱于两人的寒卓云,这三人与统掌中央军团的统帅夏侯衡堪称大秦帝国年青一辈的杰出人物。
田豫领军向黄州推进,但他并不急于包围黄州郡城,而是先拿下黄州郡城辖下的温县与洛家集,切断了黄州与燕云关的联系,之后派人扮成温县城的败兵,诈开黄州郡城的城门,大军随后杀进城里,顺利拿下了黄州郡城。
另一条战线,赫进率摩下的黑虎军团正向宾州推进,半路上,有自称是宾州太守安思洛的大儿子安剑虹、舒州太守韦韬的大儿子韦少安求见,以太守的印信为证,并呈上安思洛的亲笔书信。
原来,韦韬和安思洛的两郡联军虽拼命抵抗周军的猛烈进攻,奈何数十万周军象发了疯一般,不计代价的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两郡联军难以抵挡,只能放弃已经倒塌了好几段城墙的舒州郡城,率残部退守宾州郡城。
两人原本打算死守宾州,先看看局势如何变化,不曾想,一直按兵不动的秦军突然渡过江袭夺丰都郡城,摧枯拉朽般的拿下江淮和临潼,完全打开了晋帝国的东门户,明珠和田豫又拿下信阳和黄州,局势突变,令两人一时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抉择。
摆在两人面前的路有四条,一是死战到底,与城池共存亡。二是投降周军,三是投降秦军,四是弃守宾州,投奔燕云关太守颜锦良。
与城池共存亡不符合世族的生存法则,安思洛和韦韬直接无视了这一条。宾州郡城是他们最后的地盘,一旦弃守,投奔燕云关太守颜锦良,就等于是离了水的鱼,手中仅存的那点人马迟早被颜锦良吞掉,两人弄不好连性命都得丢掉。那么,剩下的只有投降一途了。
刚巧周军派来使者劝降,并许诺各种好处,让两人在降周还是投秦的问题上一时难以作出抉择。
原商洛太守沐逸给两人分析了一番,虽说周王许了n多好处,但两人之前的拼命抵抗令周军损失惨重,降周之后,万一日后有人提起这荐儿,难免有麻烦,弄不好也得掉脑袋。
安思洛和韦韬权衡一番,最终决定投秦,故派安剑虹持太守印信和亲笔书信前往,面呈正率军准备进攻宾州的赫进。
其实,两人的心里也倾向于投秦,大秦帝国快速堀起,并吞并卫、唐两帝国,已俨然成为苍云大陆的第二大强国,卫氏父子皆是当代英明神武的雄主,一直让两人颇为钦佩,投靠这样的雄主,只要有所表现,相信也不差。
两人一旦下了决心,自然要为投靠大秦后的将来好好谋划,两人各派大儿子前往面见赫进,有让儿子为质,表现出十足诚意的意思,以打消赫进的疑虑。
当然了,献出宾州郡城或许是因为两人走投无路,不得已而为之,严格说来,根本不算什么功劳,因此,两人决定拿下燕云关当成献礼。
秦帝国虽占领了临潼、江淮、丰都三座沿江关防,完全打开了晋帝国的东面门户,但与国家有一江之隔,诸多不便,没有一个支撑的前沿要塞,总的来说不好防守。
但如果拿下宾州、燕云两郡,再加上已经占领的信阳、黄州两郡,局面完全不同了,以宾州和燕云关为前沿要塞,守护后边的所有郡城,才算是真真正正的扎了根。
再者,宾州、燕云、信阳、黄州四郡辖地皆是平原,土地肥沃,良田众多,河道交错纵横,都是盛产水稻的粮食基地,占领了这四郡,基本上可以说是占有了晋帝国三分之二的粮仓。
安思洛、韦韬、沐逸要投靠大秦帝国,还要获取一定的利益,唯有献上燕云关表功。
赫进率军向舒州推进,一路上都在捉摸着如何顺利拿下舒州郡城,安思洛等人的投效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立时催促大军加快行军速度,命疾锋营的五千轻骑先行赶路。
当然了,为防有诈,赫进还是特地交待了疾锋营的统领雷涛一番,要他见机行事。
雷涛率疾锋营的五千轻骑赶到宾州城下,安思洛、韦韬、沐逸三位太守亲自出城迎接,不仅表明了他们投效的诚意,也消除了雷涛的疑心。
雷涛接手了宾州的城防,安思洛、韦韬、沐逸三位太守则率残部三千剩余人“撤往”燕云关。
赫进率大军抵达宾州城后,命后勤辅兵在周军没有抵达前拼命的用水泥加固舒州的城防,留下四万人的兵力镇守城池,以抵御周军的攻击,自已亲率摩下四万步卒和疾锋营的五千轻骑直扑燕云关。
安思洛、韦韬、沐逸率三千残部“逃”到燕云关,燕云关太守颜锦良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接纳了三人。
为打消颜锦良的顾忌,安思洛、韦韬、沐逸三个除了保留各自的亲兵卫队外,所余残部二千五百人全都交出,表明了投靠的诚意。
颜锦良暗中松了一口气,其实,他倒不担心三人那点兵力能翻起什么风浪,燕云关内可是足足有二万守兵,只不过,他一向生性多疑,这心里当然不全放心,现在好了,三人保留二三百人的亲兵护卫队也是很正常的事,毕竟三人都曾经是坐镇一方的太守嘛,没有部曲摆摆场面也说不过去。
听闻赫进正率大军逼近,颜锦良命手下加强戒备,同时征召城中青壮组建二万人的新军,打算死守燕云关。
据夜不收所报,赫进所部才刚刚攻占了金县城,还需攻占陇南县城,大军方能抵达燕云关下,这至少还需要四五天的时间,颜锦良一点都不着急,他还有好几天的时间做好各种准备。
不曾想,当天夜里,安思洛、韦韬、沐逸三大太守袭夺东城门,三人的亲兵护卫各有二三百人,分开来的话根本不足为虑,但全兵一处,也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加之有心算无心,三人突然发动,以近八百人的兵力攻占东城门,然后打开城门。
赫进早率部埋伏在城外,疾锋营的五千轻骑率先杀进城里,随后大军涌入,城中的守兵根本没有半点防备,仓促抵抗,在太守颜锦良被安思洛一箭射杀之后,守军崩溃,赫进以伤亡二千余人的代价拿下了燕云这座郡城险关。
第473章 女兵()
信阳城下,战鼓声隆隆,吼杀声震天,双方的将士在浴血奋战。
太守府内,明珠正在自已的卧房里看私信,显得特别的悠闲,她连战甲都没有披挂,穿的只是一般的素色衣裙,仿佛城头上的激烈撕杀与她全无半点关系。
这就是明珠的行事风格,安排妥当之后,就把指挥权交给摩下将士,任由他们自由发挥,颇有当甩掌柜之嫌。
就算她真的偷懒当甩手掌柜,手下不仅没有意见,相反,一个个都擦拳磨脚的,斗志昂扬,明帅这是给他们展现个人才华与立功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他们心中除了感激就是无比的钦佩。
当然了,明珠也不是随随便便的撒手不管,战前可是把方方面面考虑进去了,之前的大战,信阳郡城的城墙已被金军的霹雳战车轰得伤痕累累,有些城墙段还没轰塌了,不过,经过后勤辅兵用水泥抢修加固之后,不仅完好如初,甚至更加坚固结实。
凤凰军团除了分出一支攻击黄州郡城外,留守城池的仍有五万精锐将士,这可是五万经受过血与火锤炼出来的精锐士兵,完全可以拉到城外与一向以野战著称的金军交战,何况只是据坚城防守而已。
再一个,秦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且占有天时、地利、人和,就算多不都大汗拥有百万大军,也休想攻克信阳坚城,明珠自然乐得偷闲。
在士兵眼中,明珠是战无胜的女战神,受士兵的敬仰膜拜,在一众姐妹心中,她有着与众不同的魅力,亲切随和,那种无形的感染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都听从于她,总之,按一众姐妹的评价,完美无缺。
其实,是人都有弱点,或者说是某些个不为人知的嗜好,即便是完美的明珠也不例外,明珠就是喜欢看某人肉麻得直起鸡皮的情信,只不过除相公之外,没人知道而已。
明珠也不知道自已几时有这个让她脸红心跳,但又欲罢不能的不良嗜好,或许是在恋爱期间习惯了某人一月二封的肉麻情书,或许是长年统军在外,思念强烈的缘故?虽然有些羞于启齿,但仅限于两人之间的秘密,所以,她也不打算改掉这个不良嗜好。
城中的百姓同样显得很悠闲,一些年迈的或三三两两聚在一块喝茶,谈论着今后的生计,也有不少青壮自发组织起来,帮着守军搬抬箭矢、石弹等守城武器,搬运伤员和阵亡将士的遗体,妇人在家中忙碌针线活儿,洗衣做饭,孩童仍象平时一样嘻戏玩耍,丝毫没有因为战争而生出半点的恐惧与不安,因为明帅就坐镇城里,她就是百姓们心中无人可以战胜的战神,至于秦军晋军什么军都好,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听从谁的。
城中的百姓看到几名女兵沿街购物,指手划脚的指挥着七八个牛高马大的军爷,全都瞪大了眼睛,秦军里竟然有女兵,他们没眼花吧?
那几名女兵披挂量身订制的女式皮质轻甲,腰悬佩剑,足蹬长筒小皮鞋,右臂佩带红色十字的白色臂章,妩媚中带着几分飒爽英气。
女兵的制式军服自然是出自卫大太子之手,他是仿制现代的女兵制服,上身是裁剪得很合身的蓝色军服,下身是黑色齐膝短裙,长筒皮鞋,怎么看怎么养眼。
可是,三纲五常在人们的脑子里早已根深蒂固,露胳膊露大腿的都是不正经的坏女人,要被千夫所指,浸猪笼的,卫大太子再有能耐,也不敢轻易去推翻这个n千年传承下来的旧观念,因此,女兵的里边还穿了一条同质色的长裤,把一双白晰修长的美腿包得严严实实的,半点儿气都不透。
在卫大太子看来,这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女兵们喜欢得不得了,他也很无奈。当然了,他偶尔也会让一众妻妾试穿一下用贡丝特制的军服,享受一下制服控的爽歪歪。
有人按耐不住内心的强烈好奇,上前询问一名挑着担子,走在最后边的年青士兵。
那名年青士兵边走边咧着嘴,笑呵呵的回答。
其实吧,秦军编制中有女兵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还一度被各帝国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话。
秦军的女兵编制目前仅限于医护兵和文秘官,医护兵分为医师和护士,各分有好几个等级,官衔是按秦军编制的统一官衔任命,但在平时,一般都统称某某医官。
文秘官即记录、掌管文案的录事参军,要求的可不仅仅只是识字这么简单,还要懂得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总结归纳各种文件等等。女人当兵本来就少得可怜,符合文秘条件的女兵更属珍稀级的国宝,整个大秦帝国,女文秘官令三人而已。因此,女文秘官的官衔都是卫尉级起步,和女医官一样,待遇好得让人眼红。
所有跟随在一旁的百姓听得耳朵直颤动,眼睛瞪得老大,三纲五常是根深蒂固,女人抛头露面是失德,有钱的大户人家就算了,但穷苦老百姓就不一样了,家中子女多,女儿就相当于是帮人家养的媳妇儿,嫁出去就等于是泼出去的水,与其让她每天辛辛苦苦的替有钱人家洗衣服什么,或去大户人家的家里当丫环下人,一年到头挣到的那点小钱还不如当女兵一个月的军饷多,这还不算专门为女兵所设的专门福利,好象很有赚头的嘛。
不过,心动归心动,真正敢让女儿去当兵的老百姓仍然不多,仅百来户特穷的穷苦人家而已。即便有很多大姑娘家心动,但死古板的老爹不点头,她们只能羡慕无比的看着平时的好姐妹在家中长辈的牵拉下,既兴奋又惴惴不安的前往秦军的军营投军。
一下涌来百多名年青的小娘子要求入伍参军,自然惊动了躲在卧房里看情书的明珠。
看着面前百多年青小娘子,明珠满意的点头,她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勤劳肯干,吃得苦,有些还显得比较机灵,教她们读书识字之后,说不准还能培训练成初级医师呢。
别看秦军编制里早有女医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