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日,某地
近日来突现的种种异象,引发轰动,各种消息风一般的传播开来,街头小巷到处都在议论,这是天兆,在向人们预示着什么,长生上神的神谕已不言而谕。
如此大事儿接连不断,自然惊动了官府,已升任礼部尚书的审尚德亲至龙虎山,把神一般传说的张大天师请至帝都,半夜三更于天坛作法。
那一夜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但却没有下雨,漆黑一团的天幕出现了一条白龙,然后突降木雨。
木雨其实是数十块形状大小不一的小木片,所有木片的一面刻有张牙舞爪,腾云驾雾的飞龙,一面刻有“卫”字。
那一夜,全长安城的百姓都亲眼目睹此神迹,一个个都虔诚膜拜。
据张大天师作法,这是天兆,长生上神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传达的神谕,卫姓属木,是以多为木行传谕,飞龙在天,九五之尊。
此事自然又轰动天下,各种谣言满天乱飞,有心人的散布,帝国时报有意无意的引导着舆论,天命不可违,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百姓淳朴简单,只要让他们有田种,有饭吃,谁统治他们都一样,在他们心中,丞相大人和卫骠骑将军自然是天底下的大好人,至于大秦帝国的王到底是哪一个,还真不知道。既然是长生上神的圣谕,那更应该顺应天意,否则必遭天遣。
于是,在舆论的引导下,拥立卫丞相上位的呼声响成一片,群臣纷纷上书,要求小秦王永福禅让王位。
大势已定,即便仍有极少数保王党大骂卫煌篡位,但也只敢在家里骂,不敢让外人知道,保王党的势力在朝堂上早已被清除干净,再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依照程序,小秦王永福发诏书禅让,丞相拒绝,小秦王永福再禅让,卫煌再拒绝,如此三次,丞相卫煌不再拒绝,理所当然的坐上了龙椅,成了大秦帝国的新国王。
卫煌登基,并没有改国号,仍沿袭大秦国号,他下旨大赦天下,同时对手下群臣加官封赏,朝堂一派欢庆,大秦帝国全境一片喜庆气象。
丞相夫人苏月皎理所当然的坐上了皇后的凤座,一十二位如夫人也各封妃子,卫大衙内被封太子,仍兼骠骑大将军,掌全国兵马,夫人孔蓉被封太子妃,一干如夫人按进门的先后顺序分封侧妃什么的,总之皆大欢喜。
各帝国的君王纷纷派出使团前来道贺,秦帝国吞并卫、唐帝国,快速堀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令君王们羡慕妒忌恨,既喜又忧,心中百味杂陈。
有一个强大的盟国与晋帝国对抗,算是好事吧,但各小帝国之间所谓的友好结盟有如海市蜃楼,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开战,有一个实力强大的邻国,让人寝食难安啊。
全国上下还在欢庆之际,太后武惠妃和小秦王福永乘坐马车,悄然进入卫大衙内的太子府,到了这时候,孔蓉等女才知道自家的相公原来早跟人家太后有一腿,孩子都这般大了,这让孔蓉心中百味杂陈。
这个团圆饭的氛围多少有点尴尬,主要是武惠妃的身份地位,好在众女都识大体,相互谦让,加之有皇后苏月皎和一十二位贵妃娘娘坐镇调剂,事情就这么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孔蓉是原配正室,依旧是太子正妃,武惠娘算平妃,其他人侧妃的地位不变。
众女心中都明白,公公登基,武惠娘素母子最受委屈,因此都很识趣的把到处惹出风流债的相公推进她房里,这个时候,母子俩最需要的是相公的安慰。
卫永福很快就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中,以大哥哥的身份带着弟弟妹妹们嘻戏玩耍,玩疯的时候把整个太子府闹得鸡飞狗跳,虽然乱七八糟,但却热闹和睦。
家和万事兴,可见和谐之重要,一众妻妾和平共处,男人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而不是被各种醋味儿闹得焦头烂额,处处起火。
卫大衙内知足了,这段时间多是呆在家里陪着一众妻妾和孩子们,尽享天伦之乐,偶尔也跑到青川省城看望明珠。
众女当中,要数明珠最忙,她是凤凰军团的统帅,驻地在青川省城,距离帝都长安城有十来天的路程,虽然凤凰军团已经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但明珠从未放松对摩下将士的操练,她是想帮着相公早日完成一统大陆,拯救天下苍生的伟业,因此,必须把凤凰军团训练成百战雄狮。
各帝国都在休养生息,象受伤的野兽,躲在暗处默默的添着伤口,大陆也因此获得了难得的平静。
不过,这种平静并没有持续多,入夏之后,金帝国对晋帝国边关的袭扰越来越频繁。因塞外物资匮乏,金军野战厉害,但攻坚和防守却是弱项,因此都是实施以战养战的焦土战略,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劫,一片焦土。
晋王华彬雷霆震怒,命都骑将军霍坚统率十万大军出关扫荡,务必要狠狠的教训金帝国。
这一回,晋王似乎是真的发怒了,把负责拱卫皇宫,晋帝国最精锐的五千禁卫骑调归霍坚摩下,不过也给霍坚下了死命令,若不能击溃金军,提头来见。
出征仪式之后,在文武百官目送下,霍坚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方进发。
大军出征后,晋王华彬下旨,从各军中抽调三千锐士,暂组锐士营,以增强皇宫的防卫。
这道圣旨很正常,没人会起疑,金军铁骑犯边,自然得派大军扫荡,因金军多是骑兵,自然得抽调精锐骑兵应对,派出五千禁卫精骑参战,不仅是增强霍坚所部的战力,更是对霍坚的恩宠。
羽林卫、禁卫骑、禁宫甲士是晋帝国战力最强的精锐,肩负拱卫皇宫的重任,如今,五千禁卫骑出征,皇宫防卫力量减弱,抽调各地精锐暂组锐士营来填补禁卫骑的空缺再正常不过,没人会想到这是华彬的借刀杀人之计。
华彬谋划此事已久,他千方百计要铲除玄素居在朝中的势力,金军犯边正好给了他这个借口,霍坚的妻妾都是玄素居弟子,两个女儿也是玄素居弟子,他也是得玄月大力举荐,任都骑将军,掌禁卫骑,身上太多玄素居的烙印,自然是华彬首要铲除的目标之一。
禁卫骑虽是精锐禁军,但军中有不少中高级军官不是出自霍坚门下,就是他的心腹,与玄素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华彬看来,禁卫骑已不是他能够掌控,属危险的存在,因此,他一点都不介意把这支精锐铁骑一并葬送了。
除了监军李承志是他的心腹之外,配合霍坚的七八名幕僚也都是玄素居一系的,一并除掉。
金军铁骑号称野战最强,但每回都被明珠率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逃窜,久而久之,晋廷文武百官,连同华彬都认为金军铁骑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战力或许仅比中原诸帝国的军队稍强一点,只要指挥不失误,凭帝国强大的实力,随随便便都能把金人揍得满地找牙。
霍坚率大军一路行军,不日抵达西北边关龙虎关,休息一天之后,大军浩浩荡荡杀出关,寻找金军主力决战。
第448章 全军覆没()
霍坚也算得上是一员久经战阵的老将,只不过,他从未统军出关与金军打过仗,大多时候都是明珠把金人揍得满地找牙,老实了一段时间,别的将领根本就没有统军与金军交战的机会。
对于塞外大草原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等,他只是从书里了解一些,也看过明珠与金军交战的一些战例,知道大草原适合骑兵驰骋,对付机动性强的骑兵,一般都是布下密集的枪阵或依托防御工事拒敌,弓箭手在阵中以密集的箭雨杀敌,这些都是一般的军事常识,稍懂点兵事的人都知道这道理。
明珠的战例里基本也是用此招对付金军铁骑,百战百胜,看着很平常无奇嘛,换作是他指挥,肯定也获胜,金军的战力也不怎么样嘛,显然是被夸大了n倍。
因为看过明珠对战金军的不少战例,反倒让霍坚心中对金军的战力不以为然,不过,向大草原深处挺进的一路上,行军驻营什么的中规中矩,也展示出一定的军事能力。
大草原浩瀚无边,绿草如菌,确实是盛产战马之地,不过,地势平坦,虽然利于骑兵驰骋,但也因为视野开阔,极易发现敌情,不必担心会被伏击。
大军向大草原深处挺进,一路上,一些部族的小部落望风而逃,双方除了夜不收偶有战斗之外,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规模战,金军的主力一直在躲避。
第三天,打前锋的五千轻骑终于与一支三千人的金军相遇,一场撕杀,金军败逃,晋军紧追不舍,双方在浩瀚无边的大草原上玩过了猫追老鼠的游戏。
傍晚的时候,霍坚率大军抵达一处伏龙坡的小山坡处,他下令就地驻营,同时洒出大量的夜不收巡察方圆百里之地。
一夜平安无事,不过,前锋军一整夜都没有传回消息,多少让霍坚有些不安。
正整军准备起程之际,有夜不收来报,金军主力杀来了,人数估模有七八万之众。
远处的天际,尘烟滚滚,遮天蔽日,大地剧烈摇晃,霍坚急令士兵布阵迎战,除开最精锐的五千禁卫骑外,他的十万大军里,有五千轻骑,战兵八万,一万五千人为后勤辎重辅兵,
霍坚所布是标准的野战阵型,大军分前中后三军,皆布以密集的防御方阵,大量的弓箭手居中护阵,五千禁卫骑护卫两翼。
大军布阵完毕,八万金军也蜂拥而至,清一色的骑兵,不过队型有些散,不似晋军那般整齐有序。
双方连一句话都没说,直接开战。
金军清一色的骑兵,霍坚也没有下令前军向前推进,而是原地结阵防御,如林长矛构筑成三座长枪大阵。
霍坚如此布置很正确,步兵对上骑兵,只有挨揍的份,一般情况下只能被动的结阵防御,布长枪大阵阻敌冲阵,弓箭手射杀敌人。
步兵结阵防御,五千禁卫骑出阵交战,惊天动地的隆隆战鼓声中,双方的骑兵皆以千人骑队发起试探性的进攻。
甫一交手,一千禁卫骑就吃了大亏,双方战马冲刺,距离拉近时,金军骑士先洒射出一波箭雨,射倒了百多禁卫骑士,然后挥剑冲上,展开了贴身肉搏。
禁卫骑属天子亲军,负责拱卫皇宫,武器装备战马都是最精良的,待遇是最好的,士兵倒是从各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老卒,但军官全是勋贵官宦世家子,平时鲜衣怒马,表演仪仗什么的倒是威风十足,但这些军官从未上过战场,战力仅比一般的新兵蛋子稍强一些而已,面对汹涌而来的滚滚钢铁洪流,别说指挥部下战斗了,没被吓尿已算奇迹。
只是第一回合的冲锋,禁卫骑的队型就被冲得七零八落,折损过半,反观金军,损过不足百骑。
双方骑士调转马头,往回冲杀,金军又是洒出一波箭雨,然后抽剑肉搏,一千精锐禁卫骑,活着回到本阵的仅五十多人。
阵中督战的霍坚脸都变绿了,是金军的战力太可怕?还是自已统掌的禁卫骑是纸糊的?禁卫骑可是号称帝国战力最强的三大精锐之一啊。
容不得他多想,隆隆战鼓声中,金军发起了进攻,五千骑兵正面攻击,左右各有五千骑兵侧击两翼。
霍坚下令各阵原地防御,同时下令剩下的四千禁卫骑集中到右翼,兵力分散,只能被金军逐一蚕食掉。
直到现在,霍坚在指挥和布置上仍然是正确的,但他低估了金军的战力,高估了摩下将士的战力。
在霍坚心中,他认为明珠能够做到的,他也能够做得到,他是有信心做得到,但有时候,理想是美好,现实却残酷,他摩下的十万大军根本不能跟明珠以前统掌的边军相比较,差的可不只是一个档次。
且不说明珠平时治军严谨,赏罚分明,得将士拥戴,单是那个神话一般的战神名号就足以震慑敌军,激励将士士气,是晋帝国军方无人可以替代的灵魂,霍坚在军中也有威望,但仅限于禁卫骑,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根本没得比。
再一个,明珠统军痛扁金军,所用的部队多是镇守边关的将士,这些地方部队都是杂牌军,武器装备待遇等都不如驻守一方的常备军,根本没人看得入眼。殊不知金军经常犯边,这些镇守边关的杂牌部队常年与金军交战,不仅经受了血与火的磨炼,更积累了不少对付金军骑兵的宝贵经验,若是武器装备都相差不大的情况,真正最强战力的反倒是这些杂牌边军。
霍坚摩下号称最精锐的五千禁卫骑平时走秀耍威风什么的倒是很拉风,但一上战场就熊了,银枪蜡头一个,中看不中用。还有他摩下的十万大军,除了五千老卒堪称精锐外,余者全是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蛋子,战力可想而知。
集中在右翼的四千禁卫骑依仗精良的武器装备,一时半会还没有呈现败象,但前军方阵的士兵面对席卷而来的滚滚钢铁洪流,小腿肚直抽筋,这些士兵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哪见过如此吓人的场面?
冲阵的金军骑兵进入弓箭射程后,阵中的弓箭手在军官的指挥下,射出了一波波箭雨,给予金军一定的杀伤。
骑兵冲击的速度很快,两波箭雨过后,他们已冲近长矛如林的枪阵前,以骑弓洒射出一波箭雨。
塞外部族不论是男人女人,自小都在马背上长大,人人都是天生的战士,他们骑术精湛,射术也精湛,不少人更是神箭手,面对晋军密集的防御方阵,闭着眼睛射箭都能够命中目标。
一时间,箭雨洒射之下,朵朵血花飚现,成群的晋兵惨呼倒下,密集的方阵出现了混乱与空隙。
“杀!”
收起骑弓的金军抽出铁剑,口中呼吼着,催动坐骑冲向长矛如林的枪阵。
锋利的长矛贯入战马的躯体,鲜血激射,战马发出阵阵悲嘶声,轰隆倒塌,不仅压断了不少长矛,也把吓傻的枪兵压倒。
面对这种自杀式的冲阵,即便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也难免胆颤心寒,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蛋子们则吓傻了,有的吓得嚎啕大哭,有的吓得握不住手中的长矛,瘫软倒下,也有的傻愣愣的站着,大多则是哇哇的呕吐。
面对金军骑兵前仆后续,悍勇无畏的边续冲击,正面迎敌的前军第一个方阵率先崩溃,排在最前面的长枪兵已经被吓得胆颤心寒,他们扔掉手中的长矛,拼命的向后奔逃,但密集的同伴阻挡住了他们逃命的道路。
破阵而入的金军骑士呼吼着,挥舞手中的铁剑,砍倒一个个吓得失去抵抗晋兵,更多的晋兵则是被狂奔的战马撞飞、踏倒,阵中,失去长枪兵掩护的弓箭手完全成了被屠宰的小绵羊,整座密集的方阵在瞬间就完全崩溃。
到处是呼啸奔来的战马,到处是寒光闪闪的铁剑,崩溃的晋兵只能拼命的向后奔逃。面对奔逃而来的同伴,后面两座密集方阵的士兵本能收起长矛,然后被溃逃的人潮给冲乱。
恐惧如瘟疫一般迅速传染后边方阵的士兵,他们也跟着崩溃,扔掉手中的武器,拼命的往中军大阵奔逃。
这是逃命的本能,后边有更多的同伴,有更多的武器,或许能够挡住掩杀而来的金兵,保护他们不被屠杀。而结果却是他们给中军方阵的同伴带来了致命的灾难,密集的方阵被他们给冲乱,进而引发崩溃。
霍坚没想到十万大军败亡得如此快速,绝望之下,他欲挥剑冲杀上前,却被护卫打昏,夹上战马奔逃。
十万大军在瞬间崩溃,就如同炸了窝的蚁群,遍地都是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