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锋,不如暂时放弃河东,坚守关中。”
如果这个诏命真的得到执行,如果李渊真的放弃了河东,那么大唐王朝统一天下的步伐绝对会放缓,甚至有可能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与四方群雄鼎足而立,维持一个群雄混战之局。
所幸,关键时刻总算有人站出来坚决谏止,并且主动请缨,最终挽救了河东的危局。
这个人就是李世民。
李渊的诏书一下,李世民立刻上疏表示反对。他说:“太原是帝业的发祥地,国家的根本所在,而河东物产丰饶、民众富庶,是京师的资源供应地,如果一举将其抛弃,臣窃感愤恨!请拨给臣精兵三万,必能平定刘武周,克复汾晋。”
李渊甚为欣慰,马上集结了关中的所有精兵,全部交给了李世民。
武德二年十月二十日,李渊亲自到华阴(今陕西华阴市)给李世民饯行。
差不多从这个时候起,李世民就当之无愧地成了李唐王朝的中流砥柱。帝国的每一个危机时刻和重大的转折点,几乎都是李世民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才使得初生的大唐王朝能顺利地迈上大一统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开创大唐王朝固然是李渊的功劳,但是开疆拓土、统一天下的首功之人,则非李世民莫属。
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率大军自龙门踏冰西渡,进驻柏壁(今山西新绛县南),与宋金刚对峙。当时,河东各州县由于饱受战乱和劫掠,百姓全部逃入城邑,致使村落荒芜,仓廪(lin)空虚,唐军无从征收粮草,驻扎了一段时间后,开始断粮。李世民向四方发布文告,远近民众听说大军元帅是李世民,于是纷纷来附。李世民向他们征收粮草,总算缓解了粮荒。
既然唐军会断粮,宋金刚同样也会断粮,所以李世民采取的策略就是——坚守营垒,拒不出战,以此消耗宋金刚的粮食和锐气。
两军对峙的那些日子,李世民时常轻骑简从,亲自出营侦察敌情。有一次由于道路不熟,李世民和随从的骑兵走散了,身边只剩下一名侍卫。其时天色已晚,李世民和侍卫登上一座山丘,找了个避风的山坳休息,由于疲惫已极,两个人很快就沉沉睡去。
预料不到的危险就在此刻悄然降临。敌人的一支游骑路过此地发现了他们,于是悄悄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山野一片寂静,李世民和侍卫发出的鼾声清晰可闻。
如果没有接下来那一幕令人匪夷所思的“蛇鼠救秦王”,那么李世民也许就没命了,而大唐王朝的历史甚至包括中国历史就会在这一刻被彻底改写。
敌兵越围越近。千钧一发的时刻,从李世民身边的地洞里忽然蹿出了一只老鼠,还有一条蛇在它身后紧紧追赶。老鼠惊慌乱窜,一头撞到了侍卫的脸上。侍卫惊醒,慌忙唤起李世民,两人随即跃上马背,拍马狂奔。刚刚跑出一百余步,敌骑就已经追了上来。李世民回身一箭,为首的将领应声倒地,敌兵才停止了追击。
李世民就此逃过一劫。
除了感谢那条毒蛇和那只老鼠之外,除了说未来的天子自有天命之外,我们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
或许我们只能说——老天爷也许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始终对这个世界不闻不问。关键时刻,他老人家还是会出手的,只不过有时候执行天意的不一定是讨人喜欢的天使,而是让人讨厌的蛇和老鼠罢了。
就在李世民与宋金刚对峙的时候,先于李世民进入河东的永安王李孝基等联军进至夏县,准备攻击吕崇茂。陕州总管于筠建议抓住战机立刻进攻,可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却认为应该赶造更多的攻城器械,才有把握一举攻下。李孝基采纳了独孤怀恩的意见,战机就此错失,而李孝基全军覆没的悲剧也就此酿成。
第27章 可怕的李世民,完美的李世民(5)()
吕崇茂被围之后,立刻向驻扎在浍州(今山西翼城县)的宋金刚求救。宋金刚随即派遣了两名骁将前去增援。这两名大将一个叫寻相,另一个就是日后李世民的麾下猛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人,原名尉迟恭,以别名行世;大业末年从军,以勇武著称,官至朝散大夫;刘武周起兵后,成为其部将。此次南下,尉迟敬德是宋金刚的主要助手。当他和寻相率援军进抵夏县时,李孝基等人才蓦然发现自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还没等他们作出反应,尉迟敬德就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唐军大败,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和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俘。
至此,唐王朝在河东的最后一块筹码就只剩下驻守柏壁的李世民了。而最早驰援河东,却连一场胜仗都没打过的裴寂就在这时被李渊召回了长安。
表面上李渊以丧师辱国的罪名把裴寂交给了有关部门进行审理,可没多久就把他放了,不但官爵依旧,而且宠遇更厚。
什么叫宠臣?
这就叫宠臣,做对了事就加官晋爵、重重有赏,做错了事也可以忽略不计、既往不咎!其情形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国企老总——尤其是那些善于把企业搞破产的老总。
当初的刘文静兵败浅水原便遭到了革职的处分,如今裴寂不但在度索原遭遇惨败,而且几乎丢掉了整个河东,回朝后却富贵依旧、地位安然,如此厚此薄彼、赏罚不公,怎能令朝野心服?
可李渊居然就这么做了!对于一个以恩威刑赏驾驭臣子的皇帝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可饶恕的致命弱点。
尉迟敬德和寻相打了大胜仗、解了夏县之围后,心满意足地回师浍州。可当他们行至美良川(今山西夏县北)时,却遭到了唐军的伏击。这支唐军是李世民派遣的,将领是殷开山和秦叔宝。尉迟敬德仓促应战,以损失两千多人的代价才突围而出。混战中,在夏县被俘的独孤怀恩趁乱脱逃,单骑回到了长安。不久后,尉迟敬德和寻相又奉命驰援固守蒲坂的王行本。李世民探知情报,亲率三千步骑,连夜从小路直插安邑(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对尉迟敬德发起突击,将其部众拦腰截断。尉迟敬德大败,士卒或死或降,基本上全军覆没。尉迟敬德仅和寻相逃出一命。
这两场胜仗总算报了夏县惨败之仇,唐军将士士气高涨,纷纷要求李世民跟宋金刚决战。
可是,李世民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认为此刻需要的是隐忍和等待。
他对将领们说:“刘武周据守太原,靠宋金刚打前站,所以他的精兵强将全部云集于宋金刚麾下,但是宋金刚孤军深入,军中无粮,只能靠劫掠维持,因此他最希望速战速决。而我们偏偏就要紧闭营垒、养精蓄锐,不理会任何挑战,挫伤他们的锐气,继而分兵攻击汾州(今山西吉县)和隰州(今山西隰县),冲击他的腹心地带,等到他粮尽计穷,自当遁逃。所以眼下我们应该隐忍,不宜速战。”
李世民的这种战略跟当初平定薛仁果的时候如出一辙。
可是,当初的西秦皇帝薛仁果是将士离心,如今的定杨天子刘武周却是士卒用命,李世民能打赢这场仗吗?
在即将到来的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能像平定薛仁果那样一举平定刘武周吗?
独孤怀恩之变
武德二年的冬天,李世勣终于深刻体验了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生困境。
尽管李世勣一心想着再度归唐,可父亲在窦建德的手里攥着,让他投鼠忌器、一筹莫展。他的心腹郭孝恪建议说:“我们刚刚归附窦建德,一举一动都受到猜疑,最好是先建立一些战功,得到他的信任后再采取行动。”
李世勣想想也只能如此,随后主动出兵,攻克了王世充所属的获嘉(今河南获嘉县),俘获大量的人员物资,呈献给窦建德,从此获取了窦建德的信任。
不久后,李世勣向窦建德献上了一条经略中原之策。他说:“曹州(今山东定陶县)和戴州(今山东成武县)人口众多,被孟海公占据,他表面上归附东都,实际上与王世充貌合神离,如果我们出动大军,随时可以将其攻占;一旦平定孟海公,继而进逼徐州和兖州,河南之地便可不战而平。”窦建德深以为然,遂命曹王后的兄长曹旦率领先遣部队五万人南渡黄河,与李世勣会师。
正当他本人准备亲率大军南下中原时,他妻子曹王后刚好生产,窦建德只好暂时搁置了南下的打算。
李世勣顿时大失所望。他本来的计划是:一旦窦建德抵达河南,就发兵袭击他的大营,然后救出父亲,投奔长安。可现在计划却落空了。
自古忠孝难两全啊!李世勣痛苦地想,看来归唐是遥遥无期了。
就在李世勣彷徨无计的时候,一场突然在他身边爆发的兵变却迫使他不得不抛下父亲,头也不回地奔向了长安。
这场兵变是由一个叫李文相,外号李商胡的人发动的。李商胡是据守孟津(今河南孟津县)的一个变民首领,拥有部众五千余人,表面上投靠窦建德,实则心怀异志。李商胡的母亲霍氏也是一个江湖人物,精于骑射,自称霍总管,和她的儿子皆有叛夏之心。母子俩与李世勣不谋而合,很快结成了同盟,李商胡甚至还和李世勣拜了把子。双方原本约定在窦建德南下时一起动手,可如今计划落空,霍氏大为不甘;加之曹旦的军队进驻河南后,在他们的地盘上肆意侵夺骚扰,令霍氏极为愤恨,于是催促李商胡提前发动兵变,诛杀曹旦和他的手下。
武德三年正月的一个晚上,李商胡设宴招待曹旦帐下的二十三名军官,把他们灌醉之后全部砍杀,随后又设计杀死了三百名曹旦的士兵。动手之后,李商胡才派人通知了李世勣。李世勣当时的大营跟曹旦相连,郭孝恪力劝他跟着袭击曹旦。可与此同时,曹旦也获知了兵变的消息,于是命令士兵高度戒备。李世勣知道先发制人的机会已经丧失,而且自己兵力薄弱,根本不是曹旦的对手,所以不得不和郭孝恪一起连夜逃离军营,策马向关中狂奔而去。
那一刻,李世勣料定自己的父亲必定会死在窦建德的手上。
然而结果却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窦建德虽然不久之后便亲自率兵消灭了李商胡,但却始终没有杀李世勣的父亲。当夏朝的文武百官纷纷请求诛杀李盖时,窦建德说:“李世勣身为唐臣,为我所虏,不忘本朝,乃忠臣也,其父何罪?”
窦建德在此作出了一个让人意外,却又是最明智的选择。诛杀李盖固然可以发泄自己的愤怒,但丝毫改变不了李世勣复叛投唐的事实。
既然改变不了,何苦给自己加上一个滥杀无辜的恶名?失去李世勣已经是一种损失,何苦为了泄愤让自己导致更大的损失?
窦建德强忍心头的怒火,以一种常人少有的高姿态当众宣布赦免了李盖。在这一刻,仁者的非凡胸襟、智者的深谋远虑以及王者的雍容气度同时在他身上熠熠闪光。
这就叫人格魅力!
在这样一个领袖的统治之下,无怪乎当时的河北呈现出了一派安居乐业的太平光景。史称窦建德积极“劝课农桑”,发展生产,打造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致使“境内无盗,商旅野宿”。(资治通鉴卷一八八)
从一个开国帝王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来看,无论是执政能力、军事能力还是个人品质,窦建德基本上都算是达标的。
但是最终他还是失败了。
导致他失败的主观因素肯定是有的,但是最主要的其实还是客观因素——他的对手李世民太强大了。
假如隋朝末年群雄逐鹿的舞台上没有李世民,那么最终君临天下的人很可能就不是李渊,而是窦建德。
退一步说,即便窦建德最终不足以战胜李渊入主长安,但是与四方群雄成鼎足而立之势则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武德三年的春天,河东的战局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唐军丝毫没有取胜的迹象。
唯一让李渊感到欣慰的是,正月十四日,长期在蒲坂负隅顽抗的隋将王行本终于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开门出降。正月十七,李渊亲赴蒲州(蒲坂)受降。
就是这一次亲赴前线,险些让李渊丢了性命,因为有人精心策划了一次谋杀,准备取代他的天子之位。
这个人是李渊的心腹重臣,也是他的表弟——时任工部尚书的独孤怀恩。
独孤怀恩为何会有这么大的野心?
说来话长。独孤怀恩是三朝外戚,他的三个姑妈分别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皇后和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所以杨广和李渊都是独孤怀恩的表兄。李渊曾经跟他开玩笑说:“你姑妈的儿子都当了皇帝,下次可能会轮到我舅舅的儿子!”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渊的一句玩笑话既深深刺伤了独孤怀恩的自尊心,也煽起了他篡位称帝、君临天下的野心。独孤怀恩时常为此扼腕长叹:“难道我们独孤家只有女儿的命尊贵?”
当时王行本据守蒲坂,独孤怀恩多次奉命进攻,不但久攻不克,而且损兵折将,李渊屡屡下诏责备,独孤怀恩大为怨恨,于是开始和他的部属元君宝密谋叛变。可是兵变尚未发动,独孤怀恩就和永安王李孝基、内史侍郎唐俭等人一起被派到了河东战场,随后又在夏县遭遇惨败,被尉迟敬德俘虏。口无遮拦的元君宝私下里经常愤愤不平地对唐俭说:“独孤尚书近来正在谋划一件大事,如果及早发动,岂有今天的奇耻大辱!”唐俭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料到位高权重的外戚独孤怀恩居然有了谋反之心。
后来李世民在美良川伏击尉迟敬德,独孤怀恩趁乱逃回长安。一直对他深信不疑的李渊又交给了他一支军队,命他继续攻击蒲坂。就是在这个时候,元君宝再次对唐俭说:“独孤尚书能逃出大难,再回蒲坂,真是命中注定要当帝王的人,可谓王者不死啊!”
第28章 可怕的李世民,完美的李世民(6)()
唐俭闻言,意识到毫无防备的李渊随时可能遭到独孤怀恩的毒手,顿时心急如焚。不久,唐俭又听到了王行本投降,李渊将亲自前往蒲州受降的消息,他大为惊恐,料定独孤怀恩肯定会趁此机会发动兵变,谋杀李渊。可其时唐俭仍然被困在战俘营中,根本没办法把消息送出去。唐俭情急之下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向尉迟敬德建议,请他释放行军总管刘世让,让刘世让回朝劝说李渊放弃河东,与刘武周言和。尉迟敬德觉得这个建议不错,随即释放了刘世让。唐俭就把独孤怀恩企图谋反之事告诉了他,让他火速面奏李渊。
与此同时,李渊已经离开长安,来到了黄河岸边,准备渡河;而独孤怀恩也已入据蒲坂,在城中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专等着李渊到来。
接下来发生的这一幕可谓惊心动魄。就在李渊刚刚登上渡船,准备前往独孤怀恩大营的时候,刘世让一路策马狂奔,终于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赶到了渡口。
听完刘世让气喘吁吁的奏报后,李渊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感慨万千地说:“我能逃过这一劫,实在是天意啊!”李渊随后派遣使者入城,命独孤怀恩过河觐见。独孤怀恩不知道计划已经泄露,单独乘坐一艘小船来到了李渊的大营。刚刚进入营门,连李渊的面都没见着,独孤怀恩就被禁军逮捕了。
这一年二月二十日,李渊将独孤怀恩及其一干党羽全部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