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恰相反的是,在野外义渠人骑兵远强于秦国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秦国人四出的游骑遭到了义渠人的迎头痛击,几乎每一天都会损失至少十几到几十名的骑兵。

    如此一来,几天之后秦国人就已经不敢再派出小队的骑兵哨探去出去侦察义渠人的踪迹了。

    但是在这茫茫的高原之上,如果没有确切的情报的话,单单凭借着摸奖似的四处行军又谈何容易呢?

    而且义渠人无处不在的骚扰也让秦军的补给大受影响,虽然在此期间秦军又分别占领了附近的几座城邑,但是在坚壁清野却又无处不在的义渠人顽强的抗争下,这场战争仍旧是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暂时的僵局之中。

第七百五十六章 燕国的顾虑(补更七)() 
燕国蓟都。

    年轻的燕太后坐在上首主位上,表情十分严肃的注视着面前的齐国使者,一字一顿的缓缓说道:“齐王当真确定此事属实?”

    使者点了点头,毕恭毕敬的对着燕太后说道:“回太后,这件事情乃是我国大司徒匡梁将军在前线亲自观察了赵军的行动之后得出,绝对做不了假。”

    顿了一顿之后,这名齐国使者又继续说道:“如今赵王打算联合韩国和楚国两国瓜分魏国,魏国已经是岌岌可危。若是魏国被灭亡的话,那么此后赵国将一家独大,从此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限制赵国了,燕国亦是危在旦夕。还请燕后为了大局着想,速速与吾王发兵一同支援魏国。”

    虽然听起来很有煽动力,但是燕太后并没有就这么十分轻易的就答应了齐国使者的要求,而是下意识的看了一眼坐在下首的燕国相邦乐间一眼。

    从乐间的表情来看,这位燕国相邦显然也正在思考之中,一时半刻并不能够给出任何的答案。

    于是燕太后重新将目光投向了面前的齐国使者,对着面前的这名齐国使者说道:“还请使者先行回转歇息,若是有了消息之后,老妇定当第一时间告知使者。”

    目送着齐国的使者离去之后,燕太后这才将目光再一次的一回到了乐间的身上,对着乐间说道:“昌国君,汝为何刚才迟迟不开口?”

    这句话一说出来,乐间的身体微微一动,这才突然回过神来。

    其实这位昌国君刚刚想的并不是这一次的战事,而是另外一件事情。

    有关乐氏一族的事情。

    说起来乐间的父亲乐毅乃是赵国人,但是如果仔细追根溯源的话,那么乐氏一族的先祖乃是当年战国初期魏国第一代霸主魏文侯魏斯手下的大将乐羊。

    当时的乐羊奉魏文侯之命灭掉了中山国,将中山国并入了魏国的领土之中,随后乐氏一族就为魏国镇守中山。

    但是在二十多年之后中山国成功复国,位于这里的乐氏一族又成为了中山国的国民。

    直到后来赵武灵王灭掉了中山国,乐氏一族再度归入华夏,从中山国的国民又变成了赵国人。

    在乐毅之后,乐氏一族就分为了两支,一支依旧在赵国的中山故地,以乐乘作为族长,另外一支则是回归燕国,以乐间作为组长。

    照理来说,乐间乃是燕国相邦、又有封君之位、还足够的年轻,加上又是上一代族长乐毅的儿子,从各方面来说都要胜过乐乘,所以燕国之中的乐氏一族兴旺发达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问题在于,燕国在如今的战国七雄之中仅仅不过是一个倒数的弱小国家,而赵国却是如今天下最强的那个国家。

    所以说乐乘虽然仅仅是赵国的南军中郎将,即便是在赵国军方也只能算是廉颇和庞煖之下的第三号人物,但就是在这区区的第三号人物的率领下,赵国乐氏这些年十分平稳而低调的发展着,势头却已经隐隐超过了燕国的乐氏一族。

    这种结果,无疑是自居正统的燕国乐氏一族所不喜欢见到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诸侯于邯郸会盟之时,当时燕国乐氏和赵国乐氏也借机进行过一次见面。

    这次见面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让同出一源的两族联络感情,但是最后却弄得十分的不愉快,而这一切不愉快的起因是因为赵国乐氏的族长乐乘希望乐间能够配合赵国用里应外合的手段,将燕国纳入赵国的版图。

    对于这一点,乐间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

    如果说燕国真的这样被并入了赵国,且不说乐间这个叛徒会被多少燕国人所唾骂,单单是燕国乐氏也要随之合并入赵国乐氏之中的这个结局就让乐间完全接受不了。

    乐乘和乐间大吵一通,最终不欢而散。

    刚刚乐间在思考的其实就是这个问题,如果说当时的乐间真的答应了乐乘那个里应外合吞并燕国的计划的话,那么恐怕现在赵国就不会取攻伐魏国,而是选择和齐国一同再度北上攻击燕国了吧?

    说起来,燕国如今也算是赵国唯一的一个腹背之忧了,如果真的能够把燕国也一同吞并的话,那么赵国只需要用一定的骑兵去防备草原之上那些早就已经打怕了的游牧民族之外,完全可以将绝大部分的兵力放心大胆的南下争霸中原,乃至消灭其他所有的五大战国了。

    一想到这里,乐间的脑袋就不由的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赵国人的图谋,果然从始至终都是消灭其他所有的国家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燕太后的问话声适时而至,将乐间从出神的状态慢慢的拉了回来。

    回过神来的乐间慌忙向燕太后告罪,燕太后显然也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去追究乐乘出神的原因,而是继续问道:“昌国君,汝觉得燕国这一次应该如何行事为好呢?”

    乐间定下心来,仔细的思考了一会,随后对着燕太后说道:“太后,臣说一句实话。如今的燕国在经历了过往数年的连续大战之后,已经是国力疲敝民心思定,实在是不宜继续对外征战了。”

    燕国毕竟和赵国以及秦国不一样,燕国之中由于并没有军功爵制度这种东西,所以大部分子民征召上战场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是义务服役替国家打仗,但是奖励什么的基本都是浮云。

    在这样的情况下,燕国人对于打仗的兴趣自然不高,拼死拼活还没奖励,谁干啊?

    因此燕国是不可能像秦赵两国一样连年对外用兵的,这也就是所谓的体制问题。

    燕太后闻言哦了一声,倒是不算太过意外。

    在这位太后看来,乐间话都这么说了,那么应该是不会同意继续出兵赵国了。

    然而让燕太后没有想到的是,乐间接下来却说道:“但是如今赵国势大,若是真的如同齐王所说那般被赵国直接吞并了魏国的话,其他几个国家就算是连在一起,恐怕也难以成为赵国的对手了。因此臣以为必须要出兵牵制住赵国,让赵国无法拿下魏国,否则的话燕国将来必定也会因此而遭殃的。”

    燕太后犹豫了一下,随后说道:“可是老妇的心中还是有些担心,如果说这一次出兵非但不能够阻止赵国吞并魏国,反而让赵王对老妇和燕国有了怒火,那又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在经历了连续几次战败之后,燕太后的心中多少对于自己的母国产生了几分恐惧。

    对于女人来说,娘家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燕太后虽然说能够为了燕国的利益去和赵国对抗,但是如果在发现自己已经不足以和这个娘家对抗的时候,这位女人很显然就想用另外一种方式,也就是合作的方式来缓和应国和赵国之间的对抗。

    毕竟对于燕太后来说,自己的确是嫁出来了,但是坐在赵国王位上的可也是自己的娘家人啊。更重要的是在上一次的战争之中赵国将燕国的下都武阳归还,让燕太后认为燕赵之间的长久和平并不是不可能实现。

    对于燕太后的这种心理,乐间显然知道的清清楚楚,而且乐间还觉得这种想法简直是太愚蠢了。

    在这种摆明了你死我活的七国争雄局面下,怎么能期望敌人对自己施舍什么仁慈呢?

    所以乐间立刻就对着燕太后说道:“太后不要忘了,自从赵王登基以来,赵国一路扩张向来皆是杀伐果断,从未对任何国家有过任何的仁慈。别说太后只不过乃是一名女子,想赵国司寇赵豹身为公族又是赵国重臣,一直以来对赵国劳苦功高,但是最后还不是被赵王一句话就撤去了官职在家中禁足?请太后三思啊。”

    这番话一说出来,燕太后眼中的犹豫之色顿时慢慢散去了。

    这个世界毕竟是男尊女卑,即便是燕太后这样的赵国公主,在没出嫁之前也只不过是名义上身份尊贵罢了,和赵豹这种当时就已经是赵国重臣的公子不可同日而语。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之后,燕太后对着乐间说道:“既然昌国君都这么说了,那么老妇自然也就没有反对的道理。接下来昌国君打算如何去阻止赵国呢?”

    乐间想了一下,说道:“回太后,臣以为可以先回复齐国的使者,告诉他燕国愿意加入这一次反赵同盟之中。但是前提是秦国和齐国要率先出兵,否则的话就算魏国灭亡了我燕国也不会出兵的。”

    乐间之所以作出这个要求,主要是燕国的确比起赵国来说还是太弱了,要是没有几个大哥在前面顶住的话,让燕国自己先跳出去和赵国刚正面这肯定是死路一条啊。

    燕太后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便点了点头,对着乐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交给昌国君全权负责吧。”

    乐间站了起来,对着燕太后躬身行礼:“请太后放心,臣必定竭尽全力,以不负太后所托!”

第七百五十七章 蔡泽的失误(二合一章节,第一更)() 
咸阳城。

    春天早晨的寒冷尚未全部散去,咸阳宫的大殿之中气氛就十分火爆,两派大臣们围成一团,各执己见吵成一团。

    之所以如此,这当然是因为如今整个大陆上的焦点事件——诸国伐段干子。

    根据刚刚赶到的齐国使者向秦王楚的陈述,如今的赵国并不是之前昭告天下所说那样仅仅是想要消灭段干子而已,赵国其实是希望能够联合韩国和楚国和一同将魏国吞并。

    秦王楚在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就紧急的召集了文武百官来进行商议。

    但是让秦王楚有些惊讶的是,大臣们一开始争论的并不是应不应该去拯救魏国,反而是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

    外交欺骗这种东西哪个时代都不少见,再说这个时代最大的外交骗局本来就是当年的秦国重臣张仪搞出来的。

    秦王楚一脸严肃的敲着桌子,对着面前的秦国大臣们说道:“诸位,寡这件事情已经确定是真的了,关于事情的真实性没有任何的争论必要。因为刚刚寡人接到了来自韩国的密报,说韩国的确是有这么一个计划,想要和赵国以及楚国瓜分魏国。”

    秦王楚这么一说,秦国的大臣们立刻就安静了下来,脸色也不免有些复杂。

    自从几十年前期,韩国和魏国被秦国白起打服之后大部分时间里都属于秦国的小弟,可是在赵国经过长平一战崛起之后这两个国家却又都不约而同的背叛了秦国。

    而且要知道魏国现在的地盘那可是秦国当年的陶郡呢,在几年之前还是秦国的土地,现在就这样让秦国人看着陶郡眼睁睁的被其他国家瓜分,心中显然也不是一番滋味。

    陶郡,那可是一个曾经能够以一郡之地交上秦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税赋的好地方啊。

    蔡泽率先开口打破僵局,对着面前的秦王楚说道:“大王,臣以为必须要立刻从义渠撤军东进伐赵。魏国绝对不能灭亡,否则的话将来赵国的势头就再难阻止了。”

    蔡泽此言一出,不少蔡泽这一派的秦国大臣们自然是纷纷出言赞同,但是蔡泽的老对头,这两年来一直和蔡泽明争暗斗秦国相邦吕不韦自然是不同意的。

    蔡泽的话音刚落,吕不韦就冷笑了一声,道:“纲成君此言粗粗一听,似乎是有些道理。但是吾想问一下,现在就算真的出兵又有什么作用呢?要知道如今的魏国除了睢阳等些许土地之外,大半的土地几乎已经被赵韩楚给瓜分完毕了。大秦此刻出兵,除了凭空得罪这三国之外还能够有一丝一毫的好处吗?”

    蔡泽看了吕不韦一眼,同样还以一声冷笑,说道:“武成君此言大谬!的想当年齐国都已经险些濒临灭亡尚且能够重新复国,如今魏国尚有数十座大小城邑,又为何不行?只要有了大秦、燕国以及齐国的支持,魏国的复起便是注定之事!”

    吕不韦摇了摇头,说道:“当年的齐国之所以能够复国,那是因为诸侯都不希望见到燕国吞并了齐国之后做大,从而在暗中帮助齐国。那时的燕国乃是以一国之力对抗其他六国,如此怎能不败?”

    “可是现在却又完全不同。如今赵国之强即便是以上一次的四国伐赵都没有取得成功,而且如今赵国有韩国和楚国作为助力,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够被战胜的呢?”

    吕不韦的这番话就犹如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在大殿之中秦国主战派的头上,让主战派们不由自主的沉默了下来。

    但是蔡泽对于吕不韦的这种言辞显得十分的不满,他恶狠狠的盯着吕不韦,说道:“所以武成君的意思是,大秦就应该对魏国见死不救,等到赵国消灭了魏国,然后再消灭齐国、燕国等其他所有国家之后再来消灭大秦,对吗?”

    蔡泽的话一说出来,不少秦国大臣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就在几年前秦国还曾经是华夏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那个时候所有的秦国人心中的梦想都是有一天要东出中原扫平山东六国,将这整个天下都一起纳入大秦的霸业之中。

    正所谓以己度人,既然秦国人能够以这个目标作为努力方向的话,那么他们觉得现在赵国变强了,自然也是有和当年的大秦同样的目标。

    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啊。

    所以当蔡泽的这番话一说出口之后,就有不少原先中立的秦国大臣们开始开口帮腔了。

    “大王,臣以为纲成君说的非常的有道理,若是不援救魏国的话,一旦让赵国变得更加强大的话,那么大秦的日子就会更加难过了。”

    “大王,赵国如今控制着崤函通道,若是不击败赵国的话,大秦根本就没有任何东出的希望。即便是为了这一件事情,那也不能够舒舒服服的让赵国吞并魏国呀。否则的话,一旦赵国中原战事一定,再通过崤函通道进攻大秦,大秦又该如何阻挡呢?”

    年轻的秦王楚看着这群情汹涌,心中不觉也开始有些动摇了。

    如果是以心底的感情倾向来说,这位刚刚登基不久的秦王楚自然是更加倾向于听从吕不韦的看法。但是现在秦国朝堂之中支持蔡泽的看上去却是多数,这自然就让秦王楚纠结不已。

    如果是秦王楚的爷爷,已经去世的那位秦昭襄王在世的话,那位声名赫赫的秦王只要将脸色微微一板,然后再轻轻的哼上一声,整座秦国大殿之中就会瞬间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得战战兢兢的等待着秦昭襄王做出最后决定就行了。

    但是秦王楚此刻的威望显然远远不能够和自己那位雄才大略的祖父相提并论,他甚至都不像自己的父亲一样长年累月的居住在咸阳之中接触过许多高层之间的事情,也没有自己父亲那种亲自参与过许多秦国军国大事制定的经验。

    因此每当面对着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论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