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楼昌显然也是早有准备,听到虞信的话之后笑了一笑,道:“虞卿岂不知此一时,彼一时也。先前我赵国势弱难当秦军,故议和一事秦人不愿为之。如今我赵楚齐三国合纵,其势更强于秦国,强弱之势业已易位,若此时议和,想来那秦王稷与秦相范睢必能允之。此岂非虞卿曾言乎?”
楼昌这番话说出来,虞信张了张嘴巴,突然发现好像有点难以反驳了。
为什么说难以反驳呢?因为楼昌此时此刻的主张,正是虞信在郑朱出使秦国之前向赵丹进献的建议!
在数月之前,那时候的赵丹准备派郑朱出使秦国的时候,虞信就曾经激烈的反对过这个建议。
当时的虞信是这么说道:“大王且听臣之见,遣使携重宝以结好楚、魏,若楚、魏得王之重宝,必厚待我赵使。若赵使入楚、魏并得厚待,秦必疑我三国合纵攻秦,则秦人必惧之。如此,则议和乃可为也。”
虽然当时还没有被穿越的那个赵丹并没有采纳虞信的建议,而是派出了郑朱前往咸阳议和,并直接导致了随后赵国的被动局势。
但是就连虞信都没有想到,即便是那时的大王没有采纳建议,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事情竟然还是和自己之前所说的一样!
而且先前虞信所设想的只不过是透露出三国合纵的风声来迫使秦国谋和,可现在的情势是楚军都已经直接出兵攻入秦国的南阳郡了,局面比虞信当时所设想的还要好上几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迫使秦国议和已经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事实。
毕竟如今的楚国大军可正像孙悟空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面一样在秦国的南阳郡大闹天宫呢,而另外一边秦国可能的助力魏国和燕国的态度却相当暧昧,至少现在还没有公开对赵国开战,大局上秦国的情况是比赵国要更加被动的。
当打仗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可能让情况变得更糟,议和止损就是一件对秦国来说无可奈何但是却不得不做的事情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现在赵国和秦国议和,并以如今双方的实际控制线作为停战边境的话,赵国是占了大便宜的。
如今秦赵两国所争夺的上党郡它几乎全部位于太行山之中,因此就被崇山峻岭的太行山给分隔成了三个部分,分别是以屯留为中心的北上党,以端氏为中心的西上党还有以长平战场处的泫氏城为中心的东上党。
史记之中所记载的“上党军民走赵,廉颇开关纳之”,指的便是西上党的韩国军民逃到东上党赵国控制区,然后被赵国大将军廉颇开关接纳的事情。
在这三块地之中,北上党如今为赵国所有,西上党则被秦国所占,东上党的长平部分则是大家一人一半。
如果以面积来计算的话,由于赵国的北上党比秦国的西上党要大上一些,所以赵国实际上控制了上党郡55%的土地,而秦国则控制了45%的土地。
赵国在上党之战中打到现在,付出的死伤大约在四到五万人左右,说少不少,但说多也不算多。
而秦国呢?秦国可是从五年前就开始攻击韩国图谋上党,结果五年的苦战下来付出了超过十万人、数倍于赵国的死伤,才占领了不到一半的上党郡!
这就是为何秦王稷要如此大动干戈,以倾国之力和赵国在长平干上一仗的原因了。我秦国打生打死好不容易胜利在望了你赵国来摘桃子,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不狠狠的教训你一次,你都不知道错字怎么写!
在上一次议和之中,当时的那位赵丹给郑朱的议和底线那就是必须保住北上党,西上党和东上党可以让给秦国人。
但是现在形势不同了,由于赵国在大局上暂时占优,所以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保住目前所占有的55%上党郡领土,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要求秦军撤出东上党,把东、北两块加起来将近70%的上党郡通通划归赵国所有!
这么一来的话,赵国绝对是赚大了。
所以楼昌这个提议,初听似乎感觉有些扯淡,但是仔细一想的话,似乎——也不错啊。
大殿之中一时间再度陷入沉默,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最上首的赵丹。
由于这些天以来的英明决策,赵丹在这些大臣们心中的威信大为提升,如今已经隐隐有了那种能够“一言而决之”的分量了。
和,还是不和?
全在赵丹一念之间。
第六十章 上党郡的重要性()
? 赵丹正在思考。
思考着这场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这场旷世大战,并不是一场偶然爆发的战争,也并非是一场简单的战争。
它是一场必然在秦赵之间爆发的战争,而且也必然会爆发在上党郡之中,秦赵两国之间的任何博弈,都只不过是让这场必然爆发在上党郡之中的战争所爆发的时间点推迟或者提前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要谈到上党郡的地理位置了。
长平所在的上党郡位于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南部,这座上千里的山脉之中分支无数,其中遍布崇山峻岭,被称为“天下之脊”,雄踞中原大地,俯视天下四方。
它就好似一座巨大无比、高耸入云的一座超级金字塔矗立在黄河之北,扼守中原要津,易守难攻。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占据了它,就能够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取得居高临下的优势。
春秋时期的霸主晋国的崛起,正是从将太行山纳入晋国领土之内开始。有了太行山脉作为制高点之后,晋国无论是对东面的齐国、南面的楚国还是西面的秦国都拥有了地形上的优势。
虽然因为奇葩的六卿执政制度让晋国一直有内乱的传统,但是凭借着易守难攻的太行山脉,即便是内乱时候的晋国也能够非常容易就抵挡住敌国的入侵。而等到晋国结束了内乱之后,强大的晋国军队又能够从太行山脉之中蜂拥而出,镇压天下所有不服。
太行山脉之中一共有八条东西朝向的道路可供大军通行,人们将这八条道路统称为“太行八陉”。这八陉分别是北太行的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和井陉,以及南太行的滏口陉、白陉、羊肠陉、轵关陉。再加上一条南北走向的太行陉以及东西走向的崤函通道,一共是十条道路可供通行。
只要掌握了这十条道路的出入口,就能够彻底的掌控整座太行山脉。
掌控了太行山脉,就掌控了天下大势。
从历史上来说,当秦国占领了这十条道路之后,仅仅用了七年时间就干净利落的完成了统一大业。
这里面固然有秦国已经强大到可以平推的原因,但秦国之所以能够平推得如此彻底而迅速,也和太行山脉这座天下之脊的地利优势有着不小的关系。
太行山分南北两半,如今秦赵两国所争夺的上党郡,它的疆域之中便包含了大半个南太行山脉。
在上党郡之中一共有四条陉道,其中的一条位于北上党之中的通道,叫做滏口陉。
这条滏口陉,也是年轻的赵孝成王之所以力排众议,决定出兵上党郡,最终引发长平之战的最关键因素。
滏口陉横贯上党郡中的南太行,东侧出口不远处是赵国重镇武安,武安再往东便是赵国都城邯郸。
而滏口陉的西侧出口则是晋阳盆地,这里坐落着赵氏家族赖以发家并建立赵国的大本营晋阳城。
无论是晋阳也好,邯郸也罢,那都是赵国的核心命脉。晋阳和邯郸一东一西位于太行山两边,而滏口陉恰恰就是这么一条沟通晋阳和邯郸间的最近通道,由此可见滏口陉对赵国的重要性。
作为一代明君,秦王稷当然不可能意识不到滏口陉的重要性,事实上长平之战已经是秦赵两国围绕滏口陉乃至整座太行山的控制权所爆发的第二场大规模战争了。
早在九年之前,秦王稷就曾经尝试过利用滏口陉对赵国的优势来打击赵国这个强敌。
九年之前那场大战中,秦军借道韩国上党,沿着滏口陉东出攻击武安这个邯郸的西大门,随后秦赵双方在阏与展开一场决战。
赵括的父亲马服君赵奢率领赵军在这一战中消灭十万秦军,斩杀武安君白起最得力的助手、当时秦国的二号大将胡阳,取得了一场令天下震惊的大胜。
这场大败让秦王稷意识到想要绕过韩国去打击赵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正在苦思无策之时,范睢适时的出现在了秦王稷的面前,献上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于是秦国的国策由此改变,英明的秦王稷逐四贵扶持范睢上位,秦国目标选择发生转变,不再像当年越过魏国去打齐国那样越过韩国打赵国了,而是选择先打韩国,把上党郡拿下来再说。
只要秦国拥有了上党郡尤其是北上党,那么秦军随时都可以通过滏口陉东出攻击武安和邯郸,或者西出攻击晋阳,想打哪就打哪。
而赵国方面来说,没有滏口陉作为大军通行道路的话,赵国想要从晋阳和邯郸之间相互调兵就要走更加北边也更加偏远的井陉,从井陉调兵的距离是从滏口陉调兵的两倍以上,根本来不及做到及时支援。
所以赵国可以容许拥有着滏口陉的北上党被同为三晋的韩国所有,但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容忍头号强敌秦国获得这块土地。
秦国一旦有了北上党,那么赵国从此对秦国就只有被动挨打,再无主动进攻的余地了。这是地理条件所决定的,除非能够移山填海,否则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一点。
所以赵国不得不争,至少北上党是一定要争下来的。就算是把时间线推前到冯亭率领上党郡降赵的时候去让如今的赵丹来穿越,那么赵丹也一定要把北上党拿下来,否则的话争霸天下这盘棋,赵国根本玩不起!
这就说明一点,任何一个有志于争霸天下的穿越者首先地理必须要合格,否则的话就祈祷你能有个系统助战吧。
由此看来,历史上那位做出接受上党郡决定的赵孝成王,以及力主接受上党郡的平原君赵胜当时真的就是昏了头吗?其实也未必。因为九年之前的阏与之战中,赵孝成王的父亲赵惠文王面对着从太行山南部蜂拥而来的秦国大军时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那就是——战!
九年过去了,秦国的核心二人组从秦王稷和魏冉变成了秦王稷和范睢,赵国则从赵惠文王和赵胜变成了赵孝成王和赵胜,但是两国对于争夺上党乃至争夺整个太行山的决心和意志,其实都没有变。
这就是所谓的百年国策,决不动摇!
任何参考了集体智慧研讨之后所做出来的决定都一定会有其理由所在,如果简单的以昏庸或者短视这样简单的话去一语而概之在长平之战前后赵国领导层的表现,未免会显得失之偏颇,过于轻视古人、尤其是轻视了让赵国变得如此强大的领导班底们的智慧。
争霸天下从来都是一场赌局,有时候即便你在合适的时机拿到了合适的手牌并选择了梭哈也未必能赢,但不梭哈你就一定会输,那你赌不赌?
历史上的赵孝成王和赵胜,选择了去赌这一手!
他们也确实有过成功的机会,因为虽然当时的秦国是史上最强的秦国,但是赵国同样也是史上最强的赵国!
只可惜赵孝成王和赵胜最终还是技术不精,输给了更强大的对手秦王稷和范睢,秦国一战赢光了赵国所有的筹码,把赵国踢出赌桌,成为了那个最终的胜利者。
但现在,同样是梭哈的局面,如今的赵丹凭借着自己穿越者所带来的知识和对历史的通晓以及两世赵丹记忆等种种因素相加,已经成功的改变了赌局的形势,让赵国在这场双方还没有完全掀开底牌的赌局之中第一次占据了上风。
作为穿越者,赵丹的心中非常清楚,赵国的筹码没有秦国多,所以秦国输了这一场还能够有筹码继续和赵国对赌,而赵国输了的话那所有的筹码就都全部输光,再无翻盘余地。
不过因为赵国在赌局中的优势,现在这场赌局有了求和的机会。
如果按照楼昌的话去做,那么秦赵求和,各有损失,结果是赵国小胜,秦国元气稍亏,大家都不算伤筋动骨,赌局重新开盘。
如果不按照楼昌的话去做,那么大家继续对赌,魏燕两国动向未定,赌局前途难料。
历史在此早已被改变,就算有穿越者知识的加持,赵丹也无法再预测出赌局最终是什么结果,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选择。
龙台正殿之中,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赵丹的身上,等待着这位赵国君王做出最终的决定。
赵丹沉默了下来,无数念头在他的脑海之中交替出现,他的脸色忽喜忽忧,没有人能够知道这位年轻的、登基仅仅不过第六个年头的赵王到底在思考着什么。
良久之后,年轻的赵国君主抬起了头,面色沉静,脸庞上不再有任何的纠结或者犹豫,双目之中一片清明,说话的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
“寡人不和。”
第六十一章 楼缓()
? 不和谈,这是赵丹的决定。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冒险,也非常需要魄力的决定。
赵丹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因为他已经将所有的变化和可能性都想清楚想明白了,而是基于自己的判断。
秦王稷和范睢这对君臣搭档,再加上白起这个战神统帅,这三个人绝对是秦国建立至今的最强铁三角,想要击败如此强大的对手无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任务。
如今赵国之所以能够在整个大局上压制住秦国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赵丹这个穿越者所带来的那堪称“未卜先知”的历史知识。
如果现在求和的话,那么下一次赌局开盘的时候,赵丹这种“未卜先知”的优势就很小了,因为历史已经被改变了,那些史书上发生过的事情以后会不会发生,谁也不敢打包票。
到了那个时候,赵丹和赵国想要继续和秦国的这个超级铁三角对抗无疑就更加的困难,胜算比起现在来说无疑是肯定会降低的。
所以赵丹一定要趁着自己的历史知识还能够为自己取得优势的时候,在这一战之中捞到足够多的东西,为赵国赢回足够多的筹码,因为下次可能就没有这种机会了。
同样是梭哈,但是历史上的赵孝成王是劣势梭哈,赵丹现在却是优势梭哈,所以赵丹觉得,这一局值得一赌!
就算最终输了,但只要不像历史上那样四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于长平,那么赵国也仍旧可能有最后一搏的机会。
所以赵丹赌了,不求和!
赵丹的决定一出,在场的几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倒是也并不算太过意外。
毕竟当年在阏与之战前,赵丹的父亲赵惠文王可是在廉颇和乐乘两名大将都不愿出战的情况下仍旧坚持和秦国人开战,这才有了其后的马服君赵奢大破秦军。
如今赵丹只不过是和他的父亲做出一样的决定罢了,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如今这位大王坚持了当年他父王的路线和方针,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只有提出和谈建议的楼昌显得颇为郁闷,多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开口。既然赵丹主意已定,楼昌这个臣子确实也不能够再说些什么了。
由此赵国下一步的计划就完全确定并出炉了。
在下一个时期之中,赵国将会尽可能的利用外交手段去延缓魏国和燕国的出兵,同时在正面战场上拖住秦国大军,好让盟友楚国能够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