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括微微一笑,将猎夫扶起,几句勉励的话一说,便得到了对方恨不得肝脑涂地的承诺。
在这个念头,高层们固然是尔虞我诈,但是底层的平民百姓们还是淳朴者居多。
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和灌木丛被赵括和他身后的赵军士兵们跨过,景色虽不重复,但仍旧给人一种没有尽头的感觉。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一直走在前面探路的猎夫突然转过头来,说话的时候欣喜的神色一览无遗:“将军,到了!”
赵括大喜过望,对着身后的赵军将士们发出了一声高吼:“二三子,且继续前进,吾等到了!”
片刻之后,赵括的面前霍然开朗,无尽的绿色充满了视线,河东郡平原终于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没有了树木遮蔽的阳光自天空之上直直的洒落下来,照到了赵括的头上,灼热的空气将赵括瞬间包围。
赵括看着面前一望无际的河东郡平原,以及视线尽头那座隐约浮现的高大城墙,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了起来。
在整整五天的艰苦行军之后,自己终究还是翻越了这座中条山脉,来到了河东郡之中!
在赵括的身后,一名又一名的赵军士兵先后走了出来,许多士兵都是伤痕累累,一出现就情不自禁的瘫软在了地上,大有劫后重生之感。
赵括唤来了斥候队长,道:“汝立刻带几个人去安邑城之中侦查一番,看看秦国人是不是有了防备!其余人原地休息,不要走露了行迹!”
斥候队长应了一声,带着几名斥候飞速离去。
两个时辰之后,赵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
“将军,安邑城大门紧闭,城头之上秦军众多,戒备极为森严。”
赵括点了点头,想了半天才道:“能否猜出安邑城之中究竟有多少秦军?”
斥候队长摇了摇头,道:“本想抓几个活口,但是等了一会都没有等到。”
得不到答案的赵括倒也不算多么沮丧,抬头望了望天,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了,传令下去,全军沿着树林一路向西,至日落时分后再扎营!”
“向西?”站在赵括身边的猎夫闻言就是一愣,忍不住提醒道:“将军,那安邑城可是在东北方啊,若是向西的话,岂不是和安邑城方向相反了?”
赵括哈哈大笑,一巴掌拍在了猎夫的肩膀之上:“谁说本将军要去攻打安邑了?汝不会以为仅仅凭借着本将军身后的这三千人,就能够攻克安邑这么一座大城吧?”
是的,跟在赵括身后的这支部队并不是像白起所认为的那般有着十万大军,而仅仅是一支三千人的精锐部队。
赵括在事先所接受到的任务其实并不是一个,而是两个。
第一个任务是在穿越中条山脉之后如果发现安邑守备空虚,那么就把安邑城拿下来,然后坚守待援。
第二个则是预备计划,是在安邑城守军有了准备、确定绝对不可能攻下安邑的情况下所需要启用的。
那就是沿着中条山脉一路向西,一直到中条山脉的尽头,然后去攻击距离这一处尽头不远的——蒲津关!
十万大军,摆开阵势来那绝对是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想要遮掩行踪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如果仅仅是三千军队,那么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借助着森林的掩护,再加上秦军根本没有意想到赵军的这个进军方向,所以赵括觉得自己基本上是能够神不知鬼不觉的抵达蒲津渡的面前。
“听说秦军大量粮草每日都在蒲津渡登岸转运,若是吾能够攻下蒲津关,将关城之中存储的粮草给一把火烧了,那么到时候这功劳还少了得吗?”
一想到这里,赵括就忍不住嘿嘿的笑了起来。
日头渐渐西斜,在赵括的率领下,三千名赵军士兵沿着山脚的这一片片森林,渐渐的消失在了夕阳的晚霞之中。
第五百七十九章 夺函谷(第一更)()
? 函谷关。
曾经有一句俗话是这么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十分雄伟,险峻和难以攻破的关隘。
函谷关,无疑就是这种关隘之中的佼佼者。
自从建成以来,这里就是整个秦国之中最重要的关隘,没有之一。
秦国人凭借着这座关隘曾经多次的抵挡了来自山东六国的进攻,虽然说也曾经有过失败的时候,但是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这座天下雄关就是秦国人的骄傲,给予了老秦人无限的安全感。
也正是因为这座关隘对于秦国人如此的重要,所以即便是在现在这个战事最紧张的时候,这里仍旧有着四千秦军将士镇守此地,防备可能来自关东的攻击。
事实证明,这样的防备是十分有必要的。
五天前,整整十万赵国大军来到了函谷关的面前,对着函谷关发动了无比猛烈的进攻。
廉坡站在战车上,整个人的站姿挺拔得如同一棵松树,凝视着面前的这座雄伟关城。
在廉颇的身后,无数赵军士兵们正在紧张的忙碌着,投石机的机括被重重地砸了下去,庞大的巨石呼啸而起冲上天空,朝着远处的函谷关城头落了下去。
在关城之前的平原上,成千上万名赵军士兵犹如一只只不知疲倦的蚂蚁汇成了一股黑色的潮水,朝着面前的关城席卷而去。
关城之上许多箭矢射下,将不少奔跑之中的赵军士兵纷纷射倒,但是其余的赵军士兵对此完全熟视无睹,他们高举着云梯推着冲车,心中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这座关墙给完全推倒,攻破这一座天下雄关。
战斗十分的激烈,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赵军的士兵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也有不少的赵国士兵成功的冲到了城墙之下。
一架架云梯被架在了城墙上,赵军士兵们开始犹如蚂蚁一般的在云梯之上攀附着。
在这之前的几天之中,函谷关关城之下的壕沟和护城河都已经被赵国军队给填平了。
从今天开始,双方终于迎来了最激烈的一段的攻城时刻。
在廉颇的身边,十几名赵国将军犹如众星捧月一般将这位老将军簇拥在最中间,每一名赵国将军的目光都紧紧的注视着面前的函谷关城头,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迫切和期待的神色。
是的,廉颇所率领的赵军主力并没有像其他人所认为的那般从轵关陉去增援曲沃方向,又或者是从辽阔的中条山去进攻安邑城,而是选择了另外一个秦国人乃至整个天下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地方函谷关。
这一次廉颇可并不打算和白起去正面对决,而是打算另辟曲径。
只要攻破了函谷关,那么赵国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关中,直捣秦国人的腹地。
到那个时候,廉颇再配合上如今早就已经在关中搞风搞雨、让秦国君臣难受无比的李牧两万骑兵,两支部队加一起完全可以将秦国关中弄得天翻地覆。
只要廉颇大军踏入关中,那么咸阳城就会受到极其严重的威胁,除非秦国君臣们真的已经做好了用自己的性命来换取河东的心理准备,否则的话位于河东郡之中的白起所率领的二十万秦军主力是一定会回援的。
这就叫做“围魏救赵”,或者用更加具体的说法,应该是“围关中救河东”。
当然了,这一切的前提是必须要攻破面前这座函谷关。
如果不能够攻克函谷关的话,那么一切都无从说起,甚至等到河东郡那边因为没有援军而战败的时候,廉颇还要因此而背上一口巨大的黑锅。
这是一场赌注,一场非常巨大的赌注。
正是因为攻克函谷关的必要性,所以当廉颇开口说话的时候,他口中所说出来的话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意味。
“吾不管汝等要付出多少伤亡,在今日日落之前,一定要给吾将这座函谷关给彻底拿下!”
想要攻破函谷关这座和赵国高阙塞相提并论的天下雄关,难度显然是非常大的。
自从函谷关建立开始到现在,这座雄关只有一次被别人攻破过,那就是齐国大将匡章带领着齐韩魏三国联军所为。
自从那一次被攻破之后,秦国人重新整修了函谷关,让这一处函谷关变得更加的高大坚固。
从那以后,函谷关就再也没有被攻破的纪录了。
由此看来,即便此时此刻函谷关之中只有四千名守军,想要攻克函谷关其实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但廉颇的心中非常的清楚,事情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函谷关虽然的确是天下雄关,但是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由于地形的原因,函谷关的重要性对于中原政权和关中政权来说完全是两个概念。
对于秦国来说,如果失去了函谷关,那么就失去能够拱卫秦国关中安全的一大屏障。
而对于赵国来说,有没有函谷关,其实都是一件很无所谓的事情。
赵国所在的中原地区实在是太大了,东南西北拥有着无数的出入口,多函谷关一个不多,少它一个也不少。
而且赵国之前面对着秦国的时候一直是一个进攻的姿态,既然是主动进攻,那么函谷关这种只能用于防守的关隘重要性显然就又要再下降不少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之前的战争之中,原本驻守在这里的赵国函谷关守军当发现了秦军到来之后便立刻十分痛快的撤离了函谷关,将这座关隘让给秦国人的原因了。
但赵军当然也不会白白的就将这一座关隘给拱手相让了。
在赵国人掌握了函谷关的这两年之中,函谷关事实上并没有得到任何的整修,反而变得有些荒废。
大量秦军的守城器械被拆除,关内的许多防御措施也都废置,导致函谷关如今所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只不过是全盛时期的七成左右。
除此之外,如今的赵军也对函谷关从里到外有着一个十分完善的了解,廉颇的帅帐之中就放着一副极其完整的函谷关平面图。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军这一战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
当一座关城之中的诸多防御措施都被敌人摸得清清楚楚,当敌人知道从哪个地方攻击才是最容易攻破关墙,当敌人知道哪个地方哪个地方是防线之上可能会被疏忽的漏洞,最重要的是当出现在这座关墙之下的乃是十万赵国最为精锐的部队之后,想要攻破函谷关就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只要不停的拿命去填,大抵也就够了。
在这一场攻城之战中,手握十万重兵的廉颇最不缺少的,那就是源源不断的人命啊。
当天空之上的太阳已经渐渐西斜的时候,在函谷关的关墙之上突然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之声。
廉颇顺着这一阵声音抬头望去,正好看到了一面象征着赵国的红旗在函谷关的关墙之上冉冉升起。
看着这面鲜艳无比的红旗,老将军的脸上缓缓的露出了一丝笑容,而在他的身边,诸多赵国将军兴奋无比,整个赵军大营都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在整整五天的激战之后,廉颇率领的赵国十万大军,以付出将近一万人伤亡的代价强行攻破了函谷关,正式开进了崤函通道之中。
第五百八十章 四个消息(第二更)()
? 三份来自秦赵战场的战报几乎是先后脚抵达了邯郸,然后又在短短一刻钟之内先后出现在了赵丹的面前。
第一份战报,白起率领着二十万秦军在猛烈不断的攻势之后终于击破了庞煖所部的防线,庞煖被迫率领着赵军后撤一百里,在皮牢关布防。
经此一役之后,赵国在河东郡之中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军事存在,只要白起再攻克皮牢关的话,那么整个河东郡就会再度回到秦国人的手中。
看到这份战报之后赵丹心中也是烦恼不已,白起毕竟还是白起,只要一日不死,对于赵国就是一个重大威胁啊。
好在很快的,第二份消息就安慰了赵丹。
李牧火烧栎阳,用骑兵的机动性戏耍王龁所部,让王龁所率领的秦军损失惨重的捷报传回到了赵丹的手中。
这份捷报让赵丹大喜过望,根据李牧这一份极为详细的战报来看的话,至少三分之一的关中土地已经是被李牧带领着赵国骑兵肆虐完毕,至少未来的两三年之内都难以重建完毕。
如此一来,虽然赵国的河东郡处境也和秦国关中相仿,但毕竟河东郡并不是赵国眼下最重要的产粮基地,可关中对于秦国的重要性却是独一无二的。
从这一点来说,用一个被打废了的河东换取一个半残的关中,赵丹觉得其实还真不算亏本。
当然了,前提是能够把河东拿下来。
李牧的消息虽然给了赵丹很大的信心,但是同样也让赵丹对白起这位当世闻名、在后世更被许多人称为“战神”的秦国名将实力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廉颇在长平之战中被压制了,庞煖在如今的这第二次河东之战中也被打败了,乐乘剧辛什么的比廉颇庞煖都还要逊色不少自然更不是白起的对手。
所以赵丹盘算来盘算去,突然发现白起这个家伙真的是强得有点过分哪。
不过赵丹也并不是就没有和白起对抗的人选了。
李牧。
从眼下来看,李牧似乎是最为靠谱、也是最有希望和白起来一次正面对阵的赵国将领了。
可问题是李牧现在才刚过三十岁,以一名将领的标准来说还是非常年轻的。
这时候的李牧碰上老辣得可以说是到达了整个人指挥艺术巅峰水平的白起,说实话赵丹的心里是有些打鼓的。
除此之外,李牧虽然有着独立指挥军队作战的经验,但是之前李牧所指挥的都是骑兵,将来大军对阵那肯定是步兵为主骑兵为辅,这也不是李牧习惯的指挥方式啊。
从这一点来看的话,可能先让李牧去指挥几次真正的大兵团作战,然后再让李牧去和白起对阵应该会比较好一些。
赵丹左思右想,突然觉得现在的这个白起就好像是斗地主里面的王炸一样,秦国人一抛出来然后自己竟然就没有太好的办法去应对了。
“简直活见鬼了,难道寡人就这么白白将河东郡让给秦国人了?”
不行。
绝对不行。
且不说河东郡产粮基地这个身份,单单就地理位置来说,河东郡对于秦赵两国之中的任何一国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
如果秦国拿到了河东郡,那么赵国对于秦国关中的威胁就大大降低,甚至反过来秦国可以开始威胁到赵国西北部的河套、朔方两郡。
而如果赵国将河东郡拿在手里,那么秦国关中就直接暴露在了赵军的兵锋之下,秦国人必须要在河西投入重兵防止赵军西进,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的余裕去对北方的赵国河套两郡动什么手脚了。
失河东则河套、朔方不保,得河东则秦国不能动弹半步。
这不是赵丹自己的判断,而是赵军参谋总部集合数十名军事参谋智慧所形成的共同看法。
除此之外,河东郡必须要保的意义还在于另外的方面。
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赵丹敏锐的意识到一点,那就是现在其实已经是秦国最后、也是最强的一波回光返照了。
白起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虽然并没有跟历史上那样被秦王稷杀死,但以如今的这个时代来说,他已经属于绝对的高龄老者,寿命想来是不会太长了。
秦王稷已死,范睢如今也被罢官,一旦白起再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