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弦蛔逄烊痪投哉怨冉锨捉�
赵丹敲了敲桌子,对着繆贤道:“如此一来的话,燕王死得越晚,对寡人和赵国就越是不利啊。”
现在的事情很明显,燕王是根本不可能让燕后刚刚过继不久的儿子公子轲继位的,长子公子安才是燕王心中的最佳选项。
公子安又是荣蚠的后盾,有着燕王和公子安的支持,荣蚠应该很快就能够整垮乐间为首的燕国亲赵派。
如果没有了这些亲赵派大臣的话,赵丹想要实施自己对燕国的计划,不免就要多出许多波折和意外。
繆贤点了点头,道:“确实如此。”
赵丹想了好一会也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毕竟重病在床也不代表着马上就死,虽然赵丹知道这位燕王马上就要挂了,可问题是史书上也没写着这位燕王哪天死啊。
过了好一会之后赵丹才说道:“汝且派人去告知乐间,若是情况危急,便先将燕后母子接来赵国,乐间若有性命之危,也可一并前来。”
在赵丹看来,当年晋文公姬重耳能够在国外流亡那么多年,让燕后母子在赵国流亡个一年半载,那也不算个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只要燕王一死,就凭赵国如今的实力,拥立燕后的儿子公子轲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繆贤躬身道:“喏。”
又过了一会,两名年轻人走进了大殿之中,朝着坐在王座上的赵丹躬身行礼:“见过大王。”“见、见过大、大王。”
赵丹抬起了头,露出了一丝笑意:“原来是汝二人来了,且坐吧。”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荀况的两名得意弟子,李斯和韩非。
两人十分拘谨的坐了下来。
赵丹饶有兴趣的看着面前的这两个和自己年纪相差不算太大的年轻人。
这可是两块宝贝啊。
李斯就不用说了,未来的秦国宰相,一等一的人才。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虽然历史上官职不如李斯,但是影响力却秒杀李斯几十条街。
直到数千年后的现代社会,仍然能够看到韩非子治国思想在方方面面的运用,更有不少人认为韩非是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这场大辩论之中的最终获胜者。
赵丹自从见过了这两个家伙之后,就不打算把他们放走了。
说得腹黑一点,这样的人才就算是关起来也不能便宜其他国家,尤其是秦国啊。
一开始赵丹原本是打算让这两个家伙跟着他们的师傅荀况去操办一下这个华夏学宫,然后再考虑一下给他们两个一些合适的官职去锻炼一下。
但是让赵丹意外的是,赵丹自己是不急了,李斯和韩非却心急得很。
这才呆了没几个月,李斯和韩非就已经通过师傅荀况上书给赵丹,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
这就是为什么赵丹今天会召他们来的原因了。
赵丹看着李斯和韩非这拘谨的模样,心中也是有些好笑,同时又有几分自得。
即便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这两位牛人,见到寡人不还得是毕恭毕敬,行礼称臣?
带着这种暗爽的心情,赵丹笑着问道:“华夏学宫如今进度如何了?”
为了这座华夏学宫的兴建,赵丹可是没少投入资源。
毕竟在赵丹看来,这可是未来华夏的文化圣地,堪称图腾一样的存在,这样的学宫当然得好好的操办一番。
所以赵丹不是简单的划出来一片土地,再搞几座简单的建筑就完事了,而是务求尽善尽美,规模堪比后世大学。
赵丹发问,李斯和韩非自然不敢怠慢,李斯连忙答道:“回大王,如今尚在兴建之中。”
根据事前的估算,华夏学宫这个大工程至少要两年时间才能有一个架子并且正式开幕,五到六年时间所有的建筑和配套设施才会完全建成。
赵丹当然知道这个,之所以说起这件事情来,只不过是找点开场话题罢了。
果然东拉西扯了几句之后,李斯和韩非的神情渐渐放松。
赵丹开始进入正题:“寡人听说,汝二人希望在赵国为官?”
李斯一听这话忙一拉韩非子,两人同时站了起来,朝着赵丹行了一礼,随后由李斯说道:“正是,还请大王予斯和韩非一个机会。”
赵丹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汝二人对于官职,可有什么自己的想法?”
这个问题李斯和韩非看上去显然商量过了,几乎是马上就回答道:“斯和韩非既为臣子,自然任凭大王差遣。”
赵丹想了想,随后笑道:“李斯,既然如此,那么寡人就命汝去上党郡屯留县为县令,汝可愿意?”
李斯闻言大喜,朝着赵丹又是一礼:“多谢大王!”
固然县令并不算是什么大官,但李斯今年才不过二十五岁,而且之前也不过就是一个小吏,县令这一职已经让李斯喜出望外了。
赵丹又看了一眼韩非,然后笑道:“韩非,吾听闻汝对治国之策颇有见闻,不如便留在寡人身边,任一侍中吧。”
侍中这个官职其实是秦朝才开始有的,简单的说就是跟在皇帝身边的贴身幕僚,虽然并没有实际职权,但因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与闻朝政,在历史上随着时间的演变甚至在晋朝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等同于宰相,可谓位高权重。
原本赵国也有类似的职位,就是御史,也就是原先楼昌的职位。
在楼昌死后御史如今还在空置,不过赵丹已经并不打算任命新的御史了,而是打算用新设的侍中取而代之。
当然了,这么一改之后侍中就不可能再是赵国六大臣之一了,而且侍中也不可能只有韩非子一个,但某种程度来说也是将御史的权力分散,并集中到了赵丹的手里。
韩非一听,自然也是激动非常,朝着赵丹行了一礼,结结巴巴半天才将一句感谢的话说完整。
没办法,谁让韩非天生结巴。
等到两人告退而去之后,赵丹的心中也是有些感慨。
这下一来,未来秦国的相邦和秦国思想指导者都落在了寡人手里,这一次,寡人倒要看看秦国怎么翻盘!
第二百七十八章 乐乘夺皮牢(第一更)()
? 公元前259年12月27日。
天气很阴,乐乘抬头往天上一看,全是灰蒙蒙的,根本没有任何的阳光。
一如乐乘此刻的心情。
低下头,乐乘有些费劲的将自己的靴子从雪地之中拔了出来,片片雪花从天而降,将他的头上和身上都染成了一片白色,看上去像是一个正在行走之中的雪人。
乐橙并不觉得这是一个打仗的好时机。
冬天,尤其是在这下雪的冬天,那真的太冷了。
这白色的地狱。
乐乘看了看身后,五千名赵国精锐士兵正跟随着他的脚步,在这条被白雪覆盖的狭窄山谷之中缓缓前进。
此刻乐乘所在山谷的北侧是海拔在八百米以上的太行山南麓山脉分支巫岭,南侧则是一条被当地人称为“落马涧”的一处悬崖,悬崖深不见底,一眼看下去黑洞洞的,很渗人。
在冰天雪地的季节走在这样的一条道路上,体验可以说是非常差劲的。
乐乘看着身后这些自己的部下们,眉头忍不住慢慢的皱了起来。
好些赵军士兵们是在战友的搀扶下前进的,更有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栽倒在了地上,随后昏迷过去。
连续三天三夜的冰雪急行军,已经让乐乘率领的这支五千人部队产生了不小的战斗减员,虽然并没有详细的数目,但却一定超过了五百人。
这其中还包括至少三十七个脚滑摔入落马涧之中的赵军士兵。
如果不是因为这支部队乃是赵国精锐,一个个都算得上身强力壮,忍耐力也远超普通士兵的话,那么减员的数量至少还要翻上一倍,甚至更多。
乐乘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哈出来的气在他的面前变成了一团小小的白雾。
“传令下去,所有人不得停留,继续前进!”
作为一名将军,乐乘的心中非常的清楚,战机永远是不等人的。
如果不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那么乐乘和赵国就要付出远远超过五百人的伤亡数字。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能少死一些,便已经就最好的结果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斥侯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脸颊冻得通红,但是在说话的时候却带着几分压抑不住的激动神色。
“将军,前方大约五里的山口处,便是那皮牢城!”
乐乘闻言不由得松了一大口气。
终于要到了。
乐乘想了想,追问道。:“尔等的侦查行动,可被皮牢城上的人发现?城外可有秦军哨探?”
如果被提前发现的话,那就很麻烦了。
斥候答道:“回将军,如今天降大雪,皮牢城头之上连巡视之人亦是寥寥无几,何来出城哨探?”
乐乘听了这番话之后才终于放下了心来,转头又下达了另外一条军令。
“传令下去,全体就地休息,半个时辰之后继续出发,进攻皮牢!”
当时间过去两个时辰之后,皮牢城终于出现在了乐乘的视线之中。
皮牢这个名称,其实是由“皮牢寨”简化而来。
寨者,军寨也。
因此皮牢这座小城从一开始就是作为一座扼守白陉西出口的军事要塞而修建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皮牢寨的修建者不是别人,正是三家分晋之后的赵国。
公元前362年,魏国击败了韩赵联军,从赵国的手中夺取了皮牢城。
又过了几十年,秦军占领了河东,皮牢也随之成为了秦国河东郡的前线要塞之一。
似乎是因为秦国这些年来一直处于攻势地位的原因,这座皮牢城看上去其实也就是一座小小的、比村堡大不了多少的微型城池,城墙也并不如何高大,上面挂着的一根根冰棱看上去颇为醒目,提醒着乐乘这个季节攻城的困难性。
皮牢城的南侧是一片狭长的深谷悬崖,北侧是海拔在八百米以上的巫岭尽头,只有中间一条无比狭窄的道路,也就是太行八陉之中的白陉。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绝对是典型的易守难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那种。
即便从得到的情报中说皮牢城之中不过只有一千出头的守军,但是只要应对得当,这一千秦军可以阻挡十倍以上的赵军超过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足够秦国的援军赶到了。
乐乘哼了一声,转头吩咐道:“令突击队都上来!”
片刻之后,几十名穿着秦军衣甲的士兵们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
事实上,就连乐乘自己都穿着一身秦军百将的衣甲。
乐乘又下达了一条命令:“其余人在此等候,等到吾发令之后再全数攻城!”
说完了这句话之后,乐乘就从眼下这个拐角处走了出去,不慌不忙的朝着面前的皮牢小城而去。
在乐乘身后,几十名穿着秦军衣甲的赵军士兵同样也跟上了乐乘的脚步。
乐乘和皮牢城之间的距离渐渐的缩短。
眼看皮牢城就在眼前,突然间上百名秦军同时在城头出现,弯弓搭箭,箭矢直指乐乘的脑袋和心口。
“来者何人?”城头上有人发出了厉声质问。
乐乘毫不怀疑,如果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这身秦军百将衣甲,估计箭矢早就已经把自己射成刺猬了。
乐乘深吸了一口气,开口道:“吾乃巡哨队长,六天前率部出城巡逻!快快打开城门,吾有重要军情汇报!”
字正腔圆的关中口音。
事实上,乐乘精通秦、赵、燕三国语言。
之所以说是六天前,那是因为乐乘心中非常清楚,眼下这支驻防皮牢城的千人队是在两天前刚刚换防的。
城头上又传来了问话:“有何军情?”
乐乘注视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发现了一名秦军的百将。
乐乘脸上故意露出了不耐烦的神情:“军情乃是机密,只可禀告二五百主,如何能告知于汝!”
城头上的秦军百将不干不净的骂了几声,又开口道:“可有令牌?”
乐乘从怀中掏出了一块令牌,直接朝着城头扔了过去。
这令牌是赵括派回来报信的信使带来的,乐乘相信赵括这个故人之子不会坑自己。
事实一如乐乘所料。
“开门!”
片刻之后,乐乘面前的城门缓缓打开了。
乐乘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大步朝着面前的皮牢城走了进去。
才刚刚走进皮牢城之中几步,方才在城头之上和乐乘对话的那名秦军百将带着十几名秦军士兵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朝着乐乘喝道:“速去二五百主处回报,然后上路回营!”
说着又朝乐乘呸了一声,幸灾乐祸道:“逾期不归,汝就等着被处罚罢!”
看着一脸不爽的对方,乐乘露出了一个笑容。
“吾先送你上路罢。”
话音刚落,乐乘就拔出了自己手中的长剑。
一道剑芒闪过,秦军百将的人头冲天而起。
“杀!一个不留!”
乐乘的吼声响彻附近每一个人的耳膜。
他身后的赵军士兵们早有心理准备,立刻拔出了兵刃开始冲锋。
城门处顿时一片腥风血雨。
仅仅不到小半刻钟的时间,城门处已经再无一名能够站立的秦军士兵。
这里的战斗动静很大,让整个皮牢城都开始骚动起来,城墙上和军营处不停的奔出一名名秦军士兵,然后汇聚在一起,朝着乐乘所在的城门冲了过来。
乐乘转头一看后方,发现自己所带来的那五千赵军也开始发动冲锋。
乐乘估算了一下距离,心中大定。
只要城门守住,那么五千赵军对一千秦军,胜负完全没有任何悬念。
于是这位浑身浴血的猛将哈哈大笑,高举起手中染血的长剑。
“二三子,今日便是吾等为大王夺下河东之战首功之时,且随吾一起上,消灭这些该死的秦国人!”
第二百七十九章 赵括和王稽有麻烦了(第二更)()
? 在经历过小半个时辰的一番激战之后,皮牢城之中的战斗终于结束了。
虽然城中的一千秦军守军表现得足够的英勇,但是他们毕竟大部分都只是临时征召而来的郡兵,在面对无论是人数还是战斗力都数倍于己的赵军精锐之时,并没有多少的抵抗之力。
这场战斗其实从乐乘破门而入的那一刻开始就彻底的失去了悬念。
战斗过后的皮牢小城,空气之中到处是淡淡的血腥味,地上随处可见斑斑血迹,以及双方士兵的尸体。
乐乘大步的走在皮牢城的街道上,他身上的盔甲沾满了血迹,一部分是他自己的,更多的则是和他厮杀的那些秦军士兵的血。
寒风如刀,带着片片雪花吹在乐乘的脸上,让他有些睁不开眼睛。
但是乐乘的心中却是一片的火热。
这至关重要的开门一仗,终究是被他给打赢了,拿下了!
在乐乘的面前,不少秦军士兵丢下了武器,垂头丧气的被赵军的士兵押着集合了起来。
敢于殊死抵挡的毕竟是少数,当败局已定的时候,大部分人就会失去斗志,古往今来无数次战争都证明了这一点。
一名赵军二五百主出现在了乐乘的面前,脸上全是兴奋之情:“将军,俘虏秦军将近七百人,是否全部杀掉?”
一千名秦军士兵,只不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