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赵为王-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睢应诺。

    秦王稷想了想,又问道:“此次乃是发何郡之兵?”

    范睢答道:“发巴蜀之兵。”

    由于四川盆地的特殊性,巴蜀郡兵是上次长平大战之中秦国唯一没有抽调的郡兵,因此这一次抽调巴蜀兵作为主力出战也是理所当然。

    秦王稷沉吟了一会,果断道:“再发五万关中子弟,一同伐楚!”

    或许是因为巴蜀盆地实在是过于养人的缘故,巴蜀盆地的郡兵战斗力在秦国境内一直都是公认倒数第一的存在,秦王稷显然对此并不是太放心。

    安排完这件事之后,秦王稷又看着王龁,问道:“汝欲如何伐楚?”

    如果领兵的是白起,那么秦王稷是不会这么问的。

    武安君的用兵向来千变万化,会随时根据战场的情况而调整,问了其实也没有多大用处。

    但王龁显然不是武安君,这世界上只有一个武安君。

    王龁显然成竹在胸,开口道:“大王,臣将率军二十万出武关直取丹阳、邓城,如此则楚人必恐,将集结重兵与臣对峙。届时副将王陵率军五万自巴蜀沿江而下,过鱼复、夷陵而破郢都。郢都若破,则楚人必无战意,臣亦可一战而胜矣!”

    王龁这个计策说起来其实非常的简单,就是“声东击西”。

    二十年前秦国伐楚的时候,也曾经玩过这样的把戏。

    当时吸引楚军主力的是司马错所率领的巴蜀水军,作为奇兵突袭楚国的则是来自武关南下的白起。

    如今王龁的这个计划,正好是把主力和奇兵的位置给调换了一下。

    秦王稷沉吟了一会,又看了看周围的几名秦国重臣,发现并没有任何人反对这个计划。

    于是秦王稷便拍板道:“善。既如此,则传寡人之命,立刻征发各郡郡兵,务必在半月内集结完毕,出发伐楚!”

    “诺!”

    片刻之后,群臣散去,大殿之中只剩下秦王稷、安国君赵柱和范睢三人。

    有些话是不能当众说的。

    秦王稷目光炯炯的看着范睢,道:“范君,韩魏两国,能否参与此战?”

    没错,如果可以的话,秦王稷还希望把韩魏两个国家一起拉下水。

    这样四国伐楚,楚国基本上可以说是必败无疑。

    范睢想了想,面露难色。

    “大王,那韩王然乃无常小人,且据探子汇报,韩赵两国近来交往甚密,此事恐难为之。不过魏国之中魏王圉与魏无忌兄弟二人争斗不休,此事或可一试。”

    秦王稷点了点头,道:“既如此,那么此事便由范君去办吧。”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关于魏国是否应该发兵的争吵(第二更)() 
?    公元前259年10月7日。

    大梁。

    一辆马车缓缓的驶进了宫门之中,马车上坐的不是别人,正是上任已有半年的魏国相邦信陵君魏无忌。

    门口旁边的几名站岗宫廷侍卫看到了魏无忌,立刻下意识的挺直了身躯,朝着魏无忌行礼。

    魏无忌注意到了侍卫们,朝着侍卫们点了点头,然后坐着马车渐渐远去。

    等到魏无忌的车驾远去之后,几名宫廷侍卫小声的聊起了天来。

    一名高瘦宫廷侍卫神秘兮兮的说道:“汝等可曾听说过近些日子以来城中的传言?”

    其他侍卫忙问道:“是何传言?”

    高瘦侍卫惊讶道:“汝等竟然不知?”

    其他侍卫道:“近来都在宫中当值,如何得知?且莫废话,快说!”

    高瘦侍卫左右看了看,发现的确无人,这才开口道:“听说啊,信陵君前阵子命神偷窃符,后又持符前往邺城前线,擅杀将军晋鄙而夺得兵权,后违背大王之命而攻秦,方有秦国长平之败!”

    “什么?”高瘦侍卫这话一出,其他人就是大惊失色。

    魏无忌居然在长平之战背叛?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新闻。

    过了好几息时间,才有人从震惊之中回过神来,发出了质疑:“信陵君素有贤名,如何能是这等人?汝这传言,怕不是从小说家嘴里听来的罢。”

    高瘦侍卫一听这话就急了:“胡说,此传言乃是吾听他人所言,千真万确!”

    众侍卫面面相觑,但脸上都是半信半疑的神色。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尔等不好好当值,在这里闲聊个甚!”

    众侍卫下了一跳,抬头看去才发现原来是小队长来了。

    被小队长眼里的目光一逼视,众人心里发虚,赶忙一五一十的将事情的原委统统道来。

    小队长听完之后无语的摇了摇头,上去就是一人一脚。

    “不好好当值,成日里便知道传这些个谣言!”

    众侍卫各自挨了一脚,但却并没有丧气,反而心中松了一口气。

    自家长官的脾气还是了解的,被揍几下那不算个事,如果没被揍的话那才是可能有大事。

    于是又有人大着胆子问道:“队长,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队长狠狠的瞪了这些一脸好奇的部下一眼:“废话,此当然是谣言!尔等也不会用用脑子想想,若是信陵君当真干下了这等抗命不遵的事情,大王又怎会以他为相邦?”

    这句话一说出来,几名侍卫都是连连点头,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队长一个个的点着侍卫们的脑袋,喝道:“都给吾小心点,莫要再传这些谣言,当心传到甚么大人物的耳朵里,那时候便是吾也保不住尔等性命!”

    侍卫们唯唯诺诺,看着队长离开。

    片刻之后,队长回到了宫城角一片不起眼的房子之中,这里便是魏国宫廷侍卫们平日里居住所在了。

    队长进入自己的房中,左右看看确定没人,这才从床底某个隐秘角落掏出一张绢纸,刷刷的写了一封信。

    “近日城中谣言甚烈,皆是针对魏无忌而来,此事恐有秦人背后为之。”

    在落款处,这名队长写了一个“胡,魏十四。”然后吹干了墨迹,小心的将这封密信贴身收藏。

    等到夜晚轮值的时候,这封信就会被送出宫城,送往邯郸的胡衣卫总部。

    ···

    魏无忌并不知道自己仅仅是一个点头就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此刻这位魏国新任相邦的心中其实关心的是另外一件大事。

    片刻之后,魏无忌在宫中见到了正在和龙阳君调情的魏王圉。

    对于魏无忌的到来,魏王圉看上去似乎并不惊讶,仍旧躺在高基的大腿上。

    自从长平之战后,魏王圉对于高基的宠爱是一日胜于一日,甚至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

    魏王圉开口道:“信陵君,汝有何事?”

    魏无忌看着魏王圉这般模样忍不住眉头大皱,但还是按捺下来,朝着魏王圉恭敬行礼,然后才道:“大王,臣闻大王已发下兵符,正调动大军,不知所为何事?”

    就在入宫之前,魏无忌刚刚得到消息,魏国军队突然开始大规模调动。

    根据魏国律法,凡调动一百人以上的军队就需要国君兵符。

    所以这上万大军的调动除非是造反,不然就一定是魏王圉发下了兵符。

    但问题在于魏王圉调动了如此之大规模的军队却不和魏无忌这个魏国相邦通气,显然是很不正常的,所以魏无忌收到消息后就第一时间进宫了。

    对于魏无忌的质问,魏王圉脸上的神色并没有多少变化,而是有些漫不经心的说道:“寡人已同意秦使所请,欲要和秦齐一同共伐楚国!”

    “什么?”魏无忌闻言就是一惊,急忙追问道:“秦使请大王共伐楚国?”

    “没错。”魏王圉肯定的点了点头,道:“怎么,信陵君可有异议?”

    魏无忌深吸了一口气,道:“臣并非此意。臣只是觉得,或许大王在发兵之前应当和臣商量一二。”

    魏王圉脸上露出了不快的神色,重重的哼了一声,道:“怎么,寡人现在连这魏国的事情都做不得主了?”

    魏王圉显然非常的不爽。

    且不提两兄弟之前的恩怨,单说这阵子以来魏无忌自从出任相邦并得到赵国大力支持之后,重掌大权的魏无忌其势力可以说是好像吹气球一般的膨胀,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魏王圉的王权。

    当然了,即便如此魏无忌也对魏王圉保持了足够的尊重,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越权,只是尽职尽责的做了一名相邦该做的事情,可以说完全无可挑剔。

    但魏无忌做得越好,魏王圉就越是看魏无忌不爽。

    平心而论,像这种发兵征讨他国的大事,魏王圉的确是应该要和魏无忌这个相邦通个气,商量一下的。

    可魏王圉偏偏就不想这么做。

    魏无忌低头道:“魏国之事,自然以大王之命是从。”

    “很好。”魏王圉盯着魏无忌,沉声道:“既然如此,那么信陵君还有何意见?若没有,便退下吧!”

    魏无忌皱眉道:“大王,今三晋结盟,若大王贸然进攻楚国,恐会引起赵国不满。”

    魏王圉脸色一变,一丝狠厉的神情从脸上一闪而过,寒声道:“三晋之盟,并非魏楚之盟!寡人既然并未背弃和赵国之盟,那伐楚之事便由不得他赵丹对寡人发号施令!”

    魏王圉说着大袖一甩,傲然道:“且如今匈奴入侵,赵国忙于自救,又何能理会中原之事哉?汝多虑也!下去准备大军后勤之事罢。”

    魏无忌见魏王圉脸色坚定,心中暗叹一口气,知道再说下去也没有任何作用,只能躬身施礼:“既如此,臣告退。”

第二百二十二章 韩王然的纠结(第三更)() 
?    韩国国都,新郑。

    韩王然端坐王座之上,看着面前的韩国相邦冯亭和上将军靳黈。

    靳黈在这里是非常正常的,而冯亭则是前不久三晋之盟后才重新回归韩国成为相邦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冯亭的回归并不是像魏无忌那样是由赵国推动,而是韩王然自己主动邀请的。

    对于这一点,赵国和赵丹显然是乐见其成的。

    韩王然语气平静的对着面前两名韩国重臣说道:“冯卿、靳卿,那秦王稷日前遣使来见寡人,希望寡人能够和他一同发兵伐楚,以汝等之见,此事该当如何?”

    靳黈想了想,道:“但凭大王示下。”

    韩王然微微颔首,随后又把目光转向了冯亭。

    冯亭并没有立刻开口,看上去似乎仍在思考。

    韩王然也不着急,等待着冯亭的开口。

    作为一名先降赵又回归韩国的臣子,冯亭虽然名为相邦,但是在韩国之中的地位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在出任相邦的日子里,冯亭经常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尴尬。

    如果可以的话,冯亭情愿在赵国当一名安乐公。

    只不过王命难违啊。

    但不管怎么说,既然冯亭如今已经再度成为了韩王然的臣子,那么为韩王然排忧解难就是必须的事情,也是臣子的本分。

    所以冯亭思考了一会之后道:“大王,那秦国使者可有许诺?”

    秦国想要韩国出兵作战,肯定是要给韩国好处的,没好处为什么要帮忙?毕竟现在韩国已经找到了新的大腿赵国,再也不是秦国那唯命是从的小弟了。

    韩王然眉毛一扬,露出了一丝自得的笑容:“秦王使者有言,凡此战韩军所得之地,皆为韩国疆土。”

    纵观战国数百年,但凡有两个以上的强国并立,那么夹在两强之间的小国们日子过得就比较的滋润。

    如果只有一个强国鹤立鸡群的话,那么大家的苦日子就到了。

    这也很好理解,比如说赵国现在为了干翻秦国,那么就要拉拢韩魏两国搞三晋之盟。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不但不会对韩魏两国出手,反而还会在其他国家攻击韩魏两国的时候出手相助。

    又比如秦国现在为了干翻楚国,不但要对韩国这个当年呼来喝去的小弟客客气气,而且还要许诺一堆的好处。

    不得不说,这种感觉让韩王然觉得非常的爽。

    秦王稷,汝也有要求寡人的一天!

    冯亭看着坐在那里自得而笑的韩王然,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过了好一会才说道:“以臣之见,此战韩国不可出兵。”

    冯亭此言一出,韩王然和靳黈的脸上就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为何?”韩王然问道。

    冯亭道:“以大王之见,秦可连魏乎?”

    韩王然想了想,道:“秦王稷既然遣使来新郑,想必亦遣使往大梁矣。”

    冯亭道:“若秦使往大梁,魏王圉可能允秦国之请乎?”

    韩王然笑道:“魏王圉此人,寡人知矣,其必允秦国之请也。”

    冯亭道:“大王,若大王愿随秦攻楚,则胜算如何?”

    韩王然不假思索的说道:“楚必败也。”

    开什么玩笑,当年那个强绝一时的楚国都被秦韩魏三国联手干翻过,现在这个远比当时要弱了不少的楚国显然就更不可能是秦韩魏三国的对手。

    而且不仅如此,韩王然更早就听到了风声,据说齐王建的齐国最近似乎和秦国走得很近···

    如果秦韩魏齐四国连出,这天下还有谁能挡?

    毫不客气的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就算是两次干翻了秦国的赵国也不行。

    所以韩王然动心了。

    一次能够白白捞好处、而且根本不担心战败风险的战争,换哪个国家的君主不动心?

    所以韩王然对于靳黈居然反对出兵而有些不解。

    冯亭道:“大王可曾想过,若是大王出兵连秦伐楚,将会引来赵王丹之不满?”

    韩王然楞了一下,过了片刻才道:“寡人虽伐楚,但并未背盟。”

    冯亭摇头,道:“三晋之盟,名虽为平天下干戈,实为伐秦也。且楚国者,赵之盟友也。今大王不但不伐秦,反连秦伐楚,若赵王丹得知,必怒也。”

    韩王然闻言,脸色阴晴不定,过了半天才说道:“那赵王丹此刻正忙于抵御匈奴,应该无力顾及中原。”

    说实话,原本韩王然也是想要抱一抱赵国大腿的,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了赵国都没有什么大动静,而且现在赵国又被匈奴牵制住了,所以韩王然不免就起了别的心思。

    冯亭看了一眼纠结的韩王然,心知这位大王虽然对于权术一道十分擅长,但是在这种国家大事上其实是有着很大的短板,也就是所谓的目光短浅。

    事实上这种目光短浅并不仅仅是韩王然一个人,而是普遍存在的。

    冯亭心中暗叹,继续说道:“大王,秦国东出之心,人所共知也。若大王因为此事而惹怒赵国,使三晋之盟破裂,则下次秦军来攻时,赵必不来救也。赵若不救,天下可还有他国可当秦乎?”

    冯亭的这番话将韩王然给问住了。

    一旁的靳黈看上去有些不服,开口道:“若是按秦国来犯,吾定要让秦人知晓韩军之威!”

    靳黈的这句话本来是像反驳冯亭,告诉冯亭其实韩军一点也不差。

    但靳黈没有想到的是,这句话说出来不但一点帮助都没有,反而好像一盆冷水一样直接就浇在了韩王然的头顶。

    韩军之威?

    韩军有个屁的威风啊!

    自韩王然记事以来,韩国除了在那一次抱住了齐国大腿,在齐国战神匡章的带领下攻破了函谷关之外,就再也没有取得过哪怕是一场对秦国的胜利了。

    没有胜利就算了,这些年来韩国还经常作为被秦国吊打的对象,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