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谁,是谁!
老九心里万分不甘,耳听得脚步声越来越近,努力地想要睁开双眼,看看这暗算于他的人是谁。
漆黑一片的眼前,突然有了微光,老九这才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眼睛睁开了。
顾不上细思原因,又试了试手脚,好比久不开启的房门,异常生涩,不过好歹能动了。
老九左手摸到身边的腰刀,右手缓缓将刀抽出,行动不方便是一个原因,另外也不想让抽刀的声音惊动夜袭之人。
同时用左胳膊压住刀身,以免刀的反光惊动来人。
老九知道对方处心积虑地下毒暗算,现在出手,定是觉得十拿九稳了,以自己今晚的状态,必无幸免。
只是怎么滴,临死前也要拉个垫背的。
“噗嗤!”又是一身利刃刺入身体的声音,老九已经听出来了,这是从离他最近的一个窝棚传过来的,看来下一个就是他了。
脚步声响起,旋即又停在了老九的窝棚外,老九屏住呼吸,生怕对方听到,握刀的右手手心,不由自主地开始冒着冷汗。
“啪!”的一身响起,老九感觉窝棚被人打得一歪,大部分倒在了他身上,不过都是干草,没有受伤,看来对方很谨慎啊。
不过这力道小了,要是把窝棚直接挑飞,他将无所遁形。
老九身上的干草被慢慢挑开,他眯着眼睛,透过缝隙,勉强看出眼前的这人还是一个少年,十多岁的样子,脸上的表情既兴奋又害怕。
等少年看清干草下露出一个人形时,双手持着白蜡杆微微向后一缩,就要向仍躺在地下的这人身上刺去。
就是现在,老九见时机已到,趁着少年手往后撤时,连打几个滚,来到了少年脚下,手中的腰刀向着少年小腹刺去。
少年见地上这人突然动了,与今晚所见之人死气沉沉的样子截然不同,不由大惊,右脚后退半步,双手正欲调整手中棍尖刺出的方向。
不过很可惜,少年乃是新丁,动作落在老九眼中,实在太慢。
后退半步的右脚,刚踩实地面的时候,少年就觉得小腹一凉,随后剧痛传来,身子不由自主地弓了起来,犹如虾米一般。
口中“嗬嗬”作响,想要大声示警,却只能发出低低的,连自己都很难听见的声音。
老九躺在地上,双手仍然举着腰刀,任少年的鲜血顺着刀身,然后是刀把,将他的身上慢慢浸湿。
不是他不想动,而是刚才他这一滚,加这一刺,已经将他好不容易积攒的力气耗光,此刻身子僵住,又不能动了。
“快点儿!”不知过了多久,旁边有稚嫩的声音传来,应该是催促已经死于老九刀下的这个少年。
已经死去的少年自然听不见这声催促了,仍然一动不动地兀自弓身站立着。
“咦?”催促之人终于发现了不同寻常之处,快速向老九走来。
“呼!”,一根长枪忽然横亘在老九和已死少年之间,随后枪身轻轻一抖,将少年尸身从老九的刀上弹开。
老九暗自松了一口气,他实在无力将刀拔出,却也知道,致命的一击即将来临。
奋起刚才积攒的那点气力,老九仍欲做最后的挣扎,刚打了半个滚,眼角余光中瞥见一道白光,随即看见自己的喉间,突然长出了一截枪尖,还带着热气腾腾的猩红血液,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定国手持长枪,双手轻轻一动,枪杆发出“嗡”的一声低鸣,枪尖犹如觅食的蛇头一般,左右摆动了一下,老九的脖子就被枪尖的锋刃生生切断,“骨碌”一声,光溜溜的头颅跌落地面。
至此,过天星王二派出北上探查的这支队伍全军覆没,而王二在半个月后,不但没能等来老九,反而连老九在内的三十人都集体失踪,毫无音信,终于打消了短期内再次北上,投奔王嘉胤的念头,继续在白水附近和官军玩躲猫猫。
夜色渐渐褪去,东方的天空已经翻出了鱼肚白。
“大绶,没有漏网之人吧?”志文问道。
“没有,志哥,我都查了一遍,都补了枪。”定国回答,神情却有些痛惜,“只是新招之人,死了一个。”
“哦?!怎么回事儿?”志文惊讶了,按说这种情况,别说死了,就是受伤都不容易,实在是比杀鸡都要简单。
“那人还能动,只是不那么利索,我们的人应该是大意之下被偷袭的。”定国回答。
志文点点头,这倒也说得过去,那人或许是体质异于常人,或许是睡前喝的水不多,又是积年流匪,经验丰富,处心积虑之下,哪怕行动不便,对付这些才练了几天的少年,那也是不太困难的。
“喏。”定国用长枪指了指不远处那个光溜溜的脑袋,“就是此人。”
“原来是他,怪不得了。”志文叹道。
见定国不解,解释道:“那晚火烧高家坪,就是这个光头,想带着人冲进坞堡看个究竟,挺猛的一个人,想来他就是老九了罢。”
说罢拍拍定国的肩膀,“死的这个兄弟,另挖个坑,好生葬了吧。”
这时深坑已经挖好,其他人陆陆续续地往里扔着尸首,志文却带着定国朝马群走去,“走,看看我们能有多少的意外收获。”
马比人的体型大,同样的药量,用在人身上可能会要命,而用在马身上,可能只是昏迷一会儿。
三十匹马,已经有十几匹醒来,在不安地打着响鼻了。
只是药劲儿尚未过去,仍旧半伏在地上,几匹马奋力地想要站起来,都已失败告终。
志文低头想了一下,这解毒之方,无非是初期催吐洗胃,后期输液稀释,当然,针对蛇毒的特效药不提。
输液做不到了,那就催吐吧,看看是否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想到这里,志文就地找了个土罐,又从老九他们早已熄灭的火堆里刨出细细的灰烬,将其放入瓦罐,然后往里灌水。
“志哥,你这是做什么?”定国好奇地问。
“找几个碗跟我来。”志文抬着土罐,边走边晃荡,等到了马群那里,罐里的水已是一片浑浊。
志文让定国把手里的几只碗在地上放好,用土罐里的水一一斟满。
“用这水去喂马。”志文吩咐道,“再找几个人来帮忙,马喝不进去就硬灌。”
“哦。”定国答应了一声,丈二摸不着头脑地叫人去了。
第116章 壶口边()
在用柴灰水强行给那十几匹清醒过来,却不能动弹的马灌下去后,大部分都吐了出来。
黄绿相间,尚未消化干净的胃容物,马的胃酸,和着柴灰水,吐得满地都是,那味道,够酸爽。
三十几匹马,最后救活了七匹,剩下的再也没能救过来,志文带着人一起扔进大坑里埋了,那肉都知道有毒,谁也不敢吃。
“马二,来挑几匹马。”他们打探消息的,有了马更方便快捷。
“好嘞。”马二精神抖擞地回应,昨晚他和黄四也出手杀了几人,知道交了这投名状后,志文算是真正把他看作自己人了。
做拍拍,右看看,马二最后指着其中两匹马说道:“小志,就要这两匹了。”
“怎么不多要几匹?”志文有点奇怪,记得当时可是让他去找十个人的。
“这传递消息的人有马骑就行了,其他打探消息的,有了马反而不方便。”马二笑道。
原来如此,志文点点头,像那些混在人群中打探消息的,有匹马确实挺显眼的。
志文一行带着五匹马,在不用赶时间的情况下,三天后再次追上了孙大夫他们。
另外两匹马,马二半路上就骑着走了,说是送马去。
“志文,你这次又没带上我。”可旺一见志文就开始抱怨,眼里尽是幽怨。
“下次再有这样的大场面,怎么也得让我上了吧。”
“好好好,下次让你上。”志文随口答应,带定国更多的是看重他的临场机变能力,只是这次战斗,似乎没太用上。
“小志,再增加些人手吧。”孙大夫眼巴巴地望着志文说道。
他早有这个想法了,只是志文以那几户人家还不熟为由,一直没有同意,现在十多天过去了,这些人干活确实卖力,也没出什么幺蛾子,志文应该没什么托辞了吧。
“行。”没想到志文这次痛快地答应了。
经过一段时间地观察,他已经确定这些人没什么坏心眼,那就接着找人呗。
“不过还是得像上次那样,招现在这些人认识的人家。”虽说这样做有些鸡贼,不过更保险些。
。。。。。。
初秋,下午,原本宽阔的黄河河水,突然被河道收束了起来,河水不甘地翻滚着,然而很快就顺着悬崖峭壁向下摔落,发出震天的声响。
巨大的咆哮声,简直比千军万马还要让人震撼。
一道缤纷的彩虹,上接长空,下面连着浑浊黄褐的水帘,就那样静静地卧着,与奔腾不已的河水相比,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志文站在悬崖边,怔怔地望着这号称中国的第二大瀑布发呆。
没错,这里是黄河壶口。
在第二次招人后,殓尸的人家已有五十四户,两百多人,效率大大提高,行程也再次加快。
志文现在和小捷、小英娘专门负责找粮,只要马二一有发现,他们就带着六个新招的孤儿,前去挖宝。
有双手空空的时候,也有满载而归的时候,有两次居然还在稍微大点的镇子里发现了药材,把孙大夫父子乐得合不拢嘴。
多了几匹马,又找人做了几辆马车,运输不是问题。
这样一路下来,人手虽然多了很多,但志文手握的粮食居然没有减少。
在不找粮的日子里,志文他们的小分队和其他人相比,就要清闲些,今天在路上,志文远远听见了这声传几里的轰天巨响,估摸着应该是到壶口了。
当下不由分说,拉了好几个暂时无事的人前来观赏。
不过其他人兴趣不大,忽忽看了一眼各自就走了,就连诗兴大发的孙大夫,也只拈须吟诵了“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这样一句诗就去看他的病人了。
只剩下志文独自一人在这里发了一个下午的呆,难得地休闲了下。
在被这雄奇壮丽的景观震撼之后,却突然想到十几年后,景色依旧,而神州大地却可能是遍地腥膻,心下不由怅然。
这一路走来,志文能肯定的是,自己这一帮人,已经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孙氏父子帮人看病、熬药,他们殓尸、消毒,给帮忙的人放粮,队伍由小到大,不知多少原本应该已经饿死、病死的人活了下来。
可这样的努力,有意义吗?志文有些怀疑。
也许这些人没有死在这场饥荒和瘟疫里,可在这十多年间,他们可能会死在另一场的饥荒和瘟疫里,可能会死在流贼的暴动里,可能还会死在建奴的铁蹄之下,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而已。
自己穿越到这里,能为这些人,为苦难深重的神州,做些什么呢?
就这样,看着翻滚的河水,听着滔天的水声,嗅着潮湿的水汽,志文呆了整整一个下午。
直到夕阳即将落山,才转身离去。
赶到营地,正好吃饭,趁着人齐,志文宣布,再次增加殓尸的人手。
“太好了,小志,赏了一下午的瀑布,想通了?!”最高兴的自然是孙大夫。
“不过我们找的人家,总共加起来满一百五十户就行了。”志文点点头,接着说道,“李智你们招人的时候留个心,别弄多了,会烧石灰的优先。”
这个数字是志文考虑过的,李智一个人清理统计七十户差不多是他的极限了,囡囡她们三个丫头人小,能把剩下的八十户理清就很不错了,再多的话就忙不过来了。
不是没想过找识字之人来帮忙,可一路上这众多难民,想在其中找个识字的人,简直比登天还难。
其他人,如可旺、定国和小林等,识的字还不多,计数就更别提了,再说他们也有自己的事儿。
只有志文自己和小捷,在不找粮的时候可以帮忙。
“可这人手我觉得还可以再多找些啊,小志,你们前几天不是又找到一批粮了吗?”孙大夫内心里自是觉得人越多越好,“人再多些,咱们也能走得更快些啊。”
“孙伯,不是我舍不得粮食,再招人家,李智他们就忙不过来了。”志文解释道。
随即安慰孙大夫,“不过你放心,等新招的人家熟练了,我自有办法,既不招人,又能增加人手。”
“是吗?你可别糊弄我。”孙大夫将信将疑地说道。
“哪能呢,你就瞧好吧。”志文说道,“马二昨天报信说,又找到一处毁损的坞堡,等我和宋婶儿还有小捷去找粮回来,咱们就开始。”
第117章 有船的渡口()
秋日的旷野,天高云淡,黄河边的官道上,逃难人群熙熙攘攘,正络绎不绝地向南而去。
一匹骏马带着烟尘自南而来,难民们远远见到,早早地让开一条通道,马匹连同鞍上的骑士,仿若劈波斩浪,奔行之中未受丝毫阻碍,一路向北而去。
“小志,小志!”马二远远看见人群中那显眼的几辆马车,和林立的白蜡杆,还未到跟前,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喊道。
“怎么了?”志文正坐在其中一辆马车上,等马二进前,到了身旁,这才开口问道,看他神色如此兴奋,难道有什么了不起的新发现?
自黄河壶口瀑布二次招人,殓尸人家达到一百五十户,共计六百多人后没多少天,志文又再次扩大了招人的规模。
现在直接或间接给志文帮忙的人约有两千左右了,殓尸消毒的进程大大加快,赶路的速度也不断提升。
其中最亲近的人计有十八人,包括逃难之初,连上志文自己的七人,孙氏父子二人,定国一人,小林一伙儿七人,李智一人。
招收的孤儿一百二十五人,六人和志文、小捷和小英娘他们组成了挖宝小分队,十一人和小林他们七人组成两个九人小队,专门负责赶马车和警戒,可旺和定国各带四十四人,各自组成五个九人小队,分别做为先锋和后卫,还有二十人的预备人员居中策应,以备意外。
殓尸的人家就固定为一百五十户,有掉队或者其他情况减少的,再临时补足,现在有六百一十二人。
以上共计七百五十五人,都是直接从志文他们这儿领口粮的,只不过志文他们自己十七人和孤儿,是直接保证口粮的,而那一百五十户人家则是根据他们的殓尸数量发放的。
对了,马二和他的手下十人有些特殊,是基本口粮加额外奖励。
至于剩下的一千多人,算是外围人员,是间接从志文他们这儿讨活路的人。
要说这招儿,志文还是从张婶儿两口子(花花父母)身上学来的。
他二人被定国救出来后就跟着帮忙殓尸,口粮自然是按他俩每天完成的多少发放,一户就他两人,人少,干的活儿不多,一开始拿到手的口粮不太够。
不想没几天张婶儿就开了窍,没被选上的难民那么多,她自行找了两户人家给她帮忙,这样一来,干的活多了,他夫妇二人拿的粮食也就水涨船高了,至于私下里怎么分给这两户人家就不得而知了。
看在花花的份儿上,志文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去管,知道张婶儿肯定会克扣部分粮食,否则没有点利益,她图啥?不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