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明军已经整队,开始要进攻的时候,马黑六忍不住痛苦地闭上了双眼。
“败了,败了。”
几乎没有花费什么代价,孙祖寿就带队攻上了寨门,这寨墙由于年久失修,甚至没等孙祖寿攻上来,就有一部分已经倒塌。
大批士兵冲上来之后,满山的匪徒,有的跪地求饶,有的却是依旧妄图反抗。
马黑六甚至组织身边的上百悍匪,列出而来一个简单的阵列。
勇卫营一个百总队的三个什发现了有组织的歹徒之后,很快踏着整齐的步伐,走到一百二十步处,对他们来了次覆盖射击,打死了几个人之后,这帮乌合之众一样的匪徒就彻底溃散了,有的要挥刀冲上前来,有的则是拔腿就跑。
冲上来的悍匪足有三十多人,本来还可以凭着一股狠劲,冲到跟前,不过等他们冲到二十五步左右时,这个百总队的另三个什从侧面靠了过来,直接对着他们来了一次教科书一样的超近距离齐射,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三十多个人本来就被打了一轮远距离覆盖射击,死了六个人,在这次齐射中,一瞬间就死得只剩十人出头,这样恐怖的杀伤效果下,还没有多少军队能不崩溃,何况他们只是区区一群匪徒,剩下的自然不是跪地求饶就是转身就跑。
士兵们没有管跪地的,很快冲上前去,追杀转身的匪徒。
孙祖寿在一旁看着,满意地点了点头。
刚才的那个百总队的表现,整体上还算是合格,不过依旧还是有那么几个人由于过于紧张,忘了把通条取下,直接把通条射了出去,还有几个装弹不止一次。
对这样的场面,孙祖寿也不担心,接触多了,他清楚这很正常,多上阵几次这种情况就会少很多。
而那匪首马黑六,本日里凶悍异常,这回却是暴露了贪生怕死的本性,在看到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自己,好半天都不开枪之后,就知道绝无战胜的可能,根本没有管冲锋上去的同伙,而是转身就逃。
不过,这么个小山头上,他又能逃到哪里去,很快就被勇卫营的士兵们活捉。
马黑六被拖到孙祖寿跟前时,不由大声叫道:“将爷饶命,将爷饶命,将爷若饶过小的这一回,便有埋藏的财宝奉上。”
看到孙祖寿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难看了不少,这悍匪心里不由暗骂自己失策。糟了,这位大老爷还是个假正经的。
很快他就挤出几滴眼泪,跪在地上,在士兵的强压下控诉道:“小的也迫不得已,才上山落了草。将爷也该知晓,小的从前是军户,千户老爷家的管事,仗着老爷撑腰,强占了小人之妻,这也便罢了,小的胆怯,为了活命忍了,可那老贼还要对小的赶尽杀绝。”
说道这里,他也不知是演技好,还是真的被说中了伤心事,竟然是真的泪流满面起来,哭了好半天才语带哽咽着说道:“小的也是被逼得没法子,才杀了那老贼,上山干了这刀口填血的营生。”
孙祖寿闻言脸上的表情也沉重了好几分,沉默了一会后,才指了指刚被士兵们解救出来,脸上的神情麻木无比的几个年轻女子,厉声问道:“你从前被人欺压,现在这般作为,和你嘴里那老贼有何区别!?”
马黑六马上不说话了,之后被绑起来关押之后,也是一言不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很多时候,弱者被压迫残害的时候,有勇敢地站出来反抗的,但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在欺压更弱者。
对这个马黑六,孙祖寿其实也有一点同情,这样的人在卫所里太多了。他更多的是无奈,对这样的世道,他也是无能为力,甚至很多时候还不得不同流合污。
整场战斗很快彻底结束,此战勇卫营付出了三人轻伤的代价,就轻松消灭了一股足有上千人的悍匪。
在这次战斗完成之后,很快就是召开军议评定军功的时间。
勇卫营的军功评定,完全是效法戚家军,以集体为单位记功,赏钱也是在集体内平均分配。
很快,战功评定的初步结果就出来了。
孙祖寿念道:“第一百总队,歼敌十三人,轻伤一人。各队可有异议?记功一级。”
这是此时明军的规矩,杀敌数量超过自身数量百分之十就可以记功一级。
众军官很快表示,没有异议。
战功与集体挂钩之后,主将们自己操作的空间就小了许多,毕竟只要主将不傻,就不会干出打压一整个集体,制造不公平破坏团结,在目前勇卫营内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削弱手下战斗力的蠢事。
打压一个集体,也比黑掉个人的战功难度高很多,士兵们一旦以集体为单位团结起来,主将也不敢忽视他们的主张。
由于这会监军体系还没有建立,战功评定暂时还是军事主官一手负责。
“第二第三千总队,在指定时间到达预定位置,顺利完成堵截任务。全体记小功一级。各队可有异议?”
评定军功的时候,所有参战人员,只要完成了预定的任务,都会被记功。
说明了规则后,即便是没有真刀实枪地作战的部队,获得战功,大伙也都没有异议,毕竟没有人家按规定堵住了土匪们的后路,他们也完成不了杀敌。
规则是死的,任何规则都是有其漏洞的,目前也有少数人以为天高皇帝远,偷偷搞了点小动作,不过很快他们明白了,皇帝的耳目无处不在,受到惩罚之后,很快就老实了许多,这只军队只是露出风气败坏的苗头,就被重拳打掉。
孙祖寿等人原本还有聘用的师爷,负责写报功的文书,不过进入勇卫营后,皇帝就强制他们把师爷都辞退了。现在的勇卫营报功已经不能用文学手法夸大战果,必须要如实记载战斗全过程。
军议也不是以讨论上报战功结束,更多的时间都是由各级指挥官总结战斗过程中暴露的不足,暂时由皇帝亲自检查反省大会的落实情况。
按照皇帝的要求,勇卫营的战后军议,打了胜仗,也要搞得和打败了一样,发现自身的不足,精益求精。
这个武将们暂时还有点不习惯,总结出来的东西还很少,不过慢慢的也在开始适应,随着他们对军事行动的理解加深,这样的总结大会得出的干货也会越来越多,也会发现这么干的好处。
第85章 17。叶向高()
在剿匪进行的同时,朝堂上终于出现了大的变化。进入十月之后,泰昌任命的内阁成员除开一个已经辞职的孙如游,就一个不差地到齐。叶向高入阁后,随即再次成为首辅。
本来泰昌就是点了叶向高的名,把他钦定成了首辅。只不过,叶向高这个老官僚,也不知是担心辽事出问题怕背锅,还是要摆出一副不贪恋权位的姿态来,或者两者兼有,反正就是拖着不上任,磨蹭到了十月份才从福建赶到京师。
这个叶向高入阁之后,对朱皇帝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臣事神庙皇祖八年,所有章奏必发臣票拟。即上意所欲行,亦派遣中使传谕。事有不可,臣力争,皇祖多半能听从臣的劝谏,不出中旨。陛下虚怀恭己,信任辅臣,偶尔或因流言而生出难以决定的争论,也应当慎重地对待诏书,所有的事情都要令我等辅臣草拟上报”。
这一位上来就告诉总喜欢搞个中旨出来绕开文官做事的皇帝,你要守规矩,你祖父都要听我的,你个小年轻还是不要动辄就乱来。
面对这个树大根深的老官僚,朱皇帝当时就感觉压力有点大,甚至想当场就掏出一个锤子把他打死。
想是一回事,这种事肯定不能做的,首辅的面子暂时还要给,他只得连忙称是,表示老先生你说得有理。
把场面话说完,朱皇帝就开口问道:“不知先生,对众多士子们要求进兵辽沈,是如何看?”
叶向高来自然是不缺朝堂上的情报的,他清楚这位少年天子,明显是准备先稳守,厉兵秣马,然后再谈复辽。
一开始他还寄希望于自己的门生王化贞提的借兵蒙古,觉得速战速决才好,不过在看明白皇帝的态度,最近又深入地了解了下蒙古各部的现状后,他就打消了这种想法。在这件事上,他不得不承认,这少年皇帝比王化贞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这会又没有让这位首辅愁白了头的财政问题,又知道了自己的门生就是个才干不足的蠢货,他当然是不同意进攻的。
“荒谬,如今辽兵丧胆,援兵不足,如何能攻。这些生员不好生读书,对辽东情形一无所知,却要妄议军国大事,干涉朝政,实在可恨!”
“先生所言极是。不知先生以为,辽东可还需增兵?”
叶向高毫不犹豫地回道:“前番十八万尚嫌少,如何能不增兵?”
“兵多不练,再多又有何用?”
叶向高只当没听见皇帝语气中的不满,“皇上圣明,一语便切中要害。老臣也以为,辽事之急务,首在明法纪,选贤能。”
你要能给把法纪废弛的现状整治好,把贤能选出来,就不会独相那么多年,一样没把国家治理好。
这老官僚,一张嘴就是这种正确的废话,让朱皇帝不由有些恼火,立刻就没好气地说道:“若是真能如先生所言,平虏哪里需要十八万,八万就足以一举把东虏荡平。”
传言这少年皇帝是天资聪颖口齿伶俐之辈,现在看来果然不假。
只是,不大尊重辅臣啊。
皇帝不尊重他,叶向高也没办法,微微皱了皱眉后说道:“皇上圣明。”
这位首辅听出了皇帝语气中的十足的讽刺意味,知道增兵这个事谈不妥,暂时也不想就这个事纠缠,很快转换了话题,开口问道:“臣听闻,皇上欲以勇卫营取代京营?”
“京营乃枝干根本,如何能以勇卫营代之。中唐之祸,朕可没有忘。勇卫营只是验证泰西火器战法,并不会再扩编。”
“皇上圣明,是臣多虑了。据臣所知,勇卫营之耗费,比之戚少保所练浙兵更甚。就算皇上有生财小道,想推向全军,亦是无济于事。臣还听闻,皇上好言利,整日沉迷匠作之事,以豪奢之物为喜,大有助长奢靡之势,如此实在非国家之福啊。”
“若无琉璃宝镜等物,两载之后,东虏未平,岂不是又要加征辽饷,令朕失信于天下?朕所研制的事物,如琉璃宝镜,不过是取富人之财补贴国用。火铳和火炮,那一样不是军国重器?朕也知晓,这些都是小道。治国的大道,朕每日都在听,大臣们都是泛泛而论,却是没有人告诉朕,具体当如何去做。先生可能教我。”
随后,叶首辅就说了一大通他的看法。
朱皇帝耐着性子听完后,只想当场打人,因为这老家伙废话了一大堆,还是那一套“修道德、近贤臣和远小人。”的套路,听上去是正确无比,不过根本没有半点可执行性可言。
回到内阁之后,叶向高很快和几位阁老们谈起了今天的召对,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我皇天资聪颖,能洞悉朝廷弊政,然而行事尽取小道。如今看来,乃是日讲太过匆忙,才使得皇上不能明白经义要领,领悟治国大道。”
大学士何宗彦也是无比苦恼地叹道:“元辅所言,甚是切中要害。天子眼见吏治败坏,世风日下,心中颇为忧虑,却是不得要领。整日与匠户为伍,以敛财为急务。长此以往,实在非国家之福。”
次辅刘一燝清楚皇帝帮他解决了不少的麻烦,所以对首辅批评皇帝有些不认同,他说道:“元辅所言极是。只是,皇上醉心匠作之事,喜好言利,却也未见用于享乐,获利也能补贴国用。说句不当说的。我皇如此行事,虽非国家之福,但比之神庙,总是强得多。”
韩爌却是摇了摇头,“讲读之事,我辈多劝谏便可。只是,如此多厚利之物,皆掌于内廷之手,如今看是没有什么不好,只是怕将来。”
韩爌代表了大多数文官们的态度,现在内廷掌握了这么大一笔收入,还在不断地增长,以后怕不是要上天。
叶向高沉吟了一会后,摇了摇头说道:“皇上怕是不会同意,如今反正并无不妥之处,倒不如暂且留于内廷之手。”
站在文官立场上,叶向高是很想把皇帝手里的那些作坊都划拉到工部去,不过他也不愿意一回到朝里就和皇帝发生激烈的冲突。
众人商讨了一番,才各自散去,开始做事。
对皇帝目前的做法,这帮大学士们始终都是不认同的,在他们看来,皇帝沉迷搞奢侈品赚钱,只是饮鸩止渴,不解决当下吏治和道德风气问题,这大明还是吃枣药丸。
好吧,他们的看法其实是很正确的。但是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纯粹在扯淡。
他认为解决问题,还是要靠讲道德,选贤任能来完成。
至于谁贤谁能,他们提建议用人的时候是不是存了私心,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晚明的时候,看出这国家有大问题的人不少,但是没有一个有办法解决,不止是因为他们中多数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本也没办法解决,也不敢承认儒家的那套解决不了问题,那样只会动摇理学,没有几个人敢往那个方向上去想。
第一次的见面,朱皇帝和新首辅叶向高交换了意见,算是对各自关心的大事达成了初步的一致,都没准备搞什么大新闻,双方暂时还不会有什么大的冲突。
第86章 18。宰相必起于州部()
叶向高正式入阁之前,朝堂上就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都觉得震惊的事,大伙都以为失去了圣眷,前阵子就辞官的孙承宗,又被原官起复,现在还要自请外放去做知府。
经过被皇帝批评了一顿的打击,孙承宗一开始自然是难免有些消沉,五月份的时候,就开始上疏请辞。
朱皇帝也没有彻底把他忘了,给了自己对大明的军事问题的看法,还有对各个边镇情况的实地调研情况,并严令他不要外传。要求他辞官后,以不会引人注目的身份,下到蓟镇去走访实际情况。
孙承宗对此一开始是有些抵触的,不过皇帝的命令,他没法不听,在看完皇帝给的资料,以致仕官员的身份,走访了蓟镇各个地方之后,他才算是弄明白,自己从前对大明的军事问题的看法有多肤浅,也终于明白,为什么皇帝说他去办事的话容易取祸。
下到基层,只是稍微打听了下,他就发现,偌大的大明,看着账面上有百万大军,实际上却是无兵可用。苦思了一阵后,他发现这样的现状,就是有皇帝的支持,也难以改变。原来他苦读了那么多兵书,根本就是连知己知彼都没办到。
了解完情况后,孙承宗总是不免有些灰心丧气。
等回到朝堂上,对熊廷弼针对广宁防御的布局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再结合自己这段时间内对边军的认识,他才发现,自己和那位被皇帝看重的经略比,果然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这位孙先生,最终不得不承认,只是问几个老卒,只能说对军事还是一知半解,当下大明的整体军事水平也实在不高,那些大多只见过武将带着家丁玩猪突冲锋的老卒,本身也没高的见识,从他们那实际学不到太多靠谱的军事知识。
他只是还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军事上没有太高的天赋,依旧觉得,现在的他去经略辽东也行。
九月份的时候,在蓟镇走访了一圈的孙承宗回到京师,皇帝再次召见了他。
“先生这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