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很快见到了板着个脸的陈实。
“皇上口谕:‘此番河工事平山寺要出役,僧兵十抽八,佃户轮番出役。不出役,上了河堤不肯好生做事,便是不给朕面子,那便休怪朕要在徐州灭佛。’”
两人闻言先是迟疑了一瞬间,不过很快立刻跪下。
在听完之后,两个和尚都懵了,这真是皇帝的圣旨么?
“怎么,平山寺想抗旨么?”
“不敢,不敢。贫僧领旨。”他们可没有说陈千户假传圣旨的胆量。
圆信起身后,向如难打了个手势,很快笑嘻嘻地对陈实说道:“陈千户,这官府的劳役从来都派不到俺们出家人头上。可否与上头分说分说,减免一些。”
陈实冷眼看着他,沉声道:“圆信主持,平山寺此番的力役是皇上亲口分派,你是不把皇上放在眼里了?”
“不敢,不敢。”圆信表面上陪着笑脸,心里却只有一句麻卖批。平山寺惹谁了,修河堤关佛门清净地什么关系,皇帝怎么可能这么不讲究,这狗日的东厂居然敲诈起出家人来了,真是道德沦亡世风日下啊!
这时如难已经一脸肉疼地取来了一个箱子,转交给圆信。
“陈千户,行行好,本寺也只有不多的斋田,没有那么多僧兵佃户可以出役。”
“少给本官来这一套,皇上说过了,平山寺该出的力役不到位,便等着灭佛,本官的项上人头也将不保。银子虽好,本官可还不想死!快些,本官亲自盯着,一个都不可少了。”
两位大和尚此时都吓傻了,这陈千户居然不是来敲诈的,难不成真是皇帝的口谕?
不过不管事实是如何,他们都反抗不了,东厂理刑千户可是他们背后的靠山都惹不起的大人物。
在陈千户的恐吓下,平山寺只得十分不情愿地把僧兵全派了出来,在东厂的人监视下,轮流派出他们名下佃户出役。
李邦华等人,发现东厂的人去各处转了一圈,他们手里能用的民壮就多了数倍之后,脸上的表情别提多么精彩了。
对着自己的同僚管河同知林日瑞,李邦华不由有些愤恨地说道:“不想地方竟是糜烂至此!”
林日瑞也有些痛心疾首地说道:“地方派役不均至此,我等对此却是毫不知情,无能为力。靠了东厂的人出马扮了黑脸,方才让河堤上不至于缺了人手。此事乃我辈士大夫一大耻啊!”
“明知陈千户所作所为皆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本官竟也不能上奏朝廷为其辩白,还曾多次对这样一位忠臣喊打喊杀,本官惭愧啊。”
李日瑞没有搭腔去评论陈实,只是满面愁容地叹道:“以徐淮一地便可推知天下各处。长此以往,社稷有倾覆之危啊!”
李邦华闻言后,眉眼间的忧虑之色也是越来越严重,长叹了口气后说道:“天子已是知晓此中情弊,只是,天下处处都是如此,皇上也不敢轻动啊。”
他们也都不傻,这个事暂时根本无解,至于以后怎么解决,他们都在苦思。
知道李邦华性子有点倔,朱皇帝老早就下了道中旨,让他有事没事就上疏弹劾下陈实,说陈实该杀。
皇帝这样的操作,当然是赤裸裸地让东厂唱黑脸来维护他们这些人,这件事只让李邦华越想就越觉得愧疚,也只能更加卖力地做好治河工作。
本来,修补河堤的时间还有点紧张,不过在多了一大批人手之后,河堤的加固工作比以往容易了一些,加把劲的话,在秋汛之前还是很有希望完工的。
原本,大伙对在农忙时节征发徭役修河堤还有些怨言,误了农时很多人,不过很快他们就得到了一个好消息,皇帝下旨,免征徐州和淮安临河州县两年的赋税,并发一些救济粮,这下不管是士绅还是百姓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在河工这事上,徐淮地方官员和人民已经是尽了人事,之后的事情,也只能听天由命。
对于徐淮地方这些恶势力,朱皇帝暂时也懒得去下手,他最近折腾得够了,再不消停下,朝堂上就真永无宁日了。反正,要不了多少年,就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第49章 49。炼铁()
在整顿内廷和厂卫的同时,朱皇帝也没放松过对工业发展的关注。
暂时放弃了发展纺织机械等会制造大量失业人口的产业,他就得从另一些产业上寻找突破口。本来,他还有马上就上马高炉,搞出一个煤铁复合体的想法。
这会外星大佬似乎很闲,要立刻上马个蒸汽机,当然毫无压力。不过深入考虑了一会后,朱皇帝还是决定从听人家的建议,先打基础。造几台蒸汽机是不难,人家不知何时就会离开,造出来后就没有了下文那就尴尬了。蒸汽机这种复杂机器,光使用和维护都要不少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技术人员,把十分紧张的技术人才资源浪费在维护上也不合适。
不准备立刻上马蒸汽机,也不代表什么都不去做,工业发展从来都是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中国古代很早就将焦炭用于炼铁,但一直到现在其实都没有真正的近代高炉炼铁技术,现在广泛存在于大明北方地区的,用焦炭炼铁的方法都是坩埚炼铁法而不是高炉炼铁,焦炭多是作为燃料而不是还原剂。在冶炼温度不够的条件下,含硫等杂质多的问题根本就解决不了,冶炼出的生铁质量非常差。
在实用蒸汽机没有诞生前,英国就能用焦炭炼铁,那是因为他们非常幸运地找到了适合炼焦的低硫煤炭,使用水力鼓风就能冶炼出质量不错的生铁。而中国基本上是没有多少低硫烟煤的,没有人家那么好的条件。
作为一个理科生,朱皇帝很清楚,风压不够,那就在水力鼓风设备上继续深挖技术,上马预热鼓风技术,把送进高炉的风先加热变为热风,总是能把冶炼温度推高一些的。
去年开始,他就在京师附近一处河流处,搞了个冶铁技术实验场,试着加大了水车直径,并研发了带蓄热室的热风炉。在今年一月的时候建设成了带水力热风炉的高炉。不过在两个二月的试验中,工匠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为了加工方便,由皇帝设计的这个蓄热室的精铁管道,由于热风炉本身的设计问题,在高温环境下很快就会烂掉。
这一次的试验,虽说没有获得成功,不过同样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效。
经过对比,同等大小的冶铁炉,冶炼同样多的生铁时,使用热风炉,燃料消耗有明显减少,冶炼出的生铁质量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在获得了大堆技术资料之后,朱皇帝最近再次对试验用高炉冶炼工艺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
照抄了英国近代的设计,他让工匠们建造一个封闭式砖头砌成的蜂窝式炼焦窑,使其取代了原本用来制造木炭的那种原始的炼焦窑和埋进地下的原始土法炼焦工艺。
对炼焦工艺,朱皇帝暂时没准备往煤化工方向深挖,他现在手下总共就没有几个识字的技术人才,现在就去研究煤焦油,提取那些剧毒物质,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研究煤焦油是有多危险,他还是清楚的,现在技术人才每一个都很宝贵,都必须要用到刀刃上。
对高炉的形状,也做了调整,使其变得更加合理。
在五月初的时候,经过连续赶工,这一次的试验用高炉终于宣告建设成功。
这一处铁场,三四十亩地大小方圆,附近有几处易开采的烟煤矿,有一条水量丰沛的河流经过,算是一处不错的地方。原本是某个外戚家的,被皇帝花钱买了来。这一处试验场,雇佣了两千工人,花费了两个月将原本的平地扩大了十倍左右。
在技术水平不够的时候,煤炭消耗很大,煤铁复合体布局都是就煤运铁的。就这个工坊的数据看,目前炼一斤铁,煤炭消耗甚至超过了十斤。
经过最后一轮对水轮机和传动装置的调试之后,新修的高炉和热风炉的耐火泥和砖已经全部都干透,可以开始炼铁。
开炉在这个时代本来是个很重要的事,铁场的管事张铁牛还准备和上一回一样,请个算命先生定下吉日,不过直接被皇帝否决了。
这处实验作坊,原本是皇帝派了一个宦官来管的,不过前阵子他发现那宦官不够听话,做出了一点成绩的同时,贪腐克扣工人伙食工钱的事也同样没少干,就把他抓起来关进诏狱让他反省一阵。考察了一阵,发现这个叫张铁牛的中年炼铁老手技术过关,做事认真,对工人们态度和善,就直接点了他的名,把那些只知道讨好公公的大小头目换掉了。
这里的工人们都有不错的手艺,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识字,先前那个宦官无视了皇帝的命令,把皇帝发下来的教这些工人中的技术骨干识字的钱都吞了大半,没教材,没教师,也没有纸,本来也年纪大了,再加上铁场这种环境下也没个学习的氛围,他哪里学得进去。
最近换了管事的宦官,把之前制定的奖惩和针对识字人才加薪和奖励政策落实,各项物资都全都到位,加上出台了不认真学习的要受罚的政策,铁场里的扫盲工作总算是正常展开。
随着四座大水车被启动,水流带动着水轮旋转,连杆将动力传导到风箱,开始带动着四座双作用的风箱做着往复运动,通过特制的管道向四个风口正常送风,热风炉和高炉随即都完成了点火。
很快的,整个高炉内部的温度就升了上去,有经验的老手们很快判断出一切正常。
铁场上很快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尽管还不确定是不是能成功,起码一开始一切都运转顺利,开了个好头。
负责盯着炉前的一个老手,看了看不远处的水车,嘴上啧啧地赞道:“啧啧,每回看到这大水车转起来,俺心里就觉得踏实。”
张铁牛也不由点头:“这大水车真好,李老头他们那几个改了改,劲头比上回的又足了些。”
“宫里的大师傅说,这送进去热风,加大送风的力气,铁就能练得更好,烧的石炭也能更省。俺以往还不信,现在是真服了。”
朱皇帝进一步加大了水车直径,并优化了水车叶片形状,做了以当下的加工条件下最合适的改动,对水车推动的风箱结构也进行了大幅的优化,风箱的出力自然是比以往要大一些的。
随着冶炼进行,炉前的老手们,一直都关注着高炉内部的情况,他们能用肉眼粗略判断炉温,大伙一直都担心热风炉的管道再一次被烧烂,降低了冶炼温度,通过上次的实验,他们开始确信这个热风炉的好处。
这一次,朱皇帝依旧是照抄了英国人发明热风炉初期的设计,把热风炉的管道改成了铸铁的,用耐火砖砌严实了,当然是不会出问题的。
几天下来,大伙最担心的热风炉管道被烧烂的事情最终没有出现。
这一次的冶铁实验还不能说完成成功,毕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测试出高炉和热风炉的使用寿命,对于具体的能耗,也要去记录进一步的数据。
得到了具体的数据之后,炼铁厂还有进一步的改进任务,张铁牛手里的任务还是很重。
这个冶铁作坊,在朱皇帝的定位中,是大明钢铁工业的第一重镇,将担负最重要新技术研发工作,以及高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培训工作。
原本他还想过,要带大明的铁场主们一起玩,不过稍微考虑了下,就发现,他手下就这么点人,培训自己的产业工人都教不来,便宜那些不交税的官商们,纯属吃多了。
第50章 50。封赏工匠()
经过测算,朱皇帝不用等结果,就清楚了这一次炼铁成果,很快就下达了嘉奖的圣旨。
看到皇帝下达的这份大肆封赏工匠的圣旨,刘一燝就不由皱眉道:“皇上如此滥赏,怕是有不妥。”
这一次封官的,不止有冶铁实验作坊、火枪工坊、火炮工坊,还有玻璃等作坊的技术负责人,同时还有一大批表现出色的工匠得到恩典,除去了匠籍。
对此,内阁当然是有意见的,皇帝你刚刚清理了一波锦衣卫,现在又来滥赏,这叫个什么事。
“从前有许多优伶戏子都曾得到封赏,此番朕所赏赐的,都是于朝廷有功的,如何不妥了?”
刘一燝闻言立刻就说不出话来了,他是看不起工匠,不过这一次这些工匠看着确实是有功劳。
别的不说,造出那新式火炮的工匠,他就没理由反对。
“造炮、造出新枪和炼出好铁,以往便有成例。只是这玻璃镜子、肥皂和座钟,这等奢侈无用之物,臣恐引人非议。”
“内廷售卖这些物件,获利全都存放内帑,补贴了国用。不然,元辅以为,朕为何有底气免了辽饷?”
刘一燝闻言却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说这些奢侈品败坏风气吧,他的老婆和宠妾对这些东西可是喜欢得很,说起来他自己也不干净。皇帝弄出这么几个新物件,分明就是从他们这些达官贵人手里掏出了银子补贴国用,还让他们掏得心服口服。
说起来,前几日皇帝还提了桑弘羊、孔仅和刘宴,可这些人敛财的本事,怕也是比不上眼前这位少年天子的,起码他们就没有本事在从权贵们手里掏钱的同时,还能让人高高兴兴生不出一句怨言。
抛开了心里的杂思,刘一燝摇了摇头,“陛下好言利,此非社稷之福。”
“刘先生真信这种话?”
刘一燝马上不说话了,和这少年天子接触了这么久,他对这位还是很了解的,回答信肯定会被天子认为是虚伪,回答不信那就是在和士大夫的主流价值观唱反调。
最终内阁还是退让,毕竟天子好歹没给一些优伶戏子封官,最高也不过是个非世袭的从六品武官。
内阁都退让了,给事中们就算不想给皇帝面子,也得给阁老面子,没有把圣旨驳回。
理所当然的,圣旨下达之后,某些一天不喷皇帝就浑身难受的言官们,又把朱皇帝批判了一番。
大明初期,工匠最终当实权文官的都有,国朝初那两位大帝都是不拘一格用人的,也没文官敢多说什么,到了后来,这帮腐儒掌握了话语权,工匠们就再获得破格升赏的机会。
这也不是说大明初期工匠地位就比中后期高,大明初期是承袭元制,老朱把蒙元的匠户制度改革成了一种劳役,相比蒙元那种把工匠变成工奴的制度要强很多,但轮班匠不远万里赶到京师服劳役,一样是严重地妨碍了手工业发展,中期后以银代役的改革,虽说依旧是在盘剥工匠,但相比国朝初期无疑是极大的进步。
几天之后,铁场出铁水的日子也很快来临。
皇帝派出了王安门下的司礼监奉御曹化淳,来代替他查看,并宣布对一众管事和工人们的奖励和赏赐。
当曹公公赶到时,他很快看到了一副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
高高的铁炉正在冒着黑烟,铁场里的人们都在忙碌着。
发现曹公公到来,也没有人下跪行礼,皇帝在这定了规矩,工作时间任何人都不准搞这一套。
只有一个掌着记录各种数据的文书过来搭话问安来了,这位这会没有什么工作,当然是要上前来讨好曹公公的。
对于这样的场面,曹化淳倒是不在意,发现自己来得还是有点早,就找了个地方坐下。
“听闻这铁场,上回出铁,本钱就降低了些,出的铁也不错。”
“回曹公公,朝廷里有能人啊。几个老手都说了,出的铁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