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争的大局确定之后,大伙们都不再对李三才的下场感兴趣,现在很多人都开始盯上了李三才的家产,谣言传得李三才是富可敌国,对这块大蛋糕有点想法的人自然不少。
把话说得太满总是容易被人打脸的,在第三天,整个通州城都彻底炸了。
李三才家里的金银开始起运京师的时候,朱皇帝特意让人把箱子打开,派遣重兵一路护送,让队伍在通州和京师人口最密集的区域缓慢前进,把这一百多万两的金银直接暴露在了世人的眼皮子底下。
人们本来是要为这位通州的大名人送行来的,不想除开关着李家几位要犯的囚车,还是看到一车车的金银。就算是权贵,也少有见过这么多的金银堆在一起的,更何况普通人。
一堆先前还在说朝廷里出了奸臣的人,看到这么多的金银之后,都是双眼圆睁,嘴巴大张,似乎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他们认为还算不错的一个官员,竟然是这样贪婪的大奸臣。
无论哪个时代,一个官员家里抄出这么多的家产,都没有人再会认为他是个好官的,没人不痛恨贪官污吏。
当队伍开进京师之后,李三才的罪名就算是彻底坐实了,再没有人能救得了他。
东林众人听说这个消息之后,都惊呆了。他们是知道李三才有点贪,但没想到这个货的贪婪程度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东林众人再一次聚集在一起之后,杨链痛心疾首地说道:“曾有人说:‘附君子者,未必是君子。’。如今看来,此话果真是不虚。”
其余几人也是纷纷附和,都开始大骂这李三才。
看众人骂完之后,邹元标才开口说道:“李三才贪赃枉法,已是罪证确凿,也是咎由自取,老夫要上疏让三法司会审。如今就怕朝堂上的奸邪小人借此攀咬我辈正人。”
黄尊素闻言后沉吟了一会后说道:“南皋先生说得有理。万不能让李三才在诏狱里呆久了,如今掌着北镇抚司的刘桥虽说还算是正直,不过就怕夜长梦多,要是皇上被奸人蛊惑。”
李三才向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求过书画作品,就是价给得高了点,这个事倒是很难查清是不是受贿,不过让这个事扩大化,齐楚浙三党是肯定会借着李三才这个大案的东风,用其他的事攀咬他们。
对这个事,东林众也不是太担心,在他们眼里这就不算受贿,他们的墨宝本来就值那个价钱嘛,再说了满朝文官有几个不是这么干的。李三才也不会作死把他们供出来的,通过这种手段搞好关系是惯例而已,也没几个会被暴出来。被抓的又不傻,要是把自己的关系网曝光了,那就连活命的机会都没了,不说出来,起码还会有人搭救,说出来,那些和你无亲无故的凭什么去救你。
一番商讨之后,这群人就果断地把李三才给放弃了。
这一出之后,先前的那个流言,都有些人相信了。人们的逻辑很强大,这李三才没事这么多的钱财是要干什么。
好吧,还有好事者把李三才家的亲戚关系也拉出来说事了。
“李三才与陕西萧氏将门联姻,这个奸臣那么早就拉拢起了武将,怕不是真要造反!?”
李三才资助东林书院的事情,也一下子就在坊间被某些人反复宣传重提了,连带着东林党这三个字都开始变得有些臭了。就算他李三才不是要造反,东林书院出来的官都收了这厮的好处,充当保护伞让这厮聚敛了这么多的钱财,这东林书院也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而在囚车里与这么多金银同行的李三才,自然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很快的,他就遭遇了朱皇帝刻意派人安排的惊喜,在京师他遇到了一大波的烂菜叶子和放坏了的鸡蛋的热烈欢迎,本来在看到那么多他藏起来的金银都被挖出来,这个老家伙就吐了一口老血,在京师被放在囚车里游街走到一半的时候,这个大贪官就再次吐出一口老血,直接昏死过去。
见到李三才的金银之后,雪片一般的弹章就涌向了通政司。
现在李三才死定了,不管有没有关系,上前踩上几脚总是没错的。除了弹劾李三才,弹劾提督东厂太监沈荫贪墨李家财富的也是一大堆,相当一部分弹章都是和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有关系的官员送来的,毕竟李三才的家产少有不眼红的。
朱皇帝很快下旨,李三才的事自然是交给三法司会审,不过抄家这事,朱皇帝就不会松口了,没有同意立刻由三法司那边的人接手,朱皇帝给内阁递了条子,表示厂卫的同志们都是好样的,抄家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李三才和其党羽的家产暂时就放进内帑,统计完了再说。
朱皇帝要把所有的钱都黑了,文官们怎么能忍,一大波弹劾东厂和皇帝的折子就涌向了通政司,朱皇帝则是十分干脆地留中,老子就是不听你们的,有本事你们造反呀。
想从中捞好处的文官们都是气得牙痒痒,然后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毕竟他们没实力造反,更不会为这点钱造反。
李三才被押解进京的当天就死在了刑部大牢,这倒不是东林众对他下死手了,这个老匹夫本来就快油尽灯枯,送到刑部大牢里时就只剩一口气了。
李三才死了,这下朝堂上又一次炸了。
齐楚浙等党的人开始了试探,派出了两员小将,言之凿凿说刑部侍郎邹元标指使小吏杀人灭口,声称东林都是一群丧心病狂的奸邪小人,劝皇帝一定要严惩邹元标这帮目无法纪的奸邪。
另一时空后世总有些人说东林党是满嘴仁义道德,干的事却是和阉党差不多,这其实也是把大明官僚都有的毛病全甩给东林了。大明不管是什么党,甚至是有些太监,其实都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大明毕竟是个儒家价值观主导的社会,有几个文官敢不大讲仁义道德?
首辅刘一燝翻完了齐楚浙党的小卒子们上来的折子,便怒气冲冲地说道:“如今这朝堂上全乱套了,这几个奸邪小人,整日捕风捉影,搬弄是非。此番非得严惩不可。”
说着,他就把那一堆折子丢到了一边。
韩爌一脸苦色地摇了摇头,“就怕皇上真信了这群小人。”
两人商量了一阵,在这些弹劾邹元标的折子上票拟了严惩的意见,还写了一封密折告诉皇帝,这个事不能让齐楚浙三党如愿,否则党争就要扩大化,朝局动荡,后果不堪设想。
东林党当然不可能让人这么搞他们,也很快上疏弹劾那些诬陷邹元标的人。
看了看内阁递上来的票拟,朱皇帝也没有犹豫,直接就批红,同意两位大学士的处理意见。
这一次,朱皇帝也没准备对东林党赶尽杀绝。东林党固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齐楚浙等党又是什么省油的灯了么?对这些另一时空的阉党成员这拙劣的手段,朱皇帝只能呵呵了。东林党哪有那么蠢,他们脑残片吃多了才会在这时杀李三才。
更何况,当了几个月的皇帝,他早不是先前那个小白,清楚一旦这样不讲道理地把邹元标搞下去,屈打成招,或者干脆打死,这个事就会没完没了。让这一群下限几乎没有的货色充斥在朝堂上,和朝堂上满是东林党比起来,实在很难说哪个好。
很快,本来以为这一次猜准了皇帝的心思,想要一棍子把东林打死的,就统统都被皇帝打懵了。皇帝下了严旨,把两个捕风捉影的都夺职。
李三才这个首恶死了,这案子审判重点自然就变成了那几个被李三才牵连的官员。齐楚浙党是很想把事情扩大化,不过这个案子的证据都在锦衣卫手里,三法司里亲东林的也不少,他们想借着房可壮和刘廷宣等人打击东林党也找不到突破口。
案子只能走正常程序慢慢审理,皇帝的意思明确了之后,三法司也不会把这个案子扩大化。
第28章 28。查封东林书院()
李三才的家财导致他贪赃枉法这个事石锤之后,兵科给事中朱童蒙就首先弹劾了东林书院,这位兵科给事中说:“如今辽沈失陷,人心浮动。聚众讲学,难免招朋引类,大开门户之渐,将来势必难以控制。官绅出资这类讲学的书院,更是容易形成朋党,谋取私利。此时应该查封东林书院,告诉天下的读书人都应该安心本分,以李三才和东林为戒。”
对这个事的处理意见,内阁方面自然是惩办朱童蒙。
朱皇帝可是看东林书院不爽很久了,哪里会同意内阁的意见,这个折子被朱皇帝留中了一阵子后,批示意见改成了朕知道了,在处置了弹劾邹元标的那些人之后,丢出来登上了邸报。
皇帝不让他们一口气把东林邪党打倒,齐楚浙三党这些“正人君子”们就能停下与东林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步伐么?当然不可能,一天不争权夺利,他们就浑身难受,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从案子上找不到突破口,他们暂时消停了一阵,就惊喜地发现,捕风捉影搞扩大化不行,但是盯着这个东林书院攀咬是可以的嘛,毕竟李三才资助的金银就是东林书院的原罪。于是,他们再次派出三两只小角色,拿着东林党给李三才充当保护伞的事说事开始攀咬,把上一次李三才因贪污遭遇弹劾时的办案人员也揪了出来弹劾。
看着试图弹劾东林书院,把事情扩大化的折子。首辅刘一燝心思却是没有放在党争上,沉思了一会后对韩爌说道:“皇上终归是对我等,有些猜忌啊。”
韩爌神色苦闷地点了点头,“那此事,元辅以为当如何处置。”
“在此事上不可退让。不然掀起大案,朝堂上就再无宁日了。”
“就怕那皇上那边。”
“次辅不必担忧。皇上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至于东林党,他们还能怎么办,这个时候根本就是退无可退的,只能上疏自辩并弹劾朱童蒙等人。
齐楚浙三党准备要翻旧案,这个事朱皇帝觉得很不好,他很清楚在不能一棍子把一派彻底打死的情况下,一旦开始翻案起来就会反复拉锯没完没了。稍微思索了一番,朱皇帝很快就作出了决定,各打了五十大板,把齐楚浙三党派出来的小卒子下旨申斥了一番并贬官,对攻击朱童蒙的东林党也是直接申斥贬官。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皇帝的态度就已经很明朗了,就是皇帝不想搞扩大化,但是也很不满意东林众人包庇李三才,想要东林众付出一点代价。
又一次聚集在一起的东林众人,这一次他们的神色都很复杂。
“此番可谓是凶险无比,好在皇上尚未被奸邪彻底蒙蔽。”杨链的语气听着轻松,但是眉眼间的忧虑神色却是怎么也无法掩盖。
左光斗长叹了口气后,恨恨地说道:“不将这些奸邪小人清除出朝堂,我辈正人将终无宁日。满腔的抱负,也是难以施展啊!”
他这一席话,让东林众人不由再次回想起这一番争斗的凶险,都开始咒骂了齐楚浙三党的奸邪小人。
在大伙们骂得差不多之后,黄尊素很快站出来提醒道:“此事尚未了结,我辈还不能大意。”
杨链接口道:“真长说得有理,我辈还得打起精神来应付那些奸邪。只可惜,这一回五百多载的东林书院的清誉,算是全毁在李三才这人手上了。”
黄尊素沉吟了一会后,面露不忍地说道:“怕毁的不止清誉啊,当今对张江陵可是推崇得很啊。”
此话一出,东林众人脸色就变得更不好看了,特别是在书院讲学时间最长的邹元标。
“怎么能?怎么能!?”说着,这一位却是有些颓然地坐下。他知道黄尊素说得是一点都没错,这位少年天子对张居正的推崇,那是在即位之后迫不及待地要平反张居正就表现得很清楚了的。张居正干过的事,这一位未必干不出来,朱童蒙的折子被发到邸报上,这件事足以说明皇帝的态度了。
众人计较了一番之后,虽说没吵起来,最终却还是不欢而散。杨链和黄尊素等理智派要放弃东林书院,而邹元标等人对书院的感情极深,说什么也不同意。
此后,邹元标去见了内阁两位大学士,出来之后,整个人却是都苍老了几分。
很显然,两位阁老都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刘一燝和韩爌只是东林的盟友,他们作为内阁大学士仕途一直都还算顺风顺水,又没参与讲学活动,对东林书院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自然是不愿意与皇帝对着干的。
随着皇帝的态度明确,不止反东林的大肆集火东林书院,甚至一些原本中立的也开始弹劾东林书院。
这事皇帝的态度摆出来了,结局也基本上注定。
至于东林党,他们中的理智派很清楚,这个时候他们要是态度不好,不向皇帝服软,无疑会让皇帝进一步猜忌他们,也只是象征性地抵抗了一番就彻底投降了,反正皇帝也没有下手对东林赶尽杀绝,没有借这个案子搞扩大化。
而邹元标等人却是死挺着不愿意放弃,邹元标本人甚至不惜以辞职为由逼宫。
邹元标也不是全存了逼宫的心思,他很清楚,大概是由于张居正的缘故,他并不受皇帝待见,皇帝第一次召见他时,少年天子那双眼睛里赤裸裸的厌恶他还是能发现的。这一次也是心灰意冷,想要彻底不干了。
对这个人去职,朱皇帝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的,一个没做过多少实事的官而已,按惯例下旨挽留几次就打算把他打发走。
局势明朗之后,所有在京师的官僚们都清楚了,这是一场皇帝对东林的战争,结果自然毫无悬念的是皇帝大获全胜。
这场由举荐李三才入阁开始的大戏,最终演变成了李三才身死破家,东林书院被皇帝下旨查封收场。
彻底平息党争,朱皇帝自认自己暂时是没有那个实力的,查封东林书院,就是单纯地看那群渣渣在那里妄议朝政很不爽,仅此而已。至于后果,朱皇帝也考虑不了太远,他很清楚和这帮成天内斗的儒生玩权谋他多半是赢不了的,也不觉得封了个书院就能对朝政有多大影响。
李家的财物全都没了,和李家走得最近的全都倒了大霉,李家剩下的家人有人命案子的直接判了斩监候,其余的没犯事的下场不是充军就是进了教坊司。
由厂卫出手,李家的财物该发卖的发卖,充公的充公,在其中动手脚的很快被沈荫抓进了诏狱,之后那些人就再没出现在世上过,案子了结之后,计算现银加上发卖的财物,朱皇帝估计自己一共差不多可以搞到三百七十多万两银子。
在朱皇帝宣布把钱全放进太仓,第一笔近两百万两银子入库之后,文官们也闭嘴了,皇帝都把钱充公了,他们还能再说什么。
这必钱也都没补上前阵子的支出,外星大佬最先给的那一千多万两银子,在两周之后就被文官们花掉了四百多万两,花在辽东的不算,其中就有三百五十万两都是补上九边各处历年欠饷,真个是花钱如流水,还起码得被文官武将们漂没一半。
这件事让朱皇帝觉得愤恨不已,早点练出强军来搞大清洗的想法也更加坚定。这几年且让他们快活几年,等到以后平辽精兵入京之后,朱皇帝就会让他们回想起先辈们曾经受到重八哥支配的恐惧。
第29章 29。治河问题()
在党争大戏进行的同时,朝堂上却冒出了一堆弹劾南直隶徐州和淮安府众多官员的折子。南直隶这一州一府,绝大部分县令、两名管河同知、徐州知州和淮安知府,以及主管这一块兵备河道漕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