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居庸关,朱皇帝稍作停留,参观了一番雄伟的长城。
“此番朕若是将九边整肃完成,大明便再不需要修筑边墙了。”
“陛下,何出此言?”
“元辅可知,俄罗斯国?”
“臣在国家地理等杂书上看过,该国一路东征,日后必成我大明之患。”
“朕以为,我也大明也可学习俄罗斯国。蒙元岭北行省,苦寒之地也,该国都能逐步征服,取毛皮之利养军。漠南草原,难道还不如岭北?该地可放养朕得自泰西的美丽奴绵羊,取羊毛织成保暖的毛衣。我大明如何不能取之,收为郡县?”
新品种的羊,李起元是见过的,也见识过皇帝当宝贝的毛衣,对这类有用的玩意,这位首辅和大明的士大夫们当然都是极为喜欢的。
不过,一听皇帝的远大计划,李起元顿时就有些头疼,这位皇帝说好听点是雄才大略,说得不好听点,就是好大喜功。这塞北草原,哪里有那么好征服,他现在只希望这位不要和汉武一样发疯。
“陛下,此事,当从长计议。”
“夷狄之畏我者,火器也。征服草原,还是得着落在火器与泰西棱堡之上。广建棱堡要塞,则守兵不需多,千里运粮,粮草消耗必不会多。如今,大明已经有了以耗费钱粮最少的法子征服草原。元辅的顾虑,朕自是知晓,不会再有永乐朝一般,发兵十数万,竭尽民力北伐之事的。”
征服蒙古,最大的问题,就是驻守兵力,有了火器和简易棱堡当然一切好说。就现在的蒙古人,连铁器都不能自造,更不要说火炮,在草原上建设的堡垒线,花销也不会太大。
当然,现在还不是最佳时机,等到九边的军政问题都解决了,九边大军起码要有防守之力的时候,那时大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掉蒙古问题。
李起元闻言,也没再多说什么,军事上东西,他其实也不懂。
二月底,大军出居庸关,向宣府进发。
大军进入延庆府和保安州地界之后,完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许多武将已经带着家丁,跑去了宣化,把失去了建制的营兵们都丢在了原地。也是幸亏,这里的怀来兵备张宗衡和一些武将没有逃跑。
到了榆林驿堡,朱皇帝就见到了前来接驾的宣府镇文武。
“罪臣张宗衡,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到这帮人,朱皇帝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让他和一众文武平身。
见完了怀来这一路的文武,朱皇帝便和李起元讨论了下,对张宗衡的处理。
在研究了下东厂上报的情况之后,李起元说道:“张宗衡此人,为人贪鄙刚愎,多有侵吞军饷之事。臣以为,念在其有功的份上,宜暂且调回京师。”
朱皇帝想了想,能向自己服软的,总不能现在就推到敌人那一边。反正,等把九边的军队都整肃完毕,有的是秋后算账的时候。
“那便如此吧。”
对那些敢留下来的武将的处理,也相对简单。
这些人,基本都是没犯什么大事的,最多就是随大流贪污军饷,残杀士兵之类的事是没做过的,他们也明显是做好了遣散家丁,退还侵占军田的打算。
对于这些人,朱皇帝当然也不好下重手。在当下这么个环境下,犯错误才是正常的,不犯错误的武将是异类,也根本混不出头。这样一群人,品行已经算是不错的。
接下来,按照惯例,自然会有对他们的考核,考核通过了,就能继续留在军中。
到达土木堡的时候,朱皇帝稍微停留,和一众文武大臣去拜祭了阵亡将士们。
好吧,随行的文武大臣们都觉得皇帝这么干挺晦气的,因为他们如今的行军路线,和土木之变时简直是一模一样。
在前往土木堡的路上,朱皇帝突然说道:“朕知晓你等在想什么,放宽心,朝中如今没有王振,再多给顺义王一个胆子,他也是不敢请朕去北狩的。”
大臣们闻言后,还能说什么,面对这么个不着调的皇帝,他们也很绝望啊。
在拜祭完阵亡将士之后,朱皇帝不无感慨地说道:“武庙之后,亲征的,也只有朕一人了吧。”
一众大臣,都没有搭腔,对皇帝亲征,大伙都是不大乐意的,此时都憋着气,没人愿意吹捧这个过度任性的皇帝。
草原之上,土默特部大汗所住的归化城内,今日来了一位自南边的客人。
大同总兵派来的人,顺义王当然得给面子一见。
“在下麻忠,叩见顺义王。”
如今的顺义王卜石兔已经是第四代,是第一代顺义王俺答汗的重孙,和历代的顺义王一样,他是土默特各部的盟主,也是右翼蒙古公认的共主。
“请起。”
卜石兔汗约莫三十出头的样子,头上一顶饰着东珠的大帽,亮绸的长袍,饰着几颗宝石的金带缠在腰间,盘腿坐在上首,身下是华贵的白色狐皮和熊皮堆积而成的坐垫。
“谢过顺义王。”
“不知客人前来,为的是什么事?”
“我家将主欲起兵请君侧,还请顺义王出兵相助。”
作为高级贵族,卜石兔汗当然是听得懂汉语的,也懂得一点汉人的典故,哪里不知道清君侧是什么意思。
麻忠说明了来意之后,卜石兔汗很快就是瞳孔一缩,眯起了眼睛,脸上的表情也在反复变幻。对于大明朝堂上的动向,卜石兔汗当然也有听闻,现在对于土默特部来说,无疑是个机会。不过,一想到押错了宝,折损了兵马,还有会损失掉的抚赏,这位很快就从恢复蒙古帝国荣光的妄想中清醒了下来。
好半天后,他才恢复了当初那副冷淡的表情,开口吩咐道:“带客人下去。”
很快,卜石兔汗就召集了各部台吉,讨论大明将要发生的内乱。
把大明国内发生的事情简单地说了一遍之后,卜石兔汗就开门见山地问道:“明国将乱,我们助谁?”
一个白发苍苍的圆脸蒙古人一边拿小刀割着羊腿肉大快朵颐,一边不屑地说道:“麻家那些人,西边那些台吉们,又不是没和他们交过手,若是他们父辈麻贵太师还在,我还会高看麻家一眼,如今这帮废物能成什么事。依我看,我们不如助南朝皇帝一把,多讨要些抚赏。”
一个面目阴鸷的中年蒙古人就开口道:“那木儿台吉,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草原上的苍鹰,我们难道一点志气都没有了?明国生乱,不正是我们趁机打击明国的大好机会?”
“素囊台吉,现在这位南朝皇帝可不简单,东边的大汗都没打过的水滨蛮子,都叫他麾下的南朝勇士击败,筑了个几千个人头堆成的小山头。对了,南朝皇帝手下不止有诸多勇士,还有能把人马都打得满是孔洞的火器。我是不想看到你的头颅被汉人砍下,毫无荣耀地和贱民们堆在一起。”
素囊闻言立刻大怒,立时就站了起来,差点没把刀子摆出来,好在想起这里是土默特的汗宫才收了手。
“你!”
卜石兔面色顿时变得有些难看,厉声说道:“客人还在,我们自己就要吵架吵到拔刀相向了吗?”说着手中的金杯重重一顿,酒水直接就洒了一地。
几个奴仆赶紧过来收拾,四周对坐的台吉们面面相觑,一时均是无人说话。
眼前这事,牵扯极为重大,不光是涉及到了对大明的态度,还牵扯到了林丹汗和卜石兔两个大汗,还涉及到管理右翼蒙古大臣布囊台吉,涉及到素囊和大汗当年的汗位之争,也是支持卜石兔和三娘子势力的两派势力之争,一个不好涉足进去,很有可能会带来将来的灭顶之灾!
如今的右翼蒙古,有多分裂,在这次的会议上也是体现得极为清楚。
俺答汗死去之后,后继的土默特汗已经控制不了整个右翼蒙古,除开土默特本部外,诸多小台吉们都在自行其是,而在上一代顺义王和钟金夫人(三娘子)死去后,整个土默特部也都彻底分裂了。
上一代顺义王逝世后,一边是卜石兔汗这个继承人,一边是素囊这个三娘子的嫡长孙,两边都对汗位势在必得,三娘子当然支持自己的嫡孙素囊。然而那木儿台吉,纠合了宣府和蓟镇到大同的七十三部的台吉,带着十余万牧民和披甲骑兵到板升城外静坐。
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三娘子并没有害怕,但素囊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屈服。
有了争汗位的旧日之仇,素囊在部落内也与大汗的势力形同陌路,他与林丹汗走的更近,私底下的交往更多,右翼蒙古的台吉屈身向左翼的林丹汗暗送秋波,就算林丹汗名义上是左右翼蒙古的共主,这事情仍然是叫土默特这边的本土势力看不过眼,而素囊背后又有却热斯塔布囊台吉领着的兵马支持,从归化城到板升城,土默特本部的势力就是错踪复杂,更不必提那些散落在外,向来自行其事的大小部落了
卜石兔占着大汗的位子,然而所领不过十二部,与掌握五部的那木儿台吉和素囊台吉的实力几乎相当,青海部土默特不通音信,喀喇沁汗白洪大虽然是土默特的盟友,但也不会轻易介入土默特的内部事务。
卜石兔虽说有雄心大志,但在内部一团糟的情况下,他的野心也迅速熄灭,只剩下深深的无奈,顶多就是再观望一阵,真有便宜他才会打大明的主意。
在这样的状况下,叛军当然是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朱皇帝对卜石兔汗那点小心思,当然是心知肚明,也是极为不爽,不过暂时没空去寻这厮的晦气,只能让这个货再多逍遥一阵。
第230章 91。兵临宣府()
在大军兵锋直抵宣府的时候,就传来了宣府和大同同时叛乱的消息。
李起元听到这个消息后,不由愤恨不已地说道:“麻家世受国恩,神庙之时麻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廕者六。不想,竟出了如此多的叛逆。”
沈有容也是怒气冲冲地说道:“还请陛下令臣出战,臣虽老迈,然尚能一战,必讨平诸逆。”
一众文武大臣,也纷纷站出来谴责叛逆,请求领兵出战。
麻家的武勇,最近也就是麻贵那一代的事,现在这帮麻家子弟。文官们对其的评价,就说得很明白了——“然列戟拥麾,世传将种,而恇怯退避,隳其家声。语曰‘将门有将’,诸人得无愧乎。”
麻家的麻承恩出镇辽东,畏惧避战,在抚顺之战后,坐视总兵张承胤战死,结果付出八百匹马才赎罪免死。麻家这帮人,打仗不行,侵占军田、克扣军饷和残虐士卒可都是一把好手。
在另一时空,麻家各种投降的鞑子,也不是一个两个,比如麻承恩和麻登云。
麻家叛乱,完全没有让朱皇帝感到有什么意外的。唯一让他感到心里不好受的,只是诸多无辜百姓被牵连。
朱皇帝闻讯后,也没有多的表示,直接把西巡变成了御驾亲征。
皇帝亲征,并不是直接宣布个命令就完事的,亲征是大事,在这个时代当然得有复杂的礼仪。
随行的文官里有礼部尚书林尧俞,自然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出征地点不在京师,有些礼仪自然就省了,比如祭告宗庙和社稷,因为没有带上一堆乐师,作乐也是直接被省掉,不过例行的祭旗和祭山川神灵,却是少不了的。
在礼仪流程走完之后,朱皇帝就下诏让沈有容挂讨逆大将军印,节制从京师带出来的以及宣大所有兵马,讨平逆贼。
在战前,沈有容很快汇报了收集到的情报:“据各地细作来报,宣府如今兵额不过八万有余,实数其实不足五万。各叛将,倒是淘汰了一些老弱,招募了许多壮丁,不过未经操练,不足为惧。宣府镇城之中,如今便是叛军云集,其实数也不过两万有余。宣府东路未叛官军,如今有一万五千左右,其中多老弱,且尚未整编完成。”
“我军如今兵力,三万出头”
对于这场军议,朱皇帝没准备发表意见。他清楚自己也就是个军事爱好者水平,怎么打,他不会去干涉。
越是接近叛军控制核心区,看到遭难的百姓就越多。
大军行进了一会后,原本是准备让御驾在前方不远处休息,不过前锋部队,很快看到了惨无人道的整村死绝的惨案。
“怎么了?不是准备在前方扎营休息么?”
沈有容和李起元顿时就面露难色,在沉默了一小会后,沈有容很快说道:“陛下,前锋回报,前方村庄兴许出现疫情。为以防万一,还请圣驾回避。”
“不必了,朕知晓前方有什么。朕要过去看看,让前锋的将士不急于清理,惨案发生了没多久,暂时还不至于有瘟病。”
很快,朱皇帝就看到了士兵们清理出来的满地的尸体。
最刺眼的是,其中还有一具大着肚子的女尸,虽说盖着白布,但不难猜出,这位可怜的女性生前遭遇了什么。
看着被叛军祸害的百姓,所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看。
对于这些百姓,朱皇帝也只能说一句对不起了,毕竟割除毒瘤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各位卿家,都好好瞧瞧,瞧瞧我大明的官军,都是如何行事的。地方上,很多臣子都说这是朕的过错。这是朕的过错么?不,朕没有错!不严加整肃,军中的风气便不会有改善,官军日后就会祸害更多的百姓。”
在李起元带头下,一众文武很快齐声说道:“陛下圣明。”
一众大臣们,还能说什么,不说皇帝本来就不能随便承认自己有错,到了这份田地上,在这件事上更不能松口半句。再说这件事错的也根本不是皇帝,他们细想之下就很快明白了,宣大那些文官说的就是屁话。慢慢整治,一次只动几个,在大部分武将都是如此不堪的环境里,根本就不会有多大的作用。
由于根本没想到过,皇帝来的会这么快,宣府镇的叛军,一开始就被吓破了胆,在听闻皇帝领着大军进入宣府境内之后,对剩余忠于朝廷的明军据点的围攻也随即结束,把大部分兵力都缩到了几个大城里。
平叛大军根本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大同叛乱后第二日,朱皇帝就亲领大军,来到了宣府镇城下。
宣府总兵张安,在前几天,就得知了皇帝去了昌平,还在大肆调集粮草。
这几天,随着皇帝离他越来越近,张安就越发感到不妙。
特别是皇帝发出了讨逆诏书,把他列为了逆首之一后。原本那些要赶来的增援部队,也都开始迟疑不前,就算要来的,士兵四散逃亡的也是居多,甚至还有士兵鼓噪之下,把武将杀死然后据城而守的;镇城之中,因为封闭了城门,情况才好点,但一样有士兵逃入百姓家中躲藏起来。
他原本就对这样的情况有心理准备,现在皇帝到了跟前,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年轻,完全低估了天子亲自后,对士兵的影响。就算他放开手脚让士兵们祸害百姓,喂饱了他们,还承诺了打进北直隶,放开手脚让士兵们抢掠,但抢劫激励起来的士气,在皇帝带着大军到来之后,就被瓦解了大半。
看着不远处的官军营寨,还有那面升龙大旗,张安脸上的神色别提有多难看了,他喃喃地说道:“陛下还真来了。“
他身旁的一个参将说道:“咱们要不攻一攻,活解救陛下。”
张安看了看不远处的天子大旗,最终下定了决心,恨恨地说道:“攻个屁!你要是打得过能击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