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购就是。如果你敢偷工减料,本都督也不会吝啬立刻退货索赔。反正你的船坞就建在扬州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沈某,沈某这就派犬子去南方召集人手,在扬州路开设船坞!”沈富毫不犹豫地跪下去,大声宣布。

    “起来,起来,别动不动就跪。你不嫌累,我扶你还嫌累呢!”朱重九用力将沈富扯起,笑着调侃。

    “大总管,大总管!沈某,沈某如果,如果这辈子敢,敢做半点,半点儿对不起您的事情。就,就让,就让沈家倾家荡产!”沈富浑身哆嗦,语无伦次。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激动。大元朝的商人地位虽然高,但也都是官府养下的猪,想要杀了吃肉,随时可以动刀。而在朱重九这里,他却感觉到了明显的不同。平等,真真正正的平等。把商人和读书人、官吏、军人当作同样的子民,而不是打上另类的标签。一边窥探着他们的财富,一边又把他们踏进泥坑。

    “在商言商!”朱重九拍拍沈富的手,以示安慰,“朱某不求你对得起谁,朱某只求你在赚钱的同时,不要触犯我淮扬的规矩。你是个有眼光的人,应该能够看出我这里跟别的地方有很多不同。先把船坞和粮食铺子做起来,如果做得好的话,其他新产业,无论是玻璃还是水泥,将来也不是没有参与的机会。”

    “一定,一定!”沈富很没礼貌地拉着朱重九的手,像揪住一根救命稻草般,迟迟不肯放开。

    已经年过花甲的人了,他竟然发现,自己心脏,此刻跳得竟是前所未有的轻快。战舰可以造,玻璃可以参与,水泥也可以参与,只要自己遵守淮扬地区的规矩。而淮扬地区的规矩表面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却比天下任何地方都简单。从来不准许有潜规则的存在,并且沈家今后还能得到朱总管的直接撑腰。

    这可是比自己预想中的最大程度,还要高出十倍的收获,无法令沈富不感到激动。早知道这样,当初又何必冒险求购火炮。沈家支持梁家在海外立国,不就是为了被真正当成人,而不是当作一头既可生钱,又随时可以被宰了吃肉的牲口对待么?

    “嗯哼!”实在为老友那奴颜婢膝的模样弄得脸上无光,施耐庵用力咳嗽的一声,笑着插嘴,“沈兄这次扬州可是来对了。光凭大总管这几句承诺,你那十万石老米,恐怕已经连本带利赚了回来!等下离了大总管这儿,施某可得好好宰你一刀!”

    “不止,不止!”沈富回头看了他一眼,讪讪地收回双手。“那十万石老米是送的,回头沈某就让犬子通知家人运来交割。此外。。。。。”

    想了想,他又郑重补充,“以后占城、大陈那边的粮食,沈某只要买到,随时都往扬州运。价格,价格绝对不会比淮扬商号卖得高。我就不信,那些倒卖粮食的黑心家伙,能把整个南洋的粮食全吃下去!”

    这就是在像朱重九展示实力了。以沈家的本事以及其与沿海各路豪杰的交情,把扬州路境内所有粮商打翻在地,简直易如反掌。甚至不用远赴占城买米,直接从大元朝的漕运万户方谷子那里,把南方官府准备从海路运往大都的粮食,“赊借”一批到偷偷运到扬州来。然后再想办法用占城稻米给方谷子弥补亏空就是。反正海运这事情,谁也说不出个严格时间。为了自保,方谷子替朝廷运米,也从来都是细水长流,绝对不肯将官府托运的粮食,一次性全部运往直沽那边的港口。(注2)

    注1:古代铜钱的购买力很高。文中处于元末,江南米价不过三百文一石。而到了明初,由于生产力恢复,三百文铜钱可以买到二点四石。几乎一文钱能买一斤大米的地步。所以一文钱的价值,相当于现在的三块到五块左右。

    注2:方谷子,就是方国珍。最早起义的绿林豪杰之一。后接受元朝招安,为漕运万户,江浙行省左丞。在元末农民战争期间,全靠着他的海运功劳,才使得蒙元一方的大都城一直不受缺粮的困扰。最后此人被朱元璋招降,闲置在南京,直到去世。因为他始终胸无大志,投降果断,没让沿海百姓过多地承受战争之苦,朱元璋对他很尊敬,亲自去祭奠他,并让宋濂给他写了墓志铭。

第271章 永不反悔() 
第二百六十九章沈万三(下二)

    “那就有劳沈兄了!”朱重九笑了笑,嘉许地点头,并未因为沈富的大手笔感到丝毫震惊。以他两世为人的头脑想来,既然沈富敢丢出十万石米探路,实力当然不会太差。在淮扬商号和淮扬各地官府的全力配合下,将那些零散的投机商人打得血本无归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输了,才真正值得诧异。

    这个动作看在沈富和施耐庵等人眼里,却愈发显得高深莫测。未经过另一个时空商业社会洗礼的他们,可不知道什么叫做股票、期货,卖空卖空,风险对赌之类乌七八糟的东西。见朱重九面对几十万石粮食的大买卖,竟然眼皮都不眨一下,忍不住心中暗自感慨,“到底是成大事的人,胸怀沟壑,换了别人在那个位置上,怎么可能如此淡定?”

    通常宾主之间谈到了这个地步,就该礼貌地互相告辞了。然而朱重九显然不太懂这些,自己坐回了位子端起茶来喝了几口,然后又打手势请客人们也坐下。想了想,笑着说道:“其实沈家可以往扬州贩运的,也不止是粮食。有一种东西。。。。。”

    轻轻皱紧眉头,他努力在自己的双重记忆里搜索,“有一种叫棉花的东西产自天竺那边,不知道沈兄见过没有?应该和现在民间种植的小棉长得差不多。但植株要高一些,好像是多年生,就是种一次可以用很多年的那种!”(注1)

    一边说,他一边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案上勾画。虽然用了很多另外一个时空的术语,但好歹让沈富最终明白了他的意思。

    “大总管说的是木棉吧,倒也不用去天竺,广南和雷州那边就有。只是此物比较娇贵,远不及小棉容易种植!”沈富想了片刻,斟酌着回应,“但若是织布的话,木棉肯定比小棉合适。产量大,绒毛长,织出来的布穿在身上也舒服。泉州那边叫吉贝,产量颇大。近年来则以松江货为优,已经超过了泉州货,号称衣被天下!”

    他是一个经商的天才,说起棉花和棉布相关的事情来,简直是如数家珍。朱重九也不打断,非常耐心地听他把所有信息都讲述了个遍,才点点头,笑着补充,“就是木棉,我想请沈家帮忙运一些到扬州来,如果有种子和幼苗的话,也麻烦沈家给我找一些。”

    “大总管想开织布作坊?”不愧是沈富,立刻猜到的朱重九的真实意图。猛地一拍自己的大腿,长身而起,大声劝阻,“大总管慎重!那东西看似简单,却极其耗费人工,利润又过于单薄。大总管花费时间和金钱在那上面,沈某看来,未免,未免得不偿失!”

    然而,很快,他又瞪圆了眼睛,急切地补充道,“我明白了。大总管深得水力驱物妙法。如果把松江的黄道婆纺车和踞织腰机都改用水力推动,只要棉花跟得上,一日夜织布百匹简直轻而易举!”

    “沈兄大才,朱某想做的就是此事!”这回,终于轮到朱重九震惊了。站起身,佩服地冲着沈富拱手。“张明鉴那狗贼一把火将扬州烧成了白地,朱某想尽了一切办法,也无法给六十多万百姓都找到营生。而一旦能把水力纺纱和织布的机器弄出来,一下子安置几万人都不成问题!”

    这也是他从朱大鹏的记忆里找到的灵感。另一个时空当中,某棉纺大国企改制,一次性就让数万职工全部下了岗。而在之前数十年内,正是这群庞大的纺织工人,凭着落后于整整两个时代的机器和勤劳的双手,为共和国赚回了数不清的外汇和海量的其他商品。

    朱重九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正好与记忆中相反,他需要的不是将老百姓都赶上街头,自谋生路。而是给治下几十万人找到活路,别起来造反。所以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业,就成了最好的选择。而这种长耗时,低强度的体力劳动,非但适合女工。那些体型相对孱弱,干不了烧窑、铺路、煮盐和挖矿的豆芽菜类男人,也能胜任。并且有可能比女工干得更为出色!(注2)

    “大总管心怀仁厚,沈某佩服!”此刻的沈富,思维已经完全被水力纺织行业的前景所占据,说起话来霸气十足,“王伯善在农书当中,曾经提到过一种大纺车。以水力驱动,可装三十二个锭子,纺麻每日夜高达数百斤。比松江的黄道婆机还厉害一百倍。但沈某只见过其书,却没见过水力大纺车的实物。如果大总管能找工匠按图索骥,打造出来十几个放在江边,呵呵,沈某以为,此后天下恐怕就再无松江布的立锥之地了!”

    “水力大纺车?”闻听此言,朱八十一又是一愣。他的确一直在构想,根据眼下的实际工业发展情况,领着麾下的工匠们开发出一种高效率水力纺车来,却万万没想到,早已有人走到了他的前头。一次可以纺三十二个锭子的大纺车,那得先进到何等地步?要知道,最初的珍妮纺纱机,不过才八个锭子。而那已经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而王伯善的纺车,竟然比珍妮挤高明了数倍,领先了好几百年!

    “是东平王伯善,名帧。做过一任旌德县令,在任期间广兴农桑,甚得百姓拥戴。后来年纪大了离任回家,百姓一路护送他回到了故乡!”施耐庵交游广阔,主动在一旁解释,“他那本农书,草民碰巧也拜读过。上面画有许多农具的草图,看起来极其高深。”(注3)

    “这个人还活着么?他有没有嫡传弟子?”朱重九的思维模式永远和别人不一样,立刻想到了前去挖大元朝的角。

    “农书成于五十年前,此公即便还活着的话,恐怕也是耄耋之龄了!”施耐庵想了想,苦笑着回应。

    朱重九闻听,约略有些失望,但很快,就又兴奋地追问,“那市面上哪里可以找到他的农书?水力大纺车的样子,先生可曾见到过?”

    “旌德那边据说有过,但是草民未曾见到。想必是夺人活路,被百姓捣毁了吧!”施耐庵摇了摇头,苦笑不止。

    “捣毁?”朱重九愣了愣,也陪着摇头苦笑。黄道婆的三锭纺纱机的出现,已经让许多农妇无法坐在家里在凭着纺车赚钱糊口。王伯善的三十二锭大纺机开动,周围岂不是“民不聊生”?好在那东西据说只能纺麻,不能纺棉和丝,否则,老王家祖坟都得被人挖出来!

    不过,如果由淮扬商号来开水力纺织大国企,用淮安军的武力为后盾的话,就没这个问题了。首先,在淮扬地区,民间手工业相对发达,家庭纺织并不是主要谋生手段。其次,他准备的倾销区域是江南和海外,对方未必有能力打上门来!

    “清源,回头安排人手去求购王伯善的农书,越快越好!”想到这儿,朱重九轻轻敲了下桌案,大声命令。

    “是!本遵命!”扬州知府罗本立刻站起来,肃立拱手。

    “买到后直接送至大匠院,让焦大匠组织人手按图索骥。”朱重九满意地点点头,继续吩咐。“松江那边的黄氏纺纱机和踞织腰机也多买几台回来,看看能不能改成水力推进的。跟焦大匠说不要着急,等抽出空来,我会跟他一起去弄!”

    对于一个有过实际操作维护经验的工科男来说,吃透十四世纪的机器工作原理,并且酌情加以改进,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朱重九对此非常有信心。但是,当新机器开发出来之后,原材料能否供应得上,却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想到这儿,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转向沈富。恰巧对方的眼睛也看了过来,心有灵犀一般说道:“棉花的事情包在我沈家身上。那种木棉,大总管要多少就有多少。至于棉苗和种子,请给沈某三个月时间。三个月后,肯定能给大总管准确答复!”

    “如此,那就一并拜托沈公了!”朱重九松了一口气,主动朝沈富施礼。有了粮食和棉花这两样前提,他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计划,就彻底有了发展保障。用不了太久,便会自己成长为一个巨大的怪兽。一切敢挑战它的人,都必将被撕得粉身碎骨!

    沈富却被吓得闪身跳开,立刻以晚辈之礼还了个全揖,“不敢,不敢,在大总管面前,草民哪当得起“沈公”二字。折杀了,折杀了,真的是折杀了!”

    “沈公不必客气!”朱重九笑着拉起对方,郑重承诺,“只要你能在一年之内,保我淮扬粮食和棉花供应无虞,我就敢保沈公富可敌国。并且只要朱某人还活着一天,沈家子孙就得到我淮安军庇护,永不反悔!”

    注1:小棉,即非洲棉花,从西域传入中国,宋代已经开始广泛种植。但其纤维粗,短,棉桃小,产量低,所以远不如同期从海上传入中国的印度棉,即文中所说的木棉。

    注2:明代的大型织布工坊中,比较著名的纺织能手,都是男工。一方面是因为时代局限,女人忌讳在一堆男人之间工作。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在纺织行业,男士并非天生缺乏相应天分。

    注3:王帧这个人,大伙感兴趣可以网络上搜索一下。特别像是一个工科穿越客,诸多发明如果能流传开,足以让当时的中国科技水平前推几百年。

第272章 全力以赴() 
“沈家上下必将全力以赴!”沈万三也不客气,红着脸大声回应。

    他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跃居江南首富,除了眼光奇准之外,做生意时敢下血本,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朱重九和淮扬怪胎,眼下就是他沈家的投资对象。成,则今后几十年内沈家注定成为天下第一大皇商。败,不过是几十万石米和几十船棉花的损失,伤不了沈家的根本。并且一旦得到了火炮,在南海那些化外之地,沈家就可以指使别人用刀子来付账。粮食和棉花的“进价”会降到更低。(注1)

    而时此刻,朱重九也无暇考虑,或者说根本不想去考虑,沈富用什么办法给自己弄来粮食和棉花。之所以跟后者定下一年之约,是因为凭着脑子里多出来的几百年知识和手中掌握的火枪、大炮,足够他淮扬强行推进一场原始的工业化变革。而农业社会走向早期工业社会的一个不可或缺条件,就是在大部分人口都不去种地、放牧的情况下,依旧能保证粮食的供应。

    在另外一个时空,欧洲强盗们是靠对非洲、美洲的无耻掠夺,以及土豆玉米等新作物的输入,获取了足够粮食来源,进而开始了刺刀下的工业革命。淮安军现在无力继续向外扩张,也找不到土豆和玉米,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拉拢所有能敢于冒险的商人,通过巨大的利益将他们一个个绑在自己的战船上,让他们充当自己对外扩张的隐形爪牙,去获取更多的原材料和粮食。哪怕这些粮食和原材料上面都沾满了鲜血,也在所不惜。

    接下来,宾主双方便没有什么太重要的东西需要交涉了。然而,院子里的气氛,却越来越融洽。原因无他,作为一个不太标准的时空穿越客,朱重九的脑子里,装着这个时代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比拟的商业知识。而沈富,又是这个时代最具备商业头脑的巨贾。二人坐在一起,只要摆脱了最初的怀疑和畏惧,就不愁找不到共同语言。

    有些来自后世的商业概念,朱重九自己都不太明白,但只要随便跟沈富提上几句,后者就能根据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给出非常清晰的解释或者实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