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笑着说:“我发现你越来越野,一刻也闲不下来,好了,到时候再说。”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谁都不知道李彦在忙些什么,但是他很少在府里,总是坐着他那辆特殊的马车到处忙。李丽质也是,放下女儿李姝,把她送进宫里和晋阳、衡山一起玩,然后就是和永嘉、襄城、高阳和清河、豫章几个人聚在一起,不知道研究些什么。
两口子就是各忙各的。李彦今天刚要出去,王恒进来:“王爷,皇上传旨,让你进宫。”
李彦让一只跟着自己的秋菊推着自己,上了马车,准备进宫,看着向另一辆马车走去的秋菊,李彦说道:“上这辆车吧,你也不是外人。”
秋菊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几岁,也不知道李丽质怎么弄得,秋菊对她是忠心耿耿。李丽质也不拿她当外人,反正只让她侍候李彦。刚开始李彦并不习惯,可时间久了,也就适应过来。上车下车都是很有力气的秋菊抱着李彦。
李彦是知道的,自己要是长期不动,两条腿会肌肉萎缩,所以就要经常按摩,这样的事情自然落到秋菊的头上。
看到李彦不让,李丽质坏坏是对李彦说:“记住,看在你这样的份上,才给你找一个。秋菊很可怜,也救过我,对她好点,做什么都可以,算是给你的奖励。”
奖励?李彦没明白,但是很快就知道是什么奖励了。因为秋菊就差和李丽质一样了,竟然李彦的一切都是秋菊来处理。
知道这个之后,李彦只能在李丽质耳边说声谢谢。知道她是公主,回到大唐之后,要注意身份,不能抱着李彦上车下车,还有洗澡如厕,李彦又排斥男人和太监,和秋菊达成协议,就算是李彦不记名的侍妾。
驸马是不能纳妾的,这样对秋菊不公平。但感念李丽质对自己的家人,秋菊答应报答李丽质。这样其实就是一辈子不能结婚,就算是有了李彦的孩子也是黑户。对此要是几年前,李彦是坚决不会干的,但他发现自己也开始堕落,也开始变得自私,已经是典型的封建地主和剥削阶级,竟然没有太坚持。不过一直不让秋菊和自己那样,这是李彦的底线。
看秋菊什么意见也没有,还是尽心尽力侍候自己,感到有些愧疚。今天也就让她不要再上另外车辆,和自己同乘一辆车。秋菊脸上是很高兴的表情,感激的登上李彦的马车。
本来坐车没意思,李彦想说说话,可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也就闭上眼睛想李世民突然找自己干什么。到达皇城知道李世民在御书房。
李彦到达御书房,竟然被告知,皇上有事要研究,让李彦先等着。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李彦怎么也是中央银行行长,同时是同平章事,那就是李彦也是相位,也是宰相一级的,什么事会避开李彦不让参与,那还找自己进宫干什么?
心下不解,李彦也就让秋菊推着向内海池走,想凉快一下,毕竟是刚刚入秋,很是炎热。李彦刚刚走出不远,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有些急促。李彦连忙说道:“秋菊,你在这里别动,等着我。”
秋菊不知到怎么回事,赶紧答应下来,李彦自己转动轮椅向前面小径走。当转过一个花坛,在一片蔷薇花后面停下来,透过树木的间隙,看到正是李治。
再看到站在小亭子里的人时候,李彦已经无力。自己真的是没办法了,小亭子里正是武媚娘。这几年不见,武媚娘更加成熟,李治只有十六岁,在武媚娘面前,就像是一个小孩,可此时两人紧紧的抱在一起,正激烈的热吻着。
看来自己的警告,李治权当耳旁风了。李彦的眼里闪现出杀机,这一刻他想的就是除掉武媚娘,那样就不用担心大唐被篡夺。看两个人的亲密样,已经不是一般的关系。
好半天武媚娘推开李治:“太子,你怎么这样,我不是跟你说了吗?要小心一些,当心被人看见。”
李治很是老练的把手伸进武媚娘怀里,这是夏末,穿的比较少,武媚娘的表情李彦看不到,但是这么远都能听到两个人的喘息声。
李治说道:“没事,父皇正在和大臣商量事,想先解决薛延陀,防止他在大唐征伐高句丽的时候,背后动手。又招见永王,短时间不会闲下来。”
武媚娘愣一下,随后说道:“你怎么看的?”
李治说道:“那有什么,薛延陀最近很不老实,竟然偷偷接触高句丽使者,当然要解决他。”
武媚娘用手点一下李治的脑袋:“你怎么这样不上心,这样的事都看不出来。皇上不是因为担心薛延陀背后捣鬼,是担心新汉国捣鬼。”
李治一愣,李彦心头一震。果然,武媚娘说道:“你记住,要是皇上问你,可千万别说你看不出,那样皇上一定失望。”
李治说道:“为什么?难道新汉会进攻大唐?有永王在,锦儿不会进攻大唐的。”
“短视,要不是两个人争夺,真的轮不到你当太子。李锦儿是个国家,她已经登基称帝,没有什么敢不敢的。他是不能进攻大唐,但不见得不进攻薛延陀,要是趁着大唐征伐高句丽的时候,新汉出兵灭掉薛延陀,大唐只能看着。等到大唐胜利,新汉已经完成了作战,皇上能怎么样?还不是得认账?所以皇上出兵前一定要解决薛延陀。”
李治也不傻,这几年锻炼的也有点头脑:“可大唐也没有两面作战的能力,看来征伐高句丽又要推辞了。我还以为父皇亲征,我留下监国,我们就可以好好在一起呢,看来又得等着。”
武媚娘摇摇头:“不,征伐高句丽不会推迟。我要是没有看错的情况下,皇上会让永王领兵攻打薛延陀。”
“不可能”李治摇头说道:“父皇让永王去打薛延陀,那不是把地方送给李锦儿一样吗?”
武媚娘说道:“你真是笨,永王对大唐忠心这点你父皇知道,没看到西海和吐蕃啊?只要是永王出面,李锦儿就不会动手抢。要是永王出兵攻打薛延陀,李锦儿不但不会抢,还会帮忙。那可是她哥哥,能不让哥哥嫂子立功吗?”
李治点点头:“这我还真没想过,原来这样啊?”
武媚娘说道:“所以告诉你,要是你父皇问你,你就推荐永王,再说这个理由,你父皇一定高兴。”
“好,我听你的”李治点头答应。两个人开始谈论起你想我我想你来,也断不了小动作。
可李彦根本无心关心这些,他被武则天震惊了,不愧为一代女皇,问题看这么准。自己还没想明白,李世民找自己进宫干什么,原来是这个意思。
知道李世民心里的想法,李彦心情很复杂,一方面知道李世民不再怀疑自己心里高兴,可李世民竟然利用锦儿不和自己挣这点,想吞下薛延陀。这样自己是不是有些愧对锦儿呢?
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是接受还是推辞呢?接受只有委屈锦儿。不接受,会得罪李世民,让他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他只顾着想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俩个人什么时候走的。
李彦还在沉思的时候,突然听到秋菊召唤自己,就离开那里向回走,看到秋菊身边一个太监。秋菊看到李彦赶紧过来推着他,那个太监施礼说道:“皇上召见永王。”
李彦点点头,跟着太监来到御书房。
第436章 东征西讨(二)()
李彦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李治已然回来,坐在李世民身边,一个乖乖儿的样子。李彦看了他一眼,把李治吓一跳,他不知道李彦为什么用那样的眼神看他。别说就他那性格,以李彦如今的声望地位和处事手段,恐怕这样的眼神看什么人都得让人心惊肉跳。
吓得李治低下头,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得罪了李彦。晋阳最近很好,虽然还是不能剧烈运动,但每天坚持太极拳,也能自己走动,不过姐姐长乐回来就很少在宫里。听说李彦正帮她打造最先进的轮椅和特殊马车,那样以后就可以到处走了,高兴得连父皇都看不到她,总是埋怨李彦把他的女儿都拐跑了。
李治这些姐妹中他最怕的是大姐长乐,最不敢惹的是高阳,最爱的就是晋阳。对晋阳是百依百顺,就连他的老师都说李治不听话就让晋阳来,李治就得老老实实的听那些太傅讲课。
可晋阳最喜欢父皇,最听李彦的,弄得李治跟受气包一样。堂堂太子,一但回到后宫谁也惹不起。看李彦的眼神,在想是不是求晋阳去问问自己好像没得罪他。自己是太子,见李彦这个姐夫比见父皇都恭敬,为什么那样看自己?
但李彦只是看一眼,什么也没说,而是给李世民施礼。他坐在轮椅上,也不过是抱拳低下头而已。
李世民还是习惯的说声免礼,在坐的没有其他的人,李世民算是了解李彦了,弄太多的人坐在一起也研究不明白什么事,很多人和李彦的想法不一样,最后还是被他说服,也知道就那么几个人和李彦能对上脾气。
所以其他人打发掉,在坐的只有李靖、房玄龄、李绩和长孙无忌,两文、两武,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李靖一直深居简出,很少参与政务,但最近却经常进宫,这一点李彦明白,大唐周边已打得差不多了,唯一剩下一个高句丽,李靖有生之年想打这最后一仗。他已七十来岁,如果失去这次机会,再也没有领兵作战的机会,所以很想出兵打一仗。但李世民让儿子和李彦刺激的,一心想御驾亲征。另一方面认为李靖年事以高,东北方面寒冷,天气变化大,不想让李靖有什么闪失,所以不让他领兵跟随。除了感激之外,李靖更想报答李世民的君恩,也就坚决要求出战,因此上才这么积极。
在唐军将领中,算得上帅才的其实不多,李靖之下也就算是李绩了。文臣中,首推房玄龄,但忠于李世民又贴心的是长孙无忌。皇后去世已好几年了,长孙无忌已成为左仆射,终于是相位,说话当然份量不一样。看到这四个人,李彦也就明白了武则才的政治头脑确实不一般。假以时日确实会成就非凡,也难怪在一个男权社会,能以女人身份成为皇帝,还有所作为,岂是一般人能比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武媚娘不在,也没人记录,看来所研究的问题不是太复杂。李彦退后一步笑笑:“皇上,臣到是比房大人他们合适,不用赐座,还自带着椅子,是不是占便宜了?”
李世民和几个大臣都笑起来,谁都能发现这次李彦从吐蕃回来,变化太大了,身上不再是那么盛气凌人,变得温和了很多,也有如沐春风的感觉,为人圆滑不少,让这些人不能不感叹,时间岁月经历和成长,让李彦已然成熟,为人处事变得圆通,身上的气势和那些沉稳让人佩服。
李世民心里是庆幸,多亏了皇后啊,不是她一心拢着李彦,恐怕这个可怕的人已成为大唐的敌人,那才是最危险的。
李世民也是笑着说道:“不过朕到是省坐椅了,以后房相和李将军他们也可以自带一个,那朕不就省事了?”
李世民的话就是说这几个人可以坐着见李世民,都感激的连说不敢。哪个也不敢,李彦特殊,以前腿好的时候,见李世民也不请自坐,何况现在是特殊情况。
李彦问道:“皇上,召臣有什么吩咐?”
李世民说道:“朕接到报告,高句丽王高亮派使者到达薛延陀,双方可能合兵对抗大唐的征伐,李将军说俊青战略上不低于他,所以让你来研究一下。”
如果没有听到武媚娘的话,李彦可能还真的会相信这种说法,但心中已有了数,也就说道:“其实李将军抬高我而已,李彦那只是小聪明,小伎俩,哪敢说什么战略?皇上有什么差遣,臣自当效命。”
李彦这个样子,李世民反到有些不习惯,一时不好说出嘴,场面有些尴尬。但房玄龄这个人一贯的打圆场,会调和气氛,说道:“永王太谦虚了,你那可不是小计谋,如果永王这么说,岂不是打群臣的脸?我和长孙大人哪还能在这坐着。”
这话说的让李彦如果再谦虚下去,就有让别人难堪的意思。李彦笑着看看房玄龄:“房相是越来越老辣了,佩服,佩服。”
房玄龄也是笑着说道:“彼此彼此,永王不用过谦,我们也想听听你的高见。”
李绩说道:“永王也算是武将军人,和房相弄这么酸掉牙的话什么意思?你在吐蕃、西域的作法可是绝笔,让人佩服,不知道我们该如何解决薛廷陀呢?”
李彦说道:“李尚书是大唐有名的儒将,说自己是武人,你让李将军情何以堪,如果程将军在,岂不是当时就得和你急?”
这种圆滑不温不火的笑谈,把这些暗含机锋的话化解于无形,李彦确实变得比以前厉害太多。这样一说,给了李世民机会:“好了,就不要互相以捧了,朕还是一个武夫呢,俊青就说说该怎么办?”
几句看着是闲话,但李彦心里明白,李世民这是统一了思想,才找自己的。其实并不难解释,李彦在维护大唐,在为大唐扩大版图。
虽然锦儿成立了汉国,但在李彦心中,那和大唐是没区别的,也是一个汉人为主体的国家,和后世地区分裂是一样的。能说台湾不是中国领土吗?只是政权不一样而已。
不过这个时代的国家概念和后世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所有人看来,新汉就是别的国家。
既然已然这样,李彦也就直接说道:“其实薛延陀没什么可商量的,直接灭了,把他归入大唐也就行了,并不麻烦。”
李彦说这么简单,反而让这些人发愣。他一笑说道:“皇上,诸位大人,其实你们有一点没有弄明白,也不清楚,所以才会有这点顾忌。如果明白这当中的关键所在,可能什么顾虑都没有了。”
李世民奇怪的说道:“什么问题没有弄明白?”
李彦说道:“国家概念,在国家这一点上,并不是以姓氏和种族划分的。他是以政权和文化地理区分的,所以才有国家这个概念。先有国后有家,并非是指构成体系,是由思想概念决定的。说明国是由家组成的,比如说,大唐姓李,但大隋姓杨,其实都是这个国家,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中国。薛廷陀的薛姓,吐谷浑的慕容,吐蕃的松赞,包括突厥的阿史那,他们都是家,但却被冠上国的概念。其实一个国是可以并入很多家的,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我这么说不知你们明不明白?”
作为都是相当有头脑的人,文化水平都不低,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已天下为主人的思想,第一个说道:“俊青说的意思朕可以把他们都看成一个大唐的家?”
李彦不认为他们能一下明白过来,但还是说道:“这么说也对,但并不是我们这么看,人家就会同意,这种概念需要时间来接受。比如现在的吐谷浑已然不存在,但在慕容氏的眼里,他还是认为他的国家被灭了,并不承认是大唐的人。但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他们也就承认自己是大唐的人了,不会再认为西海是他们的国家。突厥人、吐蕃人都是这样,现在没谁再提春秋时候的什么齐国,楚国,秦国了吧?”
李世民点头承认李彦说的有理,如果不让他们独立,时间一久也就归入一个中心上。李彦说道:“历代王朝,对少数民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区别对待,让他们始终有和汉人不是一个国家的心理。其实征服哪一个地方都不应该让他特殊化,而朝廷总是把他们区别开来,给优惠的政策,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