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批阅了一会奏章,李诵有些心烦意躁,顺手拿起放在案头的一沓厚厚的书看了起来。这正是李吉甫呕心沥血一年多,刚刚完成的历史上第一本会计学专著――《永贞国计簿》,全书按行政区划分统计户籍和计帐资料,按国家财政收入项目记载各项收入数额,一共十卷。旨在通过这些资料的分析为国君提供治国的帮助。
  “陛下初即位时,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管州府二百九十五,县一千四百五十三,户二百四十四万二百五十四,其凤翔、鄜坊、邠宁、振武、泾原、银夏、灵盐、河东、易定、魏博、镇冀、范阳、沧景、淮西、淄青十五道,凡七十一州,不申户口。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合四十九州,一百四十四万户。比量天宝供税之户,则四分有一。天下兵戎仰给县官者八十三万余人,比量天宝士马,则三分加一,率以两户资一兵。其他水旱所损,征科发敛,又在常役之外。”
  现在藩镇已经裁撤了鄜坊、银夏绥、灵盐三镇,三镇以及凤翔、邠宁、振武、泾原等镇户口赋税重新由国家掌握,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今年一年,东川,西川免税结束,关中部分州减免,镇海六州由李琦家产充税,再加上海贸发展和李巽蚊子腿上割肉的弄钱本事,国库收入比永贞元年要多上,可是由于整编了近二十万军队,负担军费和遣散费巨大,盈余才四百万,连同去年的盈余才不到六百万缗,听起来是很多,但是历史上,明年将有一场大旱,数场刀兵呢,而今天的奏章偏偏就和这几个镇有关。
  “李忠言!”
  李忠言颠颠的进来,偷眼看了看李诵的脸色,知道李诵心里有事,就把脑子里刚存下的几个笑话给屏蔽了。果然李诵问道:
  “今天当值的翰林是谁?李绛可在?”
  问明白李绛不在后,李诵就吩咐道:
  “让李孝忠用朕的车驾去接。”
  今年年初的时候,根据吕温的建议,朝廷发布了一项法令,规定商队在化外不论哪国,只要有大唐子民沦为奴隶的,就赎回,到内府报销,几个月后恰巧有一支商队从西域回来,还真有几个赎回的奴隶,李孝忠就是其中的一个。
    正文 第六十四章 乌鸦嘴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38 本章字数:2193
    (准时更新,求订阅~~~~)
  李孝忠今年二十一岁,长得不似唐人。说起李孝忠来家世真是坎坷,他的祖父是原大唐安西军的一名小军官,恒罗斯之战中被俘,幸运的是当兵之前做过造纸作坊的徒工,也算是手艺人,因此留住了一条性命,在黑衣大食做苦工,如果历史学家考证起来,他爷爷说不定还是把造纸术传往西方的第一人呢,只可惜恒罗斯之战后没几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安西军的统帅高仙芝也死在战争之中,急剧衰落的大唐再也无力西征,李孝忠的爷爷就在被俘二十余年后死去,死时根据他的要求,头向东方。
  李孝忠的爷爷在被俘十几年后娶到了一个被大食贵族玩弄后抛弃的女奴隶,一个原昭武九国的女子,得到的命运就是生下的兄弟三人也只能继续做奴隶,李孝忠的父亲是老二,作为陪嫁来到了大马士革,多年的奴隶生涯使得他在行为习惯上和大食人已经没有了什么区别,甚至父亲教过的汉语也记得不多,名字也是近似于9527的终身代号,但是牢牢记住的是自己的故国在东方,家乡在穿过一片大沙漠的地方,靠近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这一切他也教给了李孝忠,李孝忠的母亲也是不知从哪里来的奴隶,当有一天,李孝忠因为在奴隶堆里因为不似大食人的相貌,受到欺负而反击打伤几人后,主人就决定将他卖掉,在市场上,李孝忠心有灵犀地走到了一支路过的东方商队的面前,或许是强壮的身体,或许是近似汉人的面孔打动了老板,于是买下了只会说几个汉语单字的李孝忠。
  等李孝忠到达长安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用简单的汉语交流了。看到城门口告示的老板就把李孝忠等几人带到内府的时候,李孝忠结结巴巴的说出了“安西军”“高大帅”“纸”“长安”等词语,由于李孝忠属于混血儿,内府的官员不知道该怎么给他定性,恰巧皇帝知道了此事,当即定夺,给他唐朝公民待遇。另外几名奴隶,也照单全收,商队老板因此获得了官府颁发的证书,将自己的身份提了一等上来。
  所有奴隶里,李孝忠来处最远,李诵没想到真会有来自如此遥远城市的自己的子民,出于了解西方的目的,就召见了他,见他模样忠厚,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其他几人被询问过后,都分派了去处,都是有手艺的人,不怕没事做。不过李孝忠毕竟年轻,知道的事情不多,而且表述也有问题。当侍卫倒是满合格的,李诵嫌他那个倒霉阿拉伯名字和老板给他起得名字不属于人类,又是安西军后代,在李孝忠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的前提下,赐他姓李,名孝忠。“李”是国姓,但是这一举动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所以御史们也没有太厉害的反对。
  这厮底子好,功夫虽然流派纷呈,却是不弱,奴隶出身的经历使得他知道进退,又言语不多,忠诚谨慎,倒是很受李诵喜爱,李诵赐了个宫女给他为妻――现在李诵对把人当物已经习以为常了。现在李诵刻意培养此人,许多事情都交给他去办。
  不多时李绛到来,在李绛来的这段时间里,李诵已经到浴堂洗了个澡,李绛到浴堂的时候,皇帝正伏在榻上,接受按摩呢。李诵披衣起来,招呼李绛坐下,让按摩太监出去,道:
  “学士,张茂昭上书指称成德王士真,卢龙刘济私自接纳各镇被裁兵员万人,王士真,刘济又上书指张茂昭整顿军备,意图不轨,王士真又与刘济不和,因为一小块土地起了冲突,都请求朕降罪给对方,准他们讨伐。昭义卢从史又上密折请求率兵东出太行,说要为朕谋河北,朕还没同意呢,他的兵马已经进了邢名二州。哼,河北倒是真热闹啊。学士如何看呢?”
  李绛寻思道:
  “依臣对河北的了解来看,这些藩镇不过是因为陛下励精图治,心怀恐惧,想乘机寻事,试探朝廷罢了。陛下不必明示其是非,可以派一人前往河北宣慰各镇。不过卢从史此人不得不防。此人一面给陛下献策图谋山东,一面与王士真,刘济私相往来,信使不绝于道。两面为人,实是奸佞。当初先帝派中使去昭义立节度使,对中使说,将士们选谁就是谁,当时昭义将士公推来希皓,来希皓不愿意做,卢从史不过排名第四,厚贿中使才轮到他。才几年光景就已经有不轨之行,再过一二年羽翼丰满只怕就不肯受朝廷所制了。愿陛下早图之。”
  李诵点头,道:
  “若罢了卢从史,昭义何人可以信赖?”
  李绛道:
  “来希皓,乌重胤皆是忠诚之士,陛下可择其一为副大使,再从朝中简拔一能干之人为正大使。不消一二年,昭义必定完全归于朝廷。”
  不过李吉甫的看法却和李绛不一样,李吉甫道:
  “张茂昭整顿军备乃是奉陛下旨意,成德,卢龙却是私自接纳朝廷裁汰兵员。若要宣慰,应当宣慰易定。成德,卢龙,昭义应当下诏斥责,令成德,卢龙即刻解散私募士兵,严令卢从史从邢州,名州退兵回上党。”
  实际上只有三十出头的李诵明显更倾向于李吉甫的意见,不过理智却告诉他太强硬并不明智,于是朝廷先后下诏,严令卢从史从邢名二州退兵,又令成德,卢龙解散私募军队,同时派遣给事中房式为幽州、成德。义武宣慰使,前往河北宣慰调解三镇矛盾。
  “各位相公,今春雪灾,猝不及防之下,冻死民众甚多,故而太子未雨绸缪,早早就开始排查危房,统计孤寡贫寒,朕心甚慰。又想到凡事必得预先准备,雪灾如此,旱灾涝灾也是如此,所以朕召集各位相公商议一下,如果明年要发生大旱,朝廷该如何准备呢?”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水利与筑城(求订阅)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38 本章字数:2428
    (多谢任剑逍遥兄提点,老兵的安置方法,马上就要有了。)
  宰相们私下里对皇帝的评价是眼光很好,比如用人上对李愬、郝玼包括宰相们自己的选拔,在比如经济上大力发展海贸;全局观好,对大事极有预见性,比如对刘辟,杨惠琳,李琦叛乱的准确预见以及正确调度;会有让人跟不上的超前想法,比如提出设立银行;还会省钱,比如将自己的饮食标准定为四菜一汤,将兵部原本装备的陌刀手改为长矛手。但是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和白痴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宰相们把这些归结为李诵长期的太子生涯不敢干政的结果,因此对李诵现在就让太子承担实际政务表示支持。
  也正因为对李诵预见性的相信,宰相们心头都猛地跳了一下,李诵见状,咳嗽道:
  “难道要朕到时候再下罪己诏吗?”
  宰相们这才明白皇帝这是为了自己的脸面名声着想,不是又有什么预见,才把要跳出来的心放回到肚子里,大唐立国已经快两百年,虽然对天灾向来都是被动接受,备旱的方法却也不只一个两个,而且都是和防涝结合起来,很快大家七嘴八舌就凑起了好几条,而且由于宰相们大都在多个地方任职,方法的针对性也很强,李诵很满意,道:
  “果然是集思广益,如此一来,朕心里就有底了。这样吧,在新年之前传喻各道,令各道利用冬闲和明年开春时间,调集人力物理财力,抓好农田水利。另外下诏,秋收之前,严禁官府出售陈粮。”
  宰相们没想到皇帝玩真的,只有杜黄裳和李吉甫赞成道:
  “确实应当如此,若往后战事一起,只怕这几年就没有时间做这些事情了。”
  唯有李巽皱着眉头在估算要花费多少钱。
  各地的官员们是很乐意接到这样的命令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思想觉悟未必有这么高,但是人的名,树的影,再贪的官员也希望自己在人前留下的是人样,款项由上面拨付,如果能乘机中饱私囊那就更好了。谁不愿意自己走后在地方留下“X公堤”“X公井”之类的风景给子孙吹嘘,让后人缅怀呢?可惜的是经过多年建设,各地的水利系统大都较为完善,后人能做的之士修补重建罢了。这两年在朝廷休养生息的思想指导下,各地稍微有为的官吏都能自动完善兴修水利,只有一些前些年经历战乱的地方,需要大建。不过因为江淮是国本所在,预计要多加投入。
  这样,在朝廷发出各地完善兴修水利的诏书后,刚刚闲下来的御史们又有新的事要做了,利用年前短暂的时间,李诵用开加班费的形式,把御史们组织起来学习,学习如何审计,抓水利建设中的经费流动漏洞。自然,开春以后,御史们又要被分派到各地去巡视了。
  李诵的意思,是让李愬和郝玼俩人乘着冬天在家里好好歇歇,顺便构思一下怎样将火器应用到实战中去。不过郝玼这些天明显把李诵的话当成了耳旁风,这不,李巽刚从紫宸殿回到户部,郝玼夸张的笑脸就在门外等着了。
  “我的好李相公,您总算回来了。”
  李巽见到郝玼不禁又是一阵头痛,道:
  “郝大将军,你们的钱粮不是批下去了吗?”
  郝玼陪笑道:
  “李相公,您是明白人,哪里能不知道那点钱粮筑城??????不还是差着好大一块吗?咱们全镇连近卫军一共三军四万六七千张嘴,哪里不要钱呢?现在赋税也不从咱们手里走,还不是得指望您财神爷吗?”
  “还财神爷呢,你看这两年我头发全都要白了。你呀,不要给我打马虎眼,你泾原的钱粮,嘿嘿,谁不知道你郝大将军出击从来不带给养啊!再说,你那两万近卫军可是内府供养呢。”
  原来郝玼当初为边将的时候,有一次在泾河边发现某地地处咽喉,在此筑城可以有效遏制吐蕃的攻势,就向当时的节度使马遂建议筑城,马遂本来也有意同意郝玼的建议,不料幕僚对马遂说。大帅您已经功劳盖世,位极人臣,正应当无所作为防备朝廷猜忌才是,现在您如果申请筑城,朝廷难免认为您还有进取之心,这样就会对大帅您有猜忌的。结果马遂为了自保,就压下了郝玼的建议,现在郝玼自己当了节度使了,这城自然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快就报朝廷批准,连名字都取好了,叫临泾。
  见李巽这么说,郝玼依然嬉皮笑脸,道:
  “这临泾城咱当初打算建的时候是用来防御,这不眼下看皇上的意思,要相机恢复河湟吗?这样这座城就不能仅仅用来防御了,还要能囤积钱粮,这么一算那个啥预算不就上去了么?”
  李巽正色道:
  “预算上去也没有钱,今日朝廷商议要大兴水利,明年还要整编更多的军队,国库这些钱,你就不要惦记了。你要实在想要,老夫给你支个招。”
  说着,做了一个附耳过来的手势,郝玼赶紧把脑袋靠了过去。
  “陛下,郝玼求见。”
  李诵难得和王皇后在一起坐坐,却被不识时务的郝玼给打搅了,王皇后当然脸色就冷了下来,不过她历来知书达理,很识大体,也不怎么表现出来。临走的时候,李诵注意到王皇后的皮肤好像比上次来更显暗了些,似乎最近见到的妃嫔大都这样,李诵心里一阵难过:
  是不是又要放一批宫女出宫了?
  心里有怨念的李诵当然对郝玼有什么好脸色,不过当郝玼说明是为了火器使用的战法而来的时候,李诵才来了点兴趣。当郝玼拐弯抹角地把李诵哄投入了后,就故作为难地提出了临泾筑城的问题。李诵一乐,道:
  “你郝大将军只怕是特意为朕的钱而来的吧!告诉你,不管国库还是内库都很紧张,你郝大将军休要再打主意了,户部拨给你的钱也不少,先紧着手中的钱修吧!”
  郝玼一急,道:
  “陛下,算臣借的还不行吗?”
  借,朕怎么没想到呢?李诵脑筋一转,笑问道:
  “借,你拿什么还呢?”
  十足的奸商模样。
    正文 第六十六章 穿越界的耻辱
     更新时间:2008…10…13 16:31:38 本章字数:2329
    (今天请朋友更的,还要请他吃饭,我真不容易啊!!)
  “?”
  郝玼怀疑自己听错了,目瞪口呆的看着李诵。
  应当说,郝玼无心的一句话确实给李诵提了个醒,如果不是郝玼在场,李诵肯定会一拍脑门,忘形大笑,自我表扬道:你太天才了,这么个主意怎么现在才想到呢。
  李诵现在发愁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裁汰下来的士兵的安置问题,除了最初整军的临泾,西北其他各镇的士兵的安排都很成问题,最后整军的凤翔士兵安置了还不到五分之二,李愬回京的时候脸色一直很不好,堂堂节度使居然屈尊降贵,去和商人们打交道,就连自己家里的十几个兄弟,李愬都跑了个遍,希望能少少安置一点――多了御史会找麻烦,私蓄裁汰士兵罪名可以直接挂上谋反。
  连同凤翔,各镇裁汰下来的士兵近六万人,本来兵部和户部的打算是发给士兵一笔不菲的遣散费,然后教给士兵一项技能,让士兵们自我发展,结果北方几镇刚开始整军,万余士兵就拿着遣散费转身去了河北。逼得朝廷不得不又从裁汰士兵中挑选了万余人安置在天德军防备北边。现在除了安置的,回乡的,去河北的,流散的,还有两万多士兵没有去处,大多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