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北方-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在为自己做皇帝铺路了,看来,历史还是不会改变,袁世凯还是会走上那条老路。

    下午,原本计划好的各省都督讨论剿灭白郎土匪的军事会议,变成了只有云南都督蔡锷和山西都督赵天一两人和袁世凯的单独奏对,让赵天一郁闷不已。让他更加郁闷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袁世凯和蔡锷好像商量好似的,全部对着他一个人发难,问东问西,最后逼着赵天一说出了自己对付土匪的办法。

    在袁世凯的催问下,赵天一只能不顾旁边的蔡锷,自己指着地图对袁世凯说到:“总统,白郎土匪之所以这么长时间难以剿灭,非各路军队将士不用命,实乃土匪惯于避实击虚,我军合围、追击均难于奏效。但目前也别无良策,只得仍然采取老一套的办法,就是实行所谓分进合击方法。按照职下的想法:豫皖“剿匪”副司令王汝贤率所部一旅及归其节制的何其慎旅驻裕州,另以一团驻许昌;骑兵第一旅旅长陈文运率所部驻襄城、叶县;河南陆军第一师师长张锡元率部驻舞阳、泌阳;河南护军使赵倜驻洛阳,所部毅军分扎汝州、宝丰一线;镇嵩军统领刘镇华率所部驻确山,另以我山西军一部住栾川、淅川,镇嵩军或毅军两营驻于熊耳山、杏花山之间,切断起义军回基地之路;奉军吴庆桐旅驻方城、舞阳;北洋陆军第九师十八旅旅长张联升率所部驻浙川附近,兼防郧县;湖北陆军第三旅旅长卢金山所部之一营并入北洋陆军第二师,以第二师一个团驻新野新甸铺,相机前进,另一个团为游击之师,四面策应。这样,我军就有八路大路分散合击,相互策应,白匪就是想吃掉我一路也炸短时间难以达到,反而会比我们发现“。

    一旁的蔡锷接口到:“此外,为了保障后方运输,令北洋陆军第八混成旅旅长徐占凤等率部加强铁路沿线防守,白匪部就没有在铁路周围乱窜的机会。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呀”!三十二岁的云南都督蔡锷连连点头,袁世凯听的也是大为快慰,连忙吩咐边上的参谋人员:“记下来没有!记下来没有”!

第一卷 第九十三章 分析欧战() 
第一卷第九十三章分析欧战

    袁世凯对赵天一所制定的多路围剿土匪白郎的计划非常认可,立即命令军部人员将计划内容整理完毕后发给了在河南指挥作战的陆军总长段祺瑞,要求他以此制定更加详细的围剿计划,展开行动。完了之后还一个劲地夸赞赵天一头脑缜密计划周祥。袁世凯高兴,边上的云南都督蔡锷将军也是对年轻的赵天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想出如此周全的计划也感到很是惊讶,这个年轻的山西都督并不像他外表看起来那样的稚嫩,不简单啊!哪里知道赵天一只不过是把后世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红军时的一些计划搬过来而已,根本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看袁世凯比较高兴,有又他很是看重的蔡锷将军在此,赵天一就想借这个机会向袁世凯提出自己驻军山东的事情。但这个时候的山东都督是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的靳云鹏,本身就是山东人,再说了山西军队到山东去总得有一个理由或者借口吧,否则不要说袁世凯会对这个行为产生怀疑,山东军队也不会让你进去。想到这些,赵天一决定还是那欧洲战事来说事,让袁世凯产生紧张感和危机感,最后从他的思维中找机会,看能否达到目的。这里面自己还需要借助蔡锷将军的帮助,因为,袁世凯对蔡锷是非常看重和尊重的。

    蔡锷早在去年十一月就被袁世凯请进了北京,担任全国经界局督办;这个时期蔡锷对袁世凯抱有很大的认同感,认为他“宏才伟略,群望所归”,是比孙大炮等人更合适担任中华民国总统的人,所以对袁世凯还是比较忠心的。而袁世凯对蔡锷也很敬重,对蔡锷提出的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许多建议也都一一采纳,这才有北洋军队快速发展的结果。作为一名爱国将领,蔡锷主张实行“军国民主义”,把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

    同样,蔡锷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野心也是耿耿于怀,蔡锷看到“英窥西藏,法窥滇黔桂粤之谋日迫,边陲多故,危机已伏。若屏藩不固,国将不国”。在得知山西军队进入西藏时曾命令滇军从东面出动予以配合;后来得知这支军队竟然也宣布独立,非常震惊,曾发电报向山西都督赵天一进行质询。电报里面指出“我辈军人若以此与英人勾结,与豺狼无异”。害的赵天一亲自写了一份长长的密信送到蔡锷手中,这次让他停止了批评。正是看到蔡锷和自己一样对外国列强的仇视,赵天一才想借助他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等到参谋人员散去,袁世凯带领两人离开地图准备回他的大书房时,赵天一就开始说话了。“总统,职下还有一件事,需要在此想总统说明,也请松坡将军一并指教”。袁世凯停住了自己的脚步,和蔡锷一起转过身体,好奇的问到:“健行还有事”?“是的总统,不过不是我们国内的事,而是欧洲列强的一些事情,职下觉得有必要让总统了解,好在时局发生变化时有些心理准备”。听了赵天一的话,袁蔡两人好奇心大起,蔡锷首先开口问道:“健行老弟,看样子你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了,真感到奇怪你会对欧洲列强的消息还有关注,那我和总统就听一听你说些什么”?袁世凯也做出一副很好奇的表情,坐回原来的座位;对自己这两位非北洋军队出身的地方军队高级将领,他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一个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校归来,两个人年纪不同但都组建和训练了一支不弱的军队。更让老袁看重的是这两个人对自己都没有表现出过反对的念头,和南方的革命党也都没有任何关系,这才是让他愿意拉拢的关键。

    看袁世凯和蔡锷都被自己的话吸引回来了,赵天一就继续说到:“总统和蔡将军都知道我们赵家之前一支做生意,前几年更是将生意做到了美国和欧洲很多地方,这方面的消息自然也就多了一些;之前的我也给总统有过相关的报告,对一些欧洲各国可能的发展做过一些分析。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欧洲那边的情况有发来很大变化,以德奥保三国为联盟的军事集团和一英法俄三国为联盟的军事集团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已经有爆发战争的可能”。“健行你是说欧洲会打起来”?蔡锷惊讶的站了起来,一脸不可思议的望着正在说话的赵天一,袁世凯脸上的表情也是很怪异,和蔡锷一样看着赵天一。

    赵天一苦笑了一下,自己的言论可能真的将两人惊了,正想进一步说明,就听蔡锷在那里自言自语到:“应该有可能,完全有可能,英国人和法国人最近一段时间在云南边境停歇了很久没有侵略,原来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终于找到了,原因在这里、在欧洲”。他看了一脸身边的袁世凯,“总统,还是听健行说吧”。

    看到两人又把眼光投向自己,赵天一就继续说到:“一些原因之前我给总统有报告过,我也是从欧洲发来的消息结合英法等国最近对我国的一些外交政策变化上分析出来的,现在就说说如果战争真的打起来会对亚洲和我们国家产生什么影响。首先,敌对的两个阵营在亚洲的势力其实也就在我们中国,德国占领的青岛地区,除了这里在亚洲没有任何敌对国家阵营存在。到时候是俄国人会出兵攻打德国人占领的青岛,还是日本人会攻打德国人占领的青岛?我认为是日本人。原因有两个:第一,日本距离青岛地区更近,从日军占领的朝鲜出兵一天时间不到就可以在山地半岛登陆;第二,日本国内之前就因为日俄战争中他们在东北打胜了,最后却在英美等列强的干涉之下非常不情愿的退了出去,只在东北保留了一支人数不多的满铁护路军,以及在东北经营贸易的权利,这与他们的希望相差甚远。日俄战争中,日军战死超过了十万人,日本国内普遍认为是他们帮我们打赢了这场战争,所以应该把东北交给他们日本军队扎住才对;为此国内还发生过抗议,认为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够意思,日本军队应该回到东北。这些事情我想总统和松坡将军都应该有所耳闻。

    日本政府这几年对我们国家的援助很大,贷款也不小,但民间有很多传言,认为日本政府对我国领土虎视眈眈,预谋已久。所以他们不可能放过这个占领青岛的好机会,而日军一旦占领青岛,就等于在中国沿海撕破了一个口子,随后日军就会以各种借口源源不断的将军队和国内人口转移进来,到时候对总统的声誉和威望都是一个打击“。

    赵天一适时的停止了话题,因为他说到“日本政府这几年对我们国家的援助很大,贷款也不小”时,袁世凯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阴沉,所以他最后也是用了“民间有很多传言”,而不是其他有可靠来源的字眼,就是不想让袁世凯抓住什么把柄。听完赵天一的话,蔡锷就激动的又站了起来,“青岛我们不能让给日本,沙俄、日本在我东、北部边境地区屡挑事端,对我国的意图早已昭然若揭;国家刚刚统一,我们可不能让别人指责我们贪生怕死。青岛既然要打,那也是我们自己打,哪里还用的到小日本来打,你说呢?总统”。

    袁世凯阴沉着脸,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了好一会才抬起头对赵天一说到:“赵都督,你刚才分析欧洲那边会在下半年就打起来”?

    “不会到八月份,七月份就有可能打起来,现在双方已经是剑拔弩张了,只是缺少一个合适的借口和契机而已。德皇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虽然他的表弟是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但两人的关系也因威廉二世几次看似无意的破坏已经很僵了。还有这个威廉二世,对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天然的仇视,率先在西方掀起了所谓的“*”论,就是指我们中国人会威胁西方“。

    蔡锷吃惊的注视着赵天一:“天哪!你从哪来知道这些信息的,德国人的皇帝真的这样看待我们中国人”?一看自己把话题扯的有些远了,赵天一赶紧说到:“这个话题在欧洲也不算什么秘密,我们以后再聊,现在是如果欧洲的战争在几个月以后打响,我们该怎么应对?我想听听松坡将军的意见和看法”。看到袁世凯有些阴晴不定的脸,赵天一直接把话题抛给蔡锷,话由蔡锷的嘴巴里面讲出来,比从他嘴里讲出来分量就要重很多。

    “我的看法很简单,在日本人出手之前就拿下青岛,这样日本人就失去了进入我国的借口,如果日本人赶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就是明目张胆的侵略,我想其他列强也不会坐视不理”。赵天一心里面谈了一口气,现在的中国人,还真的没有人能够看透日本人的狼子野心,根本不会相信日本人会侵略中国。也许,袁大总统心里面看的可能会更清楚,因为他自己和日本人谈援助时日本人肯定提出过一些非份要求的,只不过他不说没有人知道而已。

    听了蔡锷的话,袁世凯就开口说到:“此事需从长议计,日本人应该不会这样,我们还是不要想太多”。听了袁世凯的话,赵天一就有些着几,旁边的蔡锷也着急了,开口到:“总统,我们现在既然已经预见到欧洲会爆发战争,我看还是做一些准备,总比事情发生时我们什么都没有做要好得多。我建议让山东都督靳云鹏在青岛做一些布置,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

第一卷 第九十四章 说服莫理循() 
第一卷第九十四章说服莫理循

    老成的袁世凯并没有对赵天一和蔡锷两人的要求作出正面的回答,而是避重就轻的将话题引导了另外一个方面:准备任命赵天一为陆军总部的参谋次长。袁世凯在解散国会以后,将总统府下的军事科扩大为军事处,陆军、海军以及参谋三大总长全部在其中,归总统一人统辖。陆军总长为段祺瑞担任,海军总长由第三期海军留英学生福建人刘冠雄担任,参谋总长一职却换来换取,没有一个定人,甚至袁世凯本人还担任了一段时间的参谋总长。所以参谋次长这个位置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和职务,有时候是行使参谋总长的权利;今日袁世凯把这个位置拿出了给一个北洋系统之外的人来担任,可见他对赵天一的看重。

    袁世凯没有当面回答赵天一和蔡锷的建议,并非他不重视两人的看法,而是想听听“自己人”、也就是北洋系统的那些人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再做决定。但是他没有忘记将赵天一留在北京。二月二十六日上午,袁世凯就下令任命赵天一为陆军参谋次长,又任命自己在山西的老朋友,原晋南镇守使董崇仁为山西都督。做完这件事以后,袁世凯才到自己的书房,把几个心腹赵找来,把昨天赵天一的分析讲给众人听,然后想看看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和历史上一样,宋教仁事件发生后,为了避嫌,原国务总理赵赵秉钧已经辞职走人了,袁世凯身边文官系统里面也就剩下那么几个人了。新任外交总长孙宝琦、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洪述祖、顾问顾鳌、心腹幕僚张一麐、总统政治顾问澳大利亚人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等。在听完袁世凯一番话以后,内务部秘书长洪述祖洪述祖就先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统,赵天一此言过于危言耸听,先不说他年纪轻轻没有多少社会经验,这西方各国的事情也是他能随便评论的,还在今年就要爆发战争,这不是故意误导总统的判断吗?总统任命其为参谋次长,我觉得有些太高看此人,只不过一个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一边的心腹幕僚张一麐则慢慢开口到:“外国人的事情,我们离的太远,不好怎么做评论,想来赵都督年轻气盛说几句过分的话也无可厚非,年轻人嘛,该有的气势还是要有,我们不必责怪太多。既然他说了要在今年爆发战争,那我们拭目以待就好了”。

    新任外交总长孙宝琪还没有完全成为袁世凯圈子里面的人,所以只听不讲,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对内还可以,一说到外国人的事情上就不敢讲的太多,因为他也不知道欧洲那边现在是怎么一回事。

    听了洪述祖等人的话,袁世凯在心底里暗暗叹息,自己的这几位参谋也真够可以,说了一堆等于没说,就把眼光看向自己唯一的洋人参谋莫理循,看他能否说一些有用的。莫理循在一九一二年之前是英国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在中国过了十七年的记者生涯,写下过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这本游记,可以是对中国相当熟悉。在中国期间,和朱尔典一样,他与袁世凯私交甚厚,这也是袁世凯请他做这个政府也就是他自己顾问的另一个原因。任泰晤士报记者时极力向西方世界吹捧袁世凯,他认为工于心计的袁世凯是当时处于动荡的中国唯一可以胜任的领袖,是“中国的未来”。

    听了袁世凯的一番话,莫理循心里面也是大吃一惊,竟然有中国人这么清楚的看透了欧洲的形势?在欧洲,英国人虽然觉得和德国等的军事对立存在着,但没有人会这么肯定的认为战争会爆发,而且会在今年就爆发。此刻的莫理循,内心里面是非常复杂的:一方面,作为英帝国主义殖民者,他本能地会站在帝国主义的立场上思考和行动;另一方面,作为中国政府雇员,他努力想帮助中国政府摆脱政治和经济危机。做记者时,他利用泰晤士报向西方世界客观公正地报道了北京的“义和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