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古色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起北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盘踞山西、以北方为依据发展工业建立军队,阎锡山是手下傅作义是学生,戏弄袁世凯收服吴佩孚,一战中的亚洲强国。科技(工业)强国,科技(工业)强军,科技(工业)富民,明朝没有做到,“我大清”更没有做到,那就从我开始吧……赵天一语
 134991

第一卷 第一章 混乱清末() 
风起北方

    第一卷第一章混乱清末

    公元一九〇〇年,庚子事变爆发,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控制的北方各地愈演愈烈,各地发生的野蛮排外暴乱事件造成导致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酿成弥天大祸;各列强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朝廷保守派决定主动进行变法。第二年,即一九〇一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实行历史上称之为“晚清新政”或者“庚子新政”的改革。四月,慈禧太后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匡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张刘二人联名三次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定出改革方向,学习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八月一日,清政府颁布仿行立宪上谕,预备立宪,原则为“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开始实行所谓的新政,而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

    清政府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九月又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在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相当于师编制)。每镇官兵定额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一九〇六年十一月七日,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新军”。一年后,也就是一九〇七年八月,陆军部决定将全国编练的三十六镇“新军”拟于二—五年内,除近畿四镇、四川三镇外,其他各省各编练的一—二镇全部完成。

    晚清新政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在全国修建铁路,除京汉铁路外,两百〇一公里的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胶济铁路、京绥铁路随后也开始修建。教育方面,清政府推行“新政”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一九〇一年二月,清廷下谕设立学部,为专管全国学堂事务的机构。清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把“奖游学”与“改学堂,停科举”并提,要求各省筹集经费选派学生出洋学习,讲求专门学业。对毕业留学生,分别赏给进士、举人等出身。对自备旅费出洋留学的,与派出学生同等对待;并分别在一九〇二年十月一九〇六年十月两次派出总监督赴东洋和欧洲,督察外派留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清政府派出留学生之前的一九〇〇年,已经有一批人早“我大清”一步离开清政府控制的中国大陆,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了遥远的美洲大陆,去美利坚合众国进行深造。山西归绥道归化城,已经从翰林院左侍郎归绥道兵部道察使位置上退下来多年的大商人赵怀桑,就将自己年仅六岁的、唯一儿子赵天一在一干家人陪同的情况下送去了美国,希望能够光大家族的门面,延续自己的生意。当然,赵大老板原本是不想让赵天一出远门、特别是到什么洋鬼子国家去学什么知识;他认为老祖宗的东西就够学的了,但是架不住这个儿子的死磨硬缠,天天以绝食相挟,再加上老奶奶也疼这唯一的孙子,各房其它叔伯兄弟的长吁短叹,最后还是让自己的二女婿带了一帮人陪着这个儿子去了美国。做为晋商中比较出名的忻州商人,赵家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其祖先十五岁时就随亲戚到大同外的丰镇(今丰镇市)最大的布店“义元长”做学徒,最后自己出来单独干。经过七代人百余年的拼搏,现在也挣下了偌大的家业,不但经营布匹绸缎、粮油买卖,还有骡马集散等生意,在太原、大同、西安、延安、归化、包头、北京、张家口、天津等地都开了不少店铺,最远的已经到了上海、南京、汉口等地。家族产业以已经上亿,光是每年的白银收入就不下五百万两,赵怀桑归绥道兵部道察使和翰林院左侍郎官职也是花了四十万两白银买下来的。

    赵家祖上一直是经商、从武两兼备,经商是为了赚钱,而从武则是为了让祖宗经商赚回来的钱有能力保护住,这一点和其它传统晋商家族大大不同。自从祖上不知哪一辈救了一位落难的僧人以后,他老赵家除了家传经商之外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家传武功,赵家祖祠里面就藏有一部明代戚继光着的纪效新书,收录了“杨家六合八母枪法”﹑俞大猷的剑经和戚继光自编的拳经三十二势图诀等。还记载了武术和武功方面的很多内容,有关武术的篇章有长兵﹑牌筅﹑短兵﹑射法﹑拳经等﹔手足篇里面还记述了枪﹑牌﹑筅﹑棍﹑钯﹑射﹑拳等武术。而明代少林寺玄机和尚所着拳经一书的复制版赫然也在赵家祠堂有一本。而赵家本身在经历了六代延续以后也慢慢有了自己的练功特点,一系列功法套路和练气心法逐渐成型;从赵怀桑爷爷那里开始,赵家的家传武功也开始慢慢向亲戚外人传授,原因就是赵家直系男丁单薄。

    赵怀桑祖上在他爷爷之前家族中一直都有两到三个兄弟,所以家族延续经商和从武都大有人在;而到了赵怀桑爷爷辈开始,主房一脉就变成了单传,一直延续到他自己这里,虽然也娶了好几房妻妾,但终究也只生下赵天一这么一个儿子。作为赵家族长和长房一脉,赵怀桑对自己很是不满但又无可奈何,总不能让他再去娶一个小妾吧!就算娶了,谁知道生下来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要是还是女孩,他也就白忙乎了,所以也就一心都放在培养这唯一儿子的身上。让整个赵氏家族郁闷的是,到了赵怀桑这一辈,其它几家家族分支当中竟然也都没有男孩出生,赵怀桑的几个堂兄堂弟赵怀仁、赵怀义、赵怀礼、赵怀智、赵怀梓等等家里面也是生了一大堆几十个闺女,整个老赵家也就他生了这么一个儿子。所以,对赵天一,就不是他一个人宠爱的对象,而是全家族。

    也正是如此,赵天一从生下来那一天起就是老赵家整个三十多个孩子中的宝贝加核心。三十多个女儿中就他这么一个儿子,各房的叔叔伯伯爷爷奶奶对这么一个唯一的男丁都关爱有加,三十多个姐姐(全部都是姐姐)不管结婚了的还是没有结婚的,也都把他看护的紧紧的。三岁起家族习武的时候,他也偷奸溜滑,除了每天被一些强筋健骨的药水浸泡躲不过之外,其它的什么刀枪棍棒武功套路一概稀里松跨,全部由姐姐掩护蒙混。不过骑马这一项赵天一到是很热情也很用心,两个月时间就娴熟无比;其它方面就是身体健壮无比,从来没有生过病,身体力量和眼睛的视力都非常出色。四岁的他力量堪比八九岁的男孩,不知是因为遗传还是练武的原因,他的反应异于常人,非常的灵敏,所有的武功里面除了刀法最后,就是暗器了,谁叫他的眼睛厉害呢!

    一八九九年三月,法国向清政府提出不许把云南、广西、广东让与他国、由法国人担任中国邮政总管、允许法国修筑越南至云南的铁路、在中国南部海岸设立屯船之所等四项要求。英、法在华南争夺激烈。还没有等“我大清”反应过来,法国政府就开始动手了。擅自派军舰驶进中国广州湾(今湛江),强行登陆,强迫清政府签订广州湾租界条约。这一消息传到中国内地时,正在家里私塾学习的赵天一九再也坐不住了。此时他再过几个月就满五岁,丢下正在读的书本就往习武场跑,要求家里的武丁陪他练武。这个变化可把赵怀桑吓了一跳,自己的儿子以前可从来没有主动去练过武,每次都是自己逼他去的,今天这是怎么啦!就连很少露面的老奶奶也从内宅出了,看看自己的宝贝孙子是怎么啦。

    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什么,从那一天开始,对练武从来不上心的赵家唯一的少爷开始加倍努力的学起功夫来,而且还把自己的国文老师换成了一位留学过英国和德国、懂两门外语的老师,学起外语来。不但自己学,还让父亲从自己家族和亲戚中找了二十多位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男孩子一起学,甚至连赵家仆役中八九明天赋比较聪明的后人也拉进来一起学。一时间,赵家私塾一下子扩大了十几倍,跟随赵天一学习的赵家仆役和亲戚(全部是姐夫舅舅家的儿子,老赵家就他一个)家的儿子们多到了四十多人,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三十六天罡星”的最初组成。

    这一年,后世国民党领袖蒋介石一十二岁,在奉化凤麓学堂读书。另一位同盟会成员孙大炮这年三十三岁,在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并在横滨山下町寓所的二楼结识十二岁的大月薰,此时他的日本情人浅田春还和他住在一起。这一年,西北军创始人冯玉祥十七岁,正在清淮军中任棚长;晋绥军创始人阎锡山也才十四岁,在五台县城内自家开设的吉庆长钱铺学商;东北军创始人二十四岁的张作霖正在绿林董大虎匪部做小喽啰。也就在这一年,四十岁的后北洋大总统袁世凯刚刚由工部侍郎升任山东巡抚,这是四十岁的袁世凯首次出任封疆大吏,他的新建陆军也从天津小站调往山东境内布防,使其躲过了后来的八国联军入侵,得以迅速扩大,成为袁世凯最具实力的政治资本。这一年,后世共和国创始人、比本书主人公大一岁的李德胜写下了他的第一幅对联:“数一道二的大户,惊天动地之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而共和国总理这一年才一岁。

第一卷 第二章 混乱清末(2)() 
第一卷第二章混乱清末2

    一九一〇年六月,大清朝五原抚民理事厅下的包头镇九原梁家营子,一片房屋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这片正在修建的房屋和当地的房屋明显不同,结构不但是不同于清末的土坯草平房,还是罕见的水泥砖石的三层楼房,从已经建好的楼房结构规模来看,显然修建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建好的房屋最少已经有上百栋,而且还在修建。这一天,建筑工地上来了七八个人,一边走一边还拿着手里的图纸指指点点,好像在议论中什么。走近了一看,这七八个人中间竟然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洋人,五六个还留着长辫子的中国人正围着两个洋人说着什么。

    “王先生,你们的进度还要加快,我们老板可是说好了要在八月底之前完成十五万人的住房,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刚才去了东河的邓家营子和大王庄,那里的工程已经快完成了。你看要不要找他们的人过来帮忙”,高个的男洋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对一位穿锦袍的中年男子说到。“亨利先生,请你放心,知道您关心进度,这个事不止先生你着急,我们老爷也是着急。这可是我们小少爷特意从美国传回来要求的事,谁也不敢怠慢。不过您也知道,我这里可是比刘麻子那边多了两个军营和训练场的活。也不知道这妻弟怎么想的,不但要盖这么多房子,还要修什么工厂、兵营,唉,也就他们赵家钱多才这么乱花”。“你们老爷也没有钱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我的老板赵先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美国的亿万富翁了,我们这些人都很佩服他,要不然我们夫妻也不会这么老远的从美国跑到中国来干活。这里面除了赚钱之外也是因为年轻的赵老板很精明很能干,没有想到你们中国人,连没有成年的小孩子赚钱都那么厉害”。亨利说了几句,就带着自己的老婆坐上一辆马车走了,准备去下一个工地看看,留下五六个人在原地。

    见洋人走了,看着远去的马车王满仓才出声问到:“舅老爷,这些洋人真是烦,仗着是小少爷从美什么坚派来的,就对我们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前天还说我们的墙不结实、地面部平整。哼!要知道您可是赵府的二姑爷,小少爷的二姐夫,怎么也比这些个洋人亲近,还看他们脸色”。听了王满仓带抱怨和不服气的话,赵府的二姑爷米石禄并没有生气的感觉,反而盯了一眼自己的跟班“我说满仓,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这些人虽然是洋人,但是一个个本事都不小,更别是还是小少爷派来的人,连老爷对他们都很尊敬。你看他们建造的楼房多漂亮,不要说是大同、太原,就是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也不过如此。昨天老爷派来的人不是已经说了,东北三省水灾遍地,仅黑龙江省淹地达二十万余亩,难民达四五十万人,还有江浙安徽也是大雨成灾、苏北各地饥民遍地,他都已经派人去接引那些逃荒的人去了。我们的房子要是还不盖好,到时候这些灾民来了住什么?你们几个下去在催促一下,让民工们加快动作。还有老张,你骑马去一趟砖厂和水泥厂,三锤去后营子木材厂看看,看看给我们工地的东西准备的怎么样了。这些东西,老爷的厂子还是少了些,就那么六七个厂,还要往外面送,不盯着点就被人抢跑了”。

    昨天赵府来人还有些话米石禄没有说出来,那些都是赵家的秘密。到现在为止他都搞不清楚,自己那个现在也才十六岁不到的妻弟,到底在美国做了些什么。他走的时候不但自己带走近二十个和他一起学习过的人,还把十几个人送去了什么欧洲的英国德国去学习,还规定他们要学些什么。为了照顾这个妻弟,岳父不但将大姐和大姐夫一家送去了美国,还安排了四十多人去那里做家务服侍妻弟。刚去的时候大姐夫来信还说妻弟到了一个列什么星顿的城市,进了当地的一家贵族学校读书;也就六年时间而已,他就考入了当地的一家军事学院的少年班,放着好好的书不念,学当兵的去了。为此岳父大人可是没有少生气,连带大姐夫也受了不少责骂。后来还是多亏了在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的三妻弟劝告,说时下朝廷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各地暴民不断,公子可能是为了自家家业的安危着想,这才去学习军事的。听了三女婿的话,赵老爷一想自己祖宗不也是讲究习武学军,这才好受一些。米石禄可清楚的记得当时自己挑担说过的话:“各省督练公所都在抓紧练兵,老佛爷和皇上也感到江山不稳,连我不也是听了公子的话才去这个新军里面担任这个职务的吗!这年头,手里有兵才安稳,要不然岳父家里面这若大的产业如何守护”?

    从这往后,赵老爷也就不怎么生气了;除了自己三女婿的劝说,自己妻弟从美国寄回来大把美元才是他放心的真正原因……自己的儿子虽然在读什么军校,这赚钱的本事一点不比他老爹差!自从三年前大姐夫写信回来说不需要加里寄钱,只需要送人过去之后,自己的岳父就按照儿子的要求往美国送去了五六批人,除了少数几个之外都是一些家族和四邻中年轻的最少都是念过私塾的后生,差不多五六百人了!从那时开始,妻弟就从美国往家里寄东西,一年比一年送回来的东西多,开始的时候是一些什么机器设备工厂设施,到后来就是什么步枪小炮武器弹药,不但送物件,最后连人也一起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