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匾旎斟℃饴砹恕�
“皇太妃,这是宗人府提交上来的驸马人选。当然如果皇妹有心仪的对象,朕也愿意为她做主,给她赐婚。”朱由校说道。
听到朱由校的话,傅懿妃看向朱徽妍,只见朱徽妍羞涩地轻轻地摇摇头,表示自己并没有心仪的对象。朱徽妍平常足不出户,想自己找个意中人,可能性几乎为零。
“既然如此,那就请皇太妃先从册子挑选出几位候选的人选,挑选好之后,朕会让他们进宫,再由皇太妃和皇妹亲自当面挑选。”朱由校说道。
“皇上答应的事情,待徽妍成亲之后,是否真的兑现?”傅懿妃问道。
“朕就三个妹妹,朕的承诺一定会兑现。为了这三个妹妹,那怕天下人都反对,朕也一定会废除一切不合理的祖制。”朱由校信誓旦旦地说道。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那怕朱由校已经在改变历史,但这次的驸马都尉依然选中的是南城兵马指挥司副指挥刘宗正的儿子刘有福。
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朱由校不由得感叹:真是夙世的姻缘,谁都拆不散!就不知道接下来的两个妹妹会是什么情况?
二月初,朱由校再次召开内阁会议,商议新政的事情。
“新政第一条已经实施这么久了,各地反馈的情况怎么样?”朱由校问道。
“回禀陛下,根据各地州府回报的情况,应该说是好坏参半。”韩爌回答道。
“杨爱卿,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朱由校问杨涟道。杨涟虽不是内阁成员,但这次杨涟也被朱由校喊了过来一起参加内阁会议。
“臣以为新政第一条乃是利国利民之举,从臣的山东之行来看,以及从各地御史台得到的消息,各地的百姓都很非常喜欢使用银元,使用银元缴税之后,百姓的收入都有增长,但是当地的衙门并不喜欢银元,推行银元缴税之后,就意味着取消火耗,这让他们少了一大笔收入,这就让他们对新政推行变得阳奉阴违。”杨涟回答道。
“各位对杨爱卿的话有什么意见吗?”朱由校问道。
杨涟说的是事实,这里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对于朱由校的问话,众人都沉默不语。
“杨爱卿,此事就缴给督察院来负责了,如果御史台有人敢同流合污,罪加一等。”朱由校冷声说道。
“诺。臣一定会严厉处置此事。”杨涟回答道。
“从新政第一条实施的情况来看,新政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推行新政的人。下面的人阳奉阴违,别以为朕不知道,百姓们都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谁敢再阳奉阴违,朕让他连红薯都卖不了。”朱由校怒道。
经过这么多年,朱由校现在的气场越来越足,他一旦发怒,各位大臣都噤若寒蝉。
“还有,山西、陕西、河北三省比试的结果已经出来,山西一地的优势明显,力压河北和陕西,尤其是陕西,居然会远远落后于山西,甚至都不如河北。”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东林书院只是一普通书院而已,陛下何故始终不肯放下对东林书院的成见?”高攀龙一听朱由校的话,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他立刻站出来坦言道。
高攀龙和顾宪成兄弟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在历史上,高攀龙也算是很有节气的,被阉党污蔑之时自己投水自尽,以死自证清白。
“请陛下三思。”在场有数位官员一起跪谏道。
“杨爱卿,朕曾经跟你说过,在大明,朕不需要东林党,不需要阉党,不需要浙党,不需要楚党,任何结党营私朕都是不允许的,你还记得吗?”朱由校问道。
“臣记得,但是”杨涟点头说道。
杨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朱由校打断了,朱由校不客气地说道:“你们始终都不认为自己是结党营私,那你们如何自证清白?朕以为封东林书院,是你们自证清白的唯一机会。”
听到朱由校的话,杨涟和韩爌都不再说话了,而高攀龙却是始终不愿意放弃,“陛下”
“传旨,着锦衣卫立刻封闭东林书院,从今日起,任何人都不得再在东林书院讲学,任何人也不得进入东林书院范围之内,胆敢抗旨不尊者,一律流放冷洲。”朱由校说道。
“诺。”王礼乾躬身答道。
听到朱由校的旨意,高攀龙的反应最激烈,只见他脸色苍白,想说话却又说不出来,整个人摇摇欲坠,几乎都要栽倒在地。
“云从,你没事吧?”杨涟见状,一把扶住高攀龙焦急地问道。
“来人,将高爱卿扶下去休息。”朱由校吩咐道。
(本章完)
第两百零一章 《专利法律》()
ps:感谢万千浮云的月票支持
送走高攀龙之后,朱由校又说道:“另外朕以为新政是利国利民之举,必须继续推行,不能耽搁。”
“陛下,臣以为新政的实施,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第一条的新政尚未理顺,不可再实行新的新政。”韩爌坚持道。
“陛下,臣以为从新政第一条的结果来看,新政是有利于大明的江山社稷的,是可以实施的。”魏广微反驳道。
“陛下,臣以为新政可以酌情逐条实施,第一条新政实施的隐患尚未完全清除,切不可全部立刻付诸实施。”杨涟建议道。
“那你们以为先实行哪一条为好?”朱由校问道。
“臣可以实行第三条,颁行专利法律,成立科学院与专利局,朝廷负责定期印制专利刊物。”韩爌抢先说道。
朱由校的专利法律借鉴了英国1624年颁布的垄断法案,融合了一部分的商标法。专利法对于整个大明帝国来说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帝国百姓对这个并不是太陌生,而且还有所接触。这一切都源自于朱由校对凤求凰商标的保护,以及水泥特许生产的保护。
朱由校甚至在对两者的保护中,曾经令锦衣卫处理过好几例侵权案件,最后处理的结果都是没收所得同时处以十倍的罚款,如果无法缴纳罚款的,大多都被送去修路了。
在索托所著的资本的秘密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资本主义有灵魂,那么这个灵魂就是合法的所有权制度。”朱由校之所以一定要将专利法律纳入新政,他想的就是要从制度上确保那怕百年之后,帝国在科技发展上依然能保持领先的地位。
朱由校相信一个国家的持续繁荣绝不是依靠某个人来实现的,而是依靠完善制度和法规才能实现。
而设立科学院和专利局就是为了方便专利的申请和审核。科学院主要负责协助专利局的专利审核,专利局专门负责跟专利有关的一切事务,专利局又分成两个司,一个是专利申请司,一个是专利发布司,专利刊物就是专利发布司发行专业的刊物。
朱由校参考了西方人申请程序,根据历史经验,大大地简化这个时代的专利申请程序,在申请专利时,专利申请人只需提交两张两份文件,一份递交给皇帝陛下的申请书,一份是专利的说明书。
为了防止人暗箱操作,填好的专利申请书会提交给专利局的公共柜台,然后记录下日期、编号,同时专利局会发放一个记录凭证。而且从递交专利申请那一天起,对专利的保护就开始了。
在费用上,商标申请的费用要高一些,达到了十两,而且还要按年缴费,专利申请的费用却是很低,一两起步。
朱由校的专利法律相对于后世来说,可以说是很简单,甚至在商标注册时都没有分类注册的标准,但在这个时代却是最先进。
听到韩爌的提议,朱由校问道:“众位爱卿可有什么意见?”
“臣附议。”杨涟首先说道。
“臣附议。”大臣们见朱由校不再反对,也都纷纷赞成道。
“既然众位爱卿都没意见,那专利法律从即日起颁行全国,专利局的局正暂时由宋应星兼任,科学院院正一职由徐光启兼任,王徵为院副。”朱由校下旨道。
“诺。”
在新政十条中,朱由校最看重的其实是这一条。新政十条中有九条是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但这一条不但关系着现在,更大的作用在于着眼于未来。
专利法律颁行的第一年,专利申请的数量就达到二十七条,其中包括了西洋人才发明的播种机、脱粒机、鼓风炉等等专利。在专利法律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只要是在帝国之内没有其他人使用的该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就具有新颖性。
大明的专利法律相对于这个时代其他国家更加完善,以至于后面西洋人发明的专利甚至都主动到中国来申请,为大明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人才,毕竟这个时代是没有什么技术保护、技术壁垒等等这些东西的。这也使得后来大明的科学技术上再次领先全世界。
段纯妃的去世,使得朱由校加快了对西医学院的建设。在三月中旬,帝国西医学院正式竣工。陈实功正式出任帝国西医学院的院正,而邓玉函出任西医学院的院副。
陈实功,字毓仁,号若虚,中国明代外科学家,著有外科正宗一书,他在书中第一次对肿瘤有了研究,甚至还记载了乳癌的描述和预后判断,是中国历史上外科集大成的一名学者。如果在段纯妃难产之时,换成是陈实功和邓玉函来主刀,生还的几率最少可以提高一成。只是这个时代男女有别,如果真让他们来主刀,段纯妃可能当场自尽而亡。
在西医学院成立之时,朱由校一次就塞进了一千名学员,其中包括两百名女学员。虽然朱由校的举动有些急功近利,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邓玉函,你需要的尸体,朕明日丑死便会派人送来。”朱由校轻声说道。
“谢陛下。”邓玉函恭敬地说道。
“陛下这这可是犯大忌的事情。”陈实功惊讶地说道。
“送来的人都是罪大恶极之人,这也算是为他们以前所犯的罪恕罪。”朱由校说道。
“陛下,不会是活人吧?”听到朱由校的话,陈实功更惊讶了。
朱由校没有回答,只是点点头。
“陛下,臣请辞西医学院院正一职。”陈实功跪倒在地说道。
“朕送来的都是采生折割者,他们人为地将孩童弄成残疾或者‘怪物’,其罪之大,万死不能恕其罪,朕只不过给他们一次恕罪的机会,陈老同情他们,可想过被他们弄成残疾或者‘怪物’人,这样的人本就该受千刀万剐之刑,送到这里已经算是便宜他们了。”朱由校说道。
(本章完)
小结顺便吐槽!()
写了四十万字了,个人觉得应该要写个小结汇报一下工作。
首先、我承认这本书的成绩很差,我个人归结为文笔问题,可能多写些,文笔会变好的,毕竟文笔也是能练得出来的。也正是这个成绩让我有很多以前不敢说的话现在都可以说了。
第二、我针对评论来讲两句。说句实话,这本书的评论很少,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我都认真地看了,我发现差评九成以上应该都是说我拔高东林党。
我从05开始看网络,我记得看的第一本就是关于穿越三国的,从那以后就迷上了网络,那主要看的爽啊!那段时间也只看历史类的,可能跟我本人也喜欢看历史书籍有关,不像现在我是什么网络都看。
当年看了应该有两年吧,可能是看得太多,后面就不想看了。中间应该断了好几年了没看了,再次看网络就是从都市类看起的,后面就各种的都看,对历史类的依然喜欢。
这么多年,人生的经历也多了。书看得太多了,对历史的了解也更多了,就想着自己提笔来写,所以这本书是在尽可能地尊重原本的历史的基础上来写的,可能也是这个原因让很多人不爽。
例如张嫣之所以成为第一女主,我发现历史上对她评价的极高,再加上她真的是万里挑一的美女。范慧妃原本设定成第二女主的,在史书对她记载很少,但我根据史料记载发现她是朱由校后宫中最有心机的一个女人,所以在刚开始的大纲中,宫斗是很重要的戏份,但有人劝说我不要写,我才大量裁掉了宫斗戏。
例如重用王礼乾,通过各种记载,我发现此人在阉党中是最聪明的一个,情商和智商都很高,魏忠贤当年想借张国纪的事情废后,就是他阻止的魏忠贤,后面朱由检镇压阉党,王礼乾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居然能全身而退,仅仅付出了“籍其家”的代价,而且在阉党同党写的酌中志中看得出此人在朱由检上位前可能已经投靠了朱由检,而且据说朱由检能轻易铲除魏忠贤,王礼乾功不可没。
再说说东林党和魏忠贤吧,要说这个就要说翻案风,翻案风应该近几年在网上兴起的,黑的翻白的,白的翻黑的,在网络上大把大把的。
例如冉闵,现在网上就有人在说冉闵其实并不是什么英雄,甚至还污蔑他。还有人说五胡乱华的时候,其实五胡并没有屠杀多少汉人,而是在三国时期已经是这样了。甚至有人建议将喊了一千多年的“五胡乱华”改成“少数民族南下”。
看到这个,我只能用两个字“呵呵”来形容我的心情了。
黑翻白的那更多了,现在为满清洗白不在少数,网上处处可见,就连屠杀了上千万汉人的多尔衮都要翻白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有幸在某一天看到满清制造的辽东大屠杀,济南大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同安之屠,大同之屠,广州之屠,四川之屠,潮州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嘉兴之屠,金华之屠,赣州之屠,南昌之屠,湘潭之屠,沅江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泽州皆屠尽等等这些会全部被洗白!
不说闲话,说正事,在这里我并不是为东林党辩白,我也不是什么东林党后裔,我只想就事论事。
我不知道是为了抬高魏忠贤而打压东林党,还是为了打压东林党而抬高魏忠贤,还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在里面。说实话,我曾经也被误导,以为东林党一无是处,但这几年看得书多,发现并非如此。
先说魏忠贤,为魏忠贤翻案应该这几年的事情。反正我看了很多资料,也没有几个评价魏忠贤是好人的。网上说的崇祯为魏忠贤“收集骸骨”、“修坟立碑”在正史上(所有的正史)并无记载,而实际上出自冯梦龙燕都日子。冯梦龙就是本书中大明帝国报的主编,他的三言曾经是我初中时期最喜欢看的书。根据冯梦龙身份和当时的情况,这就根本毫无根据的。
而且魏忠贤死的时候,根据记载是尸骨无存的,他的衣冠冢也是在满清入关建立政权之后才重新建造的,这也是有记载有考古的。
还有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朱由检也不可能给魏忠贤收尸。我们不说朱由检和魏忠贤的关系,就简单来说,如果你是公司的老总,你的办公室主任一手遮天,什么副总,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等等都惟命是从,由他来任命,各位看官,换做是你,你容得下他吗?
如果你是学生,那就举个学校例子,你说你们校长能容得下你们学校门卫一手遮天了,什么副校长,教导主任都听他的,他来任命,那他就真是传奇人物门房秦大爷了。
就连后面在朱由崧的南明小朝廷为阉党翻案是都没人敢给魏忠贤翻案,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今天突然就有人翻案了?
再说东林党吧!全盘否定东林党,应该也没有多少年的历史。